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学附属小学 (221000) 王宝娟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优美的散文,这些散文大都是经典之作,具有语言优美、意境深邃、形散神聚等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散文的文体特征,不要把散文教学与普通课文的教学等同,不要仅仅从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大意等方面展开教学,而要从散文的语言、结构、情感表达等方面引领学生赏析语言,感受散文的美。这样教学,紧扣散文的文体特征,凸显散文的教学价值,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散文语言优美,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里的语言优美主要是指散文语言比较清新活泼,富有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散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朗读、比较等教学手段引领学生亲近语言、感知语言,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散文语言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散文语言优美,读起来让人如沐春风,心情愉悦,这就是散文的语言魅力。教学时,教师应注重朗读,引领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凸显散文的语言魅力。
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第二自然段主要描写了西沙群岛一带海水的颜色美及其有不同颜色的原因,尤其是描写海水的颜色与海底的美景时语言特别优美。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在读中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在朗读表示颜色的词语“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时,教师让学生关注表示停顿的标点符号——逗号,朗读时停顿的时间要比顿号长一些,比句号短一些。另外,在朗读这些词语的时候,朗读的语调高低要有起伏、有变化,不要一成不变。“一块块,一条条”这些词语要读出颜色多的感觉来,“有山崖,有峡谷”要读出高低变化来。散文素有“美文”之称,经常引领学生阅读散文,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散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可以使学生在读中感受到散文的语言魅力。
在散文教学中,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独具匠心。
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一课的第二自然段中,关于风的描写“……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教学时,教师先引领学生结合生活感受“呢喃细语”的意思,再向学生呈现“微风吹来,让人感觉舒服极了”这句话,并与课文中的语言进行比较,让学生说说同样是描写微风,两句话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发现作者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好像把微风写活了,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大自然声音的美妙。在散文教学中,比较阅读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的有效方式,可以使学生对文本的表达秘妙有更加深刻的感受。
散文形散神聚,在结构上具有灵活、自由的特点。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关注散文的结构,引领学生赏析、品味,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经验,为学生今后在习作中迁移运用奠定基础。
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以及阅读经验的丰富,教师在引领学生阅读的时候不能只局限于词语、句式等语言层面,还应该从文章的整体出发,培养学生的篇章意识,从整体视角引领学生发现文本结构的特点,实现对教材文本的整体把握。
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一课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在结构上作者主要从“种花生—收花生—议花生”三个方面进行描写,其中“议花生”是描写的重点,写得较为详细,“种花生”和“收花生”描写得比较简略。这样组织文章结构,脉络清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作者主要采取了以物喻人的方法,告诉人们做人的道理。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先从整体入手,引领学生感受作者谋篇布局的巧妙,再通过课文事例的描写引领学生体会借物喻人这种表达方法的好处,为学生今后的习作构思做好铺垫。
那些构思精巧、富有意境的散文,往往都有“文眼”。散文中的“文眼”可能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细节或者一缕情丝、一景一物等。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就散文的“文眼”处品味、赏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悟散文的主旨内涵。
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一课,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了“鸟的天堂”,这就是这篇散文的“文眼”。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从“文眼”入手,引领学生感受作者的表达主旨。首先,教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作者第一次路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象进行品读;然后,找出作者第二次路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象进行品读,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最后,围绕作者的话“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引领学生进行学习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阅读感悟。这样引领学生揣摩作者的表达意图,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聚焦“文眼”,引领学生感受其在凸显散文表达主旨方面的作用,可以使学生体悟到散文的内涵之美。
一篇优秀的散文是与其精巧的构思脱不开关系的。教师从文本的精巧构思入手,引领学生品味、感受作者语言的精妙,可以使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得到提升。
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母鸡》一课,作者以自己对母鸡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表达了对母鸡的喜爱之情。这篇散文在构思上有独特之处,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给读者的感觉是一只浅薄、媚俗、令人讨厌的母鸡;后半部分则话锋一转,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等,塑造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因而作者对母鸡的情感也由讨厌变为尊敬。在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赏析文本独特的构思,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作者谋篇布局的精妙。这对学生今后选择材料、运用材料进行表达有着示范与促进作用。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情感,形式灵活的文学体裁。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聚焦散文所蕴含的情感,引领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或者阅读经验品味、思考,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散文的情感美,并从中审视自己,实现物我的统一。
许多作家在进行散文创作时由于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在散文中流露出属于自己的精神烙印。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本中蕴含作者情感的语句,引导学生品读,以使学生在与作者对话的过程中体味到其中深厚的情感。
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一课,许多学生对作者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感到不以为然,认为桂花区别不大,母亲这样说是没有道理的。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母亲话里的深刻含义,教师可适当补充作者琦君的背景资料。当学生对作者的身世,对作者的童年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他们就会由文字真正走进琦君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达成情感上的认同,真正感受到作者与母亲的思乡情结。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引导学生体味文章的情感,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散文教学不光要让学生感受散文的语言美,走进作者的生活世界,感悟作者的人生经历,更要让学生感受散文的言外之意,达到由人及己、由情悟理的教学目标。
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匆匆》一文,作者紧紧围绕“匆匆”二字,把抽象、空灵的时间当作具体、形象的事物来描写,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稍纵即逝的时间的留恋、无奈之情,也表现了作者不甘虚度一生的强烈愿望。教学这篇散文时,在引领学生赏析散文语言美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引领学生感悟作者想要借此抒发的情感。因而在学完课文之后,教师可以提出发散性问题:“学了这一课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呢?对于今后的学习生活你有什么规划呢?怎样才能不负这大好光阴、青春年华呢?想一想,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这样引领学生学习散文,促进了学生对散文内涵的理解与感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指明了道路,让学生产生了珍惜时光、不负青春、不负自己的体悟。散文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内涵,教师以文本为依托,启发学生深思,引导学生切己体会,从而达到由情及理的教学目的。这样一来,散文蕴含的情感之美也会浸润学生的心田。
散文形式灵活自由,具有独特的表达特色。教师引领学生聚焦散文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处进行品味赏析,感受散文独特的表达秘妙,发掘文中可以迁移运用的训练点,鼓励学生模仿运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散文的表达之美,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统编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每一篇散文都有其独到之处,具有典范性特点。教师引领学生品味散文的独特表达,感受作者的独具匠心,注重散文文本范例作用的发挥,能够凸显散文的教学价值。
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草原》一课,文中第一自然段主要描写了草原风光,语言优美。“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这样的语言描写让读者心情也跟着愉悦起来。教学时,教师首先通过音乐或者多媒体情境向学生展示草原的美好风光;然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激发学生对草原的喜爱之情;最后从动静结合的表达手法与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引领学生探寻文本言语建构的内在密码。这样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表达秘妙的理解,为学生的语言运用奠定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丰富的语言储备是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必要条件,也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基础。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引导学生把理解、记忆、表达三者融为一体,帮助学生积累内化语言,提升语用能力。
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这篇散文共有四个自然段,四个自然段的结构相同,写法相似,每一个自然段都是先以一个总起句“……最美是……”开头,这个总起句也是这段话的中心句,再采取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围绕着这个季节最美的时刻进行描写。散文中优美的表达范式是学生学习运用的典范素材。教学时,教师可以把朗读、理解、背诵和积累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在读一读、背一背中帮助学生积累基本的语言范式,为学生的习作运用提供语言支架,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的散文中优美的句式、巧妙的修辞、独特的布局谋篇等都是学生学习的范本。在散文教学中,教师依据散文的特点,找到恰当的读写结合训练点,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运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课的第二自然段,主要以“总分”的结构形式描写了秋天的美丽。具体在表达上,作者主要以排比句的形式,以“它把什么颜色给了谁”这样的句式展开描写。教学时,教师先引领学生仔细品读课文中的句子,再让学生想一想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并写一写。这样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统编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散文在语言、结构、情感、表达等方面都蕴含着美的因素。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聚焦散文的文体特征,引领学生从审美视角展开阅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