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颖
希望辽宁省检察机关能够适应时代之变、人民之需,树牢“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这一基本价值追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王颖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朝阳县木头城子镇十家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作为一名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我对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职,努力增进民生福祉方面的工作十分关注。近年来,辽宁省朝阳市检察机关坚持人民至上理念,通过支持起诉、司法救助、公开听证、数字赋能等举措,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司法温度和检察温情。
积极打造“支持起诉+N”品牌。朝阳市检察院积极探索“支持起诉+N”工作模式,打造以支持起诉为核心,集案源拓展、公开听证、促成和解、诉源治理于一体的多角度、全方位维护特殊群体合法权益的保护机制,创建“支持起诉+内外协作+社会治理+司法救助+普法宣传”品牌,依法保障农民工、残疾人、妇女等特殊群体合法权益。自今年以来共办理支持起诉案件64件,促成和解24件。
司法救助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该院立足工作职能,多渠道开展惠民生、暖民心工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因案施策,整合社会资源,发挥部门优势,采取多元措施实施综合救助,延伸司法救助广度、深度。在最高检“国家司法救助工作脱贫攻坚优秀案事例”评比中,张某环司法救助案件被评为“优秀国家司法救助案例”。
全面推行上门听证。该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本着“应听证尽听证”原则,积极化解群众“法结”和“心结”。对申诉人年老体弱或身患残疾、行动不便的,全面推行上门听证,就地开展释法说理,有力地促进信访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田间地头。办理的于志申诉案,通过饭桌上的听证促使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化解了邻里矛盾,成为“实地考察+上门听证+双方和解”多元矛盾化解措施精准融入社会综合治理的典型案例。
数字赋能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该院打造集控告申诉、案件受理、检务公开、检察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全省首家24小时智慧检察自助服务区,目前已自助受理案件78件,检察服务真正做到全年无休、风雨无阻。研发上线“护民·朝阳”微信小程序,建立群众意见汇集反馈机制,实现“受理—识别—分办—督办—解决—终结—反馈—评价”闭环管理,做好检察为民“后半篇文章”。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赋予的更重责任和人民群众的更高期待,希望辽宁省检察机关能够适应时代之变、人民之需,树牢“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这一基本价值追求,持续抓实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等工作,进一步办好公开听证、支持起诉、司法救助等为民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