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彪,张万强
(宁乡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宁乡 410600)
猪肺炎支原体是引起猪支原体肺炎的病原,细胞主要由DNA、核糖体和细胞器三部分组成,主要有杆状、球状、点状和环状等,经过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在体外培养,条件很苛刻。 病原对外部环境的抵抗能力差,如果在低温环境中,可以存活一段时间, 自然环境中经过2~3 天毒力明显减弱,温度4℃下,可存活7 天左右。 敏感的抗生素包括卡那霉素和土霉素,但是对磺胺类和青霉素不敏感。 通常情况下,选择常规的消毒剂能够灭杀病原体, 如20%的石灰乳和0.5%的福尔马林。
任何年龄和品种的生猪都能染病,对18 周龄以内的仔猪,尤其是哺乳期的仔猪和断奶仔猪的危害最大,死亡率高,此外,还要做好妊娠期的母猪和哺乳期母猪的预防工作,其感染率和发病率也高,对育肥猪的影响不大,通常以隐性发病为特点,不易被发现,但会影响猪的生长发育。
患病猪和携带病原的隐性感染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通过空气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是猪肺支原体的主要传播途径。 患病猪身体携带病原,健康猪接触之后染病概率升高。 猪肺炎支原体还会通过空气传播,患病猪咳嗽和打喷嚏之后,病原体直接进入了空气中,健康猪吸入污染的空气直接造成感染,妊娠期母猪染病之后,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新生的仔猪。
该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 但是越寒冷的季节发病概率越高, 如冬季和早春季节。 在任何地区都能发病,新疫区呈急性发病的特点,老疫区主要以慢性发病为主,单独发病的病死率不高,但是会影响病猪的正常生长发育。继发感染巴氏杆菌病、圆环病毒病和猪胸膜肺炎病等,会增加治疗的难度,死亡率明显提升。
急性型病例极易出现在新疫区和新感染的猪群,仔猪和妊娠期的母猪发病率高,患病初期临床症状为精神不振、呼吸不畅,呼吸频率能够达到60~100 次/分钟,病情扩散之后,采食量下降,甚至废绝,呼吸困难,出现痉挛性咳嗽,有白色泡沫从口鼻处流出,体温基本正常。 但是如果继发感染其他的疾病,体温会升高,病死率增加。
慢性型病例主要是由急性型病例耐过之后转化而来,病猪的咳嗽和气喘明显,在进食和运动之后加剧,早晨和傍晚咳嗽加重,环境突然变化也会引起剧烈的咳嗽,长时间咳嗽会呕吐。 随着病程的延长,母猪呼吸越困难,流鼻涕,眼角的分泌物增多,食欲时好时坏,体温在正常范围,正常生长发育会受到影响。
隐性型病例主要是由慢性型病猪转化而来,多发于成年公猪,染病初期阶段,养殖户很难发现,症状不明显,但是在运动过后或者清晨会出现一些症状,表现为咳嗽和气喘,如果养殖户不重视日常的观察工作,很容易忽视,导致疾病的传播。 如果需要确诊, 还应该进行解剖检查,或者使用X 射线检查, 肺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加强护理,康复率较高,做好日常的饲养管理和卫生管理工作,患病猪能够继续正常生长。
采集病死猪的肺脏或者淋巴结组织的病变组织, 将其研磨之后放在含有A26 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经过24 小时初次分离病原微生物,将得到的病原微生物转移到固体培养基中继续培养,但是对猪肺炎支原体的培养难度大,通常需要1~2 个月, 并且对外部条件要求高, 菌落较小,出现灰白色半透明的圆形的菌落,边缘整齐,中间为乳头状的凸起将菌落吉姆萨染色之后分离诊断,会发现球状或杆状的病原体。
要采集患病猪或者疑似患病猪的血液,然后选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荧光抗体、间接血凝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等血清学的诊断方法判断猪只体内是否还有抗原或者抗体,从而检测出是否染病。 血清学诊断是当前实验室诊断中的常见方法,具有检测效率高和操作简单的优点,同时特异性和敏感性高, 在规模化养殖场中可以应用。
利用现代生物分子学理论基础, 对相应病原体的核酸物质进行检测, 包括核酸探针、PCR和荧光定量PCR 技术, 在实验室传染性疫病检测中比较常见。 尤其是PCR 和荧光定量PCR 技术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检测时间短,能够快速诊断,在疫病流行和高发地区可选择该种诊断方法。 但是对试验条件和仪器设备要求较高,很难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养殖场应该结合医疗设施选择适合的诊断方法,诊断确诊之后及时地治疗,控制疫情的扩散。
5.1.1 中药治疗
猪支原体肺炎会出现肺热之症, 应该选择清热止咳和平喘化痰的中药配方,可使用以下配方,选择黄连和大黄各35 克,麻黄、贝母、炙甘草、杏仁、桔梗各40 克,黄芩、栀子、黄柏、蒲公英、金银花各50 克,生石膏60 克,均匀混合之后研磨成细粉,将其拌入到饲料中混饲,每天2 次,连续服用5 天,效果明显。
5.1.2 西药治疗
在发现疑似猪支原体肺炎之后,及时诊断,确诊之后用药治疗,可选择以下的药物,选择盐酸多西环素,每1 千克体重肌注0.3 毫升,一天1次,连续用药3 天;也可以选择酒石酸泰乐菌素,每1 千克体重肌注或者皮下注射10 毫克, 一天2 次,连续用药2 天或者3 天;也可以选择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 用量为60~80 毫克, 放入1000 毫升的水中,混合之后给患病猪饮用,连续用药7 天。
5.2.1 免疫接种
这种疫苗仍然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手段,可以选择猪支原体肺炎168 株兔细胞培养弱毒苗和猪支原体肺炎乳兔化弱毒冻干苗。控制好接种的日龄,仔猪7~15 日龄接种一次,母猪和成年公母猪每年接种一次,后备种猪在配种之前需要加强免疫接种,提高免疫的效果。
5.2.2 科学饲喂
给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群搭配营养均衡的日粮,确保饲料中营养的充分供给,同时保证饲料的多样性, 应该含有猪群生长过程中需要的养分,包括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 要做好饲料的保存工作,选择干净、通风条件好的地区存放,禁止饲料发霉变质,保证饲料的质量。发现饲料发霉之后要及时处理,禁止喂食给生猪,禁止喂食冰冻的饲料,会刺激肠胃,从而引发该病。
5.2.3 引种检疫
忽视引种检疫会引进患病猪或者隐性感染猪,造成猪支原体肺炎的流行。为此,要提高引种的检疫意识,做好猪肺炎支原体的流行病学的调查工作,尽量避免从疫区引种。在运输过程中,做好防寒保暖,减少应激。引进之后,要单独隔离生猪30 天以上,经检查没有问题后才能正常饲养。
5.2.4 完善生物安全建设
第一, 按照防疫的规定在养殖场门口设置消毒池,对进出车辆严格彻底的消毒。第二,和养殖场无关的人员不能进入,工作人员进入之前要彻底消毒。第三,禁止猫和犬类等进入养殖场,做好日常的灭鼠和灭虫工作,可以安装防护网来防止野生鸟类进入,防止动物将病原菌带入到养殖场。 第四,定期的清理圈舍内的粪便,更换垫草,对养殖场内以外、 食槽和水槽要清洗每周1~2次,降低感染的风险。第五,控制养殖场内的温度和湿度,最佳温度为17℃~22℃,湿度在60%左右。控制养殖场内部的饲养密度,及时通风,在冬季做好防寒,减少应激。第六,制定严格的消毒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将粪便和饲料残渣及污染物清除之后消毒, 可选择2%~4%的氢氧化钠溶液、2%的甲酚皂溶液、4%的过氧乙酸溶液对养殖场内的圈舍、器具等彻底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