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科幻巡礼(下篇):游戏、电影与中拉科幻交流

2023-11-22 12:30范轶伦
科幻世界 2023年8期
关键词:科幻电影拉美阿根廷

在上一期中,我们聚焦拉美科幻文学,梳理了其两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了解了其间重要的期刊、作家和奖项。类型文学的发展,必然会辐射到其他形式的文艺创作,被其吸收和挪用,生成全新的演绎。拉美科幻的版图,自然也远远不止于文学。“科幻产业”是近几年国内非常推崇的概念,在拉美虽然没有这一说法,科幻思维和元素同样渗透在不同形式的文化产品中。如果沿用我们对“科幻产业”的理解,那么拉美的“科幻产业”大概处于“初具雏形,持续上升”的阶段。本篇将首先从游戏和电影两个方面进行介绍,然后通过拉美和中国之间的科幻文化交流,探索科幻如何拉近地球上这两个相隔最遥远的地区之间的距离。

在《忍者龙剑传2》《古墓丽影》《使命召唤:幽灵》等诸多风靡世界的游戏中,不乏充满拉美风貌的场景和人物。然而,诚如拉美学者所诟病的,“被掠夺后破败的庙宇,被白人英雄消灭的持枪匪徒,满嘴跑飞机的太空陆战队员”,已成了游戏中拉美的“刻板印象”。很长一段時间以来,由于缺乏国家层面的支持,拉美在游戏开发方面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这一情况在千禧年后得到了改观,此中不容忽视的是“盗版”对于拉美游戏业发展的双刃剑作用。客观上,“盗版”推动了电子游戏在拉美的传播。这一行为的背后有两大动因,其一是拉美本土游戏的匮乏,其二是国际电子游戏开发商对拉美市场的长期漠视。在拉美,主机游戏比在美国的售价都高,一个PS4主机在巴西的售价几乎是在美国的五倍;在墨西哥,游戏硬件要比美国卖得贵30%—60%。美国学者莱兹·瑞布林-伦肖(Lyz Reblin-Renshaw)认为,电子游戏在拉美的“盗版”历程未必如其字面意思一样负面。他用“反消费”(counterconsumption)概念解释这一僭越行为,认为在缺乏国家层面的游戏基础设施支持的情况下,盗版其实是一种功能性的替代,培养了市场和本土游戏开发者,其服务性大于趋利性,因此不能简单地用违法行为一以概之。

2000年后,拉美游戏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巴西电竞产业的迅猛发展就可见一斑——坐拥超过九百万电竞粉丝,全球排名第三。随着认同度的提高,拉美的游戏开发者们也更重视立足本土文化视角,与主流的游戏舶来品形成鲜明的区分。近几年来,拉美的游戏工作室也推出了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如智利的《世纪之石》(Rock of Ages,2011年)、乌拉圭的《王国》(Kingdom,2011年)、巴西的《奥尼肯》(Oniken,2012年)、哥伦比亚和加拿大共同出品的《贫民区历险记》(Papo & Yo,2012年)等,其中不乏科幻元素和设定。《奥尼肯》是一款魂斗罗风格的格斗闯关游戏。故事发生在后末日的未来,人类几乎被全球战争彻底摧毁,少数幸存下来的人类正受到被称为奥尼肯的赛博舰队的压迫。玩家将扮演一位名叫扎库的传奇忍者雇佣兵,开启终结奥尼肯的人类拯救之路。而近期颇为风靡的《VA-11 Hall-A:赛博朋克酒保行动》(VA-11 Hall-A Cyberpunk Bartender)由委内瑞拉工作室Sukeban Games开发。这是一款带有视觉小说元素的独立酒保模拟电子游戏。故事发生在一座反乌托邦城市,VA-11 Hall-A酒吧位于市中心。在这个据说吸引着“最迷人的人”的酒吧里,玩家将扮演调酒师,一边为酒吧客人提供精心制作的酒水,一边倾听他们的故事。

《贫民区历险记》

《VA-11 Hall-A:赛博朋克酒保行动》

相对坐拥海量玩家的游戏而言,科幻电影在拉美比较边缘,大多数观众甚至影迷都很少注意到它。拉美本身就缺乏稳定的电影工业,加上文化偏见与经济环境影响等种种原因,导致了科幻电影在拉美的“隐形”,不过在阿根廷、墨西哥、古巴和巴西,还是可以找到一些例外。尽管致力于拉美科幻电影的系统性评论和学术工作目前尚未建立起来,但这种情况正在逐渐改善,国际学者对拉美科幻电影的兴趣在迅速增长,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也为研究、考据和交流搭建了便利的平台。据学者们考证,自20世纪30年代,拉美电影人就开始涉足科幻电影,留名影史的作品有:巴西早期的科幻电影《第五力量》(O quinto poder,1962年)、阿根廷的《面向东南的人》(Hombre mirando al sudeste,1986年)、墨西哥的《魔鬼银爪》(Cronos,1993年)和《储存箱》(Deposários,2010年)、古巴的《死者胡安》(Juan de los muertos,2011年)以及墨西哥和美国合拍的《睡眠经销商》(Sleep Dealer,2008年)等。这些电影涉及基因科技、虚拟现实、反乌托邦、异形生物等主题,融合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虽然在特效上无法与酷炫的好莱坞大片比肩,但在思想性和哲学性上,都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例外情况”的角色,与经典科幻电影的互文,对独裁压迫的批评,对新自由主义下跨国劳工关系的反思……种种洞察,并不逊色于我们熟悉的那些经典科幻电影。

拉美科幻电影的一大特色是偏好改编科幻小说,小说作者的参与度也较高。例如1969年的阿根廷电影《入侵》(Invasión),电影剧本是由导演乌戈·圣地亚哥(Hugo Santiago)和文豪博尔赫斯、卡萨雷斯共同创作的。该片被认为是为数不多的探索法国新浪潮电影技术的阿根廷电影之一。故事发生在虚构的城市阿奎里亚,在一位老人的领导下,一群武装抵抗者正尽最大努力阻止一群面容冷峻如机械的入侵者,后者还带来了一台神秘机器,助其实现大规模入侵。随着情节的发展,抵抗者们绝望地认识到入侵是绝对且不可能战胜的。电影中出现的所有地点都具有非常强烈的阿根廷特色。导演通过在城市外围创造废弃场所,营造出一种反乌托邦和压抑的环境。配乐亦是如此,不仅有探戈,还有在特定场景中听到的米隆加舞曲①。《入侵》的许多方面都影射了当时正发生的军事政变,而电影上映多年后的1976年,阿根廷再次发生军方发动的政变,这被认为是其历史上最暴力和血腥的军政府统治,史称“肮脏战争”②,这部电影的寓言和预言价值可谓不言而喻。

电影《第五力量》海报

电影《入侵》海报

中国读者对拉美文学并不陌生,马尔克斯、博尔赫斯、聂鲁达都是文学爱好者耳熟能详的名字。然而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引进的上千部拉美文学作品中,科幻小说几乎处于“隐身”状态。这不仅是中国市场主动选择的结果,也从侧面反映了科幻在拉美文学中的小众属性。提及拉美科幻小说,中国读者的第一反应很可能依然是博尔赫斯——那些讨论时间、梦境、无限、混沌等母题的作品,确实与科幻的时空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刊载于《拉丁美洲研究》1981年第1期的《扳道工》(El guardagujas,1952年)可能是国内最早引进的拉美科幻短篇,作者胡安·何塞·阿雷奥拉(Juan José Arreola,1918—2001年)是墨西哥实验性短篇小说的先驱。近几年来,国内也陆续引进了一些拉美科幻作品,例如哥伦比亚作家V. M.拉博卢的《大力神星球,或曰红色星球》(Hercólubus or Red Planet,2004年)、中文再版的《莫雷尔的发明》(2012年)、古巴作家何塞·米格尔·桑切斯·戈麦斯的《星际追踪》(Súper Extra Grande,2020年)、2021年阿根廷作家萨曼塔·施维伯林的《侦图机》(Kentukis,2021年)等,但市场和读者反馈都比较一般。除此以外,詹姆斯冈恩的《科幻之路》(The Road to Science Fiction,2009年)、范德米尔夫妇主编的《100:科幻之书》(The Big Book of Science Fiction,2018年)等引进的选集中,也对拉美科幻有一定篇目的介绍和展示,《科幻世界》杂志亦有零星的篇目译介,例如刊登于2023年第1期的墨西哥作者塔莉娅·陈的短篇小说《噬心者》,2022年第4期的智利作者莱奥纳尔多·埃斯皮诺萨·贝纳维德斯的《维缪斯》等。

2022年阿根廷科幻漫画《永航员》(El Eternauta)中文版的面世,堪称拉美科幻作品进入中国的里程碑。这部1957年诞生的作品被誉为“南半球最伟大的科幻冒险,阿根廷历史上最好的漫画”,尽管塑造了与美式漫画截然不同的英雄形象,却获得了号称美漫界奥斯卡奖的艾斯纳奖(Eisner Award)。这部作品诞生于阿根廷历史上最黑暗的“肮脏战争”时期,作者H.G.厄斯特黑尔德(H. G. Oesterheld,1919—1977年)因反权威言论遭军政府逮捕,其与四个女儿至今下落不明。可以说,《永航员》承载了创作者的精神力量和阿根廷整个民族的集体记忆,阿根廷政府为了纪念这部伟大的作品,将它首次刊载的日期设为“漫画日”①。问世半个多世纪后,《永航员》终于来到了亚洲。中文版的引进始于独立出版机构明室Lucida在摩点发起的眾筹项目,最终以众筹目标六倍多的金额收官,标志着中国读者主动接收拉美科幻作品的开始。

《侦图机》中文版封面

《永航员》中文版本封面

不过总体而言,拉美科幻对于中国读者来说依然还是较为陌生的存在,相比英美科幻的主导地位可谓弗如远甚,即便与同为“小语种”的俄语、德语、法语科幻都有一定距离。可以开玩笑地说,玩过拉美科幻游戏的中国玩家,一定比读过拉美科幻的中国读者多——尽管前者未必知道这些游戏来自拉美。

随着《三体》带起的中国科幻热,近几年来中国科幻作品也陆续“出海”到拉美。《三体》西语版于2016年问世,整个系列在2018年全部译介至拉美,其中也包括宝树的外传《三体X·观想之宙》。其后,刘宇昆主编的两本英文中国科幻选集《看不见的星球》《碎星星》、陈楸帆的《荒潮》以及刘慈欣的小说集《流浪地球》、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也陆续登陆拉美。2018年,郝景芳、陈楸帆先后受邀赴墨西哥、智利、乌拉圭交流。智利文学协会主席迭戈·穆尼奥斯·瓦伦苏埃拉(Diego Muñoz Valenzuela)对《看不见的星球》高度赞扬,在书评中称“阅读给我带来了深深的震撼”(debo declarar que su lectura me ha producido una honda conmoción),并用“多样性、挑战性、批判性、革新性、动态性、惊异性”(múltiple, desafiante, crítica, renovadora, dinámica, sorprendente)来形容这些作品,认为20世纪的文学属于美国,这个世纪的文学则属于中国。

学术交流方面,中拉两地近年来都有比较浓厚的科幻研究氛围,但彼此间的关注和交流尚少。2016年,《拉美科幻的起源》(The Emergence of Latin American Science Fiction)以“拉美科幻文学史”的书名引进到国内。尽管原书被视为拉美科幻研究的奠基作之一,中文书名的误导性一定程度上遮蔽了这本书的价值,并未在国内的拉美研究和科幻研究领域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有幸在2021年“铸梦航程”科幻大会(Flights of Foundry)和2022年国际幻想艺术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Fantastic in the Arts)上参加了拉美学者组织的研讨论坛,探讨拉美和中国科幻比较研究的可能,亦撰写了一些相关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移步文末的参考资料。

刘宇昆主编《看不见的星球》

郝景芳在墨西哥蒙特雷新莱昂州自治大学

陈楸帆(左)在智利的瓦尔帕莱索举办讲座,其右为智利孔子学院拉丁美洲中心副主任孙新堂

正如美国学者保罗·奥肯(Paul Alkon)所言,科幻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超越政治界限的国际现象,但同时也反映了不同民族的鲜明特色。中拉两地的科幻诞生于相似的历史社会语境,却有着迥异的当代发展。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拉美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日益提升①,加强两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更具有战略意义。作为近年来中国向海外进行文化输出的亮眼名片,科幻是否也可开启中拉文化交流的新窗口呢?新冠疫情让拉美经济遭受重创,而左翼领导人的接连上台,又让我们在这片土地上看到了新的曙光。科幻作为反映科技时代变革的文化艺术形式,不仅推想攻克流行疾病的方法,更关注解决社会痼疾。如何在低迷后拥抱可能,在困境中重拾希望,是拉美科幻的新议题,也是我们所有人要面对的新挑战。

拉美离我们很远,隔着跨越地球对径点的距离;拉美离我们也很近,曾同属“第三世界”战线,也共享着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梦想(也许还有宇宙终结的方式)。在中国科幻作品中,还有不少以拉美为背景的优秀作品,比如刘慈欣的《地球大炮》、宝树的《天象祭司》等。希望在阅读完本文后,读者们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想起这片遥远的南方大陆时,不仅会想到足球、雪茄和热带雨林,也会想到科幻——当现实比魔幻现实主义更魔幻时,代表拉美未来的,正是科幻。

*在本文写作过程中,游戏博主@seanalpha和高玮明等友人提供了宝贵意见,特此致谢。

参考资料:

1. Molina-Gavilán, Yolanda, et al. Chronology of Latin American Science Fiction, 1775-2005. Science-Fiction Studies, vol. 34, no. 3, 2007, pp. 369-431.

2. Rachel Haywood Ferreira. The Emergence of Latin American Science Fiction. 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 2011.

3. Silvia G.Kurlat Ares& Ezequiel De Rosso ed. Peter Lang Companion to Latin American Science Fiction. Peter Lang, 2021.

4. Diego Muñoz Valenzuela:PLANETAS INVISIBLES. https://letrasdechile.cl/2018/12/25/planetas-invisibles/

5. 范軼伦:《现实和幻想的复调——拉美科幻初探》,《科幻世界》2016年第5期。

6. 范轶伦:《从“第三世界科幻”到“科幻第三世界”:中国科幻的拉美想象与拉美启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年第8期。

7. 赵磊:《〈永航员〉如何来到中国?》

https://mp.weixin.qq.con/s/4dC2xfgdSiHPLThtm6Vdg

【责任编辑:竹 子】

①风靡于南美洲,尤其是阿根廷、巴西、乌拉圭一带的一种风格近似于探戈的流行舞曲的音乐形式。作为舞曲的米隆加,可以填入不同的旋律,表达不同的乐思,但通常用来表现较粗犷不羁的内容。

②发生于1976年到1983年间,阿根廷右翼军政府国家恐怖主义时期,针对异议人士与游击队所发动的镇压行动。

①因篇幅所限,本文无法对拉美科幻漫画进行全面介绍,期日后有机会撰文详述。

①截至2020年,合作备忘录已扩展到十九个拉美国家,占三十四个拉美国家和地区的56%。

猜你喜欢
科幻电影拉美阿根廷
阿根廷玉米播种进度比2020年同期低
科幻电影:人类对未来的幻想与忧思
重叠——2020年阿根廷Hello Wood建造节
不就一部科幻电影吗,为何要等十九年?
阿根廷可能禁止敌敌畏和敌百虫的使用
拉美,热情奔放的神奇之地
走进拉美
多个世界与自我——论西方科幻电影的两个叙述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