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姗珊
(合肥经济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合肥 230001)
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英语能力在各领域人才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公共英语类课程已经成为大多数高校的基础课程。然而,尽管一些高校已经面向学生开设公共英语类课程,但对于公共英语类课程未来如何发展,如何满足学生个人素质提升、能力成长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多数学校难以准确把握,导致课程的设置与学生实际需求产生偏差,无法落实高质量的公共英语教育。因此,在需求分析理论视角下,通过有效地调查落实当代人才对公共英语类课程的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制定公共英语类未来发展路径,对于高校公共英语类课程建设完善有着重要的作用。
公共英语类课程作为高校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在英语系统化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获得英语知识和培养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该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学习必备的词汇、语法知识,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中所需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并具备阅读和翻译与本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的能力,为进一步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打下基础。公共英语类课程体现了以职场交际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能力为目的[1]。
需求分析早在Richterich(1972年)的著作中就已经提出。Richterich在研究阶段,将需求分析定义为一种能够按照个体亦或是群体的学习需求,为学习者的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列的过程。同时也有学者指出,需求分析是在确立需求、实现需求,同时为需求设置优先级的一个过程。需求分析,其本质是在对影响教学情境内满足于学习者需求的课程定义过程下,对需求进行主观、客观信息的收集,从而掌握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真正需求,并制定满足学生需求的课程体系[2]。
将需求分析理论应用于公共英语类课程,可较好满足公共英语类课程发展的要求,确保课程以学生需求为依据形成正确的发展方向,对于课程的建设以及落实公共英语类课程教学目标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
本次调查样本为某重点高校学生,在该校大一、大二、大三非英语专业学生群体中开展《公共英语类课程需求调研》量表发放,学生专业涵盖了理工类、文史类、艺体类、管理类四大领域下11个院系25个专业。发放问卷2 580份,回收问卷2 538份,在针对调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后,将无效问卷剔除,最终保留2 382份有效问卷,问卷回收率为98.37%、问卷有效率为92.33%。调查样本描述性统计见表1。
表1 调查样本描述性统计
本次调查研究工具采用自编的公共英语类课程学习者调查问卷《公共英语类课程需求调研》量表,其内容涉及英语技能自我评价、公共英语类课程内容需求、公共英语类课程目标需求、公共英语类课程评价需求,公共英语类课程实施需求五个维度进行调查样本公共英语类课程需求总结。
研究阶段基于SPSS软件进行问卷量表信度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本次量表总信度为0.933,各维度问题的信度均达到0.700以上,说明问卷具备良好的内部一致性,适合进行数据统计研究。
2.3.1 不同性别学生对于公共英语类课程的需求 公共英语类课程目标需求,是学习者对于课程所抱有的期望,其中涵盖了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愿望,可充分反映出学生学习公共英语类课程的动机水平。学生的公共英语类课程目标需求,是学生产生公共英语类课程学习动机的基础要求,因此二者具有正向的关系,同时目标也是有效激发学生对公共英语类课程实施需求以及内容需求的内驱力。不同性别对于公共英语类课程的需求差异检验见表2。以Mean Rank(MR)样本均值判断不同类型学生对于需求的差异性。MR值越大,则表示需求水平越高。
表2 不同性别对于公共英语类课程的需求差异检验
由表2可以看出,除了公共英语类课程评价方式之外,男女生在公共英语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维度的需求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达到0.000,女生在上述三方面的需求明显大于男生,女生对于公共英语类课程目标、内容、实施三个维度的MR分别为1 269.74,1 277.95以及1 237.02,而男生这三个维度的MR值分别为1 024.20,1 066.86以及1 089.97。
综合分析,本次调查样本中男女生在公共英语类课程中多个维度需求均存在差异,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女生的表层动机水平显著低于男生,但是有着更深的动机水平。站在动机理论角度下,当一个学习者具有较强的表层动机,其往往会有着相对单一的学习方式、语言输入输出渠道,例如为了通过阶段性考试、企业职能考试而开展大量公共类英语题型学习的学生,会基于学习来提升自身的公共英语水平。然而,出于对公共英语类课程的兴趣而开展学习,或是为满足未来个人长期发展而学习的、深层动机较强的学生,通常会结合公共英语类课程教材,采用听、读、说、写乃至更多方式实现公共英语学习[3]。正是因为女生有着更高的深层动机,因此其对于公共英语类课程下多元化与综合化的课程内容、教师教学的方法、课程的内容往往有着更强的需求,例如希望教师在公共英语类课程授课阶段采用讲授、慕课学习、学习资料翻译等更多教学方式,课程上采用更多的形式,如多样化的公共英语听力课程、交流练习、口语练习材料等[4]。
2.3.2 不同年级学生对于公共英语类课程的需求 在公共英语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需求方面,不同年级的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见表3。
表3 不同年级对于公共英语类课程的需求差异检验
由表3可以看出,随着学生年级的逐渐提升,学生对于公共英语类课程的需求逐渐呈现出下滑趋势。大一学生对于公共英语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需求的MR值显著高出大二与大三学生,关于公共英语类课程实施、程评价需求,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目前大一、大二、 大三学生对于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以及评价的要求具有趋同性特征。
基于上述调查结果进行深度分析,站在公共英语类课程目标、课课程需求差异角度下,不同年级的学生,有着显著差异的个体愿望、学习目的、学习需求等,并且随着学生年龄逐渐上升,这些需求将会逐渐下降。究其原因,导致这一现象的较大影响因素是学生对于学校开设的公共英语类课程关注度、兴趣度已经逐渐降低,甚至有一部分学生会对公共英语类课程产生抵触、厌烦的情绪[5]。同时,也有一定概率是大三的学生通常已经完成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加上即将面临毕业,专业课学习压力与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其对公共英语课程的需求、心理愿望相比大二、大一学生显著下降[6]。
2.3.3 不同英语水平学生对于公共英语类课程的需求 本次调查阶段,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基于入学阶段的英语水平进行分级考试,将其划分为A、B、C班,根据公共英语类课程内容具体情况,本文将内容划分为教材需求以及媒体资源需求。针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开展公共英语类课程需求差异检验,检验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英语水平学生对于公共英语类课程内容需求差异检验
由表4可以看出,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对于公共英语类课程内容的需求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公共英语类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需求不存在显著差异,基本趋同。英语水平较高的A班,对于丰富与多样化的课程内容有着较大的需求。
导致不同英语水平学生对公共英语类课程内容存在显著需求的这一结果同实际发展规律一致,因为任何科目学习的内容,同学生的实际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有着密切关联,掌握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其对于学习内容的需求自然有所差异,更希望学习内容符合自身的实际水平与特点,如此才能有效提升自身公共英语能力[7]。
综合分析,学生掌握的英语水平越高,其渴望的学习内容难度也就越高,学校需要进一步丰富公共英语类课程内容才能满足此类学生的要求。然而对于B班与C班学生,学校同样需要通过合理的课程组织,确保也适应B班、C班学生自身英语水平。
2.3.4 不同专业学生对于公共英语类课程的需求 结合本次调查,基于上述相同调查过程,发现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公共英语类课程在需求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特别是公共英语类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综合分析,不同专业的学生,其专业性质导致学生对于公共英语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例如国际贸易、世界史隶属涉外专业,信息技术专业与生物专业是同高科技密切关联的专业,上述专业对于英语水平往往有较高的要求,而文史、艺术等专业对于英语水平的要求,相比上述专业要低[8]。
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公共英语类课程目标需求上的差异,主要集中于学习英语的目的,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学生,对公共英语类课程目的有着较大的需求,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学生,对于公共英语类课程目的有着较小的需求[9]。
高校设立的公共英语类课程,应充分考虑到不同专业、不同英语水平学生对英语课程的需求,摒弃以往“一刀切”的方式。为进一步促进公共英语类课程的专业性,学校应针对公共英语类课程目标进行重新规划,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结合不同专业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实际应用场景、专业核心知识内容确立符合不同专业的教学目标,在现有刚性教材基础上进行教材内容的合理扩展,以目标为导向进行教学组织模式的优化,将相同、相近专业贯彻相同教学目标,以此为前提进行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案制定,有效减少公共英语类课程盲目教学的概率[10]。
一方面,高校应针对不同年级进行公共英语类课程内容的调整,基于面向学生群体的调查以及不同年级特点分析,制定匹配其英语内容需求、学习时间安排的课程资源,在保证大一、大二学生公共英语学习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充分考虑大三学生需求降低的特点,融合更多步入社会、工作岗位后相关场景的英语交流内容,同时融入更多国际化、多元化的内容,确保可充分提起大三学生对公共英语类课程的兴趣[11]。
另一方面,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学校应合理进行公共英语课程难度划分,将公共英语类划分为高、中、初级,以适应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自身英语基础,以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并行培养[12]。
面对不同学生针对公共英语类课程实施需求的差异,在实现按照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英语水平学生打造公共英语类课程群的基础上,学校还应将公共英语类课程体系划分为两种不同的实施方式。其一,常规实施模式下,主要以听、读、写等循序渐进的形式提升学习者公共英语的能力。其二,一些学生面临就业、学历升级考试等情况,需要在短时期内快速提升自身公共英语水平。针对此类需求者,学校可在打造公共英语类课程群的同时,定期面向学生开发课余时间的小班公共英语快速授课模式,在授课前结合不同专业现有公共英语课程,整理出课程难点、重点并制定大量阶段性考试内容,以定期或不定期的形式面向学生开班授课,让对于公共英语真正具有急需快速提升要求的学生,可以在短暂接受教育下成绩得到快速地提升,以实现各类考试、应聘前的公共英语类课程“突击”教学[13]。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人们日常交流、工作、生活等多个场合应用英语的频率越来越高,且我国企业对于人才英语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高校合理制定公共英语类课程发展路径,是有效推动当代高校人才知识素养全面提升、迎合社会快速发展需求的重要工作任务。本文在面向高校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英语水平、不同专业学生开展公共英语类课程需求调查后,掌握了不同性别、年级等维度下学生对于公共类英语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需求。在需求分析理论视角下,基于对调查样本不同需求情况的汇总分析,提出优化教学组织模式、构建公共英语类课程群、优化课堂组织模式的公共英语类课程发展路径,可有效推动我国高校公共英语类课程的健全性、先进性,使其在高度符合当代大学生公共英语类课程需求的基础上实现课程本身的良性发展,从而基于课程的不断进步优化,推动大学生在社会竞争中具备更高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