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叙事的大遗址展示弹性规划策略研究

2023-11-21 04:33王新文杜婷婷
关键词:考古遗址弹性

王新文,刘 晴,杜婷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建筑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55)

我国大遗址数量众多,但大多埋藏于地下或破坏严重,长期以来对其采取回填保护和现状维持的“死保”模式[1],导致遗址展示见物不见人、见片段不见全貌、公众参与缺失等问题日益突出。随着考古遗址公园的发展,遗址展示要突破传统的展览思维与展览模式,不仅要对遗址展示对象、方法进行研究,也要关注遗址价值阐释和文化传播工作。如何活化遗址、增强价值表达,空间叙事可作为一种方法引入到遗址展示设计中,本文从展示设计与叙事理论交叉的视角,将遗址展示与空间场景相结合进行有目的的价值传播。同时,鉴于遗址考古工作和价值研究的渐进性,考古遗址的展示阐释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态规划,故考古遗址公园中遗址展示规划设计应加强弹性应对策略研究以促进遗址的长远保护、遗址价值可持续利用和遗址信息的有效传播。

一、文献综述

1.大遗址展示

大遗址历史信息含量大,具有不可再生与不可替代的价值与地位[2],遗址展示是一种信息传播的途径,是对其价值和内涵的表达,也是一种人与遗址进行情感交流的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杨昌明等[3]以鲁国故城国家考古公园城墙遗址保护展示模式为例,提出遗产直接展示和间接展示两种模式,探讨如何在保护文化遗产原真性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解决保护、展示与利用之间的矛盾问题;别志明等[4]从我国遗址可观性、可感性较差导致的展示利用困难的问题出发,提出遗址公园展示应具有普适性和公众性,并从传播学视角探索能够使参观者直接感受遗产价值的展示策略;关伟锋等[5]通过分析遗址展示效能差的原因,提出提升大遗址展示吸引力的策略,并指出遗址展示要注重历史动态层次的多维综合展示;陈稳亮[6]指出由于历时长、范围广,多数遗址隐匿于地下,并与现代环境交叠,遗址展示依赖于考古工作的支撑与指引。因此,如何在遗址信息与保护对象难以确定又要充分阐释遗址价值的条件下探索更为灵活、适应性更强的展示方法尤为迫切。

2.弹性规划

规划学中, 弹性是指规划思路、方案及规划体系对不确定性市场经济发展的兼容性与适应程度[7]。鉴于该方法具有动态、兼容、灵活、易操作等多项特征[6], 近年来弹性理念已广泛植根于我国各个规划领域,从基础设施规划、景观规划等专项研究[8-9]到城市中心商务区、大学校园、湿地公园等片区规划设计[10-12]均有涉及。朱俊峰[13]从城市总体规划视角指出弹性规划强调一种动态适应的过程,针对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而进行及时的分析、调整、响应,并提出弹性规划的关键在于赋予规划可调整、可变化、可发展的能力,能够灵活适应不确定性;周雨潇等[1]将弹性规划应用于遗址保护,基于现阶段遗址公园面临的问题,提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的遗址保护策略,指出将其与遗址保护相结合有利于大遗址的可持续发展;陈稳亮[6]从考古学角度以雍城遗址为案例,针对考古带来的不确定问题,基于弹性规划思路对大遗址现有信息不确定、保护对象动态变化的情况,从保护区划、遗址展示规划、考古工作规划等专项提出了遗址保护规划的弹性策略。从本质上来看,以上研究都是通过动态、协调以及未来导向的弹性思想来实现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缓解和抵消。大遗址展示有赖于考古工作的支撑,具有来自考古与外界环境信息变化等多方面的不确定性,因此本文聚焦遗址展示不确定问题,将弹性理论作为解决方法引入其中。

3.空间叙事

空间叙事即叙事者以空间为媒介讲述故事,强调从空间角度形成叙事目的,在空间中组织具体的人物、事件,形成叙事性场所[14]。随着空间叙事理论传入我国,这一起源于文学研究领域的理论逐渐在展示设计领域得以尝试性研究和实践,尤其是对建筑、景观、城市空间领域的设计研究取得较为丰厚的成果。如朱融等[15]采用空间叙事理论对工业遗产博物馆展示空间进行整合与释义,使参观者直观解读出历史文化遗迹空间的故事;熊双华[16]将叙事与城市公园的历史文化景观相结合进行研究,指出叙事性表达是帮助人们解读历史文化景观的有效途径。虽然叙事学在展示空间设计方面的研究早已开展,但将其应用于大遗址展示方面的研究却尚未深入进行,这些有关其他展示领域的叙事学研究对大遗址展示空间设计研究具有探索性的启发作用,也为我国大遗址展示的叙事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综合以上文献研究结果不难发现,当前有关遗址展示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展示对象、方法的讨论,对展示设施之间的联系性、游客感知体验和考古动态性对展示带来的不确定问题等方面的研究还较为匮乏。基于目前研究现状,本文尝试将空间叙事理论和弹性规划思维应用到大遗址展示设计研究当中,提出跨学科研究的思路,为大遗址展示拓展更为多元的设计研究方法。

二、基于空间叙事理论的大遗址展示弹性规划技术路线与方法

1.大遗址弹性空间叙事展示规划技术路线梳理

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出发,绘制遗址弹性空间叙事展示技术路线(图1)。即针对遗址展示价值阐释不足、见物不见人等问题,首先应具有针对性地寻找原因,然后提出具体解决方法;接着寻找指导解决办法实施的相关理论,在理论指导下梳理叙事故事、筛选叙事载体、总结立题立意;最后在具体的遗址叙事展示结构、线索、单元、路线设计中融入弹性理念。

图1 基于空间叙事的大遗址展示弹性规划技术路线

2.大遗址弹性空间叙事展示设计方法

与传统遗址展示相比,遗址空间叙事展示面对不确定问题时由于增加了全局统筹思维和逻辑性表达等内容使其具有了更大的可提升空间。因此,在叙事展示基础上增加弹性思维,进一步与弹性规划结合,将以更加灵活、完善的方式满足对当代遗址多途径、多方式展示的需要。大遗址本身即是意义的场所,其间的遗存构成了历史叙事的线索和载体。在这里,展示设施是故事文本,用来激发游客对场地意义的感知;展示单元既是空间展示的组织关系,也是叙事的片段。从这个意义来看,遗址展示是一种空间叙事,是一种以传递遗址价值为目标,将与遗址关联的不同层面的信息转译成为能够被公众感知的空间意象、情境和氛围的设计策略[17]305。

弹性思维下的大遗址空间叙事展示可被视为是叙事者通过特定叙述结构组织编排关于遗址故事线索的过程,基于此,展示设计者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叙事结构,一个清晰的叙述主题,以完成一个有目的的文化传播,使人获得相应的文化认知[17]305。其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一是确定展示载体,载体即叙事核心要素,载体是建构考古遗址公园叙事空间结构的关键内容;二是立题立意,确定遗址展示的大的主题,保证整体叙事是在同一背景下进行;三是构建叙事单元,把叙事单元作为遗址展示空间叙事结构的基本构成;四是引入叙事方法编排叙事单元,加强叙事单元之间的联系,丰富故事结构(图2)。传统的叙事展示往往依据单条线索进行叙事,且叙事单元间缺乏联系性,而弹性的叙事展示线索间可进行组合,通过逻辑梳理加强单元间联系,能够帮助克服不确定问题,实现遗址展示可持续发展。

图2 大遗址展示传统叙事设计与弹性叙事设计方法对比

3.基于空间叙事的遗址展示弹性规划策略

(1)叙事线索组合策略。在叙事展示设计中,叙事线索是叙事内容的故事脉络,能够将杂乱的叙事要素进行整合。传统的叙事性展示设计中线索的生成通常以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关键人物的心理情绪变化为基础,这样的线索易于理解,也迎合了受众的体验[18]。但对大遗址来说,其所蕴含的历史信息经过了不同时期的层层叠加,丰富且复杂,考古信息的不确定性又造成了线索的模糊性,仅通过这些线索讲述则过于单薄,不能充分阐释遗址价值。

大遗址展示需要挖掘多条叙事线索,并从中抽丝剥茧,将复杂的信息简单化、清晰化。展示可以分为主干线索和分支线索,主干线索表达整体文化主题,具有统领作用;分支线索用来梳理遗址“局部”历史文化,表达遗址文化的其中一个方面,相关联的可以进行相互组合来完成叙事。这种相互组合的方式能够将研究信息不足的故事进行更丰富的展示,使整体故事更加完整、有条理。

(2)叙事单元可调整策略。大遗址不同的展示分区讲述遗址文化内涵的某个侧面,多个展示分区则串联而成为一个完整的叙事结构,共同诉说遗址故事。叙事单元是根据遗址内不同遗迹特性和叙事线索而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叙事单元就是展示分区。但叙事单元又不同于展示分区,叙事单元可作为一种设计概念存在,现实中不应像展示分区一样具有明显的边界,叙事单元间相互联系才能构成具有逻辑性的故事。

从文学叙事角度看,读者是通过阅读文本感知作者的思想表达,对应到遗址展示中,叙事单元正如文章中的片段,所以叙事单元之间并不应该是简单相加的关系,在情节上也应该相互联系,彼此推动。为适应考古信息动态性,含有不确定信息的叙事单元也应具有可调整性,其间的展示设施具有可逆性,内容具有可调整性,后期能够进行功能置换;此外,遗址公园中还应设置留白叙事单元以增强整体展示的弹性,在情节发展上可作为故事的过渡阶段,衔接前后叙事单元保证故事完整性(图3)。

图3 弹性叙事单元设计示意

(3)叙事路线开放性策略。传统大遗址展示是游客按照设计者预先设定的路线进行游览,这样能够使游客按照设计者的思路高效地进行游览,但这种方式并不适合所有类型的游客,同时也减少了其主动性,长此以往遗址便对游客失去吸引力。

空间叙事视角下的遗址展示注重游客的感受,叙事者提供的仅仅是构建叙事的场所,在很多情况下,游客会按自己的意愿理解和改变叙事内容,叙事的过程是开放、双向的[19]。从这个角度看,空间叙事下展示路线也应该是多样的、灵活的,叙事者提供一个明晰的、开放的“游线网”,并给出建议游览路线,其他参观者能够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多样选择(图4)。这种网状形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游客的主动性、满足其多样性游览需求,同时网状路线结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便于考古信息进行展示节点的增减,从而增强整体展示设计的弹性。

图4 叙事路线设计示意

(4)叙事方法灵活性策略。大遗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人文事件,选取合适的叙事结构模式,让人在循序游览遗址的参观路径中,有序体验不同的历史环境和相应的故事情节,感受遗址历史文化内涵,最终形成深刻的情感共鸣。

大遗址蕴含信息多样,叙事方法也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叙事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够解决一些动态性考古带来的问题(图5),比如各遗迹点之间故事情节联系薄弱的情况下,可借助顺叙结构的连通性,将遗产与具有地域特色的环境空间耦合,借用文化标识的形式进行串联,使故事情节层级递进引人深思;在遗址点空间品质较差且遗址自身可读性、观赏性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展示设施辅助完善遗址信息,采取新旧并置的叙事结构,借助故事线索重塑或再现场所历史,营造新的叙事节点[17]310。整体打造出具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引发公众联想,唤醒内心的历史记忆。

图5 空间叙事结构组织模式[17]311

(5)叙事体验交互设计策略。相对于静态的展示设计方式,交互设计具有体验性、娱乐化的特点。“交互”是物体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20]。遗址公园中的交互设计以启迪观众的想象力与探究精神为目的,激励观众融入展示空间环境的叙事情节,使参观的过程变成一个探索、发现的双向互动模式。遗址公园交互设计可以促进观众的互动性,调动观众视、听、嗅、触等多感官进行体验,使观众更好地融入到故事情节发展之中。例如,秦始皇陵立体影像还原车马坑遗址考古过程,简单易懂又能够充分调动观众视觉体验。这种交互体验设计改变了原来单向叙事的思路,加入了游客互动体验环节,能够丰富遗址展示内容,在一定程度弥补因考古动态性造成展示内容不足的问题。

三、统万城遗址弹性空间叙事展示规划分析

统万城遗址位于陕北榆林市靖边县白城则村以北的大漠台塬之上,自然地理环境条件较差,沙漠化现象严重,属于生态脆弱地带,历史时期人们以游牧活动为主。遗址公园距离靖边县城较远,但交通条件较为便利,游客可达性较好。统万城拥有约1 600年历史,是十六国时期匈奴族的大夏国的都城,也是扼守“草原丝绸之路”的东西交通重镇之一[21]。更重要的,它是我国现已消失的匈奴族留下的唯一一座早期都城遗址,是该民族留给后世的一个特殊见证,也是草原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交融汇集的经典范例[22]。统万城遗址地上地下遗迹点数量多、类型丰富,具有很大的展示利用潜力[17]311。

1.展示现状问题梳理

现状统万城考古遗址公园在展示利用方面尚未全面开展相关工作,总体来看,其展示利用中存在如下问题。

(1)遗址信息不确定性。历经几百年来自然与人为的破坏,统万城遗址所在地区荒漠化现状严重,遗址区历史环境格局和地形地貌特征日渐模糊(图6)。加之考古条件差,考古工作开展难度大和少数民族信息来源有限,当前仍有很多不确定遗址信息。

图6 统万城内部荒漠化现状

(2)展示设施缺乏联系性。统万城考古遗址公园现状展示服务设施不成体系,游客在不了解遗址背景的情况下,仅依靠导游现场讲解很难深入理解遗址的内涵及城址艺术[23]。例如,统万城城墙-马面-隅台-护城河城等防体系具有科学性,但现有展示并没有将遗址点成体系的介绍。

(3)展示内容缺乏完整性。当前,统万城考古遗址公园以遗址本体展示为主,与之相关的周边环境尚未得到充分展示,特别是与统万城历史上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相联系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有待展示。

(4)遗址价值阐释不足。在统万城遗址公园中,对于遗址本体的展示方式,主要为露天保护展示,用简易型护栏阻隔游客接近遗址(图7),以达到对遗址本体进行保护展示的目的。相对单一的遗址展示方法使其历史信息传达相对有限,遗址价值阐释不足。

图7 西城西南角隅台遗址本体露天保护展示

综上所述,如何将规模宏大、遗存分布范围广且遗址信息处于动态变化的统万城遗址展示设计内容进行科学规划成为一个难点。为此,可借鉴弹性空间叙事方法来展示遗址价值。

2.弹性空间叙事展示策略

(1)叙事载体确定。遗址进行空间叙事展示的目的是进一步凸显遗产价值内涵,其关键在于叙事单元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叙事结构的逻辑性和完整性,不必过分追求展示所有遗址信息,要为以后的遗址展示留下更多可能。

故事作为一种信息生产方式,必须依靠某种具体的媒介载体进行传递,这些载体就是构成空间的各个叙事要素。根据叙事目的和统万城遗址的现状情况,从统万城遗址点价值层面和承载信息层面入手,可将其叙事要素分为三类:基本要素、衍生要素和其他相关要素[17]314(表1)。

表1 统万城遗址展示叙事要素分类[17]314

基本要素是叙事展示的核心要素,在编排故事情节时要注重传递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衍生要素和其他相关要素属于节点要素,是填充叙事框架的主要内容,为增强叙事性,对其编排情节时可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做一定程度的夸张。

(2)叙事线索与主题梳理。大遗址在时间的长河中经过层层积淀,使其具有了特定的、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24]。我们今日看到的统万城显然是多个时期建筑遗迹叠加累积而形成,每个历史时段其城市内部及外部的具体形态如何?建筑布局及形式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问题当前在学界尚未形成统一且权威的结论[17]126。为了更好地让公众获得清晰有效的文化信息,需要梳理其时间线索与空间线索,然后进行耦合叠加,将时间线索下发生的历史事件与遗址空间相结合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把握遗址的意义[25]。

统万城是在汉代大城(现在指东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十六国时期完成了三重格局建设。唐代,统万城周边地区沙化严重,管理畜产的外郭城被废弃,西城西部也逐渐废弃,随着定难军节度使的兴起,东城成为定难军治所而得到重视被重建[26]。随着宋代统万城被废弃,遗址逐渐走向衰落。从空间上分析,可以归纳出统万城孕育、兴盛、发展、衰落五条空间变化线索;从时间维度对统万城遗址的重要历史文化信息进行梳理,可以概括出大夏国历程、民族融合发展历程、毛乌素地区环境演变历程、统万城考古勘探历程四条主要叙事线索(图8)。

图8 统万城遗址时空线索分析

将空间与时间线索关联,梳理出历史记忆片段在空间上的演变,最终形成一统万城建设历程、民族融合历程、环境演变历程、考古勘探历程为主要叙事线索来表达 “统万城从兴起到衰亡”的叙事主题。

通过上述线索分析,将主要叙事线索与其他线索相关联组合,提取统万城叙事子主题,即大夏国匈奴文化、民族交流融合文化、环境演变历史文化、考古勘探文化(图9)。四个主题在时间上彼此更替,串联统万城兴衰历程,线索之间的组合使杂乱的遗址信息更加具有逻辑性。

图9 统万城叙事主题梳理

(3)叙事结构搭建。叙事结构简单的来说就是叙事内容的一种逻辑框架,这种逻辑框架是对叙事内容和顺序的梳理,以便于读者能够更好的理解[19]。大遗址展示的叙事空间结构可由三部分组成,即叙事单元、叙事路线和叙事节点(图10)。

图10 叙事结构建构分析

无边界叙事单元设计。在遗址展示视角下,叙事单元依据可以依据叙事片区进行设计,依据上述分析统万城遗址可以分为四个主题片区,一个主题片区内可涵盖多个依据不同线索而设计的叙事单元。根据考古情况,目前对统万城城墙遗址的分布较为明确,但对城内部空间格局的情况仍处于推测阶段,还存在许多疑点。因此,在叙事单元设计时,可依据考古信息将叙事单元分为固定的和不确定的。例如,城垣文化可以设计为固定叙事单元,有关内部空间的文化则为不确定叙事单元,不确定叙事单元内部展示设施具有可逆性,后期能够进行功能置换。同时为保证故事的连贯性和展示设计的弹性,叙事单元之间不应具有明显的边界,两个叙事单元也可以共用一条叙事线索。例如统万城三重格局建设既属于古代城池文化,又属于匈奴文化和汉文化融合的民族融合文化。

网状叙事动线设计。在遗址展示中,叙事路径是对叙事节点的串联,具有逻辑性的路线设计能够帮助游客理解遗址信息。但路径并不具有唯一性,不同要素之间、不同次序之间联系所产生的叙事表达情感是不一样的。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范围大,遗产众多,导致叙事性展示路径本身就具有开放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在动线设计时可以从游客的视角出发,设计为网状游览路线将不同节点串联,既能够满足不同游客游览需求,也方便后期随考古研究进行展示调整。

场景叙事节点设计。叙事节点依托重要的叙事载体而设计,也是叙事单元中的核心部分,对于遗址信息充分且保存较好的节点无疑要进行重点打造,但对信息不确定的节点就要进行场景氛围的营造。例如对统万城永安台的展示,作为城内的制高点,且台基保存情况较好(图11),适合采用现状展示,但观众仅针对现状很难想像出原来建筑形态。因此可以在现状展示基础上采用灯光在台基大致上还原原来的宫殿建筑框架进行虚拟展示,营造出氛围感,给观众一个思考的指引。这种的“软性”展示方式使设计具有灵活性,既能打造出氛围感以便于观众理解,又能缓解现状宫殿建筑形势不确定问题。

图11 永安台遗址

(4)叙事体验设计。统万城遗址公园的交互设计是基于对遗址内涵的深刻理解,同时对遗址环境、观众心理和行为等因素进行合理、综合的分析而产生的。例如,统万城城墙遗址是遗址展示的重点,其建造技艺以及坚固程度也是许多人为之惊叹的(图12)。据《晋书》相关记载,统万城以“蒸土筑城”,但经当代学者们取样检测后发现,筑城材料其实为石英、黏土和碳酸钙混合而成的白色“三合土”[27]。可以据此情节增设交互体验活动,游客使用相关材料亲身体验筑城技艺,打造属于自己的“城墙”纪念品。又例如,以统万城十六国动荡为背景,模拟统万城三重格局开发网游,网游具备充分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以及强烈的体验感[21]。这种多感官叙事体验方式既能更好传播历史文化,又能拉近与游客之间距离使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图12 城墙遗址

四、结 语

作为历史文化的一种记录方式,大遗址是一个有内涵、有故事的场所。把空间叙事展示设计相关理论融入到大遗址的展示设计中有利于保护大遗址真实性的价值特色,更好地诠释大遗址的文化内涵,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大遗址的文化特色,提升展示效果。

本文从跨学科的角度提出大遗址展示设计的理论依据,将空间叙事作为主要的理论分析遗址展示的表达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弹性规划理论,探索更加灵活的展示方式。以统万城遗址公园为例,从空间叙事和弹性维度进行提升优化,从结构搭建、线路编排以及场景营造等方面进行整体多维度的提升,进而形成完整的统万城遗址公园空间叙事体系。

猜你喜欢
考古遗址弹性
三星堆遗址
神秘的地下遗址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三星堆考古解谜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