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数字媒体专业融合性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2023-11-22 19:47翟建宏
新教育·综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双创

翟建宏

【摘要】课程融合包括课程目标融合、课程内容融合、课程资源融合、课程实施主体融合、课程评价融合等。在“双创”教育视域下进行融合性课程的开发,需要锁定目标、内容、评价等维度,将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出来,使之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

【关键词】“双创”教育视域;数媒专业;融合性课程

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到中国经济转型和保增长的“双引擎”之一战略高度。此后,“双创”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等职业学校实施“双创”教育就成为一个重要选择。

下面就以高职数字媒体专业为例,谈谈笔者基于“双创”教育视域对高职数媒专业融合性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一、“双创”教育视域下高职融合性课程开发的理论价值

在研究的过程中,包括笔者在内的课题组成员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在面向具体专业进行融合性课程开发研究的同时,必须夯实相关的理论基础,而在“双创”教育的视域之下对高职融合性课程开发的理论价值进行研究,就是夯实理论基础的必由之路。

“双创”教育视域意味着什么?回答這个问题必须将研究的目光锁定在“双创”本身。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所明确的对象是社会中的大众,但是其所强调的核心却是“新”和“业”。这两个核心概念的内涵是各有所指的,“新”是相对于旧而言的,而所谓的旧,就是人们生活当中已经相对成熟的、难以产生新的生产力的东西,因为社会的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的推动,所以必须去创新。同时,仅有“新”还是不够的,“新”要想真正转变为生产力,还依赖于具体的“业”。“业”对应着人的工作过程,对应着产品的生产,对应着实业,当然也对应着实体经济。“业”原本就是属于大众的,大众创业不仅指向大众之“量”,更指向大众之“质”,双创的核心之一就是要通过有质量的创业来提升整个经济的发展水平。在“双创”的视域里,创新不是社会上少数精英的事,而是“万众”的事。在笔者看来,成长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就是“万众”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高职院校的学生成为创新的主体,那创业才会拥有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进一步讲,“双创”教育视域下高职融合性课程的开发,首先必须明确融合的要素。通过课题研究可以发现,课程融合包括课程目标融合、课程内容融合、课程资源融合、课程实施主体融合、课程评价融合等。有学者指出,融合性课程以职业领域所涉及的知识和能力为导向,将课程内容与未来的职业内容无缝对接,以体现学术性、职业性的“融合”;同样也有学者认为融合课程是将有关学科融合为一门新的学科,融合之后的课程将不再体现学科之间的界限。

从这些界定可以发现,“双创”教育视域下高职融合性课程开发,最终目的是“双创”思想的落地,而落实却依赖于具体的目标确定、内容设计与评价等。

二、“双创”教育视域下高职融合性课程开发的实践路径

要开设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群,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通过课程体系的建立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来促进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转变。具体实施的时候可以考虑以项目式教育为抓手,面向不同专业属性的学生形成与之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是以技能学习为主,因此可以此为切入点来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研究者在实践的过程中,构建起了以“三平台”和“两环节”为抓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框架,该思路中的“三平台”是指公选通识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网络课程服务平台,“两环节”是指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融于实践教学、社会实践两个环节。应当说这些努力都是在通过构建融合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对应用型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同时,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必须认识到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低、学生学习能力不足、学生参与度和获奖率低、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校在体系设计、师资队伍、学习能力、创新内容和宣传等方面进行改革。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之下,笔者所在的学校创新了融合性课程开发的思路。

数字媒体(以下简称“数媒”)专业作为高职院校的重点专业之一,在“双创”教育视域下进行融合性课程开发,需要锁定目标、内容、评价等维度,要将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出来,使之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在课程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设计具体的融合性课程开发的任务可以对相关的实践起到驱动作用。

笔者以所在地区的一个文化景点作为切入点,设计了“为该文化景点进行数字化推介”的任务。

这一文化景点在笔者所在的地方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中既涉及到历史人物,也涉及到相关的历史事件。既然是进行数字化介绍,那其本质就是借助于数字媒体来介绍该文化景点的历史意蕴,这显然需要进行跨学科融合,也就是要设计一个融合性的课程。结合上述思路,课题研究团队以及相关学生确立的融合性课程开发的目标是:借助于数媒手段,为文化景点设计一个能够向年轻人介绍文化景点历史底蕴的数媒推介载体。

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之下,课题组通过研究确定了学科内容。

1.借助于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为该文化景点搜集相关的历史史料

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融合性课程资源主要体现在这一点,如涉及到与该文化景点相关的明末清初历史人物,其中也涉及历史人物的风骨;与此同时,会搜集涉及到的历史人物的相关图片,以丰富课程的内容。

2.借助于文学表达手段,为该历史文化景点设计相关推介语

这实际上是一个文史相结合的过程,其主要任务就是借助于文学表达手段将客观的历史以及人物价值观、传统文化等呈现出来。其既要保证必要的可读性,又要保证受众的可接受性,还要考虑内容与数媒手段的有机结合等。将文学表达手段纳入融合性课程开发,不是从课程本身做出的选择,而是从受众角度做出的选择,说到底,借助于数媒手段来呈现某一内容,是服务于受众需要的,因此在这个环节必须去研究受众的特点,然后思考用怎样的文学表达手段才是恰当的。比如这个例子当中的文化景点,相当一部分游客受众都是家长和孩子,那推介语就要满足孩子的知识积累需要,要符合孩子的语言特点;但同时又要符合孩子家长的阅读需要,因为他们是向孩子介绍相关知识的主体。因此这里的文学表达手段就成为课程融合研究的一个重点。

3.将上述设计的内容用适当的数媒手段表达出来

这是融合性课程开发的核心环节,因为其本质上是将融合的内容进行有机表达。在研究中课题组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数媒手段进行表达,而同一内容在选用表达手段的时候也面临着选择问题,同样一段文字或图片的介绍,到底是用静态的还是用动态的,是用无声的还是用有声的,是用单向的还是用交互的,这些都需要在研究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与选择。

与通常的课题研究不同的是,本课题组在进行研究的时候表现出显著的开放性,那就是将学生吸纳其中。本课题在进行研究之初就明确了一点,那就是要面向学生的具體学习过程来进行案例的积累与分析,事实上也只有坚持这样的研究思路,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大众与万众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实践是能够出智慧的,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参与,使得课题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就拿上面这个案例来说,不少学生到过该文化景点,在游览的过程中有着自己的思考。比如学生提出游览的主要路线是怎样的,因此在这条路线上应当投放更多的、具有交互性的载体,这样当地游客就可以通过这些载体来获得更多的知识;也有学生提出在向外地游客进行推介的时候,可以历史时间作为主线,来让游客认识到发生在该文化景点上的历史故事,从而感受到故事主角的人格魅力与文化风骨,这样也可以打动受众,从而吸引他们来实地感受……

三、“双创”教育视域下高职融合性课程开发研究反思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发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虽然距离高职学校的学生还有一段距离,学生仍旧难以真正成为创业与创新的主体。但是在学校教育当中,让学生去领略“双创”思想确实非常必要,因为这可以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播下“双创”的种子,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这些种子就可以萌芽,从而让他们真正成为服务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回到课题研究本身上来,“双创”教育视域下高职融合性课程的开发,本质上符合国家高职教育的需要,能够与国家意志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共振效应,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而言有着可持续的推动功能。数媒专业作为科技发展的引领性专业,其一方面依赖于高科技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推动着数字技术成果的转化。对于该专业的学生而言,在学习的过程中明确“双创”目标,走出传统的狭隘专业视野,在融合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感受跨专业的力量,在开拓学生眼界的同时,可以让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

总而言之,融合课程是由专业教育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劳动教育课程融合形成的一类课程,具有面向全体学生、面向职业世界、动态协调性等三重特性。这些特性决定了其实施结果能够符合预期,能够帮助学生凝聚“双创”认识,从而形成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高东京.高职学生“双创”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北京市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24).

[2]郭伟.“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4).

[3]张慧.高校“专—创—劳”融合课程的内在逻辑与实践向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3(01).

(基金项目:本文系第五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双创教育视域的高职数媒专业融合性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YB70)

猜你喜欢
双创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双创背景下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盘点农业2017之“双新双创”
“双创”对中国制造转型功不可没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
“双创”热潮席卷全国
双新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