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羽嘉 ,徐书含 ,李德天 ,串丽敏 ,朱元宏 ,王 丰 ,曹林奎,沙之敏**
(1.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上海 200240;2.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科学与农业经济研究所 北京 100097;3. 上海青浦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 201799)
纳米气泡是指存在于固体或液体中的纳米级别的气泡,氧气、氢气和氮气等在特定条件下都可以形成纳米气泡[1]。根据气泡存在位置及状态,纳米气泡分为界面纳米气泡和体相纳米气泡。界面纳米气泡附着于固体表面,高度1~100 nm,横向半径50~500 nm[2];体相纳米气泡存在于溶液或固体中,直径一般<1 μm。纳米气泡可以在水中停留数小时至数周[3],为普通气泡(直径为100 μm~10 mm)的6 倍[4]。氧纳米气泡具有Zeta 电位高[5]、稳定性强[6]、传质效率高[7]、极易产生羟基自由基[8]等性质,在农业生产和农业环境污染修复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9-11]。因此,系统、全面地了解氧纳米气泡的发展历程、制备方法、形成和稳定机制及作用效果,对丰富其理论体系并拓展其应用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近15 年来氧纳米气泡的主要研究进展及成果进行综述,就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以期为氧纳米气泡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供参考,并对农业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思路。
1998 年1 月1 日至2022 年10 月30 日,在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中以“纳米气泡”与“氧纳米气泡”为主题的文献分别有1166 篇和144 篇,其中2006-2022 年纳米气泡发文处于爆发增长期(图1)。
图1 1998—2022 年纳米气泡与氧纳米气泡主题发文数量Fig.1 Quantity of publications on nanobubble and oxygen nanobubble from 1998 to 2022
关于氧纳米气泡的研究,全面覆盖了从氧纳米气泡形成与稳定性机制的基础研究到氧纳米气泡在水体、土壤修复领域的应用研究。其中Liu 等[12]主要关注氧纳米气泡产生的活性氧对作物生长的影响;Mo 等[13]、惠飞等[14]主要着眼于不同形成条件(比如超声波、电解)对氧纳米气泡的生长过程与稳定性的影响;还有很多研究集中于界面氧纳米气泡,系统揭示了界面氧纳米气泡的形成、作用机制及其对环境的修复效果[15-17]。
为了更好地概述氧纳米气泡研究的前沿和进展,总结归纳重要的研究成果,笔者通过VOSviewer 对氧纳米气泡的研究热点进行统计发现(图2),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聚焦于氧纳米气泡制备、表征和作用机制;氧纳米气泡的应用研究已初步涉及农业种植、养殖、农业环境修复、肿瘤治疗等多个领域,下文将对相关进展进行详细、系统评述。
图2 2002—2022 年氧纳米气泡主题研究热点分布Fig.2 Hot spots distribution of oxygen nanobubble theme research from 2002 to 2022
氧纳米气泡具有稳定性强、比表面积大、传质效率高且能够吸附较多的悬浮物颗粒等特性。Ushikubo 等[5]研究发现氧纳米气泡的Zeta 电位高达-45~-34 mV (空气纳米气泡的2 倍),气泡之间斥力随着Zeta 电位升高而增大,气泡不易聚结,稳定性强。氧纳米气泡由于体积小,受表面张力压缩的影响更大,气泡内部压力不断增大,在这个过程中氧气不断穿过气液界面溶解到液体中,因而传质效率高[18]。Nirmalkar 等[19]研究证实氧纳米气泡在水中形成的气液界面带有负电荷,可以吸附介质中的反离子;氧纳米气泡表面高密度电荷的存在使其在爆破时能够产生OH 自由基或活性氧,从而产生强氧化能力[20]。Pyrgiotakis 等[21]用电子顺磁共振(EPR)证明了由氧纳米气泡塌陷时产生的·OH 和O2-的存在。Liu 等[22-23]也用荧光探针证实了氧纳米气泡生成的·OH 及其强氧化能力[24]。
氧纳米气泡的形成主要与液体环境、气体含量、压强等条件有关。依据不同的应用场景与方式可以选择不同的制备方法,目前主要分为两类,分别为形成氧纳米气泡水与制备氧纳米气泡改性材料。对于形成氧纳米气泡水,主要有加压溶气[25]、引气制造气泡[26]。加压溶气通过改变压力来改变气体溶解度;引气制造气泡又可分为压缩空气通过扩散板法、机械力高速剪切空气法与引射流分散空气法,主要是通过切割作用形成纳米气泡。对于氧纳米气泡改性材料的制备,主要采用溶液替换法[27]与真空变压吸附法[28-29]。溶液替换法基于不同溶液中气体溶解度不同的原理,在两种溶液替换时,界面附近的气体分子过饱和而释放;真空变压吸附法通过“真空脱附-氧气吸附”循环,改性多孔材料,比如载氧沸石、载氧活性炭等。此外,Koshoridze 等[30]发现在三相边界曲线的小直径和相当高的过饱和度下,界面氧纳米气泡会自发形成。同时,目前我们已经可以通过现代化技术和设备对氧纳米气泡的性质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表征(表1),不同方法都具有相应的优势和弊端。通过动态光散射技术、纳米颗粒追踪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和共振质量测量等方法可以测定体相氧纳米气泡的性质,比如氧纳米气泡的尺寸、质量,但是无法给出所测纳米气泡的具体化学信息;原子力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同步辐射X 射线等可以对界面氧纳米气泡进行成像并表征其性质,比如氧纳米气泡的尺寸、形貌和分布,记录氧纳米气泡的成核与生长过程,但是也存在成像难度大、群体气泡观测难度大等缺陷,可能需要通过多技术手段联用进行改善。此外,Winkler 反应也能够测定氧纳米气泡的相对含量[39],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测量氧气浓度,在氧纳米气泡的定量检测中具有简易、快捷等特点。根据氧纳米气泡种类和应用需求选择合理的表征方法能够为试验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信息支撑。
表1 氧纳米气泡性质检测方法及特点Table 1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methods for detecting the properties of oxygen nanobubble
氧纳米气泡具有较高稳定性和持久性,可以高效增氧并释放自由基,是改善厌氧环境的优良选择,因此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比如植物根系呼吸环境的改善、氧气驱动条件下元素地球化学循环对污染物的降解等,主要包括农业生产领域与农业环境治理领域。农业生产领域主要为作物栽培与水产养殖,农业环境治理包括农田温室气体减排、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方面(图3)。
图3 氧纳米气泡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Fig.3 Application of oxygen nanobubbles in the agriculture
3.1.1 氧纳米气泡与作物栽培
氧是植物呼吸的重要元素,氧气在维持作物正常的生理活动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氧纳米气泡对种子萌发和作物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氧纳米气泡可以促进作物种子内部超氧自由基的积累,提高种子生理活性[40],加速种子萌发[41],发芽率可以提升10%~20%[42]。氧纳米气泡可以通过增加土壤氧含量进而促进作物的生长,施用后土壤中溶解氧含量增加近3 倍[43]。在比较湿润的农作区,主要的利用方式为通过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对水体曝气形成富氧水后进行灌溉;在生态干旱区,氧纳米气泡与地下滴灌装置结合进行加气灌溉[44]。地上灌溉的土壤氧含量增加幅度大于地下灌溉,地上滴灌组别使土壤氧浓度从15.6%提升至19.7%,大于地下滴灌组别从18.2%提升至19.2%的幅度[43]。相比于翻耕等增强土壤通气性的措施,氧纳米气泡的施用可以根据作物根系在不同生长期对氧气的需求情况进行,且所涉及的机械耗能较低。氧纳米气泡的影响主要涉及根系分泌物、土壤酶、土壤微生物这几个部分(图4)。具体来说,一方面,氧纳米气泡可以提高土壤通气性[45],促进植物根系生长新陈代谢[46-47],植物根系分泌物随之增加。另一方面,氧纳米气泡为土壤提供了一个富氧环境,促进好氧微生物的生长增殖[48],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与结构[49],微生物介导的土壤养分释放增强,促进了土壤有机组分的矿质化过程[50]。根系分泌物与微生物共同促进土壤酶含量增加、活性提高[51],比如土壤蛋白酶通过参与氮素转化过程影响作物品质[52]、过氧化氢酶保护作物免受过氧化氢积累产生的毒害作用[53],从而间接促进了作物的生长。氧纳米气泡施用后还可以减少肥料施加量,从而减少农资投入。有研究表明,在肥料减量25%的情况下,氧纳米气泡施用组的水稻(Oryza sativa)产量与对照组相同,其原因在于氧纳米气泡提高了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利用效率[54-56]。氧纳米气泡对处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作物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研究表明,相比于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和黄瓜(Cucumis sativus)的播种开花期,在结果期施用氧纳米气泡对于提升作物产量与品质的效果更好,额外提升干物质量近10%[57]。此外,氧纳米气泡还能通过缓解土壤秸秆连续还田造成的厌氧环境与作物根部缺氧[58],减少土壤中还原性物质的产生,使得作物的生长不受土壤中Fe2+、Mn2+过度积累的影响[59],保证作物的生长状况良好。
图4 氧纳米气泡对作物栽培的影响机理Fig.4 Impact mechanism of oxygen nanobubbles on crop cultivation
溶解氧浓度是影响氧纳米气泡促生效果的最直接因素,在一定范围内,溶解氧浓度往往与促进效果呈正相关关系,但其产生正相关效应的阈值同时也会受土壤条件和灌溉方式的影响。曝气所用水也对氧纳米气泡的作用效果有影响,使用再生水[60]以及盐度合适的水[61]会提高氧纳米气泡的作用效果。施用肥料的性质[62]也会影响氧纳米气泡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氧纳米气泡与未腐熟底肥同时施用会导致好氧微生物的丰度过大,底肥分解过多,全盐量过分积累,引发作物缺水,抑制养分吸收[63],不利于根系生长[64]。除上述因素外,灌溉频次[62,65]也对氧纳米气泡的作用效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针对氧纳米气泡作用效果及应用条件需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在水培中,氧纳米气泡能够在水中长时间悬浮存在,可以通过增加营养液中的溶解氧浓度保证水培作物根系对氧的需求,并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张慧娟等[66]研究测定,施用氧纳米气泡组的紫叶生菜(Lactuca sativavar.ramosa)单株根长、根质量相比于对照组分别有20%~40%的提升。同时,氧纳米气泡还缓解了营养液中微生物分解活动与根系争氧的矛盾,保证微生物好氧分解效率,有利于水培作物根系脱落物及时被分解,维持水质稳定。相比于目前已有的提高水体溶氧量的循环增氧、曝气增氧等技术[67],氧纳米气泡减少了设施投入,降低成本的同时也保证了水培叶菜、花卉品质[44]。
3.1.2 氧纳米气泡与水产养殖
溶解氧对养殖水体中鱼类的生存、健康及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目前水产养殖中主要利用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增氧机和氧气泵等机械增氧、过氧化氢化学增氧和换水增氧等手段来增加水环境中的溶解氧。氧纳米气泡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能够显著影响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其增氧效率达传统增氧技术的25 倍[68],同时还可以净化水质,成为替代上述高能耗技术的备选方案。利用氧纳米气泡可以稳定长效地提升水中溶解氧浓度[69],增加鱼群放养密度,提高鱼类的摄食强度[70],进而促进养殖单产量[71-72],其技术优势在水生生物的高密度养殖方面尤为突出。氧纳米气泡具有降低疏水颗粒分散性的特点[73],通过改变颗粒与颗粒、颗粒与气泡之间的作用力来影响颗粒凝聚与共凝聚,因此常作为难溶性药物输送系统,使得难溶性药物云芝糖肽在水中的分散度提高近60 倍[73],减少药物沉积导致的药效低的问题,有效控制鱼类疾病[71]。氧纳米气泡可以使氧气浓度快速达到超饱和状态,可使水体溶氧值达饱和溶氧值的4 倍[70]。这是缘于氧纳米气泡比表面积大、气泡内部压力大于液体压力,促进气液之间的反应速度,加速气泡中氧气溶解;同时溶解氧衰减速度较慢,使得养殖空窗期水中氧气浓度也能保持在一定水平,有效防止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进而造成养殖水体与底泥中的微生物结构失衡。利用多孔材料如沸石、活性炭、生物炭进行载氧并在养殖水体中应用后,能够形成体相和界面两种氧纳米气泡,分别作用上覆水体和水-土界面。不同材料的比表面积与疏水性具有差异,因此载氧能力也不同,Wang 等[74]研究测定载氧能力为活性炭>沸石>生物炭>硅藻土>煤灰>黏土。形成的界面氧纳米气泡可以改变底泥表面的氧化还原状态,使沉积表面的抗生素、饲料和排泄物等充分氧化分解,减轻淤泥形成,改善水体环境,也能够实现养殖尾水的达标排放[75]。
3.2.1 氧纳米气泡与农田温室气体减排
我国稻田甲烷(CH4)总排放量占全球稻田总排放量的20%以上[76],控制稻田甲烷排放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必经之路。稻田土壤淹水后氧化还原电位的下降为甲烷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曝气增氧灌溉或施用氧纳米气泡改性材料,氧纳米气泡形成的长效稳定的有氧环境将有效扭转这种局面。氧纳米气泡能够通过改变稻田土壤环境而影响专性好氧甲烷氧化菌与厌氧产甲烷菌的群落结构,进而减缓甲烷的产生并加速甲烷的氧化消耗进程(图5)。氧纳米气泡可以改善土壤通气状况,提高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研究表明除移栽期与齐穗期之外的其他5 个生育时期内,微纳米气泡水增氧灌溉的稻田土壤 Eh 均高于淹水灌溉[77]。90%以上未被氧化的甲烷通过水稻通气组织向外运输,水稻根际增氧能够降低根系孔隙度,通气组织减少20%~60%的水稻被发现可以降低27%~36%甲烷排放[78]。Minamikawa 等[79]研究发现,与对照相比,利用富氧纳米气泡水灌溉的稻田甲烷排放量减少20%~28%。目前对于稻田甲烷减排措施有改变施肥结构、调整农作模式等[80],氧纳米气泡相比于上述措施受不同地区生态环境差异的限制更小。相比于施用生物炭(20 000 kg·hm-2)可以减轻约8%的甲烷排放[81],氧纳米气泡的甲烷减排效率更高,同时成本也更低。但目前对甲烷产生、氧化和排放具体过程中的影响机制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图5 氧纳米气泡对稻田甲烷减排与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影响机理Fig.5 Impact mechanism of oxygen nanobubbles on methane emission reduction in rice fields and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 control
氧化亚氮(N2O)是农田生态系统排放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增氧能够促进作物根系呼吸,提高养分吸收利用效率,同时抑制反硝化过程并促进硝化过程的进程,进而影响氧化亚氮的产生。张露等[52]研究表明,增氧灌溉组的水稻硝化作用强度降低近30%,反硝化强度增强近30%。但两个过程在不同的通气条件下主导性不同,有研究发现氧纳米气泡水增氧灌溉条件下土壤氧化亚氮排放通量增加[82-83],因此增氧对稻田土壤氧化亚氮的减排效果存在不确定性。
3.2.2 氧纳米气泡与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
工业三废排放、污水灌溉、农药和肥料的不合理施用给我国大面积土地带来了重金属污染问题。通过技术手段调控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从而阻控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是降低人类重金属暴露风险的关键。相对于化学手段或材料修复,氧纳米气泡的施用不会影响作物正常生长,也不会对土壤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是一种更为安全与环保的技术。氧纳米气泡体积小,比表面积大,Zeta 电位高,因此具有很强的阳离子吸附能力[84]。氧纳米气泡可以使得活性炭吸附Pb2+的过程加速366%[85]。此外,氧纳米气泡爆破时产生的羟基自由基或活性氧能够产生强氧化作用,降低重金属在介质中的迁移效率和生物毒性。Tang 等[86]研究发现氧纳米气泡组的As(Ⅴ)占总溶解As 通量的比例约为80%,远高于对照组的20%,氧纳米气泡通过改善根际氧化还原电位(Eh)和溶解氧(DO),促进As(Ⅲ)生物氧化和非生物氧化,抑制As(Ⅴ)还原,最终促进As(Ⅴ)的形成和钝化。对于湿地植物而言,根际增氧能够促进根系铁膜形成,铁膜对于铬、铅和镉等元素均有吸附、络合作用,能够阻碍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转运[87](图5)。尽管目前很多研究都证明了氧纳米气泡在土壤-作物系统重金属迁移和转运过程中的多重阻隔效果,但不同重金属的钝化机制和调控条件仍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探究。
3.2.3 氧纳米气泡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随着工业进程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进程加速,农业面源污染类型也向多元化、复杂化方向发展,除化肥、农药等传统污染物之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微塑料等新兴污染物也成为影响水体环境的重要因素。针对规模化污染水体,可以采用纳米气泡曝气装置;对于小面积的污染水体,常使用成本更低的氧纳米气泡改性材料,如氧纳米气泡改性沸石。氧纳米气泡也可以避免传统深水曝气方法面临的沉积物再悬浮问题[88]。氧纳米气泡传质效率高,携带氧气,同时可以产生羟基自由基,因此具有强氧化能力(图6)。Ji 等[89]研究表明,氧纳米气泡可以使不稳定的有机物被氧化,富营养化水体的上覆水中和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含量分别减少57%和37%,有效促进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氧纳米气泡携带氧气,溶解氧浓度增加,会对水体中的微生物结构与活性产生影响。研究发现施用氧纳米气泡组的甲基汞占比与浓度仅为对照组的50%~75%,界面氧纳米气泡能够通过抑制厌氧菌汞甲基化细菌的生长繁殖,使得汞微生物甲基化物减少,从而减缓汞污染的富营养化水体上覆水和表面沉积物中甲基汞的产生[90]。同时,氧气的增加改变了氧化还原电位,将Fe2+转化为Fe3+,生成Fe(OH)3胶体,对于上覆水中游离态磷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Fe3+与磷酸根形成难溶性磷酸铁,抑制底泥中磷的释放,有研究表明好氧条件下底泥磷的释放速率仅为厌氧条件下的7.3%[91]。氧纳米气泡吸附能力强,停留时间长,与其他修复技术结合后可以显著提高使用效果。Jenkins 等[92]将微生物修复技术与纳米气泡修复技术结合用于二甲苯污染土壤的原位曝气修复,将混合假单胞菌的氧纳米气泡注入土壤柱间隙空间,氧纳米气泡在修复区的停留时间达45 min,微生物菌株对氧的利用率高达71%~82%,有效缓解二甲苯污染的同时,还促进了微生物生长。氧纳米气泡与多种菌种混合后菌种间的互作机制及调控条件仍需进一步探索。
图6 氧纳米气泡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影响机理Fig.6 Impact mechanism of oxygen nanobubbles on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ontrol
在过去的10 年间,伴随着纳米技术、学科交叉和国际合作的飞速发展,氧纳米气泡机制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技术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在我国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建设美丽乡村的政策背景驱动下,氧纳米气泡技术在农业领域方兴未艾。针对目前氧纳米气泡技术遇到的问题和瓶颈,未来进一步开展其相关研究对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及农业环境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1)深入探索氧纳米气泡的增氧机理及作用机制。从已有的氧纳米气泡产生及作用机制研究来看,氧纳米气泡的稳定性和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是学者们关注的主要方面,针对氧纳米气泡生长溃灭变化过程以及具体反应机制探究较少;界面纳米气泡性质和固体颗粒孔隙中纳米气泡的释放条件还需要摸索。氧纳米气泡具有促进作物生长及提高品质,治理水体富营养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作用,但其作用机制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究。
2)进一步开发农业领域氧纳米气泡的制备技术。目前纳米气泡制造设备主要包括溶气析出、引气制造等方式,设备成本高、制造难度大,运行过程能耗大、维护费用高,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尚存质疑。采用多孔材料如生物炭、沸石等负载氧气制备载氧材料,能够实现其在农业领域低成本制备、规模化应用;在应用过程中,也具有能耗低、效率高和生态安全等特点。此外,以土壤改良材料或肥料为载体、探索氧纳米气泡与土壤益生微生物共负载技术,也将为氧纳米气泡技术在农业领域开拓新的方向。
3)拓展氧纳米气泡技术在农业生产及环境修复中的适用性。我国农业作物种类多样,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根系呼吸特征不同,对氧的需求也不统一,针对不同作物根系生长阶段对氧的需求精准调控氧纳米气泡的释放速度和释放量对作物根系呼吸及生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我国土壤类型丰富,绿色革命后集约化农业生产也给土壤带来了很多突出的问题: 如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土壤酸化、盐碱化、潜育化等。氧纳米气泡能够保持在介质中缓慢、持续地释放并产生具有氧化能力的自由基,对农业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重金属的钝化具有很好的效果,氧纳米气泡在酸化、盐碱化和潜育化土壤中的改良作用也值得尝试。
4)开展氧纳米气泡的规模化应用研究。目前农业领域大部分氧纳米气泡的试验都局限在水培、盆栽或者小区域进行,尤其是载氧材料尚未开展田间应用。针对不同农业环境需求、不同农业生产场景选择不同的氧纳米气泡和负载材料,并制定相应的使用方法和规程,进而规模化应用将为农业绿色现代化发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