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世慧 罗春华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症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SFTSV有多种传播途径,目前认为其主要传播途径为经蜱虫叮咬传播,此外也可通过人与人密切接触传播[1]。2011-2021年,我国SFTS年均发病率为0.125/10万,总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均病死率为5.11%,总体病死率呈平稳趋势,部分省年均病死率高达11.27%[2]。SFTS临床表现复杂,主要有发热、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以及精神状态改变等神经系统症状,缺乏特异性[3],发病初期易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消化系统疾病[4],且此病往往进展迅速,SFTSV可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因子风暴、严重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凝血异常,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重症患者病死率高[5],因此能早期识别SFTS重症患者尤为重要。
本研究通过观察60例SFTS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比SFTS重症患者与非重症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生物标志物差异,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疾病进程转折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早期识别SFTS重症患者提供参考依据。
收集2012-07-2023-04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SFT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经宜昌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确诊为SFTS或经外送二代测序技术(NGS)检测SFTSV为阳性,诊断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6]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病情进展情况分为重症组和非重症组,重症患者判断标准:需同时满足(1)体温≥38℃,(2)血小板计数<75×109/L,(3)伴有明显全身炎症反应,(4)两个及两个以上脏器功能受损,(5)出现明显凝血功能障碍。本研究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1 资料收集: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生命体征、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指标水平。相关实验室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红蛋白(MYO)、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乳酸(LAC)、血清尿素(UREA)、血清肌酐(CREA)、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所有实验室指标检测时间为患者起病1周之内,采血前未进行输血及抗病毒治疗。
1.2.2 相关指标检测方法:采用Sysmex XN-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WBC、RBC、PLT、NEUT#;采用ALIFAX TEST-1血沉仪检测ESR;采用STA-REVOLUTION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PT、APTT、FIB;肝肾功能和心肌酶检查采用SIEMENS ADVIA 2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K、CK-MB、LDH、α-HBDH、MYO、ALT、AST、LAC、UREA、CREA;采用bioMerieux VIDAS 30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检测PCT;采用Roche Cobas e41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IL-6。所有试剂均采用仪器配套试剂。
60例SFTS患者中,男性40例(66.67%),女性20例(33.33%);年龄分布于39-78岁,其中39-40岁患者占比3.3%,41-50岁患者占比15.0%,51-60岁患者占比21.7%,61-70岁患者占比40.0%,70岁以上患者占比20.0%,平均年龄为(61.48±10.32)岁;起病时间主要分布于4-10月份,起病高峰期为7-8月份;居住地以山地、丘陵地带的农村地区为主,占比85%,夷陵区14例,当阳市12例,远安县8例,长阳土家族自治县6例,宜都市5例,点军区3例,伍家岗区、西陵区、枝江市、秭归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各2例,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及兴山县各1例;9名患者起病前有农田工作史或野外活动史。
重症组患者年龄高于非重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性别、起病季节及居住地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60例SFTS患者以全身中毒症状及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少数病例具有呼吸系统症状、出血症状、皮疹及浅表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如表2所示,重症组SFTS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的比率明显高于非重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其它症状及体征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重症组和非重症组SFTS患者临床表现比较
如表3所示,与非重症组SFTS患者相比,重症组患者APTT、PT、LDH、α-HBDH、CK、CK-MB、ALT、AST、UREA、CREA水平增高,PLT、FIB水平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之间其它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SFTS患者不同生物标志物差异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APTT是SFTS患者疾病进程转折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4。
表4 SFTS重症患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ROC曲线分析结果如表4及图2所示,APTT预测SFTS患者进展为重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5(95%CI:0.768-0.963,P<0.001),约登指数为0.694,这表明APTT对于预测SFTS患者疾病进程转折具有较高的价值,当APTT=57.65s时具有最佳诊断效率,此时的灵敏度为75.9%,特异度为93.5%。
图1 APTT对SFTS患者疾病进程转折预测价值的ROC曲线
SFTS是一种新发传染病,2009年于我国湖北省及河南省农村地区被发现并进行报道[7],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SFTSV感染可致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8]及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异常升高[9],病情严重者机体内形成细胞因子风暴,从而引发广泛的组织器官损伤[10],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针对此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目前一般应用利用利巴韦林等药物进行对症支持治疗。
宜昌市SFTS病例发病时间集中在4-10月份,发病人群平均年龄为(61.48±10.32)岁,多居住于山地、丘陵地带的农村地区,起病前曾有农田、茶田工作史或野外活动史,故而更易接触到蜱虫,感染几率更高;研究中仅有5名患者表示起病前有明确的蜱虫叮咬史,可能与蜱虫体积较小,叮咬人时不易被查觉有关。此研究结果与段青等[11]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此外,研究表明SFTS重症患者年龄明显高于非重症患者[12],亦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老年患者(年龄≥60岁)往往合并各种慢性疾病,抵抗力较低,因此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警惕老年人感染SFTSV后发展为SFTS重症患者的风险。
本研究共纳入的60例SFTS患者中,所有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全身症状、出血症状、神经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及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等体征,重症组患者意识障碍的发生率高于非重症患者(P<0.01),既往的研究中同样提示重症患者可有意识障碍表现[13-15]。因此临床医生在接诊患者时若患者已出现意识障碍表现,应尽早给予重症监护治疗。
本研究发现,SFTS重症组患者PLT、APTT、PT、FIB、LDH、α-HBDH、CK、CK-MB、ALT、AST、UREA、CREA水平高于非重症组患者,PLT、FIB低于非重症组患者(P<0.01)。韦雪敏等[16]的研究发现SFTS重症患者的ALT、AST、CK、LDH等水平显著高于非重症组患者,PLT较非重症组患者更低。张鸿雁等[17]的研究发现重症组患者的ALT水平显著更高,PLT水平更低。因此临床医师应注意动态监测这些指标,以便早期发现SFTS重症患者,早期干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水平APTT是SFTS患者发展为重症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APTT对于预测SFTS患者疾病进程转折具有较高的价值,当SFTS患者APTT >57.65 s时,可预测为重症患者,应收入感染重症监护病房(ICU)尽早给予相应治疗,以免延误治疗导致不良预后的发生。
APTT是内源凝血系统常用且较灵敏的筛查指标之一,反映血浆中内源凝血系统(FⅫ、FⅪ、FⅨ、FⅧ)、共同途径中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FⅤ、FⅩ的水平。Wang等[15]研究提示高水平APTT是SFTS患者死亡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表明SFTSV引起的凝血障碍可能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Song等[18]研究发现,SFTS患者APTT延长时间与血清病毒载量存在弱相关性;徐玲等[19]研究表明SFTS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TT、APTT延长、D-二聚体水平升高,这种异常在死亡组患者更为显著。目前关于SFTS患者APTT延长的机制尚不清楚,Mizoe等[20]提出FⅪ缺乏可能是SFTS患者仅APTT延长的原因。孙娜等[21]认为凝血相关指标(APTT、TT、INR及D-二聚体)和DIC评分均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可能与SFTSV感染损伤内皮细胞,促进血小板聚集和Ⅻ因子激活,从而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均被大量消耗有关。
PLT在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SFTS患者PLT降低的机制可能是病毒感染机体后诱导凝血途径激活从而大量消耗PLT,以及病毒粘附的血小板通过脾巨噬细胞被清除[22],因此血小板减少是SFTSV感染的重要指标。重症SFTS患者包括重型及危重型,重型患者PLT常低于50×109/L,危重型常低于25×109/L,PLT水平越低往往提示疾病严重程度越高。SFTS重症患者常累及多种脏器,导致相关脏器功能受损甚至衰竭。SFTSV侵犯心肌细胞时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引发心律失常,同时导致LDH、α-HBDH、CK、CK-MB等多种心肌酶异常升高;SFTS合并肝功能及肾功能损伤亦较为常见,与非重症患者相比,重症患者ALT、AST、UREA、CREA等指标升高更加明显。
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本身具有一定局限性,例如两组患者肌红蛋白检测数据均有缺失值,以及对自动出院的患者未能进行及时随访等;(2)所有选入患者均来自湖北宜昌地区,存在一定地域限制;(3)研究样本例数较少。在未来的研究中可通过大样本、多地域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完善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SFTS患者年龄、意识障碍、PLT、APTT、PT、FIB、LDH、α-HBDH、CK、CK-MB、ALT、AST、UREA、CREA水平与病情发展密切相关,其疾病进程转折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水平APTT,当SFTS患者APTT >57.65s时,应收入感染重症监护病房,早期发现并积极处理并发症,通过及时有效的干预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