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热应激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2023-11-23 20:45:14殷海全彭来营
北方牧业 2023年20期
关键词:奶牛场粗饲料牛舍

殷海全,彭来营

(汝南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河南汝南 463000)

奶牛热应激是奶牛应对高温环境的一种防御反应。 由于奶牛体型较大,皮肤汗腺分布范围小且不发达, 通过排汗的方式很难快速发散身体的热量, 另外奶牛的瘤胃有大量消化纤维素的微生物, 在对粗饲料进行消化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消化热, 一旦奶牛场出现高温高湿环境(温度高于30℃,湿度高于70%),奶牛热应激应对措施不力,就会导致热量在体内蓄积,进而引发奶牛热应激反应。 奶牛的热应激反应一般表现为:活动量少、反刍少、食欲减退、粗饲料采食量下降、物质代谢减缓、产奶量减少、牛奶品质和营养价值降低, 严重的会导致奶牛发情紊乱、不易受胎或死胎等一系列问题。 奶牛的热应激也会提升乳房炎、 子宫炎及肢蹄病等一系列疾病的发病率,严重威胁奶牛健康,最终危害奶牛养殖业的发展。

1 奶牛热应激的危害

1.1 采食量、产奶量及乳品品质下降

当环境温度、湿度过高时,奶牛的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出现热应激反应。 奶牛的热应激反应主要表现为粗饲料采食量下降。 有研究表明,环境温度越高,粗饲料采食量下降越明显。 当环境温度超过40℃时,奶牛的粗饲料采食量急剧下降,甚至出现拒绝采食的现象。 粗饲料采食量的下降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奶牛机体代谢热量的生成,缓解热应激水平,同时也会引发奶牛瘤胃代谢紊乱,营养物质摄入不足。 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又会导致产奶量下降和乳品品质降低等问题。 乳品品质降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牛奶中乳脂率减低。粗饲料的采食量减少,引发瘤胃代谢紊乱,进而导致乙酸的产量降低,由于乙酸是合成乳脂的主要原料,乳脂的产生与瘤胃中乙酸的量正相关, 乙酸的降低会导致乳脂的产生也随之减低。 另一方面是牛奶中乳蛋白的含量减低。 热应激条件下,奶牛瘤胃的微生态菌群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 微生物发酵产生的蛋白质的量相应减低, 无法为奶牛正常产奶提供足量的蛋白质, 进而影响乳蛋白的合成及机体所需蛋白质的代谢过程, 从而降低牛奶的营养和品质。

1.2 繁殖性能下降

热应激条件下, 奶牛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反常规波动,生殖内分泌紊乱;其中促黄体激素、促卵泡激素分泌量大量减少, 导致成年母牛出现不能正常发情或者能发情但不排卵的情况,亦或是能排卵但卵泡发育提前,成熟过早,影响受孕等。 奶牛发情异常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母牛适时配种,使其受胎率减低。 热应激期间,母牛体温过高,使其生殖道过热,不利于受精卵的着床和发育;早期胚胎死亡率、流产增多,甚至出现胎儿畸形、死胎等生殖障碍。 此外在热应激下,子宫血液养分和氧相对不足,不利于胎盘发育。 有关数据表明, 当环境温度从33.3℃升至41.7℃,奶牛的受胎率几乎下降一半,由原来的61.5% 降至31.0%; 严重影响了奶牛的生殖健康。

1.3 免疫力降低

热应激期间,奶牛的内稳态受到直接冲击。为了维持内稳态稳定,抵御热应激反应,奶牛机体皮质醇的分泌量会大幅度增多。 据研究表明,皮质醇的浓度越高细胞免疫功能越弱, 同时皮质醇分泌量的增加也会导致吞噬细胞活性下降,免疫球蛋白的数量减少、抗体水平降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等, 从而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 奶牛机体免疫力降低更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出现细菌、 病毒及真菌感染,引发各种疾病;其中较为常见的有蹄病、乳房炎及胎衣不下引起的子宫内膜炎等。 热应激期间合并疾病的状态将会严重影响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增加了奶牛的淘汰率和死亡率。

2 奶牛热应激的预防措施

2.1 合理布局、防暑降温

奶牛场的场址选择应充分考虑地势和环境条件,应选择地势较高、干燥、平整、自然环境良好、不受外部的空气、水源和噪声等污染源影响的区域建场。 奶牛场牛舍周围和道路两旁宜种植阔叶树木,用于遮阴。 奶牛场各功能区之间要界限分明, 宜设置绿化隔离带; 场区宜大量植被,减少水泥和柏油地面的比例,以美化环境,改善场区小气候。 奶牛场若设有运动场,应在其中央设置遮阳棚。 奶牛场牛舍应设计合理,通风良好。 牛舍宜采用白色的,隔热性能好的材料来建造屋顶,以减弱辐射热向舍内传递。 屋顶的屋檐高度以4.0~5.5 米为宜,梁高5.5~6.5 米为宜。牛舍可安装通风设备(如:风扇、风机),安装高度以距地面2.2~2.4 米为宜,安装角度与垂直面呈20°~35°为宜,安装间隔约6 米,出风量不小于2 万立方米/小时。牛舍可安装喷淋系统,喷头应避免选择喷雾型,应选择水滴式喷头;喷头直径2 毫米左右,安装高度距地面2 米左右;间隔适中,喷淋流量、喷淋角度可调,以喷到牛后背,特别是瘤胃部位为宜,喷头流量2~3 升/分钟。奶牛场应根据奶牛出现热应激的不同程度制定相应的降温程序。 奶牛热应激评价采用温湿度指数(THI),当72≤THI≤79 时,应开启风扇或风机,环境温度超过26℃,应开启喷淋系统,喷淋和风扇交替使用;当79<THI≤88 时,以喷淋30秒,吹风9.5 分钟,10 分钟为一个循环;当THI>88,以喷淋1 分钟,吹风4 分钟,5 分钟为一个循环,相对湿度达到80%以上时,以喷淋为45 秒,吹风7 分钟15 秒,8 分钟为一个循环。风机和喷淋系统交替使用,设置合理的间隔,以达到防暑降温、除湿的效果,可以有效预防奶牛热应激反应。

2.2 科学饲养

科学调整奶牛日粮结构是预防奶牛热应激的又一重要措施。 根据气温变化,一般从夏季初期开始调整日粮结构,合理搭配饲料,以减少与产奶无关的热量的产生。 适度提高奶牛日粮中的精料补充料的比例, 以满足奶牛对蛋白质和脂肪的需要。 提高精料比例,但不得超过总饲喂量的60%;宜选用优质粗饲料,适当增加鲜嫩青草、蔬菜和瓜果皮的饲喂比例,并适当减少其他粗饲料的总量。 适量添加碳酸氢钠、氯化钾、氧化镁等,用于补充矿物元素钾、钠、镁等常量元素,维持电解质平衡。 热应激期间宜保持日粮相对稳定,不宜频繁调整,尽量饲喂全混合日粮,日粮水分应保持在50%~55%。 适当增加饲喂次数由原来的2~3 次/日次调整至3~4 次/日,饲喂时间应主要集中在气温相对较低的早上和晚上,投料量应各占日粮总量的35%~40%。 保证充足饮水,应在奶牛各活动区域设置开放式饮水设施,24 小时供应饮水,并保证饮水新鲜、清凉,每头奶牛必须有足够的饮水空间,防止拥挤。 调减饲养密度,奶牛饲养密度调减至卧床位的80%。 奶牛运动时间应调整至早上和晚上。 牛舍、饲槽和饮水槽应定期清理并消毒,以保证饲养卫生。

2.3 药物预防

日粮中适量添加药物或药物添加剂, 预防热应激的发生。可适量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C 和烟酸等,以提高奶牛抗热应激能力。可适量添加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中所含的益生菌能够起到维持消化道菌群的动态平衡,提高消化率,提高奶牛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可使用中草药类药物添加剂,如芦根、石膏、青蒿、板蓝根、金银花和夏枯草等。 中草药添加剂不仅具有祛热解暑,减轻应激的作用,而且具有提高产奶量和改善乳品品质的功效。 药物和药物添加剂种类多,宜根据奶牛热应激的不同表现,合理选用。

3 结语

奶牛热应激给奶牛的生产和生理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如反刍时间缩短、采食量下降、繁殖性能下降、免疫力降低等,并容易诱发一系列疾病,影响奶牛产奶数量和乳品品质;严重威胁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为减轻奶牛的热应激症状、降低热应激的带来的危害,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通过合理的管理和饲养方法进行综合防制。首先应加强场区管理,配备相关设备,为防暑降温提供客观条件;其次应加强对奶牛的饲养管理,及时调整日粮结构,补充营养物质,调整饲喂次数和饲喂时间,并做好卫生消毒;最后应采取药物预防,适当饲喂中草药添加剂,微生态制剂等,减轻热应激,保障奶牛养殖健康。

猜你喜欢
奶牛场粗饲料牛舍
牛红眼病如何预防
养殖与饲料(2021年8期)2021-12-03 19:53:23
如何降低乌骨羊养殖成本?
养殖与饲料(2021年3期)2021-11-30 23:54:45
规范化奶牛场日常管理措施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规模化奶牛场投入品的管理
绒山羊怎样合理搭配饲喂粗饲料
新农业(2020年15期)2020-12-19 21:09:58
发酵床牛舍与散放式牛舍对荷斯坦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绒山羊怎样合理搭配饲喂粗饲料
新农业(2020年8期)2020-08-26 14:55:25
粗饲料分级指数在反刍动物营养中的应用
基于低屋面横向通风牛舍空气交换率优选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