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畜牧方式对草原植被退化的影响

2023-11-23 20:45:14庄长楠袁英良李达唐丹初春玲赖宪明
北方牧业 2023年20期
关键词:轮作草地植被

庄长楠,袁英良,李达,唐丹,初春玲,赖宪明

(白城市畜牧科学研究院,吉林白城 137000)

草原是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但随着畜牧产品需求的增加,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成为主导趋势,草原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压力,草原植被退化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研究不同畜牧方式对草原植被退化的影响是当前生态学和畜牧学领域的关注焦点。 不同畜牧方式对草原植被退化的影响不同, 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畜牧管理措施容易导致草原植被破坏、 土壤侵蚀和生态环境恶化。 通过对比分析各种畜牧方式的优缺点和实际情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草原管理策略,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环境,实现草原的可持续发展。

1 不同畜牧方式分类

1.1 自然放牧

自然放牧是一种传统的畜牧方式, 也被称为游牧或散养, 主要依赖草原自然植被作为畜牧动物的食物来源。 自然放牧对草地资源的利用率较高,动物可以根据季节、气候和植被生长状况自由选择食物, 从而使草原的生产力得到充分利用。 其次自然放牧有助于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 最后对动物健康有益,放牧动物在广阔的草原上能够自由活动, 有利于增强体质和提高抗病能力。

1.2 轮作放牧

轮作放牧是一种现代化的畜牧管理方式,通过将草地分为若干块,实施有计划的定时、定期地转移放牧地点, 以确保草地植被得到合理利用和保护。 该放牧方式具有以下特点:提高草地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定期调整放牧区域,可以使草地植被得到充分恢复, 提高整体草地的生产力。 利于草地植被的更新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定期转换放牧区域可以避免某一区域植被的过度利用,有利于植被的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分布,降低土壤侵蚀和草原退化的风险。 利于动物疾病防控,通过定期转换放牧区域,可以有效减少疾病的传播和蔓延,降低动物疾病的发生风险。

1.3 集中喂养

集中喂养,又称为集约化饲养,是一种现代畜牧生产方式, 通过将动物集中在一定的空间内进行饲养,并提供规范化、标准化的饲料和管理。具有以下特点:高效生产,集中喂养可以显著提高畜牧生产效率, 短时间内生产出大量畜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饲料利用率高,通过精确调配的饲料,动物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营养物质,提高饲料转化率。 管理便捷,集中喂养有利于对动物的监控和管理,包括疾病预防、生长监测和繁殖控制等方面。

1.4 半放牧半喂养

半放牧半喂养模式, 又称半集约化畜牧模式, 是一种结合自然放牧和集中喂养的养殖方式。 在这种模式下,动物在一定时间内在草地上自然放牧,而在其他时间内进行集中饲养。 该放牧方式具有以下特点:综合利用资源,半放牧半喂养模式充分利用草地资源, 同时利用集中喂养提供的优质饲料, 平衡了草地利用和饲料利用之间的关系。 降低环境压力,相较于全程集中喂养,半放牧半喂养减轻了对环境的压力,降低了废弃物处理的难度。 保障动物福利,在一定程度上, 半放牧半喂养提供了更多的活动空间和自然环境,有利于动物福利和健康。

2 不同畜牧方式对草原植被退化的影响

2.1 自然放牧对草原植被退化的影响

在缺乏有效管理的情况下, 自然放牧容易导致过度放牧。 动物数量过多,超过草原的承载力,会加大对植被的摩擦损伤和觅食压力,导致草原植被破坏、裸地面积增加,最终引发草原植被退化。 其次,动物往往偏爱觅食营养价值较高的植物,使得优良植种减少,劣质植种增多,进而影响草原植被的种群结构。 长期自然放牧使草地表面受到踩踏, 草根系受损, 土壤结构疏松,容易受到风蚀和水蚀作用。 过度放牧导致的草原植被破坏,使土壤保护层减少,加剧了土壤侵蚀。 最后,草原植被退化会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如减少水源涵养、碳储存和固沙固土等功能, 进一步影响草地的生态稳定和环境质量。

2.2 轮作放牧对草原植被退化的影响

轮作放牧对草原植被退化的影响较小,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减轻放牧压力,轮作放牧通过分区放牧和定期轮换, 使草原各区域的放牧压力得到分散,有利于减轻单一区域的植被破坏,降低草原植被退化的风险。 恢复植被生长,轮作放牧为草地提供了足够的恢复生长时间, 使得受损的植被得以修复。 草本植物能够逐渐恢复生长,改善草地植被结构和生物多样性。 保护土壤, 轮作放牧减少了动物长时间踩踏对土壤结构的影响,有助于保持土壤肥力和水分,从而维护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 提高生产力,通过合理的轮作放牧管理,草地生产力得到提高,动物能够获取更加丰富的饲料资源, 从而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益。

2.3 集中喂养对草原植被退化的影响

集中喂养的畜禽密度高、 场地受污染严重等问题, 使得其对草原植被退化的影响更加明显。 通常包括以下几点:土壤侵蚀加剧,由于集中喂养场所的密度较高, 使得粪便和尿液无法及时清理,容易积聚在场地内,从而导致土壤表面受到污染,增加了土壤流失的可能性。 土壤质量下降, 集中喂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粪便和尿液,这些物质富含氮、磷等养分,长期堆积在地面上会导致土壤养分失衡, 从而影响草原植被的正常生长。 草原生态系统受到破坏,集中喂养场所所需的大量饲料通常需要从外地引进,这不仅增加了运输成本, 还可能引入外来物种破坏当地生态系统。

2.4 半放牧半舍饲对草原植被退化的影响

半放牧半舍饲是介于自然放牧和集中喂养之间的一种养殖方式, 因此其对草原植被的影响也相对复杂。 首先,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草原植被退化的速度, 因为其相对于集中喂养更为注重草原的生态环境和植被保护。 同时,放牧也能够刺激草原植物的生长和更新, 因此对草原植被的保护和改善有一定作用。 其次,该放牧方式喂养的放牧量和密度并不易控制, 因此在过度放牧和放牧过程中的过度集中化等方面仍然会对草原植被造成不利影响。 最后,饲料补给也会对草原植被产生一定的影响。

3 草原植被退化的治理与恢复策略

3.1 优化畜牧业管理方式

优化畜牧业管理方式是治理和恢复草原植被退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对于自然放牧和轮作放牧方式, 可以采取适当的放牧强度和放牧时间管理来避免过度放牧和连续放牧的影响。 例如,在草场内设立固定的放牧区域和放牧时间,采用草地休耕制度、轮作放牧制度等方法,以便草场内植物有足够的时间生长和恢复, 从而维护草原的生态平衡。

3.2 草地生态恢复技术

草地生态恢复技术是草原植被退化治理和恢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见草地生态恢复技术包括以下几点:

3.2.1 草地改良技术

通过引入适宜的优良牧草和饲草种植,促进草地的生产力和植被覆盖度的提升。 例如,在内蒙古,对于草地覆盖度较低的地区,可以采用牛蒡/白羊草混播,将牛蒡作为“生草机”,帮助保水保肥、增加土壤有机质,白羊草则是优质的饲草,提高草地产量和畜牧业效益。

3.2.2 草原畜牧与保护相结合的管理措施

采取合理的畜牧生产方式,如合理放牧、定期转移、避免过度利用等措施,以减少对草地的破坏。 同时,采取草原保护措施,如禁牧、封山育林、草原固沙、水土保持等,加强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3.2.3 草原土壤改良技术

通过施用有机肥、磷酸钙、灰、石灰等改善草原土壤结构和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促进草原植被恢复。

3.3 政策支持与法规制定

政策支持和法规制定是草原植被退化治理与恢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制定政策和法规,规范畜牧业管理行为,推广草地生态恢复技术,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从而降低草原植被退化的程度。

4 结论

探究和推广各种可持续的畜牧方式是应对草原植被退化、全球肉类消费需求增长、粮食紧缺和环境问题的关键途径。 分散放牧、 轮牧制度、 草地恢复等生态畜牧模式已在广泛研究和实践中得到应用, 这些模式有助于减缓草原植被退化,平衡草地生态系统,提高草地生产力。

猜你喜欢
轮作草地植被
基于植被复绿技术的孔植试验及应用
河北地质(2022年2期)2022-08-22 06:24:04
农民瓜菜“接茬轮作”增效益
今日农业(2021年11期)2021-11-27 10:47:17
草地上的事
幼儿100(2020年31期)2020-11-18 03:42:00
Laughing song
草地
小太阳画报(2018年6期)2018-05-14 17:19:28
轮作休耕,让土地歇一会儿
耕地轮作效益调查报告
新农业(2017年24期)2018-01-30 08:37:26
绿色植被在溯溪旅游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7年23期)2018-01-18 06:58:12
草地上
基于原生植被的长山群岛植被退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