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福玖
统编《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选取了介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知识的文章各两篇,它们都具有获取科普知识的实用性阅读功能,可以归属于知识性读物的范畴。笔者以该单元为例,谈谈知识性读物的课程功能、教学要素和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
从单元所属的学习任务群看,该单元可以归属“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和“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两个任务群。从课程标准、教材单元导读和学习任务看,该类文章的课程功能和教学要素如下。
一是帮助学生获取相关研究领域的知识,增长见识。《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和《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以介绍相关领域的科学探索的艰辛过程、乐趣为主,兼述取得的成果。阅读这些文章,学生能够快速获取关于青蒿素、“平行宇宙”和“多维世界”的知识。《中国建筑的特征》和《说“木叶”》则以阐释和说明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为主。阅读这两篇文章,学生能够获得关于传统中国建筑的建造特点、建造法则的知识,以及关于中国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等知识。上述文本既包括相关研究涉及的专业术语的概念,也包括相关研究结论和实践运用方面的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获取相关知识。
二是帮助学生获取阅读该类文本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素养,包括圈点勾画专业术语、核心概念、重要结论,梳理文章写作思路,掌握常见的说明结构,学习阐释和说明知识的方法。通过一系列阅读活动,学生能深刻地把握知识性科普论著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简练等特点,能够学会从抓取文本核心概念,理清文本结构脉络,分析表达特点和说明、阐释方法等多角度读懂文本,获取知识,提高科学和人文素养。
三是帮助学生培养科研兴趣和求真求实的科研态度,以及探索相关领域的探索创造精神。这些文本展现了科学家或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过程和成果,学生从中可以看到学习兴趣、想象推理、概括归纳、文献研究、实践探索、勇于献身等科研要素在科学研究和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解读人物精神品质的文本细读活动,引导学生读出上述科研要素,涵养学生的科研素养。
四是以读促写,以写促研,在读写融合教学中提升学生运用知识阐释科学现象、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用文本中提供的事实、观点、程序、策略和方法解决学习和生活实际中遇到的具体问题”[1]。教材的单元导读和学习任务也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该单元的实用性就表现在学生可借助相关科普知识来解释相关现象,探究和解决相关问题,提升运用知识解决本学科或跨学科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文本探究的对象和领域,设置相应的问题解决情境和写作任务,引导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依据上述四类教学功能设置如下五级进阶式学习任务,完成统编《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论著往往涉及很多专业术语。阅读这些文章,首要的任务就是边读边勾画相关专业术语,以及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基本学术观点或重要研究结论。
以第一篇为例。教师可以设置表格填写活动(如表1 所示),引导学生对四篇文章进行初步阅读,完成知识获取学习任务。
表1 文章分析示例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借助上下文语境来解释相关概念,掌握阐释概念的一般方法,提升把握该类文本重要知识的含义的能力。
为了让纷繁复杂的知识能条理清晰地展现在文章中,以便读者快速获取相关知识,作者需要合理安排文章的思路、结构。从阅读角度看,梳理文本思路,探析文章的说明结构,也是重要的阅读任务。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或表格引导学生完成该项学习任务。教师可以设置如下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一:《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和《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都按照时间顺序写作,请用时间轴完成对写作内容和思路的梳理。(示例如图1、图2 所示)
图1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时间轴梳理
图2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时间轴梳理
学习活动二:请用表格梳理《中国建筑的特征》和《说“木叶”》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思路。(示例如表2、表3 所示)
表2 《中国建筑的特征》梳理表格
表3 《说“木叶”》梳理表格
学习活动三:根据上面的梳理,进一步梳理文章的写作结构和行文逻辑,填写下表(见表4),掌握事理说明类文章的文体结构。
为了将事理的特点、枯燥的科研过程和结论,准确、形象、生动地介绍给读者,作者需要选取合适的表达方法。从阅读角度看,赏析作者介绍知识、说明事理的表达方法,也是阅读知识性读物的重要任务。教师可以设置如下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完成该项学习任务。
学习活动一:请根据所学的说明方法知识,赏析《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中国建筑的特征》《说“木叶”》三篇文章运用的介绍知识和说明事理的方法,探析表达效果,写赏析结论。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说明方法赏析示例如下。
设问:在“中医药学的贡献”部分,作者主要采用什么说明方法?起到怎样的作用?
赏析:作者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中医药砒霜治疗白血病、中草药千层塔治疗失忆症等例子,用大量的实例说明了中医药对治疗疾病、维护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建筑的特征》说明方法赏析示例如下。
设问:为了说清楚中国建筑所遵循的法则,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
赏析:作者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中国建筑的法则比作语言中的“文法”和“词汇”,利用建筑遵循的法则与语言文字遵循的语法的相似性,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具有通用的建造规则,是整个民族劳动和创造的成果。
《说“木叶”》说明方法赏析示例如下。
设问:《说“木叶”》主要采用“引用”的说明方法,请统计作者在原文中引用古诗词篇章的篇数,谈谈作者大量引用古诗词起到的表达效果。
赏析:作者在整篇文章中共引用了19 篇古诗词,非常充实地说明了“木叶”意象的来源、被诗人们喜爱的原因、丰富的艺术特征和中国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等。
读了该单元的文章,除获取科学知识和掌握阅读方法外,学生还能被科学家或学者身上展现的科研精神和探索品质感动。因此,引导学生解读作品中展现的科研精神,提升学生的科学涵养,也是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可以设置如下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感悟科学精神和人生情怀。
学习活动一:请根据原文相关内容,解读四位作者在研究中展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示例如表5 所示)
表5 作者的思维方式分析
学习活动二:请根据原文相关内容,解读四位作者身上体现的科研精神和人生情怀,要有观点和文本理由。
示例:解读屠呦呦及其团队展现的科研精神和人生情怀。
(1)观点:通过不断学习提升专业理论的精神。文本理由:读书期间系统学习中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药学知识。
(2)观点:锲而不舍、永不放弃的攻坚克难精神。文本理由:经历了无数次的实验失败,却屡败屡战、锲而不舍,最终提取出青蒿素。
(3)观点:敢为人先的牺牲奉献精神。文本理由:在艰难的临床环境下,自己和同事勇做第一批尝试人员。
学习该单元的文章,既要“入乎其内”,精研细读,获取相关知识,增长见识,又要“出乎其外”,学以致用,借助这些知识解释学习或生活中的现象,解决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单元文本的内容,设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写作任务,或者设计跨学科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笔者设置如下学习任务。
请从下面写作任务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开展研究,并选好文章结构和说明方法,撰写一篇说明性文章。
(1)看了屠呦呦对青蒿素的介绍,相信各位同学对具有治病功能的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请找一种自己看过或听过的中草药植物,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写一篇关于该植物特点、药效、治病方式、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科普性说明文,800 字以上。
(2)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是典型的土家族和苗族聚居地,保留了具有民族独特建造风格的建筑,其中就包括吊脚楼。请借助观察记录、查阅文献、走访等方式做好研究,以“吊脚楼的特征”为题目,写一篇介绍吊脚楼的文章,800 字以上。
(3)在中国古代文化和诗歌史上,月亮是一个承载了我们民族独特情感的意象。请查阅文献资料,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搜集中国古典诗歌中使用了“月亮”意象的诗词,梳理其被赋予的各种含义;并根据林庚先生文章的写作样式,以“说‘月亮’”为标题,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诗人使用“月亮”意象情况的文章,800 字以上。
总之,针对实用类文本、知识性读物的教学要围绕知识获取、专业阅读能力建构、人文素养熏陶、用文本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几个方面进行,力图以阅读为出发点,以写作和实操为归结点,实现学生读写素养的融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