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整体建构中的具体精神研究:从雷锋精神谈起

2023-11-22 02:06英,陈
关键词:谱系雷锋弘扬

兰 英,陈 思 思

(西南大学 1.商贸学院,重庆荣昌 402460;2.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北碚 400715)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这一整体性概念[1]。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2]9月,党中央正式批准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雷锋精神等46种具体精神,作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予以发布”[3]。随后,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明确其“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4]的时代价值。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塑造精神、构建精神谱系的历史”[5]。精神谱系“由一个个鲜明具体的精神坐标组成,犹如鲜活的历史链条,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风范”[6],是生成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的伟大精神的集合体,是在伟大建党精神激励下、在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结出的精神硕果。

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时代课题,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既要对精神谱系进行整体把握,也要对以46种伟大精神为代表的具体精神进行深入研究,更要对整体精神和具体精神的关系进行精准定位,全面推进精神谱系的体系化研究和弘扬,通过“两个结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一、问题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体系化研究中的整体精神和具体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概念一经正式提出,迅速成为学界热点,研究成果即呈井喷式涌现。精神谱系研究在短时间内就已取得不俗成就,但不足也较明显,最突出的就是精神谱系的整体精神和具体精神研究之间存在割裂状态,影响了精神谱系的系统研究和弘扬。因而,本文从整体与具体相割裂这一现象入手,通过现状描述,分析内在原因,寻求突破路径。

(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中的整体精神和具体精神

根据中国知网“精神谱系”篇名检索(检索日期2023年9月23日,下同)结果,当前研究成果主要可分三类。

第一类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整体研究。以颜晓峰、邓显超、佘双好、王炳林、邹绍清、邓纯东、金更兴等为代表的学者,围绕精神谱系的生成逻辑、内涵意蕴、价值特征、图谱建构等,展开了精神谱系的整体研究与体系建构,催生了一批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综述性文章。陈思思基于CSSCI期刊论文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源于何处、有何表征、走向何方三个维度系统梳理当前学界研究的重点难点,认为新征程上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要从加强整体研究、加强原创性学术建构、加强弘扬路径实证探析三个方面入手[7]。周石其等在对学界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学者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构建逻辑理路、核心理念、时代价值、赓续传承、同伟大建党精神的关系进行研究,呈现出研究内容的多样性、研究范围的广阔性、研究脉络的系统性等特点”[8]。

第二类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具体精神的研究。根据中国知网各具体精神篇名检索,按学术期刊检索取前20名,同时列出相应CSSCI和学位论文篇名检索结果,得到表1的发文量统计排名。在具体精神研究中,已涌现了一批专业期刊和研究团队,如2015年创刊的《雷锋》,迄今为止已发表278篇有关“雷锋”及“雷锋精神”的研究成果,占同类成果的27.88%,在文献来源分布中位列第一;又如以黄蓉生[9]、潘洵[10]等学者为带头人的研究团队,扎根重庆大地,充分挖掘当地红色资源和红色文化,从生成逻辑、基本内涵、价值意蕴等多维度对红岩精神展开系统研究,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和指导性的研究成果。

表1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发文量(篇)

第三类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具体精神之间关系的研究。当前学界围绕伟大建党精神、雷锋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具体精神,对精神谱系与具体精神的关系开展了初步研究,明确了部分重点精神在精神谱系中的定位。表2按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篇名检索,取发文量4篇及以上列出,表中可见仅建党精神和雷锋精神在10篇以上,其中建党精神相关成果远远多于其他精神,说明学界还没有形成将具体精神放到精神谱系大背景下进行拓展性研究的普遍共识。

表2 关于精神谱系与具体精神关系研究的发文量(篇)

(二)精神谱系研究的现有不足:整体精神与具体精神研究存在割裂状态

从上述三类成果现状看,精神谱系研究在总体数量上呈欣欣向荣之势,但内部结构不协调不平衡,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

第一,精神谱系整体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待加强。在中国知网以“精神谱系”篇名检索学术期刊得到645条结果,其中精神谱系整体研究189条。从具体成果看,从学术视角深度阐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什么”这一本体性问题尚有不足,缺乏基于“大历史观”对精神谱系何以产生这一本源性问题的深入研究,在精神谱系的弘扬践行路径方面实证研究不足,对精神谱系的图谱建构和价值讨论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二,具体精神研究分布严重不均。不同精神形态在学术期刊上的最高发文量和最低发文量相差高达2 331篇,学界对各具体精神的选择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其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各具体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定位和作用不同,二是各具体精神在赓续弘扬过程中的普遍性与影响力不同,三是学界对构成精神谱系的重大事件或时间节点理解不同。

第三,整体精神和具体精神之间关系的研究不够圆融,甚至出现“两张皮”的割裂状态。从表2的检索结果看,当前缺乏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视域下的具体精神研究,精神谱系整体与具体精神之间的联系研究不多,具体精神之间更是缺乏关联性研究,忽略了精神谱系与具体精神之间、各具体精神之间的关系,使得精神谱系整体研究与各具体精神研究“自成一体”,难以从宏观层面整体把握精神谱系内在的继承性和发展性,阻滞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体系建构的研究。

(三)从整体精神与具体精神的结合寻求精神谱系体系化研究新思路

“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视角把握某一具体精神,已成为革命精神研究的新趋势。”[11]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以各类具体精神为支撑的内涵丰富的精神网络,从宏观层面整体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离不开对微观层面具体精神的研究阐释,只有厘清具体精神的内涵外延和继承发展,才能进一步整体揭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发生发展脉络,展现出精神谱系的整体样貌。同时,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作为一种抽象表达,其作用的发挥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到每一种具体精神之中,具体精神作用的发挥又在于整体精神大背景下对其具体内涵的解读与践行,精神谱系作用的整体发挥依靠的是各具体精神的内涵品质。

本文认为,精神谱系研究中现有的整体精神与具体精神之间不够圆融,阻碍了精神谱系的深入研究和有效弘扬。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寻求整体精神与具体精神二者之间的契合点,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选择具有典型性和节点性的具体精神“雷锋精神”为代表性个案,分析其在传承弘扬中遇到的问题,尝试解决各具体精神间的内涵边界模糊导致的泛化与窄化两极误读问题,以整体精神指引具体精神,探寻具体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发展进程中的创造性发展与创新性升华,进而提出正确处理精神谱系中整体与部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有效推动精神谱系的建构与弘扬。

本文的预期贡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从具体精神的微观视角出发为精神谱系研究提供新思路,使精神谱系研究能更加落地落实,以实证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建立精神谱系叙事话语体系;二是从整体精神的宏观视角为精神谱系弘扬提供新路径,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系统观念统领全局,指导精神谱系传承实践,树立精神谱系的“国之大者”伟大形象。

二、整体精神视域下的典型性和节点性具体精神:雷锋精神的60年研究与传承

在众多具体精神中,雷锋精神具有特殊的意义。雷锋精神作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46种伟大精神之一,“因其历史性、现实性、实践性、永恒性等特征,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具有重要地位”[12],不仅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广泛传承弘扬,在学术研究中长期以来也是重点关注对象。以下从研究成果和价值内涵两个层面进行具体说明。

(一)从研究成果看,雷锋精神在精神谱系中具有长久生命力、丰富关注度和高度重要性

从三种不同口径以篇名检索中国知网各具体精神的发文量来看,雷锋精神在学术期刊中名列第一、在CSSCI期刊中仅次于建党精神而名列第二、在学位论文中仅次于抗疫精神名列第二(见表1),在具体精神与精神谱系的关系研究中亦仅次于建党精神而名列第二(见表2),这充分说明雷锋精神具有本文所说的典型性和节点性。

当前学界关于雷锋精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第一,关于雷锋精神的学理研究。“从学理上厘清雷锋精神的内在逻辑、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13]第二,关于雷锋精神引领高校育人研究。主要围绕高校以雷锋精神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性、必要性、面临的挑战以及培育路径展开研究,引入问卷调查等实证分析方法,挖掘雷锋精神的育人价值,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上雷锋精神育人的实践路径。第三,关于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与雷锋精神的本质内涵高度契合,一经提出便催生了关于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研究。第四,关于雷锋精神与志愿服务研究。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的贺信中强调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14],学界由此展开了关于雷锋精神与志愿精神的相关研究,提出以雷锋精神引领志愿服务。第五,关于雷锋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雷锋精神作为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是引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旗帜。”[13]第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和倡导雷锋精神,“这应成为新时代学界对雷锋精神及其相关问题进行学理探究的新起点和大思路,也是弘扬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理论指南”[15]。

(二)从价值内涵层面看,雷锋精神的强大精神伟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了完美契合

雷锋精神的价值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雷锋精神集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于一体,将爱国主义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雷锋之所以能够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正是源自他对共产主义的崇高理念和坚定信仰,源自他对美好社会制度的不懈追求,源自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无比热爱”[16],同时“因其伟大共产主义战士的高尚境界和独特贡献,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座丰碑”[17]。第二,雷锋精神首次实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英雄主体由群体到个体的转变。无论是锻造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革命精神,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雷锋精神出现之前的各类具体精神主要指向英雄群体,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英雄观的生动体现,而雷锋精神则凝结了雷锋作为一个具体个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的道德英雄模范事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英雄主体群体与个体的圆融,雷锋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价值标识。韩云波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抽象出英雄主义精神,提出“中国共产党英雄文化的英雄主体,既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民族英雄,更是创造历史的广大人民群众”,“‘群众英雄’与‘民族英雄’和‘人民英雄’一起,构建起中国共产党英雄谱系的宏伟大厦”[18],进而梳理中国共产党英雄主体的转变历程,雷锋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英雄主体转变中的一个标识性节点。第三,雷锋精神推动了精神谱系主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转变。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呈现出明显的历史阶段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百年奋斗的四个历史时期中,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不同,完成的时代任务也不同,雷锋精神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中高擎精神旗帜,推动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主题向着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转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三)精神谱系传承弘扬的曲折历程:雷锋精神内涵的泛化和虚化

尽管雷锋精神具有上述典型性和节点性,但其60年来的赓续历程并非坦途。由于未能明确厘清雷锋精神的内涵核心及外延界限,出现了泛化和虚化的情况,在赓续历程中易被误会甚至歪曲。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过时论”“超前论”“矛盾论”“特例论”等思潮影响了雷锋精神的传承弘扬,有人提出“雷锋精神与市场经济能否兼容”,其实质就是商品经济条件下应怎样塑造社会道德规范与价值取向,怎样依据“实然”道德基础来确定“应然”道德建设[19]。新时代,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识形态领域面临各种风险挑战,雷锋精神一度受到严重冲击。比如,历史虚无主义以所谓“还原历史”歪曲雷锋事迹,无中生有抹黑雷锋形象,以偏概全颠覆雷锋形象[20];再如,在质疑雷锋个人形象的过程中解构英雄价值,加之“南京彭宇案”“老人扶不扶”“小悦悦事件”等引发的怀疑思潮,冲击了人们对雷锋乐于助人精神的坚守,雷锋精神经历了所谓“现象学解构”[21]。历史虚无主义对雷锋和雷锋精神的抵制和抹黑,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诋毁英雄来消解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团结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根本用意是颠覆以雷锋和雷锋精神为代表的主流价值观,企图通过否定雷锋精神的阶级立场和革命精神,以“历史翻案”来宣扬唯心史观[20]。

开展具体精神的研究,缺乏边界的内涵探讨容易导致泛指化危机,从而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侵蚀[22]。无论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体系的整体建构,还是有针对性地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潮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冲击与挑战,都要求我们厘清具体精神的内涵及外延边界。基于此,阐明雷锋精神在精神谱系中的历史方位,剖析当前关于雷锋精神内涵认知的冲突和两极化趋势,尝试厘清雷锋精神的内涵核心和外延边界,进一步梳理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有助于为新时代弘扬和践行雷锋精神提供理论支撑,为新征程上开展具体精神研究、以具体精神推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提供方法借鉴,为进一步推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整体建构夯实理论根基。

三、精神谱系中具体精神的应然认知与实然理解:雷锋精神的内涵边界

雷锋精神的内涵可从狭义和广义两个维度把握:从狭义看,雷锋精神是对雷锋言行事迹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和崇高理想的高度概括,是以雷锋个人姓名命名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一部分[23];从广义看,雷锋精神的实质与内核,成为人们普遍敬仰和尊崇学习的一种人格精神、道德境界和典型象征[24]。雷锋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重要节点精神,经历了60余年赓续弘扬,“学雷锋”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口号,但“学雷锋的什么”却众说纷纭。雷锋精神的内涵不仅在应然认知上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色,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的实然理解上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种内涵应然和理解实然的差异,反映了意识形态的复杂性,也影响了雷锋精神的传承与践行。本文从国家倡导、学界研究、社会实践三方面入手,呈现关于雷锋精神内涵品质应然性和践行认知实然性的历史与现状,剖析关于雷锋精神传承弘扬中的复杂状况。

(一)国家层面:从党的历代领导集体的重要论述把握雷锋精神内涵的时代基调

1963年春,《中国青年》第5/6期合刊号刊登了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轰轰烈烈的学习大潮席卷社会各界。此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发表题词和讲话以纪念雷锋同志,雷锋精神的内涵也得以在历史潮流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雷锋精神以共产主义精神和无产阶级斗志为内涵核心。1963年是题词的高峰年,刘少奇题词“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25],周恩来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26],初步概括了雷锋精神的内涵;邓小平题词“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27],朱德题词“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25],集中体现了雷锋精神的先锋模范作用;陈毅赞扬“雷锋公而忘私,舍己为人,雷锋言行一致,爱憎分明。雷锋与个人主义彻底对立,雷锋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28],进一步具象化了雷锋精神的内涵。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激发了举国上下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冲天干劲。在这样的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中,雷锋精神以其高尚的共产主义精神和无产阶级斗志脱颖而出,既契合社会性质的内在要求,又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需要,成为凝聚人心搞建设的时代强音。

改革开放以来,雷锋精神进一步凸显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实质。1989年是一个节点年份,在全军掀起了学雷锋的高潮,把学雷锋与学习我军历史上各个时期英雄模范人物结合起来,同学习“共和国卫士”精神、“老山精神”结合起来,使干部战士心中装上英雄形象,激发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12月26日,王恩茂在中国人民解放军36224部队学雷锋动员大会上指出“学习雷锋同志的伟大革命精神,就是要永远保持和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29]。1990年3月,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要求“全体共产党员和党员干部,都要带头学习雷锋,一切为群众着想,做人民的公仆”[30]。全国政协七届三次会议召开学雷锋座谈会,“提倡弘扬和学习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1]。10月,江泽民在接见“雷锋团”时首次对“雷锋精神”做了具体概括:“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32]1993年,胡锦涛指出:“发扬光大雷锋精神,就要像雷锋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33]2012年3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弘扬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弘扬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弘扬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弘扬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34]这五个方面,完整地概括了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进一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让学习雷锋精神在祖国大地蔚然成风”[35]。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36]。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对某工兵团“雷锋连”指导员说:“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37]。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省抚顺市考察时指出:“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38]。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39]。

从“向雷锋同志学习”到“让雷锋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关于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是雷锋精神内涵建构与宣传弘扬的基本遵循和价值引领,也是党中央立足时代背景,以雷锋精神回应时代需要、引领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系统表达”[40]。

(二)学术层面:从学界研究成果梳理雷锋精神内涵解读的时代发展

60年来,雷锋精神一直是学界的热点话题,在丰富发展的同时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有学者归纳雷锋精神在20世纪不同年代的精神指向,认为60年代等同于“真善美”,70年代等同于“爱憎分明”,80年代等同于“钉子精神”,90年代等同于“爱岗敬业”,雷锋精神及其实践方式在不同时代打上了不同烙印[41]。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阶级性和人民性是雷锋精神内涵的突出特征,雷锋成为“阶级意识、阶级身份的象征,雷锋精神表现为一种阶级道德和革命自觉性”[4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雷锋精神既内含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内含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价值,保证了其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特殊地位[43]。吕梁山等认为把“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作为雷锋精神的初始内涵,是所有人能够而且应当做到的精神追求,其他内涵则是在这个基础之上的进一步提升和升华[44]。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如何从革命文化顺利转变成后革命文化,使雷锋精神重新被广大民众所接受,是这一时期雷锋精神内涵建构的重心”[42]。党的十六大提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强调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4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雷锋精神的内涵高度契合,为雷锋精神内涵的时代解读注入了新鲜血液。韩梅认为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中、从步入小康社会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转变中不断丰富和升华,将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表述为投身民族振兴的爱国精神、为公为民的奉献精神、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助人为乐的合作精神六个方面[46]。同时,这一时期“雷锋精神中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内涵得到进一步挖掘和诠释,体现了新时期对普通劳动者更多的职业道德要求和对公民更多的道德修养要求”[47]。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学界围绕《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中雷锋精神的五个方面,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志愿精神等,为研究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提供了新的视角。刘建军等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将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概括为“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的崇高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热诚关爱他人的大爱胸怀、积小善为大善的道德品格、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积极向上的进取锐气六个方面”[48]。随着新时代志愿精神的出现,学界也开始对雷锋精神与志愿精神的关系进行研究。王俊峰认为雷锋精神与志愿精神在“产生根源和具体实现形式上有区别更有联系,但相互借鉴逐渐融合是大势所趋”,最终统一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9]。对雷锋精神内涵的全方位、多角度学理研究,为理解、践行和弘扬雷锋精神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社会层面:从人民群众社会实践感知雷锋精神内涵理解的时代变化

雷锋精神内涵的时代发展与亿万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紧密相连,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践行雷锋精神,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明晰雷锋精神的内涵边界。从《人民日报》1963年以来的相关报道可以看出,雷锋精神经历了从革命性到道德性的变迁。进入新时代,雷锋精神的道德性进一步凸显,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和制度化进一步得到加强。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雷锋的共产主义思想品质,像一支火炬,时时刻刻照耀着人们的心”[50]。这一时期《人民日报》关于雷锋精神奉献内涵的论述,主要表现在以牺牲自我利益换取集体利益的最大化、以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道德实现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两个方面[42],学雷锋活动主要学习的是雷锋生前事迹所体现出来的共产主义道德和奉献精神。1963年2月16日,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团中央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全军开展学雷锋活动,指出“他的生平事迹,是向全军同志,特别是广大青年干部战士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活教材”[51]。3月8日,全国总工会向各级工会组织发出通知,号召广大职工向雷锋学习,农村牧场、学校、工厂、医院等各行各业纷纷响应号召,全国城乡青年“把雷锋平凡而伟大的革命精神接过来传开去”[52],二十万大学毕业生“以雷锋精神要求自己,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53]。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抗敌话剧团等上演了话剧《雷锋》,“在舞台上再现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崇高的精神风貌”[54];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团中央联合举办“雷锋同志模范事迹展览”,1963年3月19日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正式展出[55],一个月内近40万人参观,“一致认为在参观中受到了一次生动的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活的教育”[56],6月13日展览结束时参观人数达到80多万,“观众纷纷留言,决心把自己锻炼成为坚强的革命战士”[57]。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有人对雷锋精神产生怀疑,人民群众对雷锋精神的践行逐渐多样化,雷锋精神不再以共产主义精神和无产阶级斗志为主要内容,转而着重突出奉献意识和敬业精神。在这一时期的《人民日报》报道中,涌现了一批学雷锋的先进模范,如“雷锋式的民兵”张先中,“雷锋式的模范军医”陈大新,“雷锋式的战士”薛银合、陈汉松,“雷锋式的干部”胡师文,“雷锋式的好指导员”程志国,“雷锋式的飞行员”王冠扬,这是对新时期雷锋精神“过时论”的有力反击。1990年,李鹏指出,“前几年重视物质文明建设是对的,但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情况,社会上各种歪风邪气上升,建国以来已经绝迹的一些丑恶现象重新出现”[58]12,因而要“把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学习雷锋活动,更加广泛、更加扎实、更加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58]45。

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面临风险挑战,“历史虚无主义作为其中的一种带有明确政治目的的错误社会思潮,试图通过否定党带领人民奋斗的历史,丑化或矮化党的领袖与革命英雄人物,否定党领导下进行的一切革命、建设与改革的成就”[59],把对无产阶级英雄的质疑和诋毁几乎置于一切著名英雄身上,对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民英雄进行贬损[60],雷锋也成了历史虚无主义者诋毁的重点对象,他们通过对雷锋生前事迹的歪曲来抹黑颠覆雷锋形象,消解雷锋精神的地位和价值,从质疑“要不要坚持和践行雷锋精神”转而质疑“坚持和践行雷锋精神的什么”,雷锋精神一度成为失去了特定内涵价值的“万金油”。党和国家以制度化的方式保护英雄烈士,人民检察院对“曲解了雷锋精神,构成对雷锋同志人格利益的侵害,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果断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强调“英雄烈士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的体现,是引领社会风尚的标杆,加强对英烈姓名、名誉、荣誉等的法律保护,对于促进社会尊崇英烈、扬善抑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61]并作出公正判决,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学习英雄榜样、弘扬英雄精神提供了法律保障,有效遏止了错误思潮。

党和国家历代领导集体关于雷锋精神内涵的论述,经历了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共产主义精神和无产阶级斗志为核心,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质,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所概括的五个方面,奠定了雷锋精神价值内涵的时代基调。但由于受到某些错误思潮的影响,在具体社会实践中对雷锋精神内涵的理解呈现出不同认知,一是体现在“要不要坚持和践行雷锋精神”的两极对立,二是体现在“坚持和践行雷锋精神的什么”的内涵选择上出现了简化与泛化的趋势。

(四)雷锋精神内涵认知现状的分化:简化与泛化

雷锋精神内涵应然性认知和实然性理解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关于雷锋精神内涵认知现状的分化,究其根源在于对雷锋精神内涵的核心本质和时代发展缺乏准确把握,导致雷锋精神边界模糊,使得“学雷锋”缺乏内涵核心甚至成为口号。

一方面,将雷锋精神的内涵简化,忽视其丰富的内涵体系。江泽民指出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这种价值内核驱动下衍生出来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创业精神等构成了雷锋精神的枝和叶,共同构筑起完整的雷锋精神。但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却出现了对雷锋精神内涵体系的忽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界在研究过程中只重视雷锋精神的部分内涵,或者尝试从学术层面对其内涵进行再概括,形成内涵之内涵,导致对雷锋精神的内涵解读在学术体系上存在着偏差导向。如将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无私奉献与艰苦奋斗、爱岗敬业与精益求精三个方面[62];再如概括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锲而不舍的人生境界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三个方面[63]。这样的概括显然是不全面的,存在着简化的倾向。二是社会大众在谈及雷锋精神时只关注其内涵的某一个方面,并随着雷锋精神与志愿服务联系的日益紧密,有将雷锋精神与奉献精神等同的倾向。汤敏在问卷调查中发现,许多人认为雷锋精神仅仅就是帮助他人、献份爱心、做件好事,缩小了雷锋精神的内涵范围,一部分人将雷锋精神丰富的内涵简化为单纯的口号表达,还有一部分人对雷锋精神的深层次内涵一知半解,这些都严重妨碍了对雷锋精神的践行弘扬[64]。郭庆对在校本科生进行访谈发现,大部分受访者对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奉献精神、敬业精神有一些了解,但对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基本不了解,并且从受访者的认知情况来看,奉献精神成为人们认知最多的精神内涵[65]。

另一方面,将雷锋精神的内涵泛化,导致雷锋精神外延模糊。“随着时代的发展,雷锋精神已经超越雷锋本人的品格和精神,其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丰富和拓展。”[66]雷锋精神一度成为“万金油”,“雷锋精神作为一种理论体系,要有一个清晰简练的定义和明确的精神要素,不能让人们随意的管什么都叫雷锋精神,也不可以只要同道德有关就统统叫雷锋精神”[67]。在新征程上厘清雷锋精神的外延边界,要完整准确地把握其内涵体系,抓住雷锋精神的本质内涵,在此基础上实现雷锋精神的时代发展。

雷锋精神发展到今天,已经突破历史局限,不仅仅是雷锋生前事迹所体现出的高尚品德和优秀品质,已发展为“以雷锋及雷锋式的先进群体优良品行和崇高精神为依托,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浪潮中不断丰富发展的中国精神”[68]。雷锋精神之所以赓续传承60年而历久弥新,在于雷锋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精神硕果,具有与时俱进的优良品质,在历史的发展大潮中迸发出强大而旺盛的生命力,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发挥着强大的精神伟力。新时代新征程上,雷锋精神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要认清雷锋精神内涵认知应然和理解实然出现差异的实质,进一步厘清雷锋精神的内涵核心和外延边界,准确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四、具体精神的创造性发展与创新性升华:雷锋精神的新时代内涵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35]从“向雷锋同志学习”到“让雷锋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雷锋精神已经走过了风雨兼程的60年,因其鲜明的阶级立场和人民性充分展示了共产主义的强大精神力量,又因其与时俱进的发展性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精神标识。雷锋精神在时代变迁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实现了创造性发展与创新性升华,“既需要解决‘雷锋精神真实性困惑’的顽瘴痼疾,也要解决‘雷锋精神就是做好事’的认知误解”[69],准确把握雷锋精神的新时代内涵,与时俱进地讲好新时代雷锋故事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故事。

(一)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

雷锋精神作为一个集合体,将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有机统一起来,使精神谱系的爱国主义脉络更加具体化、时代化,“因其伟大共产主义战士的高尚境界和独特贡献,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座丰碑”[17]。爱国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核,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激励和鼓舞中华儿女不断走向新的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指出:“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70]在这种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引领下,在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百年艰苦历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模范,雷锋精神实现了英雄形象从革命时期的战斗英雄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劳动英雄,再到新时代平凡英雄的转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英雄文化的新篇章。“生命有限,很多英雄模范人物崇高精神的形成过程也是有限的,但形成了一种宝贵精神财富,是一个永恒的定格。”[71]雷锋精神以其旺盛的生命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始终坚持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使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一条主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高度契合,新时代新征程上三者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统一于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72]。

(二)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一百年来,我们党的精神谱系的具体精神形态层出不穷,但万变不离其宗,其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中国梦的追求不变,秉持民族利益和人民立场不变。”[73]雷锋精神跨越时空经久不衰,在于其所具有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内核。《雷锋日记选》虽只有短短89页,其中提及“为人民服务”21次,指向“人民”101次。雷锋日记说:“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74]54“我活着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而奋斗。”[74]89“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鲜明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天,雷锋精神“已经不仅仅是雷锋个人思想行为的反映,而是汇聚了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上的成果,凝结了无数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的创造性实践”[75]。进入新时代,雷锋精神的服务人民、助人为乐奉献精神有了新的注脚,催生了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核心的志愿精神。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写给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希望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14],同年出版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学雷锋和志愿服务是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途径”[76]。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赞美“许许多多无怨无悔、倾情奉献的无名英雄,他们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77],将雷锋精神内含的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39]。“在处理小我和大我的关系上,雷锋身上体现了无私的集体主义原则”[68],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联系起来,涌现了新时代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平凡英雄,催生了新时代舍小家为大家、充分展现集体主义原则的伟大精神。韩云波等认为在中华民族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涌现了无数倾力奉献、担当实干、知重负重的平凡英雄,而新时代脱贫攻坚英雄、抗疫英雄、抗洪抢险英雄就是其中的典范[22],在新时代中华民族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实践中所形成的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成为雷锋精神的时代注脚,推动了从个人奉献到集体奉献的新时代发展,为雷锋精神注入了新鲜血液。

(三)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

雷锋“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典范,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先锋”[78]。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雷锋精神突出强调的是阶级性和人民性,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意识。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雷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敬业精神成为时代和社会所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潮中已经内化为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之一。雷锋的敬业精神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雷锋忠于职守,有干一行爱一行的责任心和自觉性;二是雷锋在任何事情上都能够专一行精一行[79]。“学习雷锋精神,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80],“螺丝钉精神”就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的生动诠释,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雷锋都甘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哪里需要他,他就在哪里发光发热,刻苦钻研,从不抱怨。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敬业”作为公民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次明确提出,雷锋精神的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与新时代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8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再次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82]无论是新时期的劳模精神还是新时代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都充分体现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是敬业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同阶段的丰富和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引导广大人才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4],既是对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具体要求,也是新时代践行雷锋精神的具体体现。

(四)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

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是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在新时代的表现。雷锋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和永不止步的学习态度,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这种创新精神引领和鼓舞着他不断开拓新的局面,在平凡的岗位上一次次书写不平凡的人生。在革命年代,创新精神体现在井冈山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敢闯新路的积极探索,体现在照金精神中独立自主、开拓进取的创新勇气,体现在党和国家面对内忧外患的多重压迫时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起反抗、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等伟大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雷锋精神中所内含的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进入新时代,创新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创新精神体现在党的建设、经济发展、人才培养等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之中。党的十八大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奠定了创新的核心地位,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83]。开拓创新的精神品格既是雷锋精神的本质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创新型政党提升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动力之源。2015年,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创新”作为新发展理念之一首次提出,为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提供了方向指导。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再次重申创新对于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性,并首次提出包括“创新思维”在内的五大思维[81]。2019年,党中央出台《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内涵包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84]。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并把“守正创新”写入大会主题,指出“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4]。从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再到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创新精神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45]。

(五)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雷锋在日常生活中所体现出的艰苦奋斗的生活态度和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是他的生活本色,也是我们党一直以来坚持的优良作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本质要求。“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是雷锋精神的重要内核之一,是对克勤克俭励志图强的优良品质的彰显,也是对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勤俭建国的优良作风的发扬”[85],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继续保持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早在1949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指出,全党在胜利面前要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86];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4];从新中国成立前的“两个务必”到新征程上的“三个务必”,艰苦奋斗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艰难险阻中推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重要法宝。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穷二白,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夯实了兴国根基,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写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举国上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开启了声势浩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制度基础和物质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写入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每一名党员、每一位公民都应该自觉遵循的道德底线。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申“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81]。雷锋精神内含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既是对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又在新时期、新时代发扬光大,呈现出新的时代风貌,成为全党、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

五、结语:以具体精神研究的深化推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整体研究与弘扬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以各类具体精神为支撑的内涵丰富的精神网络,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活水和逻辑起点,而具体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反映,蕴含同根共生的精神基因和思想内核[87],“各个具体精神样态的传承基因与文脉肌理一脉相承、一以贯之、赓续发展”[88]。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体系建构,以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锻造形成的精神伟力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既要从宏观层面把握精神谱系的整体生成逻辑、发展脉络,也要切入微观视角聚焦具体精神,找准具体精神在精神谱系中的定位,把握不同具体精神之间内在的继承性与发展性,深入挖掘具体精神之于精神谱系体系建构的重要作用,以精神谱系引领具体精神、以具体精神撬动精神谱系,最终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

雷锋精神因其超越时空的永恒性、标榜示范的引领性、人人可学的普适性、积极能动的实践性[89],在中国大地上已赓续传承了60载,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应对资本主义侵蚀的有力武器,也是引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精神旗帜,更是中华儿女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业的精神动力。新时代新征程上既需要雷锋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精神引领和支撑作用,有效应对错误思潮冲击,也需要雷锋式的平凡英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新征程上加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体系建构,需要以雷锋精神这类重点精神为主要抓手,加快搭建精神谱系的体系架构,在解读和研析重要节点精神的基础上,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视域下加强具体精神之间的关联研究,正确处理好精神谱系与具体精神之间、各类具体精神之间的关系,发挥精神谱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引领性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作为中国共产党在百年艰苦奋斗历程中锻造形成的精神硕果,和中华儿女在长期奋斗中所熔铸的伟大民族精神等精神品质一起,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所应有的独特精神标识[90],是新征程上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的精神原动力。新征程上加快推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体系建构,应充分认识到精神谱系内涵的复杂性和体系建构的艰巨性,还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化精神谱系的整体建构研究:一是细化精神谱系中具体精神的研究,充分挖掘不同具体精神的核心内涵,充分体现具体精神的个性和差异性,充分发挥不同革命精神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等之中彰显各自不同的功效和作用”[91]。二是深化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整体研究,以大历史观全面把握精神谱系的发生发展脉络,着重关注各个具体精神在精神谱系中的共性表现,凝练出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综合性精神,充分展现精神谱系的中国特色。三是强化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具体精神的关系研究,进一步厘定典型性精神和节点性精神在精神谱系中的重要历史方位,以具体精神撬动精神谱系整体建构。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加快形成更为宏大的研究局面,在对具体精神个性和共性深刻把握的基础上,推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体系的扎实建构,将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形成的精神标识进一步转化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进程中的精神伟力!

猜你喜欢
谱系雷锋弘扬
弘扬爱国精神
神族谱系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百年大党精神谱系的赓续与文化自信
王锡良陶瓷世家谱系
再论东周时期铜簠的谱系和源流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写给雷锋
弘扬“最美” 打造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