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种植与田间实用管理技术的思考分析

2023-11-22 06:56葛海燕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16期
关键词:豆苗底肥田间

葛海燕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及粮油原料,其大豆种植与田间管理技术的专业性和规范性直接影响大豆的正常生长。因此,为有效提高大豆种植和田间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本文主要内容是分析与研究大豆种植与田间管理技术,并以此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大豆种植技术分析

1、地块选择

一般而言,将大豆的种植位置称为地块,若想确保大豆种植成功、有效,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选择大豆的种植地,土地肥沃、环境良好的大豆种植地可以有效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大豆根系在生长过程中会分泌一种对大豆苗株有害的物质,无论是重茬种植方式还是迎茬种植方式均会对次代大豆苗株造成影响。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种植地种植大豆。对于大豆苗株而言,其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对于种植地的前茬作物并无特殊要求。通常情况下,沙土壤、粘土壤等可以为大豆苗株的生长提供较为良好的环境,因此可以选择此类地区作为大豆的种植地,从而有效提高大豆的产量与质量。

2、大豆品种选择

为确保大豆能够健康生长并获得可观产量与质量,则不仅需要重视大豆的科学种植技术、大豆田间管理技术,以及种植地周边自然环境等。还需要加强对大豆品种质量的控制程度,结合种植地实际情况与周边环境因素选择良好的大豆品种,从而确保大豆的产量与质量。随着我国种植行业与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现阶段市场中的大豆类型拥有多样化特点,可以有效满足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以及不同种植方式的需求,为有效确保所选择的大豆品种的质量,则需要对其基础属性进行有效观察与分析,既需要确保大豆种子脂肪含量高、颗粒饱满、无外观损坏等,同时还需要基于大豆种植地的地理条件、气温、气候、土壤条件等相关因素对大豆品种类型进行选择,以此有效确保大豆成活率。以山东省菏泽市为例,该地域土壤条件多样化、日照充足、气候良好,不仅可以有效满足大多数大豆品种的种植条件,同时还可以为其提供优质的生长环境,因此可以选择齐黄34 号大豆品种,该类型的大豆品种最高产量可达340kg/hm2。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大豆品种类型还需要对该类型品种的抗虫性、抗病性等进行调查与分析,从而避免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出现大面积大豆病害或虫害等,防止对大豆质量和产量造成影响。

3、处理大豆种子

待大豆品种与种植地选择完毕后,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在正式播种前对大豆种子进行有效、科学的处理,从而切实提高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通常情况下,需要对大豆种子进行科学的筛选和晾晒。首先是筛选,在对大豆种子进行筛选时需要严格按以下标准利用相关设备开展筛选工作,单种子含水量需要小于12%;观察外观有无破损、虫卵、病害等,如破瓣粒、小粒、虫蛀粒等;分析大豆种子发芽率,确保其处于85%以上;确保其出净度在98%以上,符合上述条件的种子为优质种子,而对于不符合筛选标准的种子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处理,从而确保大豆种植户的资金回笼。其次是晾晒,在正式播种前需要对筛选完成后的大豆种子进行晾晒工作,去除大豆中不必要的水分、保证大豆种子的干燥、整洁,以此进一步提高大豆种植期间的发芽率。除此之外,大豆种植户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大豆种子的包衣技术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所谓大豆种子包衣技术,是指先对所需包衣的大豆种子进行称量,根据实际重量将大豆种衣剂与清水进行科学配比后将大豆置于其中进行浸泡,在包衣过程中应当注意根据种植地区环境选择合适的包衣剂。通过包衣剂可以在种子表面形成一层药剂薄膜,大幅度提高了大豆种子抵抗病害、虫害的能力,而且包衣剂中的成分还可以有效刺激大豆种子生根,进一步提高了大豆种子的成活率和发芽率,一般情况下包衣剂效果可持续50 天左右。

4、精细耕作

在大豆耕作过程中主要包括三方面:分别是整地过程、施底肥过程以及大豆种植过程。

首先是整地过程,大豆种植户在整地时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如种植地的土壤条件、周边环境、大豆类型等相关因素,选择科学合理的整地方式开展整地作业。一般情况下,会将深度松土作为主要的整地方式,即利用现代化设备,如旋耕机等对种植地进行深度松土。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土层深厚、疏松且耕地深度达到18cm 以上的区域,利用三垄栽培技术进行整地,该技术的主要优势为垄体深度足够且松软度较佳,可以在大豆种子种植过程中实现种子与肥料分离效果。在实际操作时需要将种植地块分为垄沟、垄体以及垄底等三层,每年3 月末或4 月初便可以开展顶浆打垄作业,在此过程中需要观察种植地土壤化冻情况,若化冻深度达到12cm 左右便可以将底肥施入到垄底中,在底肥施入完成后需要及时填压。

其次是底肥施入过程,大豆种植户在完成整地作业后便可以进行底肥施入作业,结合实际情况可以将有机肥作为主要底肥进行施入,有机肥富含大量的有机物质、矿物质以及其他营养物质,可以有效满足大豆种子在实际扎根、生长过程中的营养需求。大豆种植户在底肥施入过程中可以根据土壤贫瘠或富饶程度合理控制底肥施入量,避免出现底肥溢出施入或施入量不足而影响大豆正常生长的情况。具体流程便是在底肥施入前对种植地进行深耕,而后将有机肥倒入垄底,最后起垄地块,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大豆种子在种植过程中出现与有机肥直接接触的情况,若出现大豆种子与肥料直接接触,则会出现烧苗现象,对大豆种植户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

最后是大豆种植过程,为确保大豆种子能够获得较为可观的产量以及较高的质量,则需要大豆种植户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种植计划,如基于大豆实际情况与油菜、玉米、小麦等相关作物进行轮种,从而有效确保大豆种子的健康生长。另外,还需要确保大豆种植方式的科学合理,一般情况下大豆的种植方式有密植、双条播种以及精播种等,每种种植方式在实际应用时都各有优缺点,因此需要大豆种植户进行合理的选择。

5、优化种植技术

以山东省菏泽市为例,大豆种植户通常会选择在4-5 月份种植大豆,主要原因有两方面,其一是温度较为适宜,该阶段温度处于7℃-9℃;其二是时间较为合理,在此阶段进行种植便可以在秋天收获。大豆播种方式可以分为机械播种与人工播种两种方式。一般情况下,两种播种方式的产量分别为55-70kg/hm2以及80-90kg/hm2。基于该地域气候条件、地理因素等相关条件在播种时可以选择条播、三垄种植等相关方式,大豆种植户应当基于所选择的种植方式对大豆种子数量、种植间距、行距等相关条件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一般情况下,应当将大豆种植的行距、苗株间距等控制在40cm、16-18cm 之间,留18 万苗株/hm2,以此有效控制大豆苗株的生长密度。若采用机械化种植方式作业,则需要大豆种植户充分结合当地农业实际发展水平,在前茬作物收整完毕后以抢墒播种方式进行播种,且结合实际情况对播种深度进行合理控制,以此有效确保相关机械设备在实际运行期间处于较佳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大豆种植户在正式种植前应当对种植地区进行有效观察,将其中存在的杂物或其他种子进行有效清理,以此确保大豆种子的种子密度均匀、土壤表面清洁,切实提高大豆种子发芽率和成活率。

二、田间管理技术分析

1、追肥管理技术

对于大豆作业而言,追肥作业并不是必要流程,需要大豆种植户结合实际情况对大豆实际生长状态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而后选择是否需要进行追肥管理。然而在一般情况下,为确保大豆能够顺利生长并有效保障大豆产量与品质,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尿素开展大豆田间的追肥作业,使用尿素开展追肥时应当在第二次中耕作业中在垄侧进行开沟施肥并保证其用量控制在7.0-9.5kg/hm2,以此达到科学施肥、有效管理的效果。对于部分未进行种肥或施入底肥的大豆种植地而言,其在大豆实际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土壤肥力弱而导致大豆开花期延迟的现象,为有效避免此种情况发生则需要大豆种植户结合实际情况在大豆开花期前或后进行混合肥追肥作业,通常情况下需要利用4.5kg/hm2左右的尿素与定量氮肥混合形成混合肥,以此有效确保大豆开花期的健康生长。不仅如此,大豆种植户还应当加强对大豆苗株期、初花期等重要生长阶段的关注程度,结合实际情况在上述生长期中追入适量钾肥与锌肥,在实际追肥过程中可以按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如大豆种植户可以利用0.2%浓度的硫酸钾对初花期大豆进行追肥;利用0.1%浓度的甲酸在大豆开花期进行追肥;利用磷酸二氢钾、钼酸铵以及尿素等以叶面喷施方式在大豆开花结荚期进行追肥等,通过上述几种方式可以切实有效提高大豆追肥作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水分管理技术

若想切实有效确保大豆在生长阶段均能健康良好的生长,则需要大豆种植户结合实际情况加大对田间水分的管理力度以及管理科学性。在大豆的各个生长阶段均需要利用水分进行营养补充,而大豆的每个生长阶段所需要的水分程度具有一定差异性。例如在大豆的苗株期,此阶段的大豆对水分需求程度较低,但随着大豆苗株的不断成长,其对水分需求程度也会随之提高,因此需要大豆种植户在大豆苗株生长阶段科学合理的增加大豆田间蓄水量,以此确保田间水分可以有效满足大豆苗株期的水分需求。若在大豆苗株期田间正处于干旱时期或所处地区水分不足,则需要大豆种植户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田间引水、灌水作业,从而有效满足大豆苗株期的生长需求。另外,当大豆处于开花阶段、结荚阶段时,大豆对水分的需求量会变得更高,原因是在此种阶段的大豆代谢速度较快。因此在大豆的开花结荚阶段,大豆种植户应当提高对田间水分的管理力度,通过引水、灌水方式提高田间水分含量,避免出现因水分供给不及时或不到位导致因大豆缺水而出现大面积落花情况。不仅如此,大豆的鼓粒阶段与完全成熟阶段也需要大量水分,而且在此阶段属于4 月至5 月左右,天气温度较高、水分流失较快,若不及时提高田间的水分程度,则可能会导致此阶段的大豆出现萎蔫现象,需要立即补充水分。若种植地区水分较为稀少,无法有效满足大豆整个生长阶段的用水量,则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利用清粪水对大豆种植田进行合理灌溉,既有效补充了足够的大豆初期生长时所需水分,又为大豆提供了足够的营养物质。需要注意的是,处于苗株阶段和成熟阶段的大豆自身的抗涝能力较弱,因此在进行引水灌田时需要大豆种植户结合实际情况有效完成开沟排水作业,确保大豆种植田中水分既能满足大豆实际生长需求,又不会对大豆生长造成负面影响。当大豆达到成熟阶段时,需要大豆种植户对其进行立刻收割,避免大豆因过度成熟而导致其内部含水量较高,一般情况下将单颗大豆含水量控制在12%以内即可。

3、田间管理中的间苗、补苗以及整苗

在对大豆种植田进行管理时,需要大豆种植户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科学合理的间苗、补苗、整苗以及除草等作业,以此确保田间大豆作物的健康成长,切实提高大豆作物产量与质量。

首先是间苗和补苗。大豆种植户需要在大豆萌芽期加大对大豆田间的监管力度,结合实际情况,如田间大豆萌芽情况、萌芽数量、田间大豆密度等相关因素对其进行补苗或间苗作业,从而确保田间大豆密度与数量始终处于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避免幼苗期的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出现抢占营养严重而导致部分大豆苗株营养不良或是死亡等情况;在大豆开花阶段时容易存在倒伏现象,因此需要大豆种植户在大豆开花期结合实际情况利用中耕方式将对田间开展松土作业,从而切实提高此阶段大豆的抗倒伏能力,有效维持大豆健康的生长状态。若在此阶段存在倒伏大豆,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进行扶正或清除,并进行科学有效的补苗作业,以此有效保证田间大豆密度的科学合理,避免大豆种植户受到经济损失。

其次是整苗。所谓整苗是指在大豆实际生长过程中根据大豆生长情况利用摘心、打叶等方式去除影响大豆正常生长状态的部分,从而实现合理控制大豆生长的效果。通过合理的整苗作业可以避免大豆出现徒长的现象。需要注意的是,大豆种植户需要提高在大豆生长过程中开花旺期或末期的整苗力度,可结合实际情况摘除2cm 左右的部分,以此确保大豆的正常开花,进一步提高大豆的最终产量。若在田间管理过程中发现存在生长郁闭较为严重的大豆,则需要降低大豆作物上的叶片密度,拆除存在重叠现象的叶片,从而达到改善大豆作物的光照条件、通风条件等效果。

4、杂草清除

在大豆作物的田间管理过程中,除草管理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大豆生长前期除草与后期除草。为确保大豆作物的健康生长,大豆种植户可以选择杂草防除技术对田间杂草进行有效管控,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大豆的栽培技术、种植地环境因素、耕作方式等选择符合实际情况的杂草防除技术。对于大豆种植田而言,其中较为常见的杂草类型有狗尾草、莬丝草、铁苋菜、稗草等,此类杂草会在大豆播种时直到大豆成熟后的8 月末期间持续生长,因此大豆种植户应当基于不同杂草类型的不同生长阶段、生长条件等对其开展针对性除草措施,从而有效确保大豆作物的健康生长。在大豆生长前期除草时,大豆种植户应当利用大豆芽苗期针对性除草措施以及播种前大范围除草方式在大豆作物两片复叶期前开展除草作业,例如在大豆种子播种前在耕地表面喷洒除草剂,而后用圆盘粑将耕地粑深8-10cm 左右,确保耕地表面除草剂能够与土壤中潜在的杂草种子充分结合,进而达到除草效果。

综上所述,大豆种植企业或相关人员应当提高对大豆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的重视程度,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先进的技术与科学的管理方式开展大豆种植作业,从而有效确保大豆作物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拥有较为可观的产量与良好的质量,以此有效满足我国农业市场中对大豆作物的需求,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猜你喜欢
豆苗底肥田间
春日田间
割豆苗
田间地头“惠”果农
豆苗儿家的门辩论会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豆苗儿家的辩论会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浅谈玉米种植中底肥施用技术
锦州市松山新区玉米施肥配方遴选初报
小雨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