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明
施洋下了堂,回到监狱。狱吏就把施洋脚上的脚镣卸下来,送来白布草包一个、垫被一条、盖被一条,还安置了一个木板铺。施洋知道,这是法庭斗争取得的初步胜利。
施洋回想刚才在法庭上,审判长说:“这是军法机关,只重命令,与普通法院不同。”他意识到,在湖北督军署陆军审判处,只要吴佩孚一个命令,不要证据,不经审讯,不经任何法律程序,就可以秘密处决。施洋知道事态严重、处境危险。尽管这样,施洋还是沉着镇静。在监狱中,施洋写了七天日记,这就是有名的《伯高狱中七日记》。
这本日记,是施洋在法庭上、在监狱中和敌人斗争的真实记录。施洋写了无辜被捕的经过后,写到自己对坐牢的看法,表现了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此时已夜十一时了。虽曾就寝,终夜未寐。我未寐的原因,并不是以坐牢为苦,实在是想我家弱妻、幼女、小弟、仆从六、七人,均靠我谋生存,床头金尽,柜无斗米,何以为继?若就我个人说,不独不以为苦,反以为乐。我今天坐牢,正修精养锐之机会,钻研锻炼之良辰。此我所以觉其乐而不觉其苦也。”
2 月15 日,是农历大年三十。吴佩孚给施洋强加“迭次参加工团,公然演说,主使煽惑工人罢工”的罪名,电令萧耀南杀掉施洋。萧耀南在根本没有掌握证据,没有经过任何法律程序的情况下,就命令湖北督军署陆军审判处卫队连连长黄玉山,把施洋押赴刑场,秘密处决。
行刑前,刽子手问施洋有没有遗嘱?
施洋严肃地说:“我只希望中国的劳动者早日起来,把军阀、官僚和你们这班替他们做走狗的人一起,食肉寝皮!这就是我的遗嘱。”
施洋慷慨激昂地说:“我不怕人、不怕事、不怕死,堂堂做人,反对强暴。你们杀了一个施洋,还有千百个施洋。”
枪声响了,施洋仍在高呼:“劳工万岁!”
1957 年1 月,董必武为施洋题诗:
二七工仇血史留,吴萧遗臭万千秋。
律师应仗人间义,身殉名存烈土俦。
姓名:顾正红
出生年月:1905 年8 月
籍贯:江苏阜宁
入党时间:1925 年
生前职务:
牺牲时间:1925 年5 月16 日,时年20 岁
牺牲地点:上海
遗书遗言:
顾正红在中国工运史上留名,源于震惊中外的“五卅”事件。可以说,他的牺牲是“五卅运动”的导火索。
顾正红,1905 年8 月出生于江苏阜宁县篆河顾庄(今滨海县正红乡)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全家仅有薄田五亩、草屋两间。在他11 岁那年,父亲为寻找生活出路,单身去上海打工做苦力。1921 年秋,苏北大水,阜宁一带尽成泽国。顾正红一家生活无着,一路乞讨至上海,寻找父亲。次年,顾正红进入日商内外棉九厂当扫地工,这份工作是他父亲四处求人才谋到的。但他在厂里生性好抱不平,上班不久,就因工头克扣工资,与之争理,被开除出厂。后来,在工友帮助下,他又进日商内外棉七厂,做加油工和盘头工。
1924 年,邓中夏在沪西工人区开办工人补习学校,组织沪西工友俱乐部,项英、李立三、刘华等人时常到学校和俱乐部上课、讲演。顾正红参加了补习学校,后又成为沪西工友俱乐部的活动分子。他不顾一天做工后的劳累,一下班就到俱乐部去,聆听邓中夏、恽代英、刘华等共产党人的演讲,懂得了许多平生从未听说过的革命道理,思想觉悟很快提高。父亲看他屡屡参加俱乐部活动,怕再闹出纰漏,劝他说:“在上海这地方混饭吃不容易,咱们无权无势,不要与人结怨。”顾正红说:“天下穷人是一家。要说冤家,那就是吸我们血的东洋人。”
1925 年2 月2 日,内外棉八厂资本家无故开除工人,并拘捕工人代表,引起了全厂工人罢工,沪西工人俱乐部代表工人向厂方提出不得无故开除工人、承认俱乐部有代表工人之权、增加工资和不准打人等要求。厂方不仅拒绝,而且继续抓捕工人活动分子。2月9 日,在邓中夏、刘华等领导下,内外棉五、七、八、十二等厂工人起来罢工,至2 月18 日,共有22个厂约4 万多工人加入罢工行列。3 月1 日,资本家不得不与工人签订了四项协议,罢工取得了胜利。这就是著名的“二月罢工”。在罢工中,顾正红自始至终冲在前面。他参加了工人纠察队,在交通要道上“把口子”,向过路群众宣传罢工的意义,还参加“打厂队”,到内外棉九厂、十四厂、十五厂去鼓动工人同时罢工。“二月罢工”胜利后,顾正红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二月罢工”的胜利,引起日本资本家的忌恨。不久,资本家就撕毁协议,继续任意开除工人,克扣工资,引起日商内外棉十二厂的工人再次罢工。5 月15 日,内外棉七厂的工人上班时,厂主以棉纱不敷为借口,关厂并停发工人工资,并且把责任推到供应棉纱的十二厂,以挑拨工人之间的关系,逼迫十二厂工人停止罢工。工人听了纷纷起来驳斥:“你们东洋老板开除工人,抓走代表,十二厂工人才停工的。”
这天,上完夜班的顾正红,按照刘华的布置返回厂里,带头揭穿厂方关厂停工的阴谋,并鼓动工人要求开工,要求发工钱。但工厂大门紧闭,门前的巡捕和“包打听”手持棍棒,严防死守。顾正红带头高呼口号,和工友一道撞开大门,冲进厂内。女工王秀英被日本监工殴打倒地,顾正红奋勇救助。厂方人员殴打工人时,顾正红跑到物料间,拿出打梭棒,分与工人自卫。七厂大班(经理)川村气急败坏,对着顾正红开枪,又扑上来刺了顾正红数刀。工人们迅速把顾正红送往医院抢救,在送往医院途中,顾正红还喃喃地说:“我不去东洋人医院……”第二天下午,终因伤重不治,年仅20 岁的顾正红停止了呼吸。
顾正红牺牲后,中共中央于当日发表通告,号召“援助上海日商内外棉罢工工人,发动反日运动”。同日,刘华主持召开沪西日商纱厂工人大会,讨论通过惩办凶手等八项要求。上海内外棉11 家工厂的两万多工人联合举行抗议罢工,上海印刷工人联合会等35 个团体发起成立“日人残杀同胞雪耻会”,上海大学、文治大学等校学生也纷纷起来声援工人的斗争,出席广州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各工会代表来慰问,广州、北京、青岛、济南、郑州、安源等地的工会纷纷拍来声援电报,反帝的革命浪潮迅速蔓延到社会各阶层。
5 月18 日,顾正红遗体运到闸北潭子湾,4000多人前往悼念;5 月24 日,一万多人举行公祭顾正红烈士大会,大会由刘华主持,遗像两边是刘华写的挽联:“先生虽死,精神不死!凶手犹在,公理何在?”横额是“工人先锋”。李立三在会上痛斥帝国主义暴行,号召工人同志踏着烈士的血迹,把斗争进行到底。会上,“为顾正红报仇!”“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惊天动地。
5 月28 日,中共中央在上海举行紧急会议,决定于5 月30 日举行反帝大威,会议通过了《扩大反帝运动和组织五卅大示威的决定》。5 月30 日,当上海学生和各界群众举行反帝示威游行时,又遭到英帝国主义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随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总工会宣布成立,爆发了全市总罢工、总罢课、总罢市。全国许多大中城市先后约有1200 多万群众起来响应和声援,反帝怒潮迅速席卷全国。
姓名:李慰农,原名李尔珍,化名王伦
出生年月:1895 年9 月23 日
籍贯:安徽巢县
入党时间:1922 年冬
生前职务:旅欧中国少共支部成员,中共旅莫支部成员,中共青岛市委书记,青岛纱厂大罢工领导人
牺牲时间:1925 年7 月29 日,时年30 岁
牺牲地点:山东青岛
遗书遗言:“青岛的工人全是我的同党!”
李慰农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为数不多的领导过学生运动、对工人和农民两个领域都有研究并有建树的英才,被称为“农民博士”和“工运先驱”,假以时日,在任何一个领域都会做出大成就。可惜的是,他以30 岁的大好年华,在青岛为革命献身。
李慰农,1895 年9 月23 日出生于安徽省巢县(今合肥市巢湖区)。自幼家境贫寒,寄养在外祖家。9岁时入私塾读书,学业出众。后上新式高小学习,毕业后回乡担任小学教师,在那个年代就算是“回乡知青”。期间,他攻读了《农政全书》 《天工开物》等书籍,目睹农民疾苦,产业了“农业救国”的思想。因此,他在1912 年考取芜湖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攻读农业科学,有几分类似于知青上大学。赴校前夕,他给自己更名为“慰农”。
1915 年夏,李慰农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任农场管理员。这期间正是新文化运动普及之时,他受安徽同乡陈独秀《安徽俗话报》、高语罕《白话书信》等书刊影响,接触到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五四运动时期,他成为芜湖学生运动的领袖人物,四处奔走呼号,将卖国贼的罪状编成《三字经》在芜湖传唱:“卖国贼,曹陆章。定密约,卖鲁矿。媚日本,国权丧。愿同胞,细思量。”
这一时期,李慰农目睹国家积贫积弱,渐有“道不行,乘槎浮于海”之意。1919 年秋,“华法教育会”在安徽招收勤工俭学留学生,李慰农以全省第二名的成绩被录取。从此,他从家乡浮槎山下出发,走上了海外勤工俭学之路。12 月25 日,李慰农和蔡和森等50 余人由上海乘船赴法国,于1920 年2 月初到达巴黎。到法国后,先在巴黎一家鞋刷厂做工,次年5 月转到蒙达尼附近的哈金森橡胶工厂做工。在每天紧张的务工之余,他努力补习法语,还自学了德语和俄语,如饥似渴地阅读马列主义原著。这一时期,他依然十分注重研究农民问题,认为农民是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主力军之一,组织农民要从组织农会和教育农民入手,“我们最后的目的是要做到工会农会联成一气,如此则革命根基方建筑得稳固”。为此,同志们就送了他一个绰号“农民博士”。
李慰农到巴黎不久,就加入了李富春等人发起组织的“勤工俭学励进会”。1920 年8 月,该会改名为“工学世界社”,确立了以“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实行俄国式的社会革命”为宗旨,社员30 多人。1921年春,赵世炎、周恩来等在法国组织了早期共产主义组织,同年10 月又筹建“中国少年共产党”。1922 年6 月,李慰农和赵世炎、周恩来、陈延年、李维汉、王若飞等18 人,在巴黎西郊布伦森林中布置成一个郊游野餐的样子,召开了中国少年共产党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选举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组成执行委员会,赵世炎任书记,周恩来负责宣传,李维汉负责组织,李慰农被指定为蒙达尼方面负责人。会后不久,邓小平也加入了组织,与李慰农编为一组,住在一起,李慰农任组长。两人关系融洽,经常交谈到深夜。
1923 年2 月,“旅欧少共”改称“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周恩来为书记,李慰农为总支部成员。1923 年,李慰农被批准转为中共正式党员。1923 年11 月,李慰农和刘伯坚等10 人,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转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学校全称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是根据列宁的建议于1921 年秋开办的,专门培养东方各国、各民族革命干部。学校设有中国班,共有123 名学员,分为22 个学习组,李慰农被指定为第一组组长。
李慰农在法国自修过俄语,来到东方大学后很快就能听懂俄国教员的讲课,并能娴熟地使用俄文做笔记。他还精读了《资本论》 《共产党宣言》 《国家与革命》等马列经典著作,思想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
1925 年,李慰农奉党中央指示回国,同年4 月被派往青岛市委工作。他化名王伦,深入产业工人集中的四方村,建立了中共四方支部,同时积极发展工会组织,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人俱乐部,油印《共产党宣言》,推销《向导》和《中国工人》等书刊。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