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病因与防控策略

2023-11-23 20:45:14李宁
北方牧业 2023年20期
关键词:家畜畜牧兽医

李宁

(兴安盟扎赉特旗巴彦高勒镇人民政府,内蒙古扎赉特 137615)

随着畜牧业快速发展, 养殖业进入了规模化、 专业化的养殖阶段。 由于畜牧养殖发展过快,畜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够,且养殖户缺少规模化养殖的经验, 导致动物疾病发生的风险增加, 制约了当前畜牧养殖业的整体发展。 为此,笔者针对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病因,以及相关防控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希望对促进行业发展有所帮助。

1 动物疾病的主要种类

1.1 寄生虫类

寄生虫在动物体内侵染、破坏,会引发动物疾病,且寄生虫会随着动物的粪便进行传播。 在正常状况下,寄生虫一般是与动物长期共存的,寄生于动物体内的不同部位,例如肌肉、肝脏、肠胃等,呈现出混合感染,短期内寄生虫并不会对宿主造成危害,但寄生虫数量过多,会使动物出现营养不良、身体虚弱,甚至会对宿主造成致命伤害。 常见的寄生虫病大多以蠕虫病、焦虫病等为主,由于此类寄生虫长期与宿主共存,自身具有一定的抗药性能,防治困难,需要在家畜感染初期进行防治,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1.2 传染类疫病

传染性疫病是由传染性极强的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可以在家畜之间快速传播,部分病原体甚至能够在人与家畜之间传播。 此类疫病防治困难,传染性极强,危害极大,一旦暴发所造成的损失是毁灭性的。

2 发生诱因

2.1 人为因素

动物疫病的诱发因素较多, 其中最主要的属于人为因素。 对于畜牧养殖而言,养殖户必须要端正态度,科学系统的学习养殖知识,摒弃传统家畜养殖观念,了解掌握现代家畜养殖技术。许多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 仍习惯使用传统家庭养殖方式, 在养殖过程中不注重对畜舍卫生打扫、饲料管理、卫生消毒等工作,不重视升级养殖技术与养殖设备, 在养殖过程中导致疫病暴发。 在家畜疫病防治过程中,养殖户又不具备药物机理以及用药知识, 存在着盲目用药的情况,甚至导致家畜中毒死亡。

2.2 环境因素

家畜的健康生长需要拥有良好的环境,既可以保证家畜自身机能的正常发挥, 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加速自身的免疫力,同时又能降低养殖成本,保证家畜肉质质量。 目前,我国畜牧养殖户自身观念较为落后, 不注重对养殖场所设备的投入, 许多农村地区以及中小规模的畜牧养殖单位, 无法保证畜舍空气的清洁、 空气质量、饲料安全以及水源健康,部分养殖单位超规模饲养家畜, 导致家畜长期处于嘈杂的生长环境,动物长期缺乏安全的生长环境,最终导致疫病暴发,对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2.3 动物自身原因

通过畜牧经验总结来看, 即使养殖户采取了防疫防范措施, 杜绝了动物疫病发生传染的渠道,但家畜仍然会暴发疫病。 对于此类问题,往往是由动物本身原因所导致的, 一方面家畜在出生初期, 受母体影响自身携带病原菌在生长至某一阶段时容易诱发疾病;另一方面,畜牧养殖人员在幼畜引进过程中未对企业进行健康监测,导致体质较弱的幼畜进入养殖区,幼畜自身适应能力较差出现患病情况。

3 防控对策

3.1 做好养殖管理

对于畜牧养殖管理,应以“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作为主要手段, 在家畜疫病防治过程中, 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养殖管理制度。 养殖户在日常过程中严格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同时能够引进先进的技术,对养殖场设备进行升级,提升养殖场的清洁度。 在疫病防治过程中,需要结合牲畜饲料进行综合性分析,一方面要严禁滥用药物, 另一方面要强化对牲畜饲料的管理, 通过搭配不同种类的饲料保证牲畜营养充足,提升牲畜自身的免疫力,达到疫病防控的目的。

由于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是有所差别的,养殖户在动物饲料配比过程中,可根据动物的生长年龄,适当增加营养,饲料投喂过程中要适当适量,可通过一日多餐的方式,避免动物一次摄入过多的饲料引发肠胃疾病。 同时,对于饲料的采购存储过程中要保证饲料的采购质量,存储过程中应做好防霉变措施,定期对饲料进行晾晒,保证饲料的质量。

3.2 研发专业技术

在新形势下, 动物疾病的防治发生了明显改变, 传统家庭疫病防治的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在疫病防治过程中,需要强化专业技术的研发投资,通过开发新的系统,强化疫病预防技术储备, 在面对家畜疫病时能够采取有效的手段管控。 例如,当前强化了对家禽疫病病毒原理的深入研究, 从疫病病毒的产生、感染途径、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入手,探索疫病防治的新手段, 实现对动物疫病的有效防控。 同时,在畜牧养殖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严重污染水土资源, 因此这对于畜牧养殖污水必须经过合理的工艺进行处理, 在达到排放标准后,再排入排水系统之中,尽可能降低畜牧养殖污染影响。

3.3 推广专业技术

目前我国畜牧养殖多集中于乡镇, 政府在鼓励农村畜牧经济发展的同时, 需要做好相关专业辅导,提升动物疫病防控管控。 在新时期,乡镇畜牧业的发展较为迅速, 政府部门投入了各项政策、 资金、 技术补贴农户开展畜牧养殖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但在畜牧养殖推广过程中,疫病防治工作始终是畜牧养殖的重中之重,为了提升动物疾病防治的水平, 政府部门可通过定期邀请专家对养殖户进行专业培训, 同时强化农村基层畜牧站点的技术服务能力, 能够指导农户开展畜牧养殖工作, 逐步推广专业养殖技术。

3.4 密切关注病情

动物疫病的暴发不是突然间出现了, 而是循序渐进的,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在动物疫病防治过程中,养殖户要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具有一定的责任心,及时观察家畜的生长情况,通过开展监测工作,减少引发疫病的诱因。 在家畜幼苗采买过程中, 重视对幼苗的体检以及消毒工作,控制动物幼苗的质量,避免携带病原体的幼苗进入畜舍。 对于不同生长年龄段的家畜要进行分类养殖管理, 避免疫病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家畜之间相互感染。 在疫病高发阶段,以及高发季节应对家畜进行全面检测, 能够以科学的技术手段对家畜的身体健康进行检验, 当发现患有疫病的家畜并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3.5 提升兽医的专业技术水平

在引进和推广新技术之前, 政府首先建立了一支完善的兽医队伍, 兽医专业人员在合理分配任务后负责新技术的推广和引进。 此外,兽医专业人员将定期为当地农民进行新技术和新育种理论的培训和推广, 以提高当地农民的专业知识水平, 帮助农民更好地了解推广兽医新技术的好处,让农民更容易接受新技术的使用,以达到在农村畜牧业推广兽医新技术的目的。同时, 畜牧兽医人才要定期参加政府组织的培训活动,了解更多的新兴技术,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 同时,也可以形成良好的兽医人才储备, 对提高当地畜牧兽医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术起到积极作用。

3.6 提升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士的努力和政府政策的指导。 地方政府应当对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实施相应的监督,同时加强监督。 从专业和技术的角度来看, 监管的改进可以有效地保证新技术的推广效率,同时,通过加强与全省其他地区畜牧部门的合作, 确保合作阶段的工作效率;从监督管理的角度来看,当地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的推广和实施, 可以有效地影响农村传统农民的经营理念。

4 结语

总体而言, 在当前畜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养殖户对于家畜的疫病防制工作必须要重视。 新时期,养殖户要重视对家畜养殖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及养殖技术的学习,重视对家畜疫病防控的资金投入, 从而提升家畜疫病防控能力,保证家畜养殖质量,提升自身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家畜畜牧兽医
《草食家畜》征稿简则
草食家畜(2024年1期)2024-02-06 09:59:00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当代党员(2022年9期)2022-05-20 16:24:34
《现代畜牧兽医》杂志征订启事
冷泻冷治 热泻热治 中医治疗家畜腹泻有妙招
今日农业(2021年12期)2021-10-14 07:30:52
我是兽医志愿者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猪业科学(2021年6期)2021-08-12 06:42:42
中医治疗家畜腹泻有妙招
今日农业(2020年14期)2020-12-14 19:47:34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
2019年全国畜牧兽医
家禽科学(2018年10期)2018-10-16 09: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