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挑战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2023-11-21 00:23:32朱海燕
中国教师 2023年11期
关键词:激励性景点挑战

朱海燕

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主张,在“培养健康勇敢中国儿童”育人目标的引领下,设计和实施具有身体性、情境性、激励性和生成性特征的幼儿挑战性学习活动,是无锡市滨湖实验幼儿园探索支持幼儿完整发展的有效路径。

定向游戏就是从幼儿身体出发,培养勇敢精神的挑战性学习活动之一。定向游戏以幼儿走、跑为主要形式,利用幼儿园室内外空间环境,引导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到访地图上所指示的各个点标,完成不同任务。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在身体运动与思维运动的相伴生长中,实现在表达表现、交往合作和尝试探究等方面的勇敢突破和经验进阶。

定向游戏通过阶梯式的目标设定和选择、序列性资源包的开发,为幼儿的发展搭建科学递进的阶梯。在每一次活动中,遵照“明确挑战点→积极策略激发幼儿学习内驱力→幼儿自主探索中有差异的支持→激励性评价→明确可能的挑战点”(以下简称为“明-激一探-激-明”)的师幼互动支持方式,不断促进幼儿经验的递进式发展。本文以大班定向游戏“欢乐一日游”(第2次游戏)为例,呈现从幼儿身体出发,在发布任务—自主挑战—记录分享的游戏环节中,落实“明-激一探-激-明”的师幼互动支持方式,培育“小小勇敢者”的认知与实践过程。

一、发布任务

1. 情境导入,看地图找点标

师:春天是游玩的好季节。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在幼儿园挑战景点打卡游戏吧!找一找,大本营和9个景点分别在地图上的哪些地方?每个景点藏着什么礼物?

幼儿看地图指出9个点标地分别在哪里,每个景点打卡成功可以拿到不同的标志物,分别是三种颜色的雪花片、三种颜色的卡片、三种长度的插塑积木。

2. 明确挑战,自选任务单

挑战任务1:根据任务单,规划最短路线,每次到达3个景点,回到大本营可以领取一个挑战圈,挑战45分钟收集5个挑战圈。

挑战任务2:自主设计第4项任务(到达6个景点),根据任务单,规划最短路线,每次到达3个景点,回到大本营可以领取一个挑战圈,挑战45分钟收集5个挑战圈。

挑战任务3:自主设计挑战任务,根据任务单,规划最短路线,每次到达3个景点,回到大本营领取一个挑战圈,挑战45分钟收集6个挑战圈。

三种挑战任务,请幼儿自主选择,教师可根据幼儿发展情况鼓励他们挑战难度更高的游戏。

3. 理解任务单,讨论游戏公约

欣欣:我要挑战的是任务1,按照规定任务收集5个挑战圈。

师:欣欣,你这次选择了任务1,我记得上次游戏的时候你也自己设计过任务,能不能尝试挑战一下任务2呢?

欣欣:好的,那我就选任务2了。

宥宝:我要挑战的是任务2,有3个规定任务还需要自己再设计一项任务,要一次去6个景点打卡。

师:宥宝,你选了任务2,要不要来试试任务3?

宥宝:我觉得任务3有点难,我想保证挑战成功,我这次就想选任务2。如果我这次挑战成功了,下次再选任务3。

师:如果这次你完成了任务2,还有时间的话,你还可以再尝试挑战任务3。

一一:我要挑戰最厉害的任务3,我要设计4个挑战任务,每次挑战去6个景点打卡,我要挑战收集8个挑战圈!

丁丁:我也要挑战任务3,第一轮和第二轮去3个地方打卡,第三轮和第四轮每次都去6个地方打卡,也能拿到6个挑战圈。

师:想一想,任务3,每轮去不同的景点,一次最多可以收集几个挑战圈?最少几次可以完成6个挑战圈的收集工作呢?

师:这次游戏中,根据点标的位置和前面游戏的经验,我们应该遵守哪些公约呢?

幼:看清挑战任务,规划最短路线,把握运动节奏,坚持完成挑战。

【设计分析:明确挑战点】

在幼儿与教师共同建构与体验的挑战性活动中,应以明确的目标作为活动的起点,教师要关注“儿童视角”,遵循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幼儿的个体差异性,提出明确适宜的目标。在本次活动中,游戏的目标有三个:一是45分钟内运动节奏比较稳定地完成2500米左右的挑战;二是能自主选择适合的任务单并尝试设计,有初步的任务意识;三是喜欢参与定向游戏,愿意坚持挑战,积极与同伴分享游戏策略。游戏目标包含了对幼儿表达表现、探究尝试以及交往合作等整体发展的关照,体现了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支持幼儿整体发展的教育理念。

定向游戏的目标指向幼儿的全面发展,这些目标不要求所有幼儿在一次活动中全部达成,根据全班幼儿的整体游戏情况,一个定向游戏往往会反复进行多次,教师在重点目标的达成解决上,有计划地多次同步推进或者逐个推进,幼儿需要在持续的活动中逐步积累不同维度的目标经验。这是“欢乐一日游”的第二次游戏,教师会更多地关注幼儿是否能选择合适的任务单并尝试合理地设计任务,因为相对于第一次游戏任务单只使用了任务单1,这次教师提供了三个层次的任务单,而且任务单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挑战能否成功。

在这一环节,师幼共同明确了挑战任务。帮助幼儿明确自己的挑战任务,是幼儿参与挑战的前提。

在本次活动中,有7名幼儿选择了任务3,有12名幼儿选择了任务2,有11名幼儿选择了任务1。一些幼儿勇于挑战难度更高的任务,能够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挑战;也有一些幼儿因为害怕挑战失败或者盲目自信选择低于或高于自己发展水平的游戏。这时候需要教师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进行一对一的倾听和支持,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挑战难度,帮助他们更好地明确自己的挑战点。当然,如果幼儿依然坚持选择自己原来的挑战任务,教师也会给予认可,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给予幼儿克服恐惧的时间和机会,然后在自主游戏和回顾分享的环节,根据幼儿面临的实际情况给予支持和引导,以便幼儿能够在有更多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对下一次的挑战做出更合理的判断。

【设计分析:激发内驱力】

激发内驱力是挑战性学习活动的关键环节。幼儿挑战性学习的发生不是简单的类似刺激—反应式的条件反射,它会经历一个由外向内,再由内向外的循环发生过程。通过实践,笔者总结了激发幼儿自然性需求和社会性需求的驱动策略。在本次活动中,激发幼儿内驱力的积极策略包括:一是创设多元变化的游戏情境任务激发幼儿内驱力。二是创设适宜的不同难度的任务,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设计任务,保障幼儿的胜任感和自主性,激发幼儿内驱力。三是通过建立联结激发幼儿的内驱力,游戏中鼓励幼儿结伴自主游戏,同伴的相互陪伴与学习,也能激发幼儿完成挑战的进取心。

二、自主游戏

1. 标注地图,自主设计任务单及路线

师:请小朋友根据大地图,先在自己的小地图上标记好大本营以及9个点标的位置。可以选择一个人去挑战,也可以和好朋友结伴游戏。结伴游戏必须满足哪些条件呢?

飞飞:要保证我们选择的任务单是一样的。

小朵:还要保证我们设计的任务、规划的路线也是一样的。

师:请小朋友根据自己选择的任务单,完成任务单和路线的设计。

师:请完成任务设计的小朋友互相交流一下你们的路线,确定是否还需要调整。

2. 幼儿自主游戏

热身活动后,幼儿进行自主游戏。教师关注幼儿能否按照规划顺序寻找,是否遵守游戏公约,能否克服困难、坚持完成挑战任务。

宥宝:我发现按照场地寻找比按照种类寻找更节省时间。

师:小杰,请看一下地图,收集到这个雪花片后,从哪条路走比较合适呢?

小杰:我觉得,取完这个雪花片,从隧洞穿过去会比较近……

师:这确实是个好主意!

豆豆:水泥地、草地、泥地、砖块地……不同的路面踩上去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要努力保持身体稳稳的!

花花:我拿了一个花片和一个卡片,我不知道还要拿什么,聪聪你能和我一起去找吗?

聪聪:能够一起挑战必须保证好朋友的任务单是一模一样的,我们的不一样,我不能和你一起去找。

师:聪聪,你可以通过看地图和任务单,帮助一下花花吗?

聪聪:嗯,花花你要先看看你的任务单上是哪三个花片和卡片,告诉我,你现在打卡了哪里的花片和卡片,我来告诉你接下来可以去哪里。

【设计分析:有支持的自主探索】

自主游戏环节充分支持幼儿自主探索,减少了对幼儿身体探索的过度限制,赋予幼儿表现不同勇敢挑战点的机会,也赋予教师看到不同儿童发展差异的机会。本次活动中,包含对幼儿敢于表达表现、敢于探究尝试和敢于交往合作等多方面发展的挑战。每一名幼儿在本次活动中面临的挑战点、挑战程度以及达成速度是不同的。通过自主游戏环节,教师能够更清晰地看到每一名幼儿面临的不同挑战点,如宥宝和小杰关注的“最短路线”的探究挑战,花花面临的“能否一起去”的合作挑战,豆豆和俊俊关注的“身体动作”的表达表现挑战。只有看到了每一个的不同挑战点和幼儿的发展水平,教师才有可能提供有差异的支持。

自主游戏环节为教师有差异地支持每一名幼儿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教师介入支持幼儿的前提是确保已经给予幼儿充分探索和挑战的机会和时间,并且通过观察分析幼儿面临的困难来自身体动作的发展还是心理调适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选择是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给予幼儿直接支持,还是间接引导,不断探索适合不同幼儿的适宜支持方式。本次活动中,三种不同任务单下进行自主游戏的幼儿,本身就获得了教师在活动设计上的分层支持;在活动的实施中,教师也会针对任务单的不同难度,给予幼儿有针对性的支持。

对幼儿有差异地支持,不仅来自教师,也来自同伴。皮亚杰提倡的“同伴影响法”认为同伴之间的影响是认知发展的重要源泉,幼儿與同一认知水平上的其他幼儿之间的相互影响可能比成人的影响更有效,在同伴交往中的观察学习和积极探索,更能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在自主设计路线的环节,请完成设计的幼儿互相交流,这既给予幼儿与同伴相互学习和反思调整的机会,也为教师重点支持速度较慢以及设计存在困难的幼儿提供了机会。同时,教师鼓励幼儿结伴游戏,并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相互观察、模仿和请教更有经验的同伴,不断增强幼儿挑战的信心和获得挑战成功的经验支持。这些都体现了教师运用积极策略对幼儿勇敢行为进行的“正强化”。

三、回顾分享

在游戏结束后,教师运用“本次挑战任务的完成情况”“本次挑战中遇到的困难和进步”“下一次你的挑战目标是什么”三个问题,以及幼儿自评表等工具,对幼儿进行了激励性评价,与幼儿共同梳理本次游戏经验,明确本次活动目标的达成情况,并确定下次活动可能的挑战目标。

【设计分析:激励性评价】

为发挥定向游戏对每一名幼儿进阶发展的促进作用,我们开发了包含具体评价、化解危机和去标签三种类型的多主体激励性评价工具,支持教师、幼儿和家长积极参与评价,共同为每一名幼儿的发展搭建成长的阶梯,提升幼儿情感温暖的内化能力,营造家园协同育人的温暖教育氛围,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基。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通过聚焦三个问题的师幼对话,对一些幼儿能够“坚持完成挑战任务”“按照任务单和规划路线行进”“走跑节奏稳定”等进步给予了具体评价;同时,教师捕捉到有的幼儿因为没有完成自己的预设任务而表现出“沮丧”时,引导其考虑节省时间、提升运动效率的策略,指出了进一步发展的方向,这样的激励既有对幼儿已有努力和发展的肯定,又有对未来发展的激励,有助于帮助幼儿化解成长危机,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不畏困难,继续面对挑战。

本次游戏中幼儿激励性评价运用了幼儿自评表,表中包含任务完成情况、运动速度、运动感受等提示元素,帮助幼儿回忆游戏现场,给幼儿提供充分表达的支架和机会,帮助幼儿对自己的发展进步开展针对性的具体评价,也给予每一名幼儿表达“紧张”“沮丧”等发展危机的机会,还能让一些“标签”的刻板印象得以显现。在此基础上,教师的一对一倾听和引导更有利于幼儿认可自己的进步,化解成长的危机,获得去除标签的成长性思维。

【设计分析:明确可能的挑战点】

定向游戏的每一次并不止步于对幼儿的激励性评价,而在于通过激励性评价,对幼儿深度参与游戏的行为给予肯定并提供指引,帮助幼儿明确下一步可能的挑战目标,形成“明—激—探—激—明”的师幼互动支持的闭环,激发幼儿挑战性学习的持续发生,实现幼儿“认可和期待的无限循环”进阶式发展。

本次活动结束时,有的幼儿已经明确了下次要挑战任务3,有的幼儿已经明确了下次要结伴挑战,通过分工探索更快的任务完成方式,解锁新的挑战进阶任务。

定向游戏从幼儿身体出发,不断寻求支持每一名幼儿进阶发展的适宜性策略,在挑战中支持幼儿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小小勇敢者!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小小勇敢者:幼儿挑战性学习的整体建构与实施研究”(批准号:D/2021/04/10)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实验幼儿园)

责任编辑:胡玉敏

猜你喜欢
激励性景点挑战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
青年心理(2020年18期)2020-12-03 08:43:00
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读与写(2019年1期)2019-11-26 16:01:34
小学习作教学激励性评价的运用策略
打卡名校景点——那些必去朝圣的大学景点
英格兰十大怪异景点
海外星云(2016年7期)2016-12-01 04:18:07
叽咕乐挑战
叽咕乐挑战
依托激励性评价提高低学段口琴口头作业效度的实践研究
叽咕乐挑战
没有景点 只是生活
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 13: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