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康复心理学》课程混合式教学策略探索

2023-11-23 18:09窦正毅
运动精品 2023年5期
关键词:心理学康复院校

俞 玲 窦正毅

高职院校《康复心理学》课程混合式教学策略探索

俞 玲 窦正毅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 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广西 南宁 530012)

《康复心理学》是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重要课程之一,做好《康复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可使学生在提升康复治疗等技能的同时更可针对患者的心理活动进行把握和干预,从而促进患者的有效康复。随着现代教育科技的普及,在《康复心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探索,对课程的教学灵活性有显著改善,教学效果也得到有效提升。文章从高职院校《康复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着手,分析背后形成的深层次影响因素,通过实施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探索经验,提出在高职院校《康复心理学》混合式教学的运用策略,为同类型课程混合式教学应用提供参考。

《康复心理学》;混合式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健康的价值得到人们的重新审视,社会对于康复的需求相较于从前来说也有着明显的扩张,除开展对于疾病本身的康复治疗之外,针对患者的心理康复在当下受关注度较高。对于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来说,需要对《康复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对策,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丰富教学形式,提升高职院校《康复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1 混合式教学模式概述

1.1 含义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当下被广泛运用到教学中,其依托信息技术进行,将传统线下教学的优势与线上教学的优势进行了有机结合,使得传统教学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局限性得以发生转变。由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组织方式上极为灵活,在资源类型上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发展,更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也使得其在高职院校中的普及率明显提升[1]。

1.2 积极作用

将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在高职《康复心理学》的教学中,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其在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综合素养上均可起到极为积极的作用。从具体表现来看,一方面,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在开展《康复心理学》的教学中不仅可运用传统线下教学模式进行,更可利用线上教学模式进行,使得教学的灵活性得以提升,转变了传统单一线下教学受多方面限制的局限性,实现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均得以提升。与此同时,混合式教学模式借助互联网在信息传播上的优势构建出在线资源库,使得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需要学习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在提升教学质量上可起到极为积极的促进作用[2]。

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由于《康复心理学》涉及到的内容较多,除康复学的内容之外,更涉及到较多心理学的内容,这也使得部分学生认为课程内容理解和学习的难度较大。而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可拓展学生学习空间,除线下课堂教学之外,可实现线上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可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由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凸显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学习,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3]。

2 高职《康复心理学》课程教学现状

2.1 教学模式单一

《康复心理学》是高职院校康复专业中的必修课程。由于我国的康复医学在起步上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较晚,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才进入到我国,尽管康复医学在进入到我国之后发展速度较快,但在发展中仅对康复技能本身的重视程度较高,对于康复过程中心理作用的重视程度较低,这也使得《康复心理学》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较大的问题。首先是课程在教学模式上存在单一性的情况。在《康复心理学》中,其教学重点为针对患者在康复期间心理状态进行把握及出现心理问题进行及时干预,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提升其在康复治疗和护理上的配合度,促进康复进程,最后有利于患者回归社会和家庭。相较于传统心理学基础知识,康复心理学在内容上更广泛,对于学生的要求更高,这也促使教师需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康复心理学的热情,才能真正提升《康复心理学》的教学质量。但由于《康复心理学》在高职院校康复专业中受重视程度较低,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对课程的建设的积极性较低,教学模式也较为单一,大多数仅利用课堂理论知识宣讲。且课程中康复学和心理学的专业性内容较多,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给高职院校《康复心理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造成较大的影响[4]。

2.2 教学内容存在局限性

高职院校《康复心理学》在教学内容的更新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由于康复医学进入到我国的时间较晚,在康复心理学的实施上尚未形成明确的职业标准,心理康复岗位在当下也较少,导致《康复心理学》在课程标准上也尚未形成属于自身的课程教学标准,仅能依照我国心理咨询师三级职业资格标准以及医学康复岗位所面对的患者进行制定。在教学目标上,其通常要求学生在学习《康复心理学》课程之后能够掌握并运用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从而改善伤残患者的心理状况,而这一目标在当下的《康复心理学》教学内容中并未有具体的体现,导致学生的学习缺乏系统性[5]。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在开展《康复心理学》的教学中教学资源的建设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在教材、教学视频以及教学案例上均较少。从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康复心理学》所使用的教材来看,其大多依照本科康复专业的教学实际来进行编写,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性的内容较少,尽管近年来随着高职康复心理学受关注度的不断提高,也出现了一些针对高职院校的康复心理学教材,但在数量和类型上均较少,缺少临床操作部份的内容,无法满足教学所需。同时,在教学视频以及教学案例上,资源少,且大多为常规心理咨询案例和资源,缺乏针对伤残患者心理康复的相关内容,也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实用性上不强[6]。

2.3 缺乏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高职院校《康复心理学》的教学中,受前期课程受重视程度及教学内容的影响,课程在教学评价体系上也存在不完善、方式老旧等问题,仅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进行考评,对于学生实际心理咨询能力缺乏教学评价标准,并且缺乏对于学生学习中的能力提升等考评,也导致学生对于《康复心理学》课程的重视程度更低,在学习中存在态度敷衍的情况。而在评价方式上,部分高职院校仅利用纸质书面考察方式进行,缺乏对于学生的系统评估,也影响了《康复心理学》教学质量的提升[7]。

2.4 缺乏综合能力强的专业教师

高职院校《康复心理学》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课程本身涉及内容较多,除康复医学知识之外,还涉及到了较多心理学知识、心理咨询与治疗知识与技能以及伤残患者心理特征等,教师不仅需掌握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更需具备心理咨询能力以及与伤残病患的沟通能力和治疗能力才能更好的满足《康复心理学》教学所需。但从当下高职《康复心理学》的教学现状来看,具备这种综合素养的教师人数较少。高职院校康复专业的康复心理学教师一般毕业于社会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等专业,尽管部分教师获得了心理咨询从业资格证书,但其在日常中接触的伤残患者较少,缺乏对其进行心理咨询以及治疗的经验,也使得教师在开展《康复心理学》的教学中经验仅能从理论知识的层面上进行讲解,无法利用经验开展对于学生的教学。同时,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康复心理学的教师也缺乏培训,更导致教师的教学能力无法得到提升[8]。

3 混合式教学在高职《康复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3.1 创新教学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职业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始被广泛运用在高职各类课程的教学中,在教学质量的提升上起到了极为积极的促进作用。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到《康复心理学》的教学中,教师需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优势进行整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在教学模式的创新中,可借助于超星等教学平台进行,配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使得线上线下的教学更具有系统性。在教育信息化的促进下,随着各类教学平台的数量不断增加,功能也逐渐完善,使得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渠道更为多样化。在高职《康复心理学》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平台的选择上可运用超星学习通进行,在正式开展教学之前,教师需要求学生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上安装超星学习通的程序并进行注册登录,依照教师的邀请码进入到课堂中进行听课,了解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依照学习任务来进行自主学习,并借助平台与教师实时进行交流[9]。

在课程的教学组织上,教师需在课前即上传学习资料,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线上平台进行学习,并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由于超星学习通在功能上已经较为完善,可对于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以及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记录并显示,教师可将其作为考评学生平时表现的重要标准。在教师接到学生的学习反馈之后,可有针对性的对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在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线上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设置签到模式,明确学生的出勤情况。而在正式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学习平台随机进行点名,或者发送练习题要求学生利用平台进行作答,学生的作答过程均可在平台上反馈给教师[10]。

而在线下教学中,由于《康复心理学》涉及到的内容较多,为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配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即针对一些重要的内容或者学生在理解上难度较大的内容,例如临床心理评估、应激与应激障碍等,教师可将其制作成为微课视频,在课前下发给学生进行预习,并要求学生记录下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在正式开展线下教学时,教师可对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由学生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解答,或者由教师进行统一作答。利用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使得学生的学习不再仅局限在课堂上,学生任何时间均可开展学习,教学的灵活性有着显著的提升。同时,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成为学生解决问题以及重点和难点突破的渠道,在教学效率的提升上也极为明显。

3.2 优化教学内容

高职《康复心理学》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一个主要问题是缺乏教学资源,导致学生的学习存在明显的片面性。对此,在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构建完善的教学资源库,并在教学资源库中丰富相关的教学案例以及教学视频,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康复治疗能力。在具体的实施中,需合理制定《康复心理学》的课程教学目标,结合社会上对于康复心理学专业人才的要求来进行制定,可围绕工作任务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结合岗位需求依照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重新设计课程内容,利用调研的形式明确当下康复领域对于心理康复专业人才在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多个方面的要求,综合心理学以及康复医学专业学科的内容重构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康复心理学》专业教学内容,增加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康复技能、不同群体常见心理问题等相关内容的讲述,保证学生具备专业的康复心理治疗能力[11]。

与此同时,需在课程内容的建设上丰富教学资源,构建线上教学资源库,做好教学资源的收集与上传,在开展心理康复咨询治疗的过程中需做好视频的录制,以此作为《康复心理学》的教学资源。还可利用互联网收集国内外有关于康复心理的相关教学资料,以此来丰富教学资源库。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由于其对于线下教学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对于高职院校康复专业来说,还需做好教材的建设,依照康复心理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岗位实际情况,并在其中渗透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特征,合理编制教材。在教材上,还需凸显出其实践性与应用性,可增加校企合作内容,由专业康复心理治疗人员以及学校的专业教师共同参与到教材的编写中,使得教学内容更符合实际工作所需[12]。

3.3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在提升教学质量中也可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针对部分高职院校《康复心理学》在教学评价体系上存在的问题,需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重构,依照发展性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点评,提升平时成绩以及学生学习态度在教学评价体系中的占比。在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对于学生的点评时,可运用教学平台结合学生书面测验成绩进行。在具体实施中,以《康复心理学》中的“常见残疾的心理康复”为例,在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可将教学评价体系分为三个层面上的内容,分别为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技能掌握情况以及综合素养提升情况。在进行教学评价中,可将理论知识的评价运用在线教学平台进行,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并综合学生平日表现来对学生进行点评,如出勤情况和随堂测验完成情况等,全方位考察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13]。

而在线下的教学评价体系中,教师可将技能掌握情况作为考评学生的重要标准。《康复心理学》因其课程的特殊性,学生不仅需具备心理学以及康复医学等理论知识,更应具备知识的应用能力才能更好的满足今后岗位所需。在线下对学生进行点评中,可评价学生的技能运用情况,例如在针对伤残患者所选择的心理治疗方式是否对症等,并考评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全方位开展对于学生的点评,使得教学评价体系更具有合理性。

3.4 强化教师的教学能力

针对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康复心理学》教学中缺乏专业教师的情况,也需提升重视程度,强化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混合式教学在高职院校《康复心理学》中的应用做好师资层面上的准备。在具体实施中,一方面,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在引入教师的过程中除需引入专业对口的教师之外,还可选择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康复机构中具备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使得学生能够从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中有所收获,提升教学的针对性。高职院校在选聘教师的过程中,也需提升招聘门槛,实施准入机制,保证所选聘的教师均具备心理咨询职业资格证书,并具有一定的针对正常群体、伤残群体等的心理康复咨询和治疗的临床经验,为后续开展《康复心理学》的教学做好准备[14]。

另一方面,对于已有的教师,也需强化培训。在培训内容中需加入有关于《康复心理学》课程内容,如心理学基础、心理生理障碍、临床心理评估以及康复治疗与心理等理论知识内容,还需强化对于教师实践能力的培训。可组织教师进入到专业康复机构中进行学习,使得教师在真实工作环境中能够加深对于康复心理学的理解,更提升教师康复心理咨询以及治疗能力。而在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之后,对于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职院校开展对于康复心理学教师的专业培训中,也需加入有关于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如教学平台的使用方法、微课等课件的制作能力以及组织混合式教学的具体方法等,使得教师能够更好地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提升高职院校《康复心理学》教学质量中的积极作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将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在高职《康复心理学》的教学中,对于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提升教学质量等均可起到极为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从当下高职《康复心理学》的教学现状来看,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受到落后教育理念的影响,对于《康复心理学》的重视程度较低,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模式极为单一,在教学内容上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教学评价体系并不完善,也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而将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在高职院校《康复心理学》的教学中,教师需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并完善教学评价体系,还需强化教师的教学能力,保障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康复心理学》的教学中顺利实施,提升高职康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1]周蜜娟,赵宜莲,袁燕琳,等.信息化技术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康复评定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22(21):73-75.

[2]罗萍.云课堂构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疾病康复教学中的应用——以蓝墨云班课为例[J].数字化用户,2018,24(50):165.

[3]刘启,李卫民,张四春.基于BOPPPS模式的中国传统康复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2,43(16):1579-1584.

[4]刘启,许伶,梁丹丹,等.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传统康复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2):23-25.

[5]程香,卢翠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高职《病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5):170-171.

[6]黄霞.基于SPOC的常见疾病康复混合式教学实践与思考[J].浙江临床医学,2022,24(5):789-790.

[7]鲁海,刘卫海,刘瑶,等.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1(7):246-247.

[8]范双莉,王晓静,任亚丽.信息化背景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8(8):68-70.

[9]牛小梅,李窻.浅析高职学生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中成长型思维的生成——以费曼学习理论的应用为进路[J].新一代,2021,25(1):77-78.

[10]叶倩,范榕,闫雪,等.TSP教学模式在高职《常见疾病康复》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西部学刊,2022(24):101-104.

[11]敖超吉,赖秋媛,谢辑文.引入真实病例的教学法在高职《疾病康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中医药,2022,51(1):323-325.

[12]李卓,郭京伟,李鹏,等.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初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34):131-135.

[13]崔宇炜,李方.PBL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康复评定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1,7(20):181-182.

[14]陈红艳.浅谈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中医康复技术》教学——以长沙卫生职业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7(11):248-249.

Exploration of Blended Teaching Strategy of Rehabilitation Psychology Cours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YU Ling, etal.

(Guangxi Sports College, Nanning 530012, Guangxi,China)

基金项目: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2020年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20JGY06;

2022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GXGZJG2022B105。

俞玲(1982—),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运动与心理健康促进。

窦正毅(1980—),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

猜你喜欢
心理学康复院校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