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农业农村部蚕桑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谭安江教授团队,首次实现了在家蚕体内合成植物化合物甜菜红素。
这种甜菜红素主要通过家蚕幼虫的丝腺合成和积累,并随着吐丝过程分泌到蚕茧中。该技术首次把植物体内的合成路径搬到动物体内,在家蚕体内构建天然生物反应器,开展跨物种的天然化合物制备。
图1 蚕宝宝能吐出含有甜菜红素的蚕丝,织出玫瑰色蚕茧(图/《科技日报》)
美国莱斯大学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织物的可穿戴设备,通过加压空气“敲击”用户的手腕,用户可在较短时间正确理解设备告知的方向,并成功导航至目的地。该设备由纺织材料制成,可无缝集成到服装或其他可穿戴设备中。在现实场景中,设备接收和解释导航触觉线索方面的准确性达100%。
图1 用户使用该设备在城市街道中导航(图/《Device》杂志)
AI“调香师”是一款机器学习模型,它不仅能用语言描述化学物质的气味,嗅觉水平更能与人类媲美。研究人员用行业数据集对其进行训练,其中包括大约5000 种已知气味剂的气味,AI“调香师”可通过分析每种气味的化学结构,确定结构与香气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员用它“描绘”了与数百种化学结构对应的气味图,试图借助气味图设计新的合成气味,并提供有关人脑如何解读气味的新见解。
图1 为帮助测试新的人工智能“鼻子”,德雷克塞尔大学的乔纳森·多伊奇花几个小时嗅探和描述未知化学物质的气味(图/《科学》)
世界上第一艘完全使用“绿色甲醇”燃料的集装箱船——“劳拉·马士基”号已开启首航。该船既可使用甲醇,又可使用传统化石燃料,可运载2100 个6 米长的集装箱。
“劳拉·马士基”号首航所用甲醇是利用从垃圾填埋场或粪肥等生物来源获得的甲烷生产而来,该船在此次航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使用传统燃料减少约65%。
图1 以“绿色甲醇”为动力的集装箱船(艺术图)(图/《新科学家》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