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是初中教育事业发展和进步的核心力量,其不仅是一个班级的领头人,还身兼班級的教育者、组织者等多重角色,肩负规范、引导初中生健康成长与成才的重要育人职责。从责任伦理视角来看,现阶段初中班主任的教育责任正面临着多重因素的制约,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常面临责任缺失、责任过度或责任滥用等问题,这些行为均为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立足责任伦理视角探讨初中班主任的教育责任与履行策略,以促进教学管理工作效率的稳步提升。
责任伦理一词最早是由马克思·韦伯提出的,他认为责任伦理是对责任进行的伦理审视,强调关注个体身份、行为、手段等可能引发的后果,要求个体要为自身行为承担责任。个体是否遵循责任伦理,意味着其能否承担由自身行为所带来的一系列责任问题。可见,责任伦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应然的,对于初中校园而言,班主任责任伦理的存在可以有效规避学生因各类因素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在初中校园网络中,由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学生等主体所编织的人际关系日趋复杂化,班主任肩负着规范、引导、促进初中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责任。因此,责任伦理的呼吁无疑成为应然之选,为初中班主任身份的复杂性提供了重要的审视视角,也为班主任教育责任建构了一道精神底线,避免其履责过程中因责任失范而影响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现阶段初中班主任的教育责任缺位
责任伦理是在公共生活基础之上的秩序调整过程,对于初中这一公共场所,初中班主任需要认识自身身份及角色的特殊性,既要作为特殊社会个体承担起必要的社会实践要求,又要展现出应有的教育实践理性。换言之,初中班主任要自觉承担起自身的教育责任,既要为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做出不懈努力,又要承担起不良影响的后果。然而随着初中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初中班主任在履行对应责任时难免会因定位偏差、多重职责及各类内外因的影响而只能承担有限的责任,这使得初中班主任履责过程中出现责任缺位、过度、滥用等问题,逐步悖离了责任伦理的要求。
(一)责任缺位
与普通教师不同,初中班主任除了承担教学工作以外,还肩负着管理班集体、引导学生、促使班级朝着更好方向发展的重要责任。随着班级管理民主化呼声的愈演愈烈,越来越多初中班主任彻底“放手”,将班级管理的责任施加在仅仅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生身上,期待其能够主动维护班级秩序、自觉实现自我全面成长。然而“放手”非但没有使学生理解“自己的学习应由自己负责”这个道理,反而日趋扩大化,导致班主任本应肩负的引导和规范功能无法发挥,继而引发班级管理失调等一系列不良后果。从责任伦理视角来看,初中班主任责任的缺位恰恰影射了其无法用好教育权力的现况,也反映了多数班主任对班级管理责任及主动走进学生内心、引领其成长等基础性教育责任的普遍缺失。此外,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社会各界普遍强调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班主任的地位与作用,这种地位和定位的缺失也在无形中弱化了其引领与规范学生的作用,进一步加剧责任缺位问题。
(二)责任过度
初中班主任在学生成长中肩负的是引导、规范、表率与保护的责任,而非代替学生思考和行动。有些班主任并未清晰地认识自身责任及限度,或不尊重学生想法,将自身观点强行灌输给学生;或一味溺爱学生,对于学生的错误不批评、不指责;或对班级大小事务一律包办,不给学生自主实践与主动学习的机会。长此以往,导致学生产生惰性思想,养成不做事、不负责的不良习惯。从责任伦理视角来看,在这种“事无巨细”的做法中班主任虽“面面俱到”,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属于典型的责任过度。如此建设的班级只是强化了对学生的约束,无益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与实践能力。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曼将美国教育收益率持续下滑归结为过度教育,当教育供给超过教育需求,将导致教育收益下滑,而当班级管理责任超越初中生的实际需求,也将导致班主任教育收益降低。此外,责任过度会导致班主任在履行教育责任时出现功能性限度,令身兼多职的班主任无暇他顾,不仅增加了履行责任的难度,还会令其不自觉地陷入模式化的班级工作循环之中。
(三)责任滥用
初中作为公共生活领地,其要求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的各种行为表现出恰如其分地履责。随着班主任本体身份由单一的学生引领者向班级发展参与者、德育工作践行者、校园文化建设者等多重身份的扩展,穿梭于不同场域的班主任既要履行好繁重的教学任务,又要肩负起烦琐的管理事务,工作压力的剧增使得部分班主任出现了行为失范、责任滥用等问题。无论是违背师德的辱骂、体罚、索礼、性侵等行为,还是训斥、威胁、强迫,甚至伤害,很多班主任忘却了本应坚持的价值追求,也未将学生视为与之有着平等人格尊严、主体地位的生命个体,而是在物欲横流中迷离了双目、背离了责任伦理的基本要求。初中班主任权力滥用对初中生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误导,也导致班级公共生活逐步陷入无序状态,这种“无处不在”的责任滥用影射了班主任对教育责任边界认知的模糊、对责任伦理的无视。
二、责任伦理视角下初中班主任教育责任的履行策略
初中班主任对班集体建设及学生成长肩负着不可推脱的主体责任,但班主任也非万能,在其履责过程中难免面临着难以突破的制度约束、行为惯性及精神桎梏,这导致初中班主任只能肩负起有限的教育责任。针对此,为了确保初中校园生活的有序性,作为责任主体的初中班主任必须重新审视自身角色及班级建设工作,明确自身教育责任限度,通过管理对象、责任关系、履责方式的转向变革,规避责任缺位、过度或滥用问题,实现班主任教育责任的适度履行。
(一)管理对象:由班级向班集体转变
明确责任界限,方可确保班主任严格依据责任伦理要求而努力。值得思考的是当代班主任的核心教育责任并非单纯的班级及学生个体管理,而是面向更为复杂的班集体的规范发展。因此班主任要明确自身肩负的核心责任以及不应承担的责任,既要将重心逐步转向班集体建设方面,又要摒弃“大包大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的管理传统。具体而言,一方面初中班主任不应将班级视为单纯的被管理对象,而要将自身纳入班集体中,将引领和促进集体发展作为核心教育责任,既要从集体精神建设视角出发,以“班级”为内核,充分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联合学生共同创造契合本班的班级文化,并与学校、社区、家长等达成集体发展的思想共识,拓展履责根基,持续凝聚学生集体精神,塑造持续发展的班级文化,又要根据家庭情况、性格及班级表现建立学生档案,全面了解和关切每位学生,通过“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教育管理,营造积极、正向的班级氛围,不断推动学生身体、学业及思想成长,促进班集体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初中班主任要把握好班级及学生管理的“度”,既要发挥引导、规范、管理之责,又要确保履责过程的适度性,要影响学生、却不能要求其一定接受自身观点,更不能代替学生思考;要组织丰富的班级活动,但并非包办,而要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从实践中思考,使学生明对错,而非将自身观点强行灌输给学生;要关爱学生,但并非学生做错了事不批评、不指正,而是要进行有力地鞭策,督促其不断成长。
(二)责任关系:由契约管理向协同民主轉变
要确保初中班主任恰如其分地履责,必须明确学校与班主任之间、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多元责任关系,建立健全履责机制,使班主任由因契约关系而被动履责转变为因责任伦理而自觉履责,使班主任和学生由管理关系转变为民主关系。具体而言,一方面学校要打破与班主任的传统契约关系,将班主任视为教育责任的协同实施者,既要积极展现初中优秀教学育人成果、提升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又要打破冷冰冰的责任制,尊重班主任感受与意见,保障其权益,激励其主动承担起班集体发展的重责,与之共同守护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顺应班级管理民主化趋势,打破班主任与学生之间传统的“管”与“被管”的关系,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初中生正处在成长转折的关键期,无论是自主性、自律性,还是自立能力均已显现,因此班主任切忌以“无所不在”的责任滥用扰乱学生的个体生活,亦不能以“事无巨细”的责任过度干预学生的方方面面,更不能以责任缺位等“伪民主化”方式随意推卸教育责任,而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以平等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并与其共同处理班级事务,推进班集体建设,构建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履责方式:由关注学生成长向师生共同发展转变
随着管理对象由班级向班集体转变,身为班集体的一员——初中班主任履责方式也应有所变化,需要从单方向的关注学生成长转向关注师生的共同成长与发展。以往初中班主任受感性经验责任范式的影响,常常忽视了自身职业发展,这导致班主任履责过程中受主观因素影响而出现地位性、功能性、主体性限度,极大地弱化了班主任的引领与规范功能。为了解决此类问题,班主任既要注重塑造学生发展,又要持续内在化地进行自我塑造,追求师生同步发展与共同成长。具体而言,一方面,班主任要积极探索班集体建设与发展实践,以民主化方式持续加强与学生的切磋与沟通,在多元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管理经验与能力,以更好地投身于引领和规范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工作中来。另一方面,初中班主任要时刻保持理性而审慎的学习思维,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革新教育管理方法、创新教育责任范式,从心理、思维、意识、行为等各个层面把握学生认知和行为偏差,引导其从认知和行动方面做出科学的调整,提高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同时,促进自身专业成长与职业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责任伦理源于自己的认知,初中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头者、教育者与组织者,身兼多重角色的同时,也肩负着多重的责任。因此,对初中班主任教育责任的有限性与肩负教育责任的限度要保持一个理性的认知。为了更好地规范、引领初中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初中班主任需要明确自身定位,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了解自身角色的教育责任底线,避免责任有限、过度或滥用,从管理对象、责任关系、履责方式等方面出发,探索教育责任的履行策略,持续优化教学管理行为,最大限度地履行好各项职责,为提升班级管理效率、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成才保驾护航。
(李兰芬,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班级管理,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