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 勤,罗 婷
(宜春市人民医院,江西 宜春 336000)
研究显示[1],胃肠外科手术中麻醉药物的使用可导致术后短时间内患者的胃肠功能处于暂时麻痹状态,引起消化功能障碍及胃肠动力紊乱,引起肛门排便排气停止、胃肠道蠕动减弱,导致患者出现腹胀等症状,增加患者卧床时间,进而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目前研究证实[2],卧床时间是胃肠外科手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故目前的快速康复外科协会认为,积极进行早期运动能够改善外科手术患者预后。但临床上目前早期运动的相关干预开展程度不高,因缺乏相关人才及临床工作强度普遍较大,且未有合适的早期运动方案。本研究以临床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协同式早期运动干预,根据现有的临床资源,调动患者及其照护者的参与积极性,增强患者主观能动性,共同参与疾病康复。本研究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使用协同式早期运动干预,取得满意效果。
1.1一般资料:将宜春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拟行胃肠外科手术患者60例纳入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拟在胃肠外科实施手术治疗;②疾病诊断为结肠癌、胃癌;③拟行择期手术;④拟行腹腔镜手术;⑤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系统疾病者;②经评估无法配合完成干预者;③合并先天性胃肠道疾病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49~68岁,平均(54.24±4.23)岁,体重指数(BMI)18.68~27.56 kg/m2,平均(21.45±2.52)kg/m2,疾病类型结肠癌14例,胃癌16例,文化程度:小学或文盲6例,初中、高中及中专11例,大专以上13例。对照组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47~69岁,平均(54.14±5.35)岁,BMI 17.97~27.94kg/m2,平均(21.75±2.41)kg/m2,疾病类型结肠癌16例,胃癌14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1例,初中、高中及中专12例,小学或文盲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术前1 d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成立疾病康复微信群,发放手术康复手册,讲解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及腹式呼吸;手术开始前指导患者进行肢体被动及主动活动,包括床上翻身、握拳、屈肘、直腿抬高、踝泵运动等;术后当天,鼓励患者下床活动,指导并协助患者扶床站立、椅旁行走及短距离行走。干预期间责任护士每日监督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及离床活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协同式早期运动干预。(1)由护士长牵头成立协同式早期运动干预小组,成员包括3名高年资护师、5名经验丰富的护士、2名主管医生,制定胃肠外科术后早期运动干预计划,邀请相关专家,由团队成员共同商讨制定干预内容,内容的实施质量、培训过程、数据整理等由高年资护师及护士长把控,具体内容的实施由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2)术前1 d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建立疾病康复微信群,发放手术康复手册,由责任护士建立“护士-家属-患者”协同护理单元,由责任护士负责对患者运动内容的指导、监督、实施及记录,家属协同运动干预的监督及记录;由责任护士在术前1 d将协同式早期运动的具体内容为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并示范,责任护士在日间查房、晨间护理时为患者及家属强化每日的运动目标,在下午巡房时监督并记录患者实施情况。(3)协同式早期干预内容:①术后当天以肢体被动运动2 h为目标,由家属及患者进行肢体被动运动,动作包括床上翻身、屈肘、踝泵运动等,与对照组内容相同。②术后第1天以床上、床边坐立1 h结合离床活动1 h为目标,由责任护士辅助患者在床上进行坐卧位转换练习,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床边坐位及站位转换联系,在床上坐位时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及家属完成咳嗽、咯痰、拍背、床上洗脸、床上漱口等练习;床边坐位及离床活动时,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以床旁为中心,缓慢下床,同时指导家属协助将患者转移至床旁椅上,进行日常聊天、玩手机等活动。③术后第2天以离床活动2 h为目标,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离床活动,以短距离缓慢行走为主,其间指导家属协助患者,可短距离行走至卫生间或在走廊行走,每次进行约500 m的行走。④术后第3天以离床活动4 h为目标,具体内容同术后第2天。⑤术后第4天以离床活动6 h为目标,与术后第3天相比,增加在公共区域的活动。⑥术后第4~7天以离床活动6 h以上为目标。在术后当天至术后第2天期间,运动干预以责任护士及家属全程陪同为主,术后第3天至术后第7天责任护士陪同患者1 h,其余时间由家属全程陪同。干预期间以不引起患者不适为宜,注意劳逸结合及分次完成,若患者出现不适,家属及时告知责任护士,通知医师进行临床处理。其间责任护士记录患者。两组均连续干预7 d,干预完成后评估各项指标。
1.3观察指标及评估方法:①比较两组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以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准,记录患者清醒后至术后首次排气的总时间。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运动耐量,记录患者的离床活动时间,以离开床边开始计时,至患者返回床边时停止计时,离床活动时间以干预7 d期间的总时间计。③比较两组术后1 d及干预完成后患者的疲劳程度,使用多维疲劳量表(MFI-20)在术后1 d及干预完成后次日评估术后患者疲劳程度,该量表由SMETS等修订形成[3],包括精神疲劳、躯体疲劳、心理疲劳3个维度,共包括20个条目,每个条目分数范围为1~5分,总分范围20~100分,分数与患者疲劳程度成正比。④由专人在干预前2d的次日清晨及干预完成后次日清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睡眠情况,该量表包括睡眠效率、睡眠时长等7个因子[4],每个因子单独计分,相加为睡眠质量总分,分数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⑤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使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分为不满意、一般满意、满意及非常满意4个等级。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1两组胃肠功能比较: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53.85±6.73)h]低于对照组[(71.53±6.3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58,P<0.05)。
2.2两组运动耐量比较:观察组运动耐量[(32.86±2.67)h]高于对照组[(23.59±2.4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38,P<0.05)。
2.3两组疲劳程度、PSQI评分比较:干预后MFI-20评分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PSQI评分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疲劳程度的比较分,n=30)
2.4两组满意情况比较:观察组非常满意[83.33%(25/30)]与不满意[0.00%(0/30)]情况与对照组[60.00%(18/30),13.33%(4/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2,P=0.045;χ2=4.286,P=0.038)。观察组一般满意[6.67%(2/30)]与满意[(10.00%(3/30)]情况与对照组[10.00%(3/30),16.67%(5/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8,P=0.640;χ2=0.577,P=0.448)。
3.1协同式早期运动干预提高了胃肠外科术后患者运动耐量、改善胃肠功能:本研究结果提示协同式早期运动干预提高了胃肠外科术后患者运动耐量。协同护理模式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改变了既往以护士为中心、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协同护理模式中充分调动了患者及家属的参与积极性,将护理模式从既往的护理人员与患者间单向指导的“灌输式”模式,转变为在护理人员指导下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的协同式护理模式。相关研究显示[5],协同式护理模式强调了护士合作者、协调者、教育者等多种功能,同时强调了患者及家属参与者的功能,增强了患者、家属在疾病康复计划中的积极作用。本研究在保证患者安全性的前提下,由精力及时间均较充沛的家属协同护士实施运动干预的具体内容,护士与家属及患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调动了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确保患者每日运动干预的正常实施。相关研究显示[6],胃肠外科手术由于术中切、牵、拉、压等操作,可造成腹腔脏器的损伤,且术后由于疼痛患者卧床时间增加,影响术后康复。有研究显示[7],早期运动干预能够缩短手术患者的康复时间,其主要机制为,运动情况下增加了患者的机体能量消耗,使患者机体代谢处于较高水平,促进伤口局部的修复,进而达到缩短康复时间的作用。本研究中运动干预自术后当天起,进行床上被动活动,在术后1 d至术后7 d期间,每日设定运动目标并由护士及家属监督,与对照组的无监督状态比较,观察组患者保证了每日的运动量,而充足的活动量促进了躯干肌群的收缩,促进胃肠排气,故干预后患者运动耐量高于对照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
3.2协同式早期运动干预改善胃肠外科术后患者疲劳程度及睡眠情况: 本研究结果提示协同式早期运动干预改善胃肠外科术后患者疲劳程度及睡眠情况。分析后认为,早期观察组采用床上翻身、被动运动等干预方法,使患者的机体保持一定水平的代谢状态,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机体的能量消耗,促进机体新陈代谢[8],而自术后1 d起,在家属及责任护士的指导下,定量完成规定时间的运动,并采用缓慢步行等有氧运动方式,进一步增加患者能量代谢,增强患者机体耐受力。相关研究证实[9],有氧运动能够改善患者机体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运动过程中促进机体多个肌群的收缩,使相关肌群规律、间歇给静脉血管壁施压,促进血液循环,进而促进患者机体的新陈代谢。
3.3协同式早期运动干预改善胃肠外科术后患者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提示,协同式早期运动干预改善胃肠外科术后患者满意度。王璐等[10]采用家属参与式疼痛教育的方式干预直肠癌患者,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该研究认为,家属支持能够极大提高患者的韧性水平,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金苑[11]采用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干预多发性跖骨骨折患者,结果显示,患者的满意度较好。本研究在协同式早期运动干预模式中,责任护士充分利用了家属的职能,保证了患者在每日活动中受到一定监督,增加了患者感受到的关怀程度,进而提高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