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幼儿园 苏东宇 周君 田华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传统文化题材原创绘本的大量出版为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然而在借助绘本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存在注重文化的传递而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仅在节日之际讲述绘本而对绘本的教育价值挖掘不够等问题。如何从良莠不齐的绘本中选出高质量的绘本,并遵循幼儿的认知特点与学习规律开展适宜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我园借助传统节日原创绘本开展综合主题活动,探索出了一条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并充分挖掘原创绘本的教育价值,改善幼儿园说教意味浓厚的传统文化教育模式以及幼儿在学习中较为被动的现状,从而有效达成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
本文以原创绘本《爸爸,月亮来了》为例开展综合主题活动,以期增强幼儿对中秋节的感知和认识。
教师在众多绘本中选出适宜幼儿的绘本关系着主题活动开展的质量。因此,在主题活动开展之前,教师以“中秋节”“月亮”“月饼”等关键词广泛搜集绘本——当前中秋节题材的绘本种类丰富,有的绘本以表达中秋习俗为重点,并以故事的形式将中秋节的习俗贯穿始终,例如,绘本《过中秋》《中秋节》;有的绘本以中秋节的某一典型文化符号“月饼”“嫦娥”等为重点进行表现,例如,《从前有个月饼村》《嫦娥奔月》;还有的绘本以中秋节所传递的爱与思念的情感为主线内容进行表达,例如,绘本《爸爸,月亮来了》。教师通过搜集相关信息,对绘本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接着开始对绘本进行初步筛选。
大班时期的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阅读理解能力逐渐增强,因此,教师应该选择内容更加丰富的绘本。由于幼儿在小班、中班已经积淀了对中秋节知识、习俗的初步了解,并考虑到幼儿经验习得的连续性,因此,面向大班幼儿的中秋节绘本可以选择从关注节日本身的习俗扩展到进一步理解中秋节所传递的情感内涵上。基于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在选择绘本时排除了一些以讲述知识为主、绘本内容情节过于简单的图画书,进一步缩小了绘本选择的范围。
幼儿是探究的主体,因此绘本的选择要尊重幼儿的兴趣。首先,我们根据节日内涵初筛绘本——教师和幼儿共同了解和查阅了中秋节的内涵,如团圆、祝福、思念,由此教师根据节日内涵初步筛选了一部分绘本;其次,根据幼儿兴趣再选绘本——教师将初步筛选的绘本投放到图书区,并在餐前等安静类活动时引导幼儿阅读,调研幼儿的近期兴趣;最后,根据幼儿兴趣和最终主题确定绘本类型——教师通过幼儿阅读频次发现某类绘本的可读性,同时还赋予中秋节新的节日内涵,即思念,最终确定借助绘本《爸爸,月亮来了》开展不一样的中秋节主题活动。
绘本《爸爸,月亮来了》色彩鲜明,以蓝色和黄色为主要的色彩基调,采用了透明水彩和水粉相结合的绘画方式,靓丽鲜明的画面深受幼儿喜爱,且适宜学前儿童阅读。该绘本主要呈现的内容是主人公茂茂的爸爸出差去了外地,中秋节这天茂茂想要让月亮捎一张明信片给他的爸爸。月亮在中秋节这一天变成小鱼穿过高楼、越过田野、路过飞机、飞过果园,最后到达了茂茂爸爸所在的地方。中秋节这天晚上,茂茂和妈妈爸爸在不同的地方看月亮,月光折射了他们对彼此的思念和爱。绘本呈现出一幅无论家人之间相隔多远依然共同守望一轮圆月的景象。绘本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到中秋节的传统知识和习俗,但却通过中秋节的符号“圆月”来传递亲人之间的思念和爱,以童趣的手法将中秋节这天“千里共婵娟”的传统进行了生动的表达。
主题网络的编制可以明确主题探索的范围,一般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完成。《爸爸,月亮来了》这一绘本不同于讲述中秋节习俗知识的绘本,而是以主人公茂茂请月亮给爸爸寄明信片为主线,明信片承载的是茂茂的思念与爱,最终表达的是中国人在中秋节这一天期盼团圆、传递思念与爱的传统。因此,本次主题活动探究的关键词就是中秋节的思念、爱与团圆,于是,我们生成了“团团圆圆”主题网络图。在主题活动“团团圆圆”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前儿童的学习规律,即从了解内容到理解内容再到情感的内化,充分尊重幼儿的认知特点,支持幼儿从关注自我到关注他人——支架幼儿通过多元的亲身体验和递进式的深度探究感知理解绘本所传递的情感,最终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具体的网络图见图1。
教师对绘本内容的理解是开展主题活动的基础,只有充分了解了绘本内容才能支持幼儿理解绘本内容,进而才能给予幼儿充分的阅读时间和阅读空间开展学习活动。因此,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保证每位幼儿人手一本绘本,进而让幼儿通过自主阅读初步感知绘本,并引导幼儿后自由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朵朵:“通过看书我发现,月亮经过了很多地方,我最喜欢的是他经过小鱼一家的时候。”
明宝:“我发现在中秋节这一天,茂茂爸爸站在阳台上看月亮。”
鲲鲲:“我发现中秋节晚上的月亮圆圆的。”
小团子:“看完绘本后我也想我的爸爸了。”
可可:“茂茂给爸爸寄了一张明信片。”
由此可见,幼儿发现了绘本中的许多细节,了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但由于幼儿的经验是零散的,还不足以理解绘本中茂茂在中秋节不能和爸爸团圆而通过月亮寄托思念并表达爱意的情感。例如,部分幼儿提到:“我想知道什么是明信片?为什么要在中秋节寄明信片呢?”为了找到答案,教师和爸爸妈妈们一起给幼儿准备了一个小惊喜。
当幼儿不能较好地理解绘本的文化内涵时,教师需要将绘本中的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链接,支持幼儿在真实的体验中理解抽象的文本内容。绘本中的核心线索是明信片,但什么是明信片?茂茂为什么要给爸爸寄明信片?寄明信片的人和收明信片的人都是什么心情呢?为了让幼儿更加真实地理解绘本中的情感内涵,教师充分发挥家园协作的力量,发动家长给幼儿寄一张中秋节的明信片。
一天上午,教师告诉幼儿自己收到了一些“神秘”快递,幼儿好奇极了!当教师拆开快递,幼儿看见里边是爸爸妈妈寄给自己的明信片时,幼儿惊讶极了。随后,教师将一张张明信片读给幼儿听,幼儿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甚至有的幼儿还红了眼眶。在那一刻,幼儿在最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到原来明信片中寄托着亲人的祝福和爱,以及收到明信片是如此幸福的事情。通过收明信片这件事,幼儿进一步理解了绘本中茂茂对爸爸的爱,也更加理解在中秋节不能团圆的人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寄托对彼此的思念和祝福。
图1.“团团圆圆”主题网络图
绘本阅读始终贯穿于本次主题活动始终。在集体阅读中,教师以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幼儿有目的地阅读,以加深对绘本中“团团”的理解。同时教师还请幼儿观察月亮路过的地方,引导幼儿进一步发现中秋节的团圆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并请幼儿进行绘本内容的再次编创。
⑴我思念的人
教师:“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茂茂因为不能见到爸爸所以给爸爸寄了明信片,那么你们有没有中秋节很思念却不能在一起的人吗?”
悠悠:“我很思念我的爸爸,他在美国。”
菲菲:“我很思念我的好朋友合子,她不在咱们班了,所以我见不到她。”
西西:“我有个朋友在我出生的地方——杭州,我很想念她。”
那我们怎样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呢?这时,幼儿纷纷说道:“我们也寄一张明信片吧!明信片代表着思念。”于是,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真的去了邮局,给思念的人寄了一张明信片。就这样,幼儿将绘本中的情节迁移到了生活中,由此,绘本中的主人公变成了幼儿自己——幼儿在真实的生活中感受到了向思念的人表达爱与祝福的真挚情感。
⑵关爱离家的人
中秋节是表达爱的节日,茂茂在中秋节这一天不能和自己的爸爸在一起,那么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在团圆的日子不能与家人团圆是什么心情?为此,幼儿对身边的人进行了调查,如老师、保安叔叔、食堂阿姨等。幼儿调查后说道:“保安叔叔中秋节就不能和妈妈在一起,他很思念他的妈妈,刚才我们在问他的时候他的眼睛红红的,他一定很想念他的家人!”于是,幼儿一起想办法,通过讨论他们决定给保安叔叔送去亲手制作的月饼和贺卡。
⑶在“云赏月”中共团圆
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中秋节马上就要到了,这一天幼儿不能和老师、同伴一起看月亮怎么办呢?经过讨论大家认为可以在家看,然后将照片发到班级群里,就这样一场“云赏月”的活动开启了。中秋节这一天晚上,幼儿在爸爸妈妈们的帮助下将自己在各个地方看月亮的照片发到了班级的微信群里,他们有的在家里,有的在长城脚下,有的在角楼旁边……幼儿兴奋地表达着对同伴、老师的祝福,也接收着来自老师、同伴满满的爱意。就这样,幼儿再现了绘本中“茂茂和爸爸妈妈共守一轮明月”的场景,也真正将中秋节所传递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内化和再现。
主题活动“团团圆圆”基于幼儿感兴趣的原创绘本展开,以中秋节所传递的文化精神内核为主线引导幼儿进行深度探究,切合幼儿具象思维的特点,关注幼儿经验的连续性和递进性,支持幼儿在真实的活动中理解绘本的情感内涵,从关注自我到关注并关爱他人,在系列活动中让幼儿真实地领会了“盼团圆,传递爱”的情感——这与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目标密切吻合,当然这也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所在。而对于中秋节的传统文化符号诸如月饼、嫦娥、玉兔等内容,教师也为幼儿提供了探索与体验的空间和机会。基于大班幼儿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我们采用调查与记录的形式支持幼儿进行深入探究。
幼儿将教师设计好的调查表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们一起调查,这个过程不仅唤起了幼儿已有的对中秋节传统、风俗等经验,还让幼儿在主动学习中进一步丰富与完善自己的已有经验。同时,教师按照幼儿所调查、收集的中秋节习俗来投放区域材料,支持幼儿进行自主探究。在角色区的餐厅游戏中,教师请幼儿制作月饼、品尝月饼;在阅读区,教师为幼儿提供绘本《嫦娥奔月》《月亮月亮停一停》;在美工区,教师为幼儿提供花灯、兔儿爷等材料供幼儿进行制作;在户外体育区,教师带领幼儿玩投壶游戏……通过丰富多彩的中秋节民俗活动,幼儿进一步体验和感知了中秋节的习俗。
本次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家长资源的重要作用,有效支持幼儿深度探究的达成。在主题活动开展初期,家长走进邮局给孩子寄了明信片,当幼儿收到明信片的那一刻便真正理解了收到爱的幸福感;在主题活动开展中期,家长协助幼儿开展中秋节习俗的统计和调查,丰富幼儿关于中秋节的经验;在主题活动开展末期,家长、教师、幼儿在班级微信群互送祝福、共赏圆月,完美再现了“千里共婵娟”的场景,进而达成了“在生活中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进行生动表达”的目的。
传统节日原创绘本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等着我们去发现、挖掘。本次主题活动尊重幼儿的兴趣,尊重幼儿经验的渐进性,指向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指向对幼儿“关爱他人”优秀品德的养成,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节日主题活动内容零散、形式单一、幼儿被动等现状,开拓了传统节日教育的新思路。在本次主题活动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家长始终是幼儿的支持者,在逐步递进的集体教育活动、丰富多样的区域活动以及生活化的家园活动中,幼儿能够感受到来自亲朋的关爱,从而在内心深处产生源源不断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