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传统工艺美术作为代表优秀传统历史的文化符号,是千百年来劳动群众的智慧结晶,是重要的传统文化遗产,也是推进乡村文化与产业振兴的主要内容。在乡村振兴全面落实下,构建工艺美术产业,有助于打通实现强农兴农的主要渠道,形成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力量,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但从现实境况来看,受人才匮乏、管理滞后、效益过低等因素影响,导致其助力乡村振兴过于乏力,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基于此,从工艺美术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价值意义着手,分析了当下传统工艺美术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以此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工艺美术产业;乡村振兴;文化传承;品牌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699(2023)05-0047-05
收稿日期:2023-04-22
项目来源: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SK2018A0736)
作者简介:蒋北汉(1986-),男,江苏徐州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艺术经营、视觉传达、美术学研究。
Strategies for the Arts and Crafts Industry to Promote the Rural Development
JIANG Beihan
(School of Fine Arts,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ibei 235000, China)
Abstract: As a cultural symbol of our excellent traditions and an important tradi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the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in China represents the wisdom of Chinese working people over thousands of years, and is the major agent for promoting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culture and industry. In the process of the overall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building of arts and crafts industry will help to open up the main channels for rejuvenating the agriculture, which may make the industry the key force in advancing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nd thus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facts tell us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the intended effect due to the lack of talents, lagging management and low efficiency of the industry. Therefore, tak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arts and crafts industry to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as the cutting poi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fac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and puts forward targete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Key words: the arts and crafts industry; rural revitalization; cultural heritage; brand building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产业兴旺是关键。工艺美术作为手工艺品制作所采用的艺术形式,常用方法包含裁剪、雕刻、木工、金工、编织等,都具有十分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不仅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突出,还具备工业、农业等经济内涵相互叠加的产业功能。对其加强关注,使其满足社会需求,将有助于构建更高层次的精神与物质生活,推动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然而进入新时代,乡村地区因为文化教育活动过少、土地产出效能较低等原因,导致人口流失严重,一些地区的传统工艺美术甚至出现了无人接班现象。在此重要时期,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文化重构,相关部门先后颁布了工艺美术保护振兴相关规划,要求各地根據自身状况,在弘扬工艺美术的同时,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以弘扬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对此,重点探究工艺美术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要策略,对于传统艺术文化体系构建和现代乡村发展都具有极大现实意义。
一、工艺美术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价值支持
(一)有利于农民返乡就业
一些观点认为,只要保证农村始终有稳定的产业结构,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形成稳定的就业群体,就能有效改善当前大部分农民工背井离乡的社会状况。比如天津蔡公庄镇四党口中村,就曾因为高薪征工备受关注。该村在20多年前凭借敏锐的嗅觉,意识到了乐器企业的发展前景,于是全村利用加工机械基础,全部转型做起了乐器,渐渐影响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给村里众多劳动力提供了充分的就业岗位,甚至一些外来人员都在村里安了家。实践证明,通过乡村稳定的产业结构和充足的就业岗位,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农民实现返乡就业[1]。根据轻工业联合会统计结果显示,2021年国内工艺美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营业收入达到8907亿元,同比增长约15%,利润同比增长约19%,同时全产业链从业者达1300万余人,产业年收入约3万亿元,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此,各地区可借助自身特色,利用陶瓷烧制、植物编织、泥塑、剪纸等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带动农民就业,以解决乡村空心化问题,促进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发展。
(二)有利于传统文化传承
乡村地区是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拥有大量优秀的传统工艺。这类工艺美术主要以农民群体为创作及生产主体,重点为乡村风俗习惯服务,具有浓厚的风土人情,甚至有一部分属于非遗项目[2]。如海南黎族少数民族聚居区就有大量活态传承至今的工艺美术,包括黎族传统刺绣、制陶工艺、树皮布制作工艺、骨器制作工艺、船型屋制作工艺、藤竹编工艺等。在工艺美术发展中,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由于一些工艺美术本身比较复杂,这就导致其在传承过程中容易出现成本上涨问题。同时,和现代工艺的科学标准相比较,民间工艺美术缺乏统一标准,生产效率也比较低,难以达到现代化生产规模,因此大多数都是小范围传播,以口耳相傳、手把手传授为主[3]。通过引入工艺美术产业化,利用针对性的政策扶持、先进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工艺操作标准化,达到一定规模化生产,并使工艺开展流程得到一定优化,更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三)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持
在乡村工艺美术中,大多数材料取自大自然,通过天然材料实现无公害生产。比如贵州丹寨就利用成熟的纸张工艺,使用构树制作出纸,不仅能正常写画,还能应用在古籍修缮中。这主要是因为当地树木较多,污染少,使其能基本达到可食用的目的,不仅保证了纸张本身的价值,还能在极大程度上减少环境污染。另外,还有一些地区应用竹子进行传统竹帘制作,不仅为所有农民增收提供了重要渠道,所采用的原生态、无污染材料也有效保护了环境。
(四)有利于发展乡村旅游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旅游业也是一项重要的产业基础。将工艺美术融入其中,主要是在传统工艺美术汇集的人文景区、历史文化步行街、传统村落等开设传承点、产品展销点、展览馆等,以全方位推广和展示特色化的工艺美术产品,提升地域工艺产品的知名度,实现旅游事业发展[4]。比如贵州省丹寨的造纸匠就在非遗继承人的带领下构建了专项合作社进行特色纸张销售,不仅打开了销路,还吸引了一大批慕名而来的游客。基于此,当地开始打造传统古村落等相关旅游平台,就地进行手工艺产品销售,减少了中间环节,极大程度上推动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
二、工艺美术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
(一)管理机制体制混乱
一方面,整体工艺门类众多,一些部门存在权责归属不明问题。当前工艺美术产业主要包含了陈设类、日用类以及其他,涉及陶瓷、家具、织染、雕刻、金属等众多门类,主要由文旅部、工信部以及轻工联合会等进行管理[5]。然而,管理机构的差异性导致整体管理方式与政策存在较大不同,整体产业资源很难实现高效化整合,因此便难以形成合力,影响到了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部分政策落实不彻底。比如当前传统手工艺振兴已经上升到了战略高度,但对此只有十多个省出台了与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有关的执行规划与政策,导致部分地区的乡村工艺美术产业依然停滞不前。
(二)整体市场效益较低
一些消费者对国内工艺美术产品缺乏信心,进而在同功能产品选购中往往会优先选择国外产品。同时,一些消费者对传统工艺美术缺乏了解,导致在消费时很少将注意力放在传统工艺美术产品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市场效益。一方面,当前部分工艺美术产品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与市场价值不相匹配,特别是一些消费者缺乏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了解,认为这类产品价格过高。另一方面,整体品牌力不强,创新意识不足。传统工艺美术都是以手工艺为主,家庭小作坊生产或独立手艺人工作室制作,极难实现规模化量产[6],并且部分商品创新性不足,难以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即便是一些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也都是围绕非遗称号、工艺大师名讳等进行宣传,忽视了对作品本身的创新设计。此外,在产品营销中,基本以现存旅游景区零售为主,缺乏必要的展销平台,未建立起多元性的营销体系,从而导致产品价值被雪藏,无法及时转换成相应的经济效益。
(三)工艺人才逐年下降
在工业化的全面推进下,手作式的工艺美术产业受到一定影响。特别是在乡村社会结构的转型发展下,大量劳动力逐步转移至城市,导致工艺美术领域开始出现人才匮乏、手艺失传等问题[7]。一方面,现有的传承人年纪普遍较大,虽然手艺精湛,但随着年龄增长已经很难有较大的精力和脑力制作出更多更高质量的手工艺作品。另一方面,整体传承者数量逐年下降,部分工艺濒临失传。在很多地区,大部分工艺都依赖于师徒式教学和家族传承,但目前年轻人毕业后一般会留在城市工作,而工艺美术往往要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进行学习,这就导致技艺传承后继无人,青黄不接,断层现象较为突出。
三、工艺美术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基本策略
(一)完善产业机制体制
1.建立协同发展机制
产业发展无法脱离完善的机制体制环境存在,因此要利用工艺美术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还需建立融合相关部门、协会及企业的多元主体管理机制。对于相关部门来说,应充分发挥出自身的组织、协调和管理作用,对区域内的优势资源加以整合,从宏观层面上促进多元协作。当前工艺美术产业管理涉及的相关部门主要有工信局、文广局等,但这些部门在管理思路上缺乏一致性,需要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具体来说,应重点明确工艺美术产业开展的职能权属,在已有的领导小组之上,由广电和旅游局、工信局、发改委等共同建立工艺美术行业发展中心,直接承担起区域内的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规划、服务和协调等工作[8]。对于行业协会来说,不仅要全面发挥行业职责,还要加大对相关龙头企业的扶持。比如重点帮助当地工艺美术产业化条件最好的企业参与到各级发展标准的制定中,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还要为企业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市场预测、政策解读等功能,真正为产业助力乡村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优化规划及政策体系
工艺美术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并非完全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也十分关注社会效益发挥,依赖于政策和规划的支持。对于产业规划而言,应基于当前工艺美术领域发展的基本动向,制定推进乡村产业发展的规划,明确具体的产业发展思路、发展重难点及基本目标,再以此制定不同工艺美术门类,形成上位引领、下位实施的产业发展规划体系。对于产业政策,要基于各地乡村特殊的经济与文化发展环境,构建激励型、引导型和保护型政策[9]。具体可基于工艺美术资源开发、保护传承、税收资金、人才支持等提出不同产业政策。针对缺乏产业资源优势、面临发展困境的工艺传承给予一定保障;对于发展条件较好的工艺美术要加强激励与引导,以推动产业创新,不断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对于产业发展环境来说,要构建完善的标准体系,优化法律规范,加大对工艺技术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与力度,以使整个乡村工艺美术产业都能保持发展活力。
(二)构建工艺特色小镇
特色小鎮引领乡村振兴的主要作用机理就在于能拉动旅游业发展,有效推进乡村产业兴旺,引领文化振兴,带动生活富裕。再加上工艺美术本身就具有独特的地域优势、文化优势和产业优势,正好和特色小镇建设的实际产业定位、文化价值、旅游发展等相互契合,因此可以基于当地工艺美术资源的实际状况,以旅游业开发为核心,建立一批类似陶瓷小镇、刺绣小镇的特色化小镇。在小镇内部,还需以全域旅游为基本发展理念,在坚持特色化的基础上,牢牢抓住和工艺美术相关的元素,形成多元化的旅游线路,以满足游客对于乡村旅游的基本需求。
一方面,要注重体验性。利用小镇内的传统工艺作坊、工艺美术产品加工厂区等场景,使游客在手工艺人的引导之下,亲身参与到工艺美术作品的制作当中,身临其境地体验民间手工美术的活态形式,从中深刻感受手工技艺的魅力所在。另一方面,全面延长产业链。可以将工艺美术与农业旅游、休闲旅游等相结合,形成集工艺制作、工艺美术观赏以及工艺美术作品销售为一体的旅游产业链,全面发展乡村观光、休闲与生态等各类旅游业态,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实力和吸引力,从根本上促使工艺美术产业和乡村发展、乡村生活以及乡村振兴同频落实。
(三)加强品牌创新建设
1.建立品牌,形成气候
(1)针对一些工艺美术产业初始发展的乡村,应引导和组织具有一定优势的合作社以及企业参与进来,在税收、资金、土地等领域给予充分支持,以形成从小变大的发展气候。针对发展条件较为成熟的工艺品牌村,应及时进行产业工艺改进,形成示范,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周围更多乡村参与到工艺美术产业的建设发展中来[10]。(2)针对工艺美术资源丰富的区域,加强工艺服务站建设,落实乡村劳动力培训,引导其直接就业。同时扶持一批乡县龙头企业,鼓励其争做知名品牌,并在区域工艺美术资源整合下,利用重大项目带动产业集群建设,形成区域性品牌。
2.展开宣传,营销推广
(1)构建现代化营销体系。当前乡村工艺美术类型众多,复杂度以及价格高度都有所差异,所以面临的消费市场整体呈现出多层次化和多样性特征,应基于消费群体的实际消费能力、审美特性、年龄层次等精确把握其市场定位,建立具体的营销目标。(2)构建工艺产品鉴定、公证与仲裁服务体系,对各类伪劣商品、假冒产品加大打击力度,同时提升对当地工艺产品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建立起优良的经营环境[11]。(3)基于“走出去”,应用公共场所建立工艺美术展销平台,定期开展乡村工艺产品展销会,全方位扩大乡村工艺美术的知名度。(4)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基本特征,应用京东、淘宝、抖音等相关新媒体平台的庞大传播优势,讲述当地工艺美术发展历史,并以直播带货等形式推进产品贩售。
(四)落实工艺创新发展
1.促进技术和材料创新
工艺美术本质上属于造型艺术,其中制作工艺的改进与材料选择的创新是实现工艺美术创新发展的主要途径。比如在传统雕刻中,已经开始使用电动机械工具;陶艺制作中,电窑也十分常见;传统刺绣中,一些经营者还会应用电脑设计绣画稿件,利用电动缝纫机机绣等。虽然新工艺的应用对传统工艺,特别是手工艺的发展具有一定冲击作用,但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制作效率,保证产业化发展趋势,满足市场需求量[12]。另外,在材料方面也要注重创新,不断探索传统工艺美术制品和现代新型材料的相互融合,确保最终产品形态更具市场潜力。比如藏族著名的德格造纸,其中必需的狼毒草在自然中已经越来越少,所以应与有关科研院所加强合作,找寻更具工艺特色、具有替代性且能大批量满足产业建设需求的新型材料,以生产出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形态。
2.加强时尚化产品创新
传统工艺美术要获得长期持续发展,其产业建设就必须跟随时代发展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以满足市场需求,即不仅要从物质功能着手,还要从审美情趣层面找到功能发挥与价值提升的主要途径[13]。比如对于刺绣产业来说,可以将艺术化、生活化和装饰化作为主要目标,其中艺术化层面可围绕古风山水图、花草图等进行名作还原;生活化层面主要以丝巾、旗袍等进行产品生产;装饰层面可以将重点放在普通家居室内装饰、酒店装饰等方面的中高端定制上。如此一来,不仅能确保其产品展现出时尚化特性,还能满足各消费群体的基本需求。
(五)加强传承人才培养
一方面,应加大对现有传承人的保护。针对当前乡村中存在的各类技艺精湛的工艺美术传承人,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荣誉称号,并进行经济补助,以强化其使命感与责任感,促使其打破旧有的传承方式,放开门庭,招录更多愿意投身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人作为徒弟。另一方面,加强传承人培养。各地应根据自身情况,将当地特色工艺美术纳入基础教育课堂,使学生能对其产生兴趣。同时,与各大职业院校、普通高校等加强合作,在校内建立工艺美术工作室、开设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并在此基础上落实材料研究、现代工藝设计、市场营销等课程传授,以培养出更多既掌握现代艺术,又掌握传统工艺美术的多元化人才。另外,还需利用模范效应与品牌带动,适时组织民间手工艺大师展开评定培训,鼓励院校、有关部门定期组织开展工艺美术大师竞赛,给新人提供充分的崭露头角的机会,使其对工艺美术发展树立坚定信念。
四、结语
乡村振兴是现阶段国家全面推进乡村发展所采取的重大战略行动,是落实“三农”工作的主要抓手。工艺美术产业作为乡村产业的核心环节,整体建设发展对于促进农民返乡就业、乡村旅游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传统文化传承都具有重大作用。但从现实发展境况来看,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管理机制体制较为混乱,工艺产品创新性不足,相关继承人才青黄不接等。对此,需要坚决打破当前的产业发展困境,深挖工艺美术本身所具备的价值与文化含义,及时完善产业管理机制体制,加强当地工艺品牌建设,推进继承人才保护与培养,同时紧跟时代潮流,落实工艺产业创新发展,重视工艺美术小镇建设,借助乡村旅游热度,全面提升产业附加值,助力乡村建设。
参考文献:
[1]殷波.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内需体系的基础与内涵[J].新美术,2022,43(04):245-253.
[2]郭洪豹,张捷.“文化创意产业+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路径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2,44(S1):45-47.
[3]张田田,皮永生.乡村振兴下的“手工艺+农产品”整合创新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21,42(08):321-327.
[4]朱志平,郑颖.乡村振兴背景下手工艺的复兴之路——以马庄经验为例[J].艺术百家,2020,36(06):63-68+100.
[5]肖虹.乡村文化振兴语境下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品牌营造路径研究——以湘西传统印染工艺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2(05):52-58.
[6]潘鲁生.构建中国民间工艺的文化谱系[J]. 美术研究,2020(04):111-114.
[7]王宁.珠三角地区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现状及成因研究——以“三雕一彩一绣”为例[J].装饰,2020(02):100-103.
[8]张宝旺.产业化进程中的工艺美术色彩语言的解读与传播[J].上海纺织科技,2019,47(09):69-70.
[9]孙巍巍,崔秀兰,黄尧.东北渔猎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创产业发展之路[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9(03):50-54.
[10]罗京艳,周秦羽.裂变中的传承:乡村振兴战略中黔东南传统手工艺的设计再生[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12):83-87.
[11]刘丽娴.土山湾美术工艺的当代价值[J].新美术,2018,39(11):51-57.
[12]江锐.浙江省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研究[J].科技通报,2018,34(08):277-281.
[13]张健.产业化:工艺美术发展的另一种路径[J].美术观察,2017(12):126-127.
责任编辑: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