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长衫者”的命运

2023-11-23 03:34吴碧瑜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孔乙己鲁迅

吴碧瑜

摘 要 孔乙己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寿镜吾先生都是鲁迅塑造的“长衫者”。作为同一个时代里不同境遇的读书人,孔乙己和寿镜吾先生的命运大相径庭,两人的境遇写照和作者的创作技巧,值得深入对比分析。

关键词 孔乙己  寿镜吾  鲁迅

鲁迅先生笔下塑造了一系列封建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深受封建文化和科举制度的毒害而不自知,孔乙己就是典型代表。而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同样是穿长衫的读书人的寿镜吾先生,与孔乙己在不同的境遇下形成了不同的命运。在课堂上对两者命运的差异做对比,总结这一特殊时代背景下读书人的境遇写照及作者的创作技巧,对于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颇有助益。

一、“几乎无事的悲剧”和“不考进士的成功”

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对孔乙己和寿镜吾先生有初步的认知,对于鲁迅的创作思想也要作简单的了解,比如“几乎无事的悲剧”是怎样的一种体现手法。

鲁迅运用经典的“几乎无事的悲剧”塑造了孔乙己这个被边缘化的知识分子形象。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荼毒的虚伪、迂腐的落后知识分子,生活贫困潦倒却又不事生计,茕茕孑立,孤苦伶仃,虽有一手好字却又好吃懒做、自命清高,不甘于做抄书、写信的工作,只能靠偷窃勉强维持生活,而后也因为偷窃被人打断双腿、嘲笑,最终悲惨地走向生命的终结。孔乙己的悲剧并没有大起大落,作者的描述也十分平静,虽“几乎无事”,但最终的悲剧效果极为强烈。

寿镜吾先生是鲁迅童年时代的重要老师,同时也是一个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读书人,“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他既是封建教育的受害者,同时又是封建教育的传播者;既方正严厉,又和蔼宽厚;既迂腐可笑,又博学开明;对待封建教育虽顺从,却冷淡。相较于其他先生,寿镜吾是特殊的,他遵从封建教育,却又透着一丝与封建教育的疏离。同时,他又是一位“成功”的读书人,他虽然只考中秀才却有自己的社会地位,也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二、长衫与宿儒,“看客”与“顽童”

描写孔乙己与寿镜吾先生的篇幅虽然都不多,但是人物形象都十分立体、饱满。在深入探究两者形象及其命运和境遇时,学生要带着问题去学习:两者的命运差异具体体现在哪里?人物性格和人生际遇又有何不同?作品中的人对于两者的态度又有怎样的差别?

在封建科举制度的荼毒下,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成了一种讽刺。他满口之乎者也,在穷困潦倒又不事生计的情况下,依然自命清高、迂腐不堪。长衫不仅是他自欺欺人的突出体现,更是他维护自己地位的重要象征。“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一特殊身份也令其成为众人的谈资与嘲讽的对象。而这里的“众人”在鲁迅的作品中被称作“看客”。这里我们需要向学生介绍“看客”群体在鲁迅作品中的象征:看客本质也是愚弱的国民,势利又冷漠。这些“看客”始终看不起孔乙己,并在孔乙己被嘲讽到“颓唐不安”的时候“哄笑起来”。其中,“我”是《孔乙己》中重要的人物,故事是以“我”的口吻讲述。“我”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对于社会的丑恶还不熟悉。即便如此,当孔乙己教“我”茴字的四种写法时,“我”却十分不屑,“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一个涉世未深的半大小子,对孔乙己也只有嘲笑。孔乙己腿断之后来店里喝酒,“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从这种打发要饭似的做法看得出来“我”对孔乙己不仅没有尊重,甚至完全不将其视作平等的客人。他的腿伤也并未引起“我”的同情,反倒令“我”愈发看不起他,害怕他的存在影响店里的生意。孔乙己“读书人”的身份并未得到大家的尊重,相反,正是“长衫者”这一重身份令落魄的他成为“看客”调笑、嘲讽的对象。

同样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寿镜吾先生的境遇却与孔乙己完全不同。寿镜吾先生方正严厉,却又和蔼宽厚;“虽有戒尺和罚跪的规则,却不常用”;他有“长衫者”的迂腐,对“怪哉虫”的问题拒不回答,但同时又博学开明,书房中不设孔子牌位,也极少体罚;他对待封建教育是顺从的,但同时,“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这种略显粗俗的句子也会出现在他的课堂上。寿镜吾先生的这些品质和他的地位,令同为“长衫者”的他受到了完全不同于孔乙己的待遇。“我”在叙述的过程中用一系列褒义词来形容寿镜吾先生:和蔼、方正、质朴、博学、渊博、极好等。在“我”的眼里,寿镜吾先生读书与教书以及严厉唤我们读书时的样子,都甚是可爱、可敬。其他学生也称他为“寿老先生”。这里加一个“老”字并不仅仅是指他年龄大,同时还代表大家对他的尊敬。这些都说明寿镜吾先生虽然没有考取很高的功名,但其个人品格令其极有威望。

三、“横截面切割”与抒情回忆录

塑造孔乙己的目的在于唤醒“愚弱的国民”,而对寿镜吾先生的塑造是批判封建教育模式的同时,又兼具了对童年及老师的怀念。待学生明白这一层意义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去感受作者两种不同的写作形式。

《孔乙己》采取“横截面切割”的创作结构打破了小说叙事結构,以场景拼接的形式进行短篇小说创作。《孔乙己》拼接了咸亨酒店中几幕生活场景,成功塑造了孔乙己这一人物。作者淡化情节,打破了传统的叙事结构,借助人物、场景、细节等凸显人物的悲剧性,将边缘知识分子的状态刻画得淋漓尽致。仅仅几幕生活场景,孔乙己可笑与悲惨的一生便被刻画出来,简短却意味深远。孔乙己善良而单纯,并不宽裕的他愿意将自己的茴香豆分给孩子们,但孩子们并未领他的情;虽然他会赊账却会及时还清,可这些并未得到别人的认可。“我”的叙述带着冷漠和“看”的意味,这就令这个人物的悲剧色彩愈加浓烈。在“我”的描述中,孔乙己的个人情感和感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带给酒馆的一丝“乐趣”。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和低下的社会地位尽显无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作者以回忆录形式写作的。作者从成人视角回忆年少往事,用自己的记忆片段拼接出极为传神的“夫子”形象。其创作与“横截面切割”异曲同工,但有本质区别。同样是第一人称,《孔乙己》的叙述冰冷且直接,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给读者传递了“我”的喜怒哀乐。文章有鲁迅对封建教育的批判,也有轻松诙谐的叙述和主观、明确的情感表达,寿镜吾先生的“可爱”跃然纸上,“我”对寿镜吾先生的尊敬与喜爱之情、寿镜吾先生的社会地位也都充分体现了出来。

孔乙己与寿镜吾是短篇小说和散文所呈现出的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为了达到创作效果,作者对孔乙己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有夸张和戏剧化的成分,但是对于寿镜吾先生,作者却以生动的小事件描绘出一位真实存在的受人尊敬的老师形象。创作目的、题材的不同,创作的技巧自是有所差异。作者对于两者境遇的刻画之细腻,值得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们深入分析。

[作者通联:浙江宁波市宁海县岔路镇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孔乙己鲁迅
《孔乙己》中冷漠的“小伙计”与温情的“我”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鲁迅,好可爱一爹
孔乙己(下)
孔乙己
鲁迅《自嘲》句
鲁迅的真诚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早期受控之鲁迅的翻译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