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应洪
(大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大关 657400)
猪疥螨病原体是寄生于生猪皮肤内部所引起的寄生类疾病,最初为附着于生猪皮肤表面,其逐步侵蚀生猪皮肤, 最终侵入到皮下发育和繁殖。 此类疾病的传播途径较广,可通过病原进行传播, 或是由于感染病猪与其排泄粪便所接触后的饲养工具进行传播感染。 同时,生猪养殖环境对于猪疥螨病的感染与传播也有一定影响。 此类疾病发生与传播速度较慢,病情持续较长, 对于猪养殖行业的正常生产和经济收益极易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在猪养殖过程之中,应加强对猪疥螨病的重视程度以及有效诊断治疗能力,有效进行驱虫等防控措施。
猪疥螨病是一种由猪疥螨引起的接触性寄生虫疾病,在各种年龄和品种的猪中均可感染,其流行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猪疥螨病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病猪皮肤和毛发进行传播, 媒介物包括猪养殖圈舍内的设施和饲养用具等。 猪疥螨寄生处常因其生长活动所分泌的物质成分, 而造成患病猪只机体皮肤产生痒感,因此导致患病猪只依赖于摩擦止痒,极易因此造成猪养殖圈舍内部的地面、 围栏与饲养工具等被虫卵或疥螨虫所污染, 若是未能进行及时清洗和消毒处理, 健康猪只与其进行接触之后,便极易受到传播感染。 此外,生猪养殖圈舍内环境若是较为阴暗、 潮湿且饲养密度不合理、猪群过度拥挤、饲养管理粗放、环境卫生差和营养不良等因素, 都是产生猪疥螨病流行的诱发因素。
猪疥螨病的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秋冬季节和初春,此时气候潮湿、寒冷,猪舍卫生条件差,有利于猪疥螨的繁殖和传播。 此外,母猪产仔后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染给仔猪, 导致疾病的传播。
猪疥螨病是由一种名为疥螨寄生虫引起的疾病,猪疥螨病病原体为一种微小螨类,病原疥螨的虫体较小,呈淡黄色龟状,大小约为0.2~0.5毫米,背面隆起腹面扁平,腹面有四对短粗圆锥形的肢,虫体前端有钝圆形口器,头、胸、腹融合为一体。 其寄生于猪表皮深层, 在其内进行活动、发育与繁殖,完成卵、幼虫到成虫的发育过程, 并通过虫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分泌外源性物质刺激猪的皮肤组织, 导致猪只机体免疫能力严重下降,极易感染其他疾病。 虫体离开畜体后,可以存活3 周左右。 猪疥螨的寄生方式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 也可以通过接触病猪喂养的饲料、饮水和饲养用具等途径进行传播。 一般情况下, 疥螨虫体通常是依靠被寄生体皮肤组织液和上皮细胞的养分进行生存, 并且疥螨虫体的抗干扰能力也较强。 因此,当疥螨幼虫发育为成年虫体之后, 常用的杀虫制剂等便无法有效地灭杀疥螨, 需通过日常养殖进行预防和药物治疗,才能有效进行防控工作。
猪疥螨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炎症和瘙痒症状。 猪疥螨通常寄生于猪只耳朵背部以及眼睑处和体侧皮肤深层, 通过摄取猪只机体皮肤内上皮细胞和淋巴液满足其发育所需的营养,其会出现机械性破坏上皮组织。 在此过程中所排出的物质成分, 可刺激猪只机体皮肤的神经末梢而产生痒感。 猪疥螨病的潜伏期一般为7~10 天,患病猪只因局部发痒,发病后患病猪只主要表现为皮肤局部发痒, 通常会通过摩擦猪圈舍内墙壁或养殖器具等进行止痒, 因此常因过度摩擦引起皮肤的损伤和发炎, 并伴有淋巴液渗出;患病猪只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皮肤脱屑、脱毛、皮肤外观呈污灰白色且较为干枯增厚,甚至产生皮肤开裂。 失去伸缩力等状况。 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病猪只生长停滞、精神萎靡逐渐消瘦,猪只生产力也受到影响,甚至会导致死亡,以仔猪生长阶段发生较为严重。 猪疥螨病的确诊可以通过刮取病变部位与健康交界处的皮屑,置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若是发现虫体或虫卵等即可确诊。 此外,病猪临床症状和病原检查也是确诊猪疥螨病的重要手段。
首先, 猪疥螨病的发生概率通常与猪养殖场所卫生环境紧密相关。 若是生猪养殖圈舍卫生环境较差, 养殖圈舍内猪群感染猪疥螨病的概率也会随之增加。 因此,猪养殖管理过程中的防控措施,需确保猪养殖场所的选址合理,并符合相关疾病防控要求,确保猪只可以健康成长,进而严格落实各项疾病防控措施。
其次, 猪疥螨病为猪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接触性寄生虫病, 对于猪只健康成长和正常生产会造成极大危害, 且由于该病的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也较为复杂,因此在猪圈舍场所地址的选择上,需确保猪养殖圈舍周边环境安全,尽可能远离居民生活区和工业区域, 地势应稍高且较为平坦开阔, 可以保障猪养殖圈舍内部的空气正常流通, 猪群有充足活动空间维持科学的饲养密度,并且需要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可以通过定期通风、采光、清理粪便等方式,来保持猪养殖圈舍的干燥卫生。 最后,猪养殖圈舍场所选址需保证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 如此既能有效保障猪养殖场所可以拥有极佳的地理位置,也可减少疾病发生的概率,同时也可在第一时间发现疾病感染, 并及时将患病猪只进行隔离与观察治疗,减少疾病的进一步感染和传播,保证生猪养殖行业的正常生产和经济收益。
猪养殖过程之中, 若是猪只日常摄入营养不足,便会导致猪只机体免疫能力较差,使其极易感染各类疾病,包括猪疥螨感染疾病。 猪疥螨病会导致患病猪只出现精神沉郁、 烦躁以及采食量减少等情况, 使得患病猪只所需营养严重摄入不足,从而导致病情愈加恶劣,甚至出现死亡情况。 因此,猪只日常饲养管理中应科学选用喂养饲料,并加强对于饲料的日常管理,根据猪群各发育阶段制定合理的饲料喂养配比方案,以此满足猪群日常生产所需摄入的营养物质。锌元素和磷元素等对于猪只机体被毛起着保护作用, 因此猪养殖户应合理规划猪喂养饲料的营养配比和日常用量, 保证猪养殖饲料可及时喂养完成并为其提供所需的微量元素, 避免因饲料用量规划不合理, 而产生过期和霉变等情况。 因此,猪养殖人员应选用储存干净密封且未霉变腐败的猪养殖饲料, 以保证猪群食用饲料的安全性和有效营养成分。
在猪只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 需注重对于猪养殖场所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处理工作, 以防止疥螨病毒的发生和传播感染。 相关养殖人员应每日对猪养殖场所内的围栏和地面等进行清洁处理,加强猪养殖圈舍内部的通风,保持圈舍内空气流通和干燥,并给予其足够的光照,从而降低猪群生长环境中的螨虫数量,将其灭杀。 猪养殖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排泄粪污等污染物, 应对其进行统一回收, 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定期清理猪养殖圈舍内的各类杂物,定期更换圈舍内的铺垫材料, 并将废弃的铺垫材料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 以有效灭杀其中所存在的螨虫和虫卵等。
此外, 应每周对生猪养殖圈舍进行严格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工作, 以减少病毒和细菌的滋生。 而在猪疥螨病的高发时期,养殖人员可定期喷洒与使用敌百虫溶液对猪养殖圈舍进行喷雾消毒,杀灭疥螨和其他寄生虫,可科学使用除螨灵洗擦患病猪只的患部或喷洒猪体。 并注重清洗养殖圈舍和饲养用具,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洗,然后使用高温或低温进行消毒杀菌, 在进行清理消毒工作时需要穿戴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等,以免感染疾病。
生猪养殖过程中, 应严格把控猪群养殖的密度, 确保不同生长阶段和引入来源的猪只可以分圈舍养殖,不可随意混养,避免因养殖密度缺乏合理性, 造成猪疥螨病因接触等途径进行传播感染。 生猪养殖场所应坚持实行全进全出和自繁自养的养殖原则。 若是在生猪养殖场所选购种猪和仔猪时,需严格管控猪只引购来源,避免出现从疫区引入携带有猪疥螨病的患病猪只,并对引入猪只进行检疫和隔离管理工作,确保其无携带病菌和疾病之后, 才可进行混合养殖管理。 此外,猪养殖人员应按照猪疥螨病的病发流行状况,定期对猪群开展驱虫工作,有效减少病发的概率。
猪疥螨病是养猪行业中较为常见的寄生虫疾病, 给猪只生长发育和正常生产造成了极大危害。 相关养殖管理人员在猪养殖生产过程中,需加强对猪疥螨病的重视程度以及加强日常防控措施,并对其进行猪疥螨病的相关知识培训,使养殖管理人员可以对于猪疥螨病的重要性有所认知,注重日常养殖管理和清洗消毒,做好驱虫等工作,有效减少猪疥螨病的病发概率,提升猪养殖产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