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敏 徐川淇
[摘 要]加强社区社科普及平台建设,有利于普及哲社知识、营造科学文明的良好氛围;有利于提高城镇居民的人文素养,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推动社会和谐。可以说,社区社科普及平台建设是关乎坚定科学发展,推动富民兴鄂的一件大事。本文以鄂西北城市——十堰市为例,针对其社区社科普及平台建设现状,提出了加强社区社科普及平台建设的整体思路。
[关键词]社区;社科普及平台;探索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17.053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3)17-0190-04
1 社区社科普及平台建设背景
社科普及平台是指社科普及工作所需要的载体和环境,既包括硬性的基础设施,如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社科普及活动室、社科普及基地等,也包括一些软性的信息平台,如宣传栏、楼宇广告、公益讲座以及微博、微信等网络信息平台。社科普及工作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搭建平台。总而言之,社科普及平台是群众学习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对于提高公众文化素养、促进社会和谐安定有着重要意义[1]。
2 探索社区社科普及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2.1 社科普及平台建设有利于营造科学文明的良好氛围
搭建社区社科普及平台,普及哲社知识,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释疑解惑,有助于纾解人民群众在社会转型期由于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而产生的焦虑和浮躁情绪,增进人们的社会认同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这有利于弘扬科学文明的城市人文精神,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形成团结稳定的发展氛围,从而有利于统一思想、形成合力,激励广大人民群众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而奋斗[2]。
2.2 社科普及平台建设有利于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随着十堰市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变为社区,大量农民变为市民。据统计,2021年鄂西北地区的城镇化率已达到62.04%,比上一年增长0.1个百分点。而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城市文明的根基是社区文明。因此,搭建社区社科普及平台,加强社区社科普及工作,在辖区内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崇尚文明行为的新风尚,对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3 社科普及平台建设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建设社区社科普及平台,普及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科学知识,能够解疑释惑、服务群众,为群众提供方便实用、多形式的学习途径,充分满足群众的多元化多层次需求。而且,社区社科普及平台建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通过平台搭建进行知识的教育与普及,更在于通过平台搭建培育人们科学思想、掌握科学方法和增强科学精神,从而实现科学发展、推动社会和谐的需要[3]。
3 鄂西北地區社区社科普及平台建设现状
为进一步了解分析社区社科普及平台的建设现状,调研组在十堰市辖区内开展了一次社区社科普及平台建设现状的摸底调查,分别在十堰市茅箭区、张湾区、郧阳区、丹江口市、郧西县等五个区(县)发放了调查问卷2000份,收回1950份,回收率97.5%。其中,获得有效问卷1900份,占收回问卷的97.4%。
3.1 调查对象及范围
调研组选取了茅箭区、张湾区、郧阳区、丹江口市、郧西县五个区域,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了其中20个社区,每个社区100户,共计2000户居民。
3.2 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线上线下调查法,同时辅以个人访谈、典型事例的比较分析等方法来进行调查与研究。在本次调研中具体从前期理论分析与实际调查结合、整体调研与个案分析结合以及调查数据分析与经验总结结合等三个方面实施。
3.3 结果与分析
近年来,在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经过各部门、各镇街的共同努力,通过开展社科普及月活动、搭建社科普及平台、组织人文社科知识下基层活动等形式的活动,十堰地区的社区社科普及平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社区社科普及平台建设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3.1 社区社科普及平台建设缺乏资金,覆盖面不够
目前,鄂西北地区的社区社科普及平台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经费来源渠道单一。此次调查显示,对于“你认为社区社科普及平台建设效果不好的原因”,有37%的受调查者认为是资金不足,26%的人认为是专业人才缺乏,19%的人认为是社科普及设施短缺,还有18%的人认为是宣传不到位。
3.3.2 社区社科普及平台建设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当前,本地区社科普及人才数量不够、素质普遍不高、专业性不强,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社科普及人才严重短缺。大多数的基层社科普及活动中心和社科普及活动站都没有配备专业的社科普及员,如要开展社科普及咨询或宣讲活动,咨询员或讲解员都是由镇街的宣传干事、文化站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临时组成的,并且大多没有经过相关的社科普及工作培训,这就使得基层的社科普及活动缺乏稳定的人力资源保证,社科普及效果大打折扣。
3.3.3 社区社科普及设施和展教资源短缺
依据这次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十堰市所辖社区都普遍存在社科普及设施和展教资源短缺的问题。通过个人访谈和实地调查,我们了解到尽管大多数社区都建有社科普及活动室、社科普及画廊或宣传栏,但是活动室面积小,设施简陋,且不常年对外开放,还有些被挤占或挪作他用。此外,还存在展教资源短缺,展陈内容与展陈形式单一,更新周期长,设计创意不足,展陈手段陈旧、落后等问题。
3.3.4 社区社科普及平台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
根据我们在几个主要社区发放的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在“您个人认为我们通常所说的‘科普工作的内容是什么?”选项中,多达68%的人选择了自然科学知识的普及,25%的人选择了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社科知识的普及,1%的人选择了人文社科知识的普及,6%的人选择了其他。而在“你认为社会科学知识重要吗?”选项中,多达45%的人选择了不重要,可有可无,34%的人选择了有点重要,仅有21%的人选择了非常重要。
3.3.5 社区社科普及平台建设机制不畅
目前,社科普及活动主要是由政府和社科普及单位从上到下多方式开展,社区居委会没有真正参与活动组织,而是处于协助配合的位置。同时,他们很少深入地去了解民众的需求,也很少去关心他们想要获得哪些社科知识,想通过什么样的渠道获得,这就必然导致社科普及的内容枯燥乏味,形式老套过时,说教和灌输意味重,民众不愿意参与社科普及活动。
4 加强社区社科普及平台建设的基本思路
社区社科普及平台建设本身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想建立一个完备的社区社科普及平台体系,需要一个好的工作思路。因为一个好的工作思路不仅可以整合各种有效资源,加快社区社科普及平台建设的步伐,还可以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使他们踊跃地参与到社科普及工作中来,从而助推鄂西北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4]。
4.1 聚焦民生问题,有针对性地建设社区社科普及平台
社区社科普及工作既是一项群众工作,又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5]。因此,社区社科普及平台搭建得好不好要以群众满不满意为标准,要在搭建社区社科普及平台过程中引进民意评价机制,做到“三个加强”。一是加强对社区居民社科知识的调查,全面掌握居民的社科知识现状,在平台搭建的形式和内容上做文章,做到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二是要加强联系民众的生产生活,聚焦民生问题,对群众感兴趣的医疗安全、食品药品、营养膳食、天气情况、环保知识、旅游度假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社科知识的普及,从而增强普及活动的实用性、针对性和趣味性;三是要加强满足不同公众群体的文化需求,扩大社科普及工作的覆盖面,针对普通市民、学生、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等不同社会群体,构建多元化的社科普及平台。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发挥各行业、部门的科普馆藏、科技中心、实验室的作用,把工业、农业、林业、科研、教育等工作与科技馆建设以及社科普及活动结合起来,建设具有行业、资源特色的社科普及活动平台。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全区的科研机构、院校、企业等开放科研、生产设施和场所,切实发挥这些机构的社科普及功能,搭建具有时代特点、社区特色的普及平台。
4.2 创新方式方法,构建群众满意的社区社科普及平台
普及工作要融入基层,服务基层,必须有群众满意的社区社科普及平台。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社科普及平台。首先,要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这一基层组织的重要作用,了解社区居民构成,分析居民的生活需求和有效的接受方式,整合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科研机构、志愿者组织等社科普及资源,共建共享社科普及阵地,结合社科研究与社科普及,向社区开放优质社科普及资源。其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即时性、便捷性、互动性、参与性,开设社科普及信息平台与社科普及网站,运用社区多媒体设施、抖音、微信、微博等渠道开展社科普及活动,做到社区居民不出门就能够获取相关的社会科学知识,帮助他们提高人文素养和生活质量。最后,要以社科普及月活动和“社科知识下基层”活动为载体,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发挥科学文化的熏陶带动作用,使文化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在辖区内形成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科学文明的良好氛圍,从而助推居民文明素养的提升和文明城市的建设[6]。
4.3 发展社科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科知识需求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社区居民物质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他们对文化的消费需求增加[7]。一直以来的发展经验表明,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与文化创作、产业化开发等方面工作的结合可以推动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提高,也有利于社科普及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在社科普及过程中,一是要将人文社科领域的知识渗透到影视、出版、书籍、教材等领域的文化产品,创新推出一批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和符合群众喜好特点的社科普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二是要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利契机,加强对社科普及产业的研究,探索社科普及产业发展的路径;三是要加大对社科普及产品的研发力度,加强成果转化,找准产品与市场的对接点,延伸产业链,开拓社科普及消费市场;四是要坚持事业与产业并举、公益与市场互补,在建设社区社科普及平台的同时,大力发展社科普及产业,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提高社科普及工作增长率;五是要整合社会资源,加大社科普及与互联网、文化教育、旅游、艺术等领域的融合力度,使社科普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城镇社会的更多领域。
4.4 完善工作机制,形成推进社区社科普及平台建设的强大合力
一是要建立健全社区社科普及资金筹集机制。经费是推进社区社科普及平台建设的基本保障。在现行体制下,社科普及平台建设的经费主要是靠财政支持,社区科普要注重发挥辖区内各政企事业单位的优势,通过联合利用各单位设施提供服务、参与活动项目、志愿者行动等途径,逐步建立起以财政拨款为主,企事业组织自筹资金和吸引民间、海外资金等多层次、多渠道的社科普及经费筹集机制。二是要建立健全社区社科普及集中宣传机制。充分利用“社科普及月”“社科知识五进”等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开展培训、现场发放宣传资料、展示宣传展板、解答群众咨询、建立社科网站等形式,全方位、多视角、多角度地宣传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要建立健全社区社科普及人才激励机制。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做好社科普及人才激励工作,在物质上给予社科普及工作者相应的编制,提高他们的薪资待遇;在精神上,对工作优秀的社科普及工作者予以褒奖和肯定,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四是建立健全社区社科普及组织协调机制。社区社科普及平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诸多的学科和内容,仅凭社科联的一己之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联合多部门作战,主动争取各行业组织、社会团体、科研机构等组织的支持和协作,逐步建立起社区社科普及的组织协调机制,形成推进社区社科普及平台建设的强大合力。
主要参考文献
[1]黄新斌.全民终身学习平台架构:基于“湖湘学习广场”的个案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8):83-86.
[2]蒋玉艳,周锐,马宁.服务科普推广的安徽远程终身学习平台服务模式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4):46-50.
[3]周良发,陈元晴.新时代加强社科普及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35-40.
[4]韩超.社科联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研究:以A市为例[D] .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20.
[5]罗洁,殷俊.创新网络社科普及可视化模式的内容建设机制[J].新闻研究导刊,2021(9):23-25.
[6]张瑞才,杨远梅,新时代文明实践社科普及志愿服务的云南实践[J].学术探索,2022(10):104-109.
[7]黄仁佳.以人民为中心视域下社科普及工作高质量发展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22(5):8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