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良玉
【摘要】在心理学的启发下,教师在教学中应对数学后进生实施无条件积极关注,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个人自信,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关键字】无条件积极关注;数学;后进生
作为一名对心理学很感兴趣的数学教师,笔者一直在努力搭建心理学与数学教学之间的桥梁。在数学教学中,后进生的教育一直是我关注的重点,我认为,积极转化后进生,充分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恢复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与培养优等生同样重要,尤其在当前推崇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后进生的关爱,助力他们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是我们每个教师努力的方向。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无条件积极关注是心理治疗的前提,它主要表现为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态度。即无论来访者的品质、情感和行为怎么样,咨询师对其都不做任何评价和要求,并对来访者表示无条件的接纳,使来访者觉得他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我认为,这种对待来访者的态度非常适合于运用到我们老师对待后进生的教育上,帮助他们提升学习兴趣,提高个人自信。
因此,笔者结合本校实际,积极尝试,将心理学的技巧运用于数学教学的实践,对后进生实施无条件积极关注,更好地调动了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其恢复自信心,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一、挖掘闪光点,并寄予适当的期望
人本主义流派心理学家认为,人人都有希望被关注、被认可的内心期待,后进生也有同样渴望。作为老师,我们要善于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关注,以鼓励为主,增强他们的上进心,充分利用其自身的积极因素来促使学生发生积极改变。并且,要培养后进生学习的自觉性,重在调动其积极性,引导他们发扬自身的优点来抑制和克服自身缺点,这也需要充分挖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利用这些可贵的闪光点不断地适时地表扬和激励他们,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还是有一定的优点而不是一无是处,帮他们恢复自信心,使其看到未来的希望。
我班有一名数学后进生小G,由于基础差,课上很少与老师互动,听课有时候想听也听不懂,这位学生便有些自暴自弃,但她写得一手好字,解答题仿照课本例题格式书写得很工整,虽然答案不对,看着也还是挺赏心悦目的,我就经常在班级里表扬她写字认真,并鼓励她如果解题的时候也能像写字那样认真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那么数学成绩也一定会有很大进步。后来,我经常在课堂上关注她,一遇到简单的数学问题就提问她,如果回答对了就立马表扬她,如果回答错了我就尽量启发引导她,用眼神鼓励她说出正确答案,尝试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她眼里渐渐有光了,开始喜欢上数学课,甚至主动回答问题,课后作业的完成效率也有很大提升。每次考试只要她有一点点进步我都会真诚地表扬她、鼓励她,她学习的劲头也越来越浓了,慢慢开始她会在课后主动问我数学问题,我也很乐意给她开小灶,帮她把落下的知识重新复习一遍,她还把每次做错的题目认真在错题本上重做一遍送来让我检查,于是我表扬她越来越会学习,懂得把做错的题目反复钻研并从中获取经验教训,比多做100道题目还要强,希望大家都向她学习。这个学生后来数学成绩确实有了很大提升,而且人也变得自信多了。
二、發自内心的关心,注重情感投入
教师是后进生学业上的指导者,又是精神上的支持者。由于后进生经常受到周围人的非友善对待,所以特别在意老师对他们的态度。教师应该对他们投入更多的情感,帮助他们树立“我能学好”的信心,增强“我要学好”的决心。教师在其中的角色并不仅仅是对后进生进行学业上的指导,更重要的是给后进生以精神上的支持,使后进生走出“自卑、自闭”心理,从而走进他们的心里。作为老师,我们要做到无条件地温暖和接纳学生,不歧视,不评判,不随便贴标签,更多地关心这些“学困生”;和他们促膝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笑脸对待“学困生”,以减少他们的心理压力。
这里再分享一个成功案例:学生小王,学习比较落后,成绩总处在及格边缘,有很严重的自卑心理,上课听讲看起来很认真,但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效率非常低。在班级中比较孤单,不合群,从来不大声说话,不和别人交流。经过对她的采访,我得知她从小被放在母亲老家寄养,直到读初中才回到上海,父亲长期在外地工作,母亲文化程度不高,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很淡漠。
我先做她母亲的思想工作,让她主动关心孩子,毕竟从小不在身边,没有感情基础,家长也是有责任的,但家长毕竟是成年人,必须为缓解母女关系做出努力,而且小王现在就读毕业班,面临很大压力,更需要家长的关心和理解,家长一定要给她做好后勤工作,在饮食上要加强营养等;她母亲也表示愿意配合。然后,我再找来小王本人,对她说其实她母亲很想关心她,但不知道怎么做,所以希望她能主动接近母亲,缓和与母亲的关系,她也表示愿意做出改变。
除了在生活上对小王予以充分的关心外,在实际教学中,我也对她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对于她,我总是优先提问,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课后,我对她的作业实行优先批改,并实现弹性管理:一是设计弹性作业,让她做基础题,作业量也少于其他同学;二是弹性安排时间,对她的作业利用下课时间尽可能面批,随时督促其订正;三是实行弹性评价,作业中正确的地方打个大大的“√”,错误的地方打个小小的“?”,避免挫伤她的自信心。在她学习取得进步,获得成功时,及时表扬并衷心祝贺。
有一次,小王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提早做完作业让我批阅,大部分作业都是对的,我当即表扬了她。她当时兴奋地露出了少有的灿烂笑容。我乘胜追击,告诉她其实她完全有能力做得更好,只要她能努力坚持下去,数学成绩完全有可能超过班上大多数的同学,她虽然有些犹豫,但是在我的鼓动之下,表示愿意一试。在接下来的中考倒计时中,她学习非常勤勉,上课听讲非常认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有时下课还在独自一个人钻研数学题目,晚上回家做作业到深夜。她的母亲也告诉我:孩子现在对数学特别感兴趣,一做题目就会忘记时间。她觉得孩子学习确实很辛苦,对孩子产生了同理心,责怪以前的自己太狭隘,不该和小孩子赌气,母女关系也改善了很多。这个学生后来中考数学分数是所有科目里最高的。
三、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后进生落后的成因相当复杂,其缘由多种多样,甚至是几种因素叠加产生的结果,教师要善于分析原因,了解症结所在,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教师才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做好后进生的教学转化工作。比如与教师、同学有对立情绪的学生,要特别注意在情感上抚慰他们,消除对老师的误解和对同学的抵触心理;而对那些有一定能力的学生,则可以充分发挥他的能力和积极性,委以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让他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自身责任感,在学习上逐渐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建立自己的威信,以获得其他同学的认可;对自卑、自暴自弃者,要先肯定其优点,帮其重树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于那些经常犯错误的学生,批评是教育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但如果处理不当,极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引起逆反心理,导致旧“病”复发,所以要慎而又慎,应重在讲清道理,提高其认知能力,引导他们自己去体会自己的错误,从而获取经验教训。
在接到新班级的第一节课,我做了个很特别的ppt来自我介绍,把重点放在我的兴趣爱好上,当我用ppt播放着我这些年来考的证书、做的手工作品、美食和骑行视频时,我告诉学生:“这些东西都是我利用空余时间从零开始学的,可见人的学习能力是无限的。所以我并不关心你们以前的成绩怎样,你们在我眼里都一样,都是从零开始学,只要你们跟着老师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你们的数学没有学不好的。”
大部分学生都受到了鼓舞,同时,我观察到第二组二排有个女孩子小W眼睛亮晶晶的从始至终都看得非常入神,还若有所思地点头,最后怯生生地站起来说:“老师我也喜欢做手工,可以教教我吗?”我说当然可以。在接下来的数学小干部团队建立过程中,我刻意关注了小W,鼓励她做我的数学课代表,顺便教她做手工,她一开始说不行,我就鼓励她要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勇敢试一试。课后有同学跟我报告说小W的数学成绩并不好,小学时天天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补作业,但我依然选择相信自己的眼光。
小W自从当上课代表后就非常努力,不仅课上认真听课、积极发言,还会及时完成课堂练习,课后更是为了数学作业在办公室和教室之间来回奔波。我提醒她正好可以利用这个便利,不懂的題目要及时问老师。她还真的会问,尽管有时候我觉得很简单的问题,讲了两遍她还是似懂非懂,我还是耐着性子换个方法继续讲,直到她听懂了、会做了并做对了为止。有时候碰到计算错误,我也会帮她把以前学过的关于计算的知识点重新复习一遍,还会找些配套的练习让她加强巩固,做对了就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第一章学完测试的时候小W数学竟然考了92分。
在上“概率”这节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率的意义,在课前我请她帮我设计一个关于抽奖的小游戏。课上她先将参与的学生平均分成五组,每组抽取一张卡片,卡片上都写有一个数字。然后请我随机抽取一张卡片,根据卡片上的数字,轮流让对应的小组组员去抽奖,摸到的奖品(小W无偿提供)可以带走。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不仅掌握了概率的概念,还体会到了概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拉近了小w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我及时表扬她将游戏流程安排得井井有条,工作态度认真负责,有自己的想法,还能把它变成现实,将来长大了无论到哪里都会是个出色的人。现在的小W的数学成绩在班上已经遥遥领先,人也比以前自信多了。
总之,数学后进生转化是一个琐碎而繁杂的工程,教师首先得从转变对他们的态度做起,无条件地施以积极关注,用真正发自内心的爱去感化、爱护学生,鼓励她们努力改变学习困境,帮助他们恢复学习数学的信心,给予他们一定的期望,让学生朝着期望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国云.在数学教学中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及对策[J].科教文汇,2007(07).
[2]翟民.利用情感教育,开发数学后进生学习的潜能[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03).
[3]张瑞金.数学后进生的心理障碍及防治措施[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04).
[4]丁兆稳.情商培养与素质教育下的数学教学[J].中学数学月刊,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