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勇
(遵义市桐梓县楚米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桐梓 563200)
近年来我国养猪场的数量不断增加, 规模也随之扩大。 在生猪饲养的过程中,做好疾病防治工作尤为重要。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常见的生猪疾病,又称黄疸性贫血病。 该疾病引发原因为家畜血液中的红细胞表面、 血浆中被红细胞体寄生, 属于溶血性疾病。 患病猪会出现贫血、 黄疸等症状。 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可能会造成猪群感染,影响养殖效益,甚至危害猪肉产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所以,养猪场必须要采取综合防控技术, 从根本上降低该疾病的发生概率, 本文就此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为立克次氏体,病原的大小在0.8~2.5 微米,呈现为多形性,普遍为环形、球形、圆形这三种形状,有极少数会呈现为顿号形、杆状。 附红细胞体难以抵抗干燥和化学消毒剂,但可以适应低温,普通消毒药即可将病原杀死,可以采用0.5%的石碳酸溶液,将病原置于37℃的该溶液中3 小时即可杀灭, 如果温度为5℃,保存时间长达15 天,在冰冻的血液中,病原甚至可以存活31 天。 任何阶段的猪都有感染的可能, 所以养猪场要重视该疾病的防控,结合该疾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等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应该综合多种手段,全面提升预防效果。
猪在任何成长阶段都有可能感染附红细胞体病,但通常仔猪和育肥猪的患病死亡率较高。一些养猪场刚出生的仔猪可能达到80%的发病率;20~60 日龄的生猪可能达到50%~60%的发病率。 通常,养猪场总体发病率在15%~20%,病死率可能达到70%,大约会潜伏7 天。 该疾病一般在夏季下雨之后发生,空气湿度较大,猪虱、跳蚤等吸血节肢动物是传播该疾病的主要渠道,湿度较大的环境就容易滋生此类动物,造成疾病传播。
仔猪比较容易患病,且死亡率较高,因为仔猪的抵抗能力较差。 在患病早期,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能超过40℃,并且伴随发抖的症状。患病猪的尿液呈黄色,患病初期会便秘,但到了后期则会拉稀。 呼吸急促,严重时会出现腹式呼吸,心跳速度也会提升。 食欲受到影响,采食量大幅度降低。 仔猪的胸部、耳后、腹部都会出现皮肤发红的症状, 耳尖部位会有紫红色斑块出现。 到了较为严重的时期, 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四肢无力等症状,临死前四肢抽搐、划地,也可能出现角弓反张的症状。
育肥猪患病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如果是急性,则会出现体温升高的症状,体温可以达到39.5℃~42℃,患病初期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颤抖转圈,患病猪会远离猪群卧地。 在排泄方面,会出现便秘或拉稀的症状。 病猪耳朵、四肢、腹部下方、胸前等部位的皮肤会变为红紫色,用手指按压不会出现褪色的情况。 一些病猪的后肢会出现麻痹症状,无法正常站立,耳廓、尾巴、四肢末端也可能会坏死。
在进产房3~4 天后或者生产结束后, 母猪会出现病症。 症状通常也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如果是急性,则症状为体温升高,最高可到42℃,随之出现食欲不振的症状,妊娠后期很容易流产,或者大概率出现死胎。 生产后的母猪受到疾病影响,可能出现乳房炎、泌乳障碍综合征;如果是慢性感染,则会出现衰弱、黄疸、黏膜苍白的症状,会影响母猪发情,造成发情延迟,甚至严重时不发情,无法正常配种受孕。 如果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或者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则症状会变得更加复杂,严重时会造成母猪病死。
该疾病的主要特征就是贫血和黄疸, 剖检会发现血液稀薄,皮下脂肪黄疸、组织水肿,很多患病猪会出现胸水、腹水心包积液的情况。 肝部肿胀变大,颜色为土黄色,表面会出现白色坏死灶,也可能出现黄色条纹病灶。 脾脏也会肿胀变大且柔软,颜色为暗黑色,边缘比较柔软且十分脆弱。 肾部肿大,同时有肾积液,膀胱内部会积存很多尿液,膀胱壁有血点。 肠系膜黄疸,内部有很多凝血块。 淋巴结肿大,腹沟淋巴结的肿胀情况较为明显。 根据该疾病的季节性特征,以及患病猪皮肤颜色的变化规律,同时结合病猪出现的各种症状,可以初步诊断为猪附红细胞体病。
要从病原传播入手,做好灭蚊驱虫工作,预防免疫抑制性疾病,有效降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率。 养猪场的灭蚊驱虫方法有很多,可以在饲料中添加灭蚊蝇的药物,使苍蝇在成虫之前就被消灭,从根本上杜绝蚊蝇传播的途径,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灭蚊灭蝇方式。也可以在蚊蝇的繁衍场所采取抑制措施,一些饲料会吸收蚊子和蝇虫,所以饲料打开使用结束后要及时封口,还要将洒落的饲料清理干净,避免蚊蝇滋生。 猪舍内的污染物也容易吸引蚊虫,包括粪便、剩饲料等等。 所以还要做好猪舍的清洁工作。 如果已经滋生大量蚊子、苍蝇等害虫,可以采用灭蚊灯驱除,在猪舍外部设置灭蚊灯,将蚊子吸引聚集在一起之后使用药物直接杀灭。
在患病治疗方面,可以使用胂凡纳明治疗,每千克体重使用10~15 毫克, 在生理盐水中溶解,然后静脉注射。每隔3 天注射1 次,通常注射1~3 次即可达到治疗效果。 但要注意的是,怀孕母猪不可以使用该药物;也可以采用对氨基苯砷酸,每吨饲料添加180 克,连续使用1 周后减掉一半的用量,再连续饲喂1 个月;使用土霉素粉针,每千克体重用量为7~15 毫克,添加5%葡萄糖猪舍内溶解,制作不超过0.5%的注射液,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治疗,每天注射1~2 次,持续注射3~5 天即可见效;也可以采用土霉素5%注射液,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同样具有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养猪场饲养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科学的饲养方法, 同时做好卫生消毒、灭蚊驱虫等工作,从根本上降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概率。 如果出现该疾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常用药物为胂凡纳明、对氨基苯砷酸、土霉素粉针等等,具体的治疗方案要根据病猪的症状来制定。 通过综合防控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发率,使养猪场可稳定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