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晋
100年前,在中國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指导下,弓仲韬建立了台城特支,开启了中共在农村建党的漫漫征途,在中共建党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应该怎么去理解中共台城特支的建立,它的意义在哪儿?
第一个意义,中共台城特支等早期中共农村支部的建立,实际上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建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践上的一个标识。为什么首先是这个意义?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当时是在什么样的思想武装基础上来建党的,依靠的其实就是《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写给西欧的工人看的,不是写给农民看的。那么当时建党的出发点,实际上就是搞工人运动,就是在工人当中发展党员。中国共产党明确是工人阶级的政党、无产阶级的政党,所以说我们党早期建立的时候、初创的时候的定位首先是工人。我们党真正的觉醒、转变是在什么时候?是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以后。二七惨案以前,我们党投入了很大精力开展工人运动,几乎所有的中央领导人,还有我们的早期党员,基本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人运动,没有真正到农村去。当时恽代英还给毛泽东写信,说我们要注意农村。毛泽东认为“现在城市工作还忙不过来,哪里还顾得上农村?”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以后,我们党突然意识到,光靠工人不行。当时中国产业工人有200多万,全国有四亿五千万人口,就像毛泽东所说的漫山遍野都是农民,共产党不到农民里去,有前途吗?没有。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1923年8月中共台城特支的创立意义非凡,主要表明我们党的工作大舞台有个起点似的变迁。起点似的变迁就是以中共台城特支为代表的早期中共农村支部。
第二个意义,中共台城特支比较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建党精神,它既是我们早期建党的精神,又是后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所以它是跨越时空的。通过观看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纪念馆的展览,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建党精神的四部分内容,就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这四部分内容基本上在我们刚才看的纪念馆的展览中都体现出来了。特别让人感慨的是弓仲韬的23位亲属投身革命,而且作为播火者、播种者的弓仲韬在创建了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台城特支之后,又创建了河北第一个县委。他后来在找党、和党重新联系的途中双目失明,在这种情况下,1950年他还在家乡办了一个“弓、杨合作社”。一直到1964年临终前,他把节余的1000多元钱缴纳了党费。所以说建党精神比较集中体现在那些早期支部成员当中。
第三个意义,中共台城特支比较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事业的发展规律。安平台城特支已经成立100年了,我们一定要从规律的角度进行总结。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第一个播种者、播火者,弓仲韬就是安平大地上的播种者、播火者。从成立支部到建立县委,开展了一系列的反封建的农民斗争。抗战时期,这里自然而然就衍生为冀中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成为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堡垒,从中走出一批又一批的革命志士。解放战争时期,这里又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北上南下干部,涌现出保家卫国的独立团、担架团等等。这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个特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台城村成立了全县首批“积极生产合作社”,紧接着王玉坤等三户贫农办社,被毛泽东关注到,并称赞为“五亿农民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社会主义方向,就是农村组织起来的方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安平县委和农村支部带领群众勤劳致富,发展特色农业生产,“天下网都”应运而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问题上,在经济上又进一步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所以说在四个时期,安平、台城都有亮点,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事业是怎么发展,与时俱进这么一个规律性的东西。这是值得我们大家去认真总结的。
总体来说,我们说让历史告诉未来,历史凭什么告诉未来,就凭他的规律,就凭他的经验,就凭他的精神,让精神感染人,让规律启发人,让经验教育人。
(作者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