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博
[摘 要]本文揭示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论述了构建政府、社会团体、研究机构、行业企业、职业学校等多维耦合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机制,从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贯彻校企合作模式、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动态更新教学内容、深入进行实践探索六个方面论述了职业学校建设高水平产教融合专业群的策略,探索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治理结构、提升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专业群建设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17.067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3)17-0236-03
0 引 言
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报告和“十四五”规划、新《职业教育法》都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技术院校和专业,对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构建实体经济与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作出战略部署。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加快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稳定劳动参与率,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立足落实职业教育“五个对接”基本原则和“四合”重大要求,聚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个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逻辑主线,加快建设高水平专业群,增强其服务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经济布局的功能,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实所需的基础性工作。
1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概念界定
“产教融合”是指在政府战略规划、统筹资源、支持保障、管理协调、指导推动下,产业与教育体系的管理、人才、知识、技术、资本、信息、土地、设施、设备、专业、课程、师资等社会多元市场主体的全要素资源有机衔接、融合互補、相互贯通、相互协作、相互促进,以产业创新发展为导向,以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为基础,双向互动、深入合作开展实践性教育,促进产业经济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举措。
“校企合作”是指在政府推动、政策引导和行业协会指导协调下,职业学校和企业双主体结合实际,平等自愿、双向介入、互用资源、互相支持、互相渗透、优势互补、深度整合、依法实施、利益共享、合作共赢,在共建专业、招收学员、实习实训、技能鉴定、开展竞赛、开发人才、合作研究、成果转化、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工艺革新、质量标准、岗位规范、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合作,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构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协同育才机制,共同培养适应产业一线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促进校企双方共同发展。
2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改革的重要意义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本身的内在逻辑,是职业教育价值思维的起点和归宿,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指导方向,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新发展格局的必由之路,是职业学校办学实践的基本模式和提升办学质量效益的重要手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政府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整体制度安排的重要内容,通过出台政策、优化环境、完善体制机制等,推动职业学校改革封闭式办学模式,着力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不匹配不协调问题。但目前较为普遍的校企合作模式是职业学校与单一企业自由组合的单点合作形式,往往是学校供给人才,企业提供实习平台。由于企业一定要考量风险分析、投资回报和经济效应,双方合作关系相对脆弱,常见的情况是学校点对点主动联系,企业被动参与,积极性不高。很多企业对政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关注度、知晓度不高,不知道怎么同职业学校对接合作。
新形势下进一步研究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思维、新理念、新实践,结合工作实际创新破解难题实现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果,高质量推进高水平产教融合专业群建设,是我国职业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支撑[1]。
3 构建政府、社会团体、研究机构、行业企业、职业学校等多维耦合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机制
专业群由核心专业和关联专业组合构成。建设高水平产教融合专业群的本质要求是校企协同,聚焦产业空间布局、行业共同特点和岗位同类性特征,根据产业组群和职业岗位群实际需求贯通融合革新专业,形成联动专业体系,持续优化专业结构,体现特色定位和跨界性、交叉性,发挥专业集群聚合效应和整体育人育才作用,面向市场培养复合型适用技术技能人才。落实企业主体地位,深化育才模式改革,促进校企合作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打造高水平专业群,可以提高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及时精准培养大批适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建设高水平专业群,需要建构利益相关的多种市场主体紧密联动、协同治理的机制。国家要与时俱进加强顶层设计,统领全局规划,把握发展方向,完善法规政策,创新管理体制,提供资金支持,凝聚各方力量,满足多元利益主体的需求,打造产教联合体,保障对接产业的相关专业群资源有效整合。地方政府应搭建融合企业规划、发展、监管等部门合力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法规政策普及平台,细化落实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提供配套政策引导、财政资金支持、具体建设项目等惠企惠校资源,规划建设本地特色产业园,定期发布职业学校人才供给和企业人才需求信息,促进职业学校专业布局与本地产业结构紧密对接,推动职业学校同企业精准对接,提升产教融合专业群育人育才合力的系统性和综合性。社会团体与研究机构应当紧密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链转型升级需求,提供技术、人力等相关资源,在建设高水平产教融合专业群方面突出群体性和创新性。行业企业与职业学校应当紧密互动联动,推动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整合利用成员单位资源,搭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实践平台,互补共享优势资源,制定专业标准,共同开发课程,完善教学条件,协调管理举措,丰富发展内涵,在建设高水平产教融合专业群方面彰显连接性和协同性。多元利益主体联动推进、融合协调、共生治理、综合施策、协同发展、实现共赢,各自发挥互相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不同方向提升高水平产教融合专业群建设的特色优势。
4 职业学校建设高水平产教融合专业群的策略
职业学校办学方向只有随着产业发展而动,顺应企业人才需求而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才能真正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同频共振。为此,要全面贯彻国家和河南省关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法规政策,以“保障学生就业、服务产业发展”为导向,以高水平产教融合专业群建设为出发点,分析预判产业行业企业端技能需求变化,梳理专业与产业的交集,找准专业群对应的核心产业,发挥引领作用,加强内外联动,争取各类资源,推动校企全面深度合作,升级建设产教融合型学校,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使人才培养与产业现代化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为国家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4.1 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当今时代,企业更加注重员工的适应能力、沟通能力、执行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这几种能力都是职业素养,而不是专业技能。长期以来,一些职业学校坚持培养“一技之长、一人一岗”的“专才”,难以适应新时代产业行业企业对复合型“通才”的要求。为适应并推动产业集群化高质量发展,职业学校建设高水平专业群必须适应产业组群和职业岗位群需要,强化“一人多岗、一岗多能”的育人育才理念,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造条件落实好“1+X”证书制度,培养造就契合新发展理念要求的更多更优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增强岗位适应性[2]。
4.2 定位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学校必须契合市场、企业需求,把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摆在办学定位的重要位置,把教育教学与就业创业对接,切实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对接用人单位的岗位设置、技术标准、从业准入要求,落实“工学一体化”教育教学理念,会同企业科学设计、全面推进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一体化专业课程标准开发、教学资源建设和师资培养,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建立若干体现特色专业优势的国家级和省级大师工作室,规范课程设置的逻辑性和完整性,提高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实践性,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形成高水平产教融合专业群品牌。
4.3 贯彻校企合作模式
职业学校要紧紧围绕办学目标定位、专业结构优化和人才培养需求,树立“专业贴着产业办,课程对接岗位建、教学围着生产转、教师师傅角色换”的教学理念,主动吸纳产教融合型企业深度参与学校专业群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教材体系建设、质量保障机制构建、生产性实习实训实施、教学设计变革、教师企业实践、师资互聘使用、学生管理服务等人才培养全过程,将“1+X”职业技能证书考点、企业用人需求和相关大赛要求融合在课程标准中,合作共建新专业、开发新课程、培训新技能,开展订单培养,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高效实施高水平产教融合专业群建设,打造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特色和工学一体育人实践模式,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和实用性。
4.4 优化专业结构布局
职业学校要密切服务国家和本地产业发展方向,建立健全专业设置定期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高效集聚创新要素,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岗位链、创新链以及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专业体系,推进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推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适应国家、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布局需要。要围绕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网络安全等战略支柱产业链发展需求,推动传统专业升级提质和数字化改造,做强优势专业;围绕新型智能终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链,加快专业跨界融合和集群化发展,扩大新兴专业;围绕北斗应用、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未来产业发展需求,强化技术转化服务能力,探索打造未来专业;围绕智慧出行、文化旅游、技艺传承、养老托育、家政服务等社会领域急需紧缺或国家重点产业发展需求,聚焦传统行业特色和区域优势,加强相关专业建设,建设“专而精”的特色专业。
4.5 动态更新教学内容
职业学校要突出就业导向,深入梳理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协调动员整合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协商制订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共享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库,跟随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标准,拓展产业企业内部课程,组合国内外、课内外、线下与线上等课程资源,补充更新新规范、新技術、新工艺等教学内容,大力推行“慕课”“翻转课堂”“互联网+教育培训”等模式,大力建设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打造信息服务平台,推进普遍应用,强化实习实训,加强高水平产教融合专业群内涵建设。
4.6 深入进行实践探索
笔者担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1234办学模式研究”主持人,结合自身岗位职责,协调学校相关部门,以研究高水平产教融合专业群建设为契机,积极推动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改革,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和河南省、郑州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度挖掘产业发展的政策和项目信息,建立地方产业资料库,全面整合河南教师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现有专业、技术等相关资源,与地方产业需求进行比较研究,更广泛地寻求合作企业,主动对接相关龙头企业、骨干企业,组织各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调查研究,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到校参加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和审定,形成地方产业发展与我校交通运输学院专业设置情况对比分析报告,升级更加立体化的校企合作内涵,全面规划重点建设专业集群,发挥实际效用,推动特色化、高质量发展,培养汽修专业领域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河南技师学院交通运输学院专业群建设,加大与汽车制造类企业和汽车售后市场维修保养类企业深度合作,在共建共享高水平专业群方面深耕,进一步整合优化资源,落实企业课程前置,依据汽车产业链逻辑关系,以汽车维修专业为核心,将发动机构造与拆装、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汽车维修基本检测、汽车空调构造与维修、汽车维护与保养、汽车装饰与美容、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技术等课程内容转化为通识类科目,使得各专业之间围绕“汽车”形成交融互通的关系,在技术、岗位和课程等方面相互支撑,提升整个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满足行业企业需求,达成校、企、生多赢的良好局面。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晓,钱鉴楠.“双高计划”中期建设绩效与评价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23(3):84-90.
[2]边宝丽,李锁牢,杨新宇,等.“四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2021(1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