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健楠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在我国经济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新型农业技术也获得广大农民的关注和认可。玉米栽种是我国现阶段发展较为成熟的一项农业技术,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使用现代化农业技术可降低环境因素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有效提升玉米产量,为了让农民获得优质高产农作物,应大力推广农业技术,普及农业种植常识。基于此,本文介绍农业技术推广的意义,阐述现阶段我国玉米栽种全过程应用技术并列举农业技术推广方案,为基层农户以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提供参考。
为了提高玉米作物产品质量和产量,为农户创造更高的收益,应积极宣传玉米栽培技术以及相关农业技术。玉米栽培周期长,在种植玉米之前,应选择合适的种植区域并进行整地工作,之后需要做好玉米品种选择,测定玉米种子发芽率并进行播种,在玉米具有一定高度后完成间苗和定苗工作。另外,玉米栽培过程中不能忽视化肥、除草剂的使用,并需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玉米产量,实现我国玉米产业平稳发展。
我国农业正处于发展阶段,农民收入水平不断增加,但距离进入现代化农业社会还存在一定差距。要想摆脱传统农业的束缚进入现代化农业,应加快我国农业发展,积极宣传现代化农业技术,指导我国基层农民运用新技术完成农业种植工作,确保农民在完成种植周期后能取得更高经济收益。现代农业技术指在先进科学技术的指导之下转变传统农作物种植方式,根据农作物生长特点和环境要求设计科学的农作物培育方案,确保植物能够健康生长。
在玉米种植领域推广现代农业技术的原因有三点:其一,玉米本身相对高产,并且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在我国农业种植产业中一直占据重要位置,同时,玉米品种丰富,还具有一定抗病虫害的能力,因此深受种植户的喜爱,推广玉米栽培技术具有可行性。其二,玉米是一种常用的饲料,具有饲料之王的称号,虽然玉米价格在农作物中不占有绝对优势,但其作为饲料可以喂养多种畜禽,利用玉米饲养的家禽可为农户带来较高的经济收益。其三,玉米还可以在工业中使用,是一种重要的原料,常用于酿酒、造纸、制药、食品加工以及纺织等行业。因此,推广玉米栽培技术可以扩大我国玉米产量,促进关联行业发展。
在玉米种植之前,需要根据玉米生长特性选择合适的种植区域。玉米生长速度快,一般在温热条件和含氧量较大的地区种植,喜肥水,在土壤肥力差,黏性土壤或土壤酸碱性不符合玉米种植要求都会影响玉米生长,因此在种植玉米时首选土壤肥力中等且排水方便的地区。在确定种植区域后,应对该种植区进行整地,对土壤进行深翻、起垄及施肥,提升种植区土壤透气性,从而为玉米打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整地过程还可以消除病毒和害虫,降低病虫害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另外,整地还可以防止杂草生长,使玉米在土壤中获得更多养料,在此过程中还可通过施足底肥来为玉米提供生长养分,为玉米健康生长奠定基础。
玉米选种是玉米栽培技术的重点,玉米产品主要有两种用途,其一可以作为食物供人们食用,一般为水果玉米、糯玉米等品种,但食用玉米产量一般较低,其二可作为饲料或工业原料,满足家畜生长、工业生产需求,而这类玉米产量相对较高,农民在选种时应根据实际需求选种对应用途的玉米种子。另外,气候条件也会影响玉米产量,在进行选种时需要结合当地积温情况、是否运用地膜覆盖等条件,同时,玉米选种尽量选择生长周期较短的品种,避免玉米种植后期遇到持续阴雨天气,导致土壤积温不足现象,使玉米出现青瘪和穗腐现象。总的来说,在选种过程中应考虑到玉米品种适用情况,气候条件以及生长周期,在此基础上选择高产、抗病性强、形状饱满的玉米品种。
在选定玉米品种后,应测定该批玉米种子的发芽率,确保其发芽率能达到90%以上。过去大多数农民会在购买种子之后直接种植,然而购买的种子形状大小具有明显差异,且其中很可能包含受到病虫害的种子,若直接种植会影响该产区玉米产量。因此,在确定种植品种后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现阶段常用的处理方式是利用药剂拌种,而具体药剂的使用种类需要根据当地病虫害实际情况加以判断。在玉米丝黑穗频发地区,可先使用20%的萎锈灵药剂对玉米种子拌种,药剂用量大约为种子总重量的1%。若玉米种植区在过去经常出现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可选用浓度为0.3%的林丹粉拌种,或用浓度为95%的酒精溶解1gABT4 号生根粉,之后加入25kg 水搅拌均匀,缓慢喷洒在300kg 左右的种子堆中,并不断搅拌,直至所有药剂均匀分布在种子上,最后用塑料布覆盖好,静置6h,完成种子处理工作,随即可展开播种活动。
在进行玉米播种之前,需要对种植区土壤情况进行勘察,并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制定合适的播种时间计划。若玉米播种过早,玉米种子会因低温导致种子发芽迟缓,甚至出现粉种和坏种情况,严重时会发生低温冻害现象,使玉米种子更容易受到病虫害影响。通常情况下,玉米种植区土壤层下方10cm 处能保持在10℃以上时,即可进行玉米播种工作。
玉米栽培时应做好间苗和定苗工作,间苗是指将玉米种植区内长势不佳的幼苗小苗清除,保留强壮玉米苗,一般在玉米成长到3~4 片叶时开展间苗工作。定苗是指通过技术手段使玉米地内玉米长势基本保持一致,一般在玉米成长到5~6 片叶时完成定苗工作。通过间苗和定苗工作可以促进该区域玉米生长一致性,可有效提升玉米产量。
在种植玉米时,需要使用化肥提升土壤养分,以提升玉米产品质量和产量,一般玉米种植过程中至少需要施加三次化肥。第一次施加化肥是在栽种玉米之前,通过化肥提供玉米初期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提升玉米种子出芽率。在玉米种植之后,还需要再次施加化肥,玉米种子发芽之后成长速度较快,这时应根据玉米实际生长情况以及营养需求选择性施加合适的肥料,一般需要施加含磷肥料和含氮肥料,施加肥料之后应及时对其进行灌溉,确保玉米根系能够吸收土壤中的肥料。若施肥后天气以阴雨天为主或存在积水现象时,应挖掘沟渠,完成玉米种植区排水工作,提高土壤透气性能。第三次施加化肥应根据玉米实际生长状况科学配制肥料,由于此时施肥重点是需要对玉米秆部提供足够的营养,因此第三次施肥以复合肥料为主。在施加第三次化肥之后,需要灌溉足够的水分,以为玉米生长带来足够的水分和营养,尤其在玉米成长至抽穗阶段,充足的营养可以有效提升该品种玉米产量。除此之外,玉米生长过程中还需要微量元素,土壤微量元素具有临界值,一般每1kg 土壤中只含有0.6mg 锌、100mg 易还原锰,施用微肥适当提高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可以起到增产效果。微肥施加手段主要有拌种、浸种、基肥以及根外喷施。以锌肥为例,锌肥内含有氧化锌、碳酸锌和硫酸锌等无机物,一般在施加基肥过程同时施加锌肥,用量为每67m2需要1g左右硫酸锌,若单独播撒锌肥或与有机肥结合播撒锌肥,需要控制种子质量与硫酸锌质量的比例维持在200∶1 左右。
玉米种植区内极易产生杂草,过多杂草会影响玉米产量,因此一般选择使用除草剂消除杂草。在除草剂的选择时一般选用玉米地专用除草剂,为防止除草剂对玉米生长带来不利影响,第一次应用除草剂应慎重使用。例如选用草甘膦作为除草剂,其具有很强的灭菌性,在清除杂草的同时可能会对玉米造成污染,若玉米处于幼苗期时使用草甘膦,将其喷洒至玉米叶上,玉米会出现红苗,甚至可能出现枯死现象。在施加除草剂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确保其用量科学,不能将除草剂喷洒在玉米果实或叶片上,以免对玉米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病虫害侵袭,常见的病虫害包括玉米螟、玉米蚜、锈病、大斑病、纹枯病以及粗缩病等。针对常见的虫害可采用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等方式。物理防治指使用荧光灯、红外线等方法,使玉米种植区环境不符合害虫生活习性,达到防治目的。化学防治是指在玉米地内喷洒相应的化学药剂,用化学方法消除病虫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生物防治指运用另一种生物对害虫进行防治,该方法包括选择具有病虫抗性的玉米品种或引进玉米害虫天敌。生物防治优势明显,该方案不会破坏玉米地周围环境,同时不会影响玉米正常生长,是一种绿色防治措施。农业防治是指实施田间管理方法防治病虫害,包括施加相应肥料和调整玉米种植区内水分含量等措施。
玉米螟是一种严重威胁玉米产量的害虫,在防治玉米螟的过程中应结合使用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在玉米螟成虫前阶段,应根据玉米种植区实际占地面积使用封、烧、沤等方法控制玉米螟幼虫量,也可以使用高压汞灯诱杀玉米螟。在玉米种植区中使用诱捕剂以及引入赤眼蜂也是防止玉米螟在玉米种植区蔓延的常用方法。
大斑病是我国玉米种植区常见病害,该病在我国分布非常广,若玉米地大规模感染此病,会导致玉米减产20%左右,若病情严重甚至该比例会增至50%。在预防大斑病时,一般选择栽培管理、药剂保护以及耐抗病品种综合管理进行防治。在选种时可选择耐病玉米品种与耐小斑病品种相互杂交品种,防止单品种抗病性弱,提高玉米抗病能力。该病发病率最高的时间段为玉米抽雄阶段,在这个阶段开始喷药可以提高该病预防能力。一般利用50%多菌可湿性粉剂500 倍、浓度为40%的禾枯灵可湿性粉剂每667m2喷洒50~60kg,每7 天或10 天喷洒1 次,完成2 到3 次喷洒可有效预防大斑病,从而减少大斑病引起产量降低的概率。
为提高玉米产量,应做好玉米选种工作,将中大穗、紧凑、中晚熟、增产潜力大以及抗逆性强的玉米品种放在优先推广的位置,确保玉米种植户在种植推广产品后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同时,推广玉米产品品种应多元化,增强玉米抵御干旱以及病虫害能力。在进行高产玉米推广时,应合理利用政府补贴,在推广产品的同时宣传玉米种植技术,指导农民科学种植,并在玉米种植初期、中期和尾期举行玉米高产相关培训,具体讲述高产玉米选种策略、玉米种子选购原则、玉米正常发育特点以及高产玉米栽培技术应用等内容,解决农户选种难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升农户玉米产值,同时在农户中形成二次推广。
在推广玉米栽培技术时,需要根据地区特色精准定位,了解当地农户需求,使玉米栽培技术在推广时迅速得到农户的认可。因此,在推广玉米栽培技术时,应遵循市场需求和农户种植意见,根据市场调研成果完成相应产品技术开发工作,使相应新型技术能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种植产业中。然而农业产品研发人员一般不参与产品推广工作,在研发农业技术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技术要求与农户需求不符的情况,最终导致相关技术难以推广。此时就需要技术研发人员与农户积极交流,了解现阶段农业种植水平以及市场实际需求。部分技术符合农户实际生产需求,但由于农户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不愿意尝试新型技术,才使新技术难以在农业市场推广,此时应展开产学一体化建设,定期展开技术培训,使农户意识到先进技术的实用性和简便性,推动新技术在农业市场的应用。
随着我国农业人口涌向城市,大批农民脱离农业产业,寻求新的发展机遇,而原有土地开始整合,农户群体转变为大农户。因此,农业技术推广时应考虑客户群体转变带来的影响,面对新型客户群体,应使用多元化传播手段宣传新技术,例如在抖音、公众号以及官方平台等机构展示新技术具体应用效果,并通过走访农户的方式现场传授农业技术专业知识,根据农民需求推广相关农业技术。农业生产具有一定周期性,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存在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因此在调整客户群体的同时可提前利用大数据手段推测市场需求,通过为客户群体制定更为科学的生产方案以提高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另外,由于客户群体结构调整,可以通过政府招标或扶持龙头企业的方式推广相关农业技术。招标活动可以在大农户之间选拔出先进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利用大农户之间良性竞争的方式完成农业技术的迅速推广,扶持龙头企业是指对部分发展较好的农业单位进行扶持,使其生产模式得以完善,同时通过农业技术应用成功案例向更多农户推广,以更高效完成农业技术普及工作。
农业技术推广离不开政府资金支持,由于政府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在政府辅助推广下的农业技术往往能较快速度获得良性反馈,同时能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断创新。政府资金扶持方式包括投入技术推广经费和研发信息化推广平台。增加推广经费投入可加强推广过程各个组织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果。此时还可通过农业技术协会发起农民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工作,使推广人员能面对面指导农民农业技术运用方法,达到高质量推广农业技术的目的。政府出资建设信息化推广平台,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了解市场需求,引导技术研发部门展开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型农业技术,并引导农民线上了解新型农业技术优势,加快农业技术推广速度,使农业技术能够实际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
综上所述,玉米栽种技术的研究是提高我国玉米产量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而在研究玉米栽种技术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宣传推广成熟农业技术,促使更多农户了解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户种植产量,从而使农民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现阶段,推广农业技术应从推广高产玉米品种、定位产品技术、调整客户群体结构以及获取政府资金扶持四方面入手,在更多农户能够应用新型农业技术后,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又会有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