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瞄准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矛盾,以“优化乡村生产关系,释放农村发展活力”为实施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盘活各类资源要素,把实施推广“四雁工程”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性、引领性工程,在乡村开创“头雁领航、归雁反哺、鸿雁争鸣、雁阵浩荡”的新声势、新气象、新局面。
2019年,临沂市就印发了《关于实施“四雁工程”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意见》;2022年12月,临沂市又印发了《关于深化实施“四雁工程”的指导意见》,坚持“高点站位、问题导向、简单易操作”等原则,推出“1+4+40”系统举措:“1”,为指导意见,明确在宏观层面抓什么、怎么抓;“4+40”,即围绕“头雁”“归雁”“鸿雁”“雁阵”出台40条支持措施,集成政策、集聚资源、集中力量,将目标要求、支持政策、保障措施贯穿其中。
群雁高飞头雁领。对村庄发展来说,有一个好的带头人至关重要。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当前村级带头人“能人不愿干,庸人干不了”的现状,创新体制机制,构建“选育管用”全流程全周期管理服务体系,吸引更多人才争当乡村“头雁”。
坚持选人用人是根本。临沂市一方面坚持“从好人中选能人”“年轻化、知识化”严把选人用人关,另一方面坚持内挖、外引、下派相结合,面向致富能手、退役军人、乡村好青年、回乡大学生、机关干部等拓宽选育用人渠道。同时,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坚持“动态评、及时调”,重点向“维持会”“太平官”开刀,完善机制,畅通干部退出渠道。
强化管理激励是保障。临沂市推行村级财务联审联签和集体“三资”年度清查制度,完善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坚持凭实绩论英雄,建立县乡联动一体化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待遇挂钩;坚持“干得好的得实惠”,确保行政村党组织书记待遇不低于上年度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倍,优先推荐优秀农村干部参评各类表彰、进入公务员队伍等。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临沭县建立了一套“引得来、留得住、干得好”的政策体系和扶持机制,吸引在外能人回乡创业。从济南招引的“归雁”设计师钱旭东,就是其中一员。2022年4月,钱旭东和其团队回到县里,将于家山村打造成地瓜主题生态博物馆,通过农文旅融合和产学研的赋能,将地瓜产业转化为“美丽经济”。
在如今的蒙山沂水间,已有1200多名像钱旭东这样的“归雁”奋战在乡村。这些返乡人才带来的知识、理念、科技、资金、金融、营销等先进生产要素,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源源动力。
一手抓“招引”,一手抓培育。为吸引更多在外人士回乡创业,临沂市立足招商引资、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在扶持农旅产业、加强科技创新、招引优秀人才、发展实体经济、搭建共赢平台、深化互动交流、强化跟踪帮扶、健全激励机制等方面,出台了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一揽子”优惠政策,带动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乡村汇流。
从“种地小白”到“土专家”,源自一颗初心。2008年就从事种子生意的吕庆轩,日渐意识到优质种苗是决定乡亲收入多少的关键。于是,他毅然于2014年斥资600万元进军种苗繁育领域,与天津德瑞特、荷兰瑞克斯旺等种企合作,引进、筛选出适合兰陵地区推广的黄瓜、辣椒等优良品种,并试验示范物联网、智能气象站、熊蜂授粉、秸秆生物发酵等新技术,成为当地引领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一个“标杆”。
鸿雁争鸣,乡村律动。“鸿雁”是指农业农村领域从事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社会化服务、文艺、非物质文化等行业的“土专家”“田秀才”,是当前引领乡村发展的核心力量。临沂市在技能培训、平台搭建、扶持激励等方面给予全面支持,力争每年培养“鸿雁”人才1000名。
在有“智圣故里”“红嫂家乡”美誉的沂南县,为帮助“四雁”人才快速成长,专门推出了“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建立了信息云平台,一方面登记县域内“四雁”人才相关优势资源和需求,另一方面登记相关企业的资源、需求等要素信息。
目前,已有88个村庄和98家企业将信息录入镇级信息平台。每月召开有合作意向的村企负责人座谈会,通过面对面交流,制定共建规划,总结共赢路径。沂南县大庄镇现已达成合作事宜62项,带动30个村庄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
坊前村是通过该制度受益的典型代表。该村发挥“头雁领航”优势,由党支部牵头整合人才、土地等资源,领办种植、劳务等合作社,与8家企业结成带领乡村发展的“雁阵”:对接青果食品,提供400亩西蓝花种植基地;与信和粮油合作,种植250亩高面筋小麦;发挥劳动力优势,与临沂信息技术学院签订培训协议,与全景制衣、大庄烧鸡等企业建立劳务输出关系……
“雁阵浩荡”领航振兴路、共富路。坊前村在村党支部带领下蹚出了“村社企一体化”共赢模式,实现了村集体增收、企业发展和农民受益,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共同富裕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