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少数民族题材表现语言研究

2023-11-24 09:30万玲玲渤海大学辽宁锦州121000
收藏与投资 2023年11期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题材

万玲玲(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0)

一、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少数民族题材现状分析

(一)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少数民族题材的创作价值与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以少数民族为题材的工笔人物画创作日渐盛行。画家们深入少数民族生活环境,切身感受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捕捉人文气息,并以此为灵感来源创作了大量作品。少数民族题材工笔人物画的创作抒发了创作者对祖国及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对激发人民爱国情怀和珍惜美好生活有着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为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制定了一系列对少数民族有益的政策,提升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画家们对少数民族题材创作的探索,涌现了不少反映民族特色的作品。

(二)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少数民族题材的创作内容

在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少数民族题材的创作内容可谓是多元化,它继承发展了传统题材的精华,如少数民族的节日、嫁娶、劳作等,从不同角度真实再现了少数民族生活现状和精神风貌。

勤劳朴实是少数民族劳作题材的重要特色。画家们抓住了农民劳作的瞬间,刻画了农民劳作的情态、动作、衣着等,赞颂了劳动人民的伟大。画家孙震生的《收获金秋》是典型的表现少数民族劳作题材的工笔画作品。该作品描绘了塔吉克妇女收麦子的场景,作者对情节的设计和形象的刻画都十分生动,尤其是她们沾满泥土的鞋子、黝黑的皮肤、简朴的衣着,再现了塔吉克族独有的淳朴生活。

少数民族的婚嫁风俗也是画家很喜欢的表现题材,王炳炎的《新娘嫁》是一幅婚嫁题材作品,画面色调厚重,衣服、头巾、背景以婚庆常见的大红色为主,这种红色增加了画面的稳重感和喜庆感。女子佩戴的银饰在画面中是重要部分,画家用不同的白色块面、形状、线条来表现,寓意祥和的银器被刻画得十分细腻,生动地表现了苗族银饰文化。作品描绘了湘西姑娘临出嫁前端庄的坐姿,姑娘双手紧握手绢,显得格外紧张,而神态又被刻画得十分恬静,形成对比。精简的笔法把苗寨婀娜多姿的少女形象刻画得十分生动。

表现当代少数民族题材工笔人物画的作品还有叶浅予的《拉萨舞步》、吴冠中的《西藏女乡长》等,这些作品丰富了少数民族题材创作的内容。

二、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少数民族题材的表现语言

(一)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少数民族题材的重彩表现语言

色彩是一种特殊的表现语言,能最先为我们带来审美愉悦。少数民族服饰中的色彩元素更是历史文化的符号、精神的象征。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会“说话”的“语言”伴随着历史的推进而演化,从原生的功利化走向当代表现的审美化。在当代工笔人物画少数民族题材创作中,笔者按技法将表现语言概括为三类,即重彩、淡彩和没骨。

重彩作为中国画常用的一种设色技巧,具有较强的视觉感染力和厚重感。画家蒋采萍尤其喜爱表现少数民族题材,她擅长用工笔重彩的绘画语言表现少数民族妇女形象,其作品《摘火把果的姑娘》就是少数民族工笔人物重彩的代表作之一。她身体力行地参与撒尼族“火把节”这一民俗活动,融入了真实感受,展现了撒尼族摔跤、舞蹈、唱歌以及谈情说爱的场景。红艳艳的火把果遍布道路两旁,是象征少数民族爱情之果。色彩上以红色为主调,包括朱砂、烧朱砂和珊瑚等,搭配小面积的纯色、补色调节色彩关系,使画面在整体统一的色调下,又不失色彩的丰富与活泼,她借石色与她开发的高温结晶颜料所形成的独特重彩语言视觉效果,展示出苗族传统服饰文化独特的美。画家以简洁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采用双人并立的构图,将人物与火把果巧妙地结合,营造出生动、温馨的氛围。

当代画家张存玫的工笔重彩画代表作品《黔秀美兮锦鸡来》(图1)曾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这幅作品的人物原型是贵州丹寨跳锦鸡舞的盛装少女,画面格调清新,如同田园诗一般安静而浪漫。同时,画面还十分注重现代形式美的秩序感和疏密有致的律动节奏。在色彩上,以优雅恬淡的灰色调表现,将线条和色彩以构成方式进行归纳和提炼。女子发髻高耸,宽大而华丽的锦鸡裙凸显出女子的身体线条,表情从容、平静,与整个画面相得益彰,刻画出贵州少女淳朴乐观的时代风貌。画面中多种技法叠用,灰蓝色的秸秆隐约可见,画面中人物的衣着和银饰采用厚涂法,将衣服的厚重感和银饰透亮的质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张存玫的线条富有韧性与东方韵味,笔触十分细腻。在她的作品中,线条和色彩的运用占据了非常重要的部分,线条的生动和色彩共同营造出空间感,使画面显得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图1 张存玫《黔秀美兮锦鸡来》 2018 年

当代少数民族题材重彩工笔人物画十分丰富,如陈孟昕的《暖月》《怒族鲜花节》以及李传真的《蒙古女Ⅱ》等启发了更多少数民族题材创作者使用重彩绘画表现语言。

(二)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少数民族题材的淡彩表现语言

淡彩工笔人物画是工笔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以透明色彩为主,使画面清新脱俗、自然柔和。“通透性”是淡彩区别于重彩的最重要的特点。因此,淡彩画无论是用墨还是用色,都秉承“通透性”这一原则。代表画家有何家英、张见、罗寒蕾、陈子等,画家使用不同的工笔色彩语言,也为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发展作出了启发性的贡献。

何家英的《米脂的婆姨》也是典型的淡彩工笔人物画,他描绘的是米脂地区北方农妇缝纫的形象,刻画女子缝针时的动作和神态,服饰描绘细致。这幅作品色彩比较丰富,多为邻近色,使整个画面平静而不失活跃,背景选用淡黄色增添了作品的乡土气息,衣服布料鲜艳,安排在画面一角构图,显得格外宁静。中心人物以白色为主调,人物衣服底色为白色,蓝色的印花与之相衬,又与黑色裤子形成对比,使整个画面更有节奏感,主题更加鲜明。何家英在这幅作品中追求的是一种真实的乡村平静,色彩的搭配和运用突出主旨,以单纯宁静的画面融入强烈的生命力使整个画面透出一种温馨、和谐、自然的情感。

《绣女》(图2)是少数民族题材淡彩工笔人物画的代表作品之一,这幅作品描绘的是一位少数民族女子织绣的场景。画家为了突出女子的精神面貌、衣服款式、衣料质感,而忽略了人物的靠椅。人们在观赏这幅作品时,直接被主体人物所吸引,即使没有靠椅,观赏者也能在脑海中自行补充,忽略不平稳的感觉。在设色方面,淡彩设色,以黑调为主。颜色虽重,但却通透而丝毫不显厚重,衣服的其他花纹上小面积的红色与主体色相呼应。在这幅画中,少数民族的服饰颜色虽多,色相却很清淡。整个画面的氛围和意境符合朴素自然的审美取向。同时,主体人物的轮廓造型具有和谐的节奏感,具有明显的表现性和装饰性。

图2 何家英《绣女》 1995 年

(三)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少数民族题材的没骨表现语言

没骨画技法是中国传统工笔技巧之一,它直接以色彩绘画物象。没骨画将墨、色、水、笔巧妙地融为一体,使其在纸上相结合,重在蕴意,依势行笔。当代没骨人物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较为完整、个性化的语言体系。没骨画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朝的张僧繇,他首创凹凸法,纯用色彩完成作品。后来的徐崇嗣,正式确立没骨画法。纵观没骨画的整个发展历程,会发现没骨人物画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在当代工笔人物画中,没骨技法也逐渐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著名画家苏国强致力于没骨画研究,他在继承和发展没骨画的同时,还对没骨画进行创新,他以留白线的形式取代墨线,在不削弱没骨画特征的同时,又强调线在中国画中的作用。他的画作中留出的白线让人产生轻松的观感,特别是一些不经意的白线,能让形体产生生涩的感觉,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苏国强的没骨人物画既有传统人物画的含蓄和内敛,又有笔墨创新担当和探索的勇气。如在《甘南写生系列》(图3)作品中,他着力表现甘南藏族人民的淳朴,这一系列作品在塑造人物形体空间的同时强调了画面的平面性。在处理人物边缘线或转折的白线时,他常用水的晕染效果来加强色与形体的关系。

图3 苏国强《甘南写生系列》2020 年

当代画家田黎明也是没骨人物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他的《西藏阳光》是少数民族题材的没骨人物画代表作品之一。画面描绘的是一对沐浴在阳光之下的藏族男女,画家以大色块相融产生的边缘线来塑造形体,人物和周围环境多用蓝调色块表示,人物面部的暖调和周围的冷调形成对比。他的没骨画借助光色交融,使画面更加丰富,具有个性化的装饰效果。

再如画家潘缨、周京新、刘庆和、李传真等当代人物画家,他们也都不同程度地投入了少数民族题材的没骨人物画创作中。

三、结论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题材工笔人物画创作充分展示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风土人情和民族精神,为弘扬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增进民族精神,促进少数民族美术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当代少数民族题材工笔人物画发展正处于繁荣阶段,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表现语言。但无论是绘画的题材、表现语言,还是审美观念,都应植根于少数民族,秉承少数民族精神内涵,才能创作出更加优秀的绘画作品。

猜你喜欢
工笔人物画题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罗登祥的工笔绘画
花开的声音
陆俨少人物画谱(九)
陆俨少人物画谱(二)
赵炳宇工笔人物画工笔
《夏日》国画工笔
马海方的重彩写意人物画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关于写意人物画的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