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23-11-21 04:20江苏徐州市崇信学校221005
小学教学参考 2023年28期
关键词:文本课文阅读教学

江苏徐州市崇信学校 (221005) 闫 丽

阅读能力与学习效率、学习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提升。在语文教学的每个阶段,教师都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夯实与巩固学生前面学过的知识、方法,为学生进入中学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那么,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呢?

一、关注阅读速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学生的阅读速度与阅读能力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阅读速度,并依据文本内容特点采取多种方法来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

(一)设定时间,提高阅读速度

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提高阅读速度”策略单元。要想使学生的阅读速度得到提升,就要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一篇文章,以培养学生阅读时集中注意力,不回读,尽量连词成句地读的好习惯。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将相和》一文时,由于在《搭石》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在阅读完毕后记录下自己所用的时间,具有了一定的时间意识,所以教师给学生设置一个阅读时间,让学生在3~5 分钟内把课文读完。在明确了阅读时间后,学生在阅读时就会产生一种紧迫感,不会走神,并注意采用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的方法,整个课堂形成了一种静默的、快速阅读的氛围。这样,有利于学生阅读速度的提升。快速阅读作为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使学生的阅读速度逐步得到提升。

(二)带问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

没有目的的阅读,只是把文本的语言文字过一遍,学生就不会思考文本内容、表达艺术等,导致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这样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带问题阅读课文,能改变学生读而不思的习惯,真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在学生阅读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善于通过恰当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快速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田忌赛马》一文时,在学生初步阅读课文时,教师可提出问题:“田忌和谁赛马?田忌赛马的经过和结果怎样?”教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教师提出问题:“课文主要讲了‘我’的伯父的哪些事?你觉得‘我’的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样带问题阅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带问题阅读课文,使学生的阅读目的更加明确,既可以避免学生为了提高阅读速度而不注意思考课文现象的产生,又可以使学生在阅读速度和问题的驱动下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鼓励默读,提高阅读速度

与其他阅读形式相比,默读在阅读速度上有着极大的优势,尤其是对一些篇幅较长的课文,更应该倡导学生默读。这样,不仅可以节省阅读时间,还有助于学生思考。教师要认识到默读的价值,以默读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父爱之舟》一课,是一篇长课文。教学时,如果让学生采取朗读的形式,那就要占用半节课的时间,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会很少。依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默读课文,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把握课文大意,而且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描写了哪些场景,想想哪个场景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如此引领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收到了省时高效的教学效果。

(四)抓主要信息,提高阅读速度

在阅读中,鼓励学生抓住主要信息,理解文本内容,有助于学生阅读速度的提升。为此,教师要依据文本内容的特点,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信息,解读文本,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教师可让学生抓住跟速度有关的词句,尤其是“一种事物要比另一种事物的速度更快”这一表达特点,快速阅读课文。这样,有利于学生提取主要信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关注阅读深度,提升阅读学生能力

要想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提高阅读的层次,让学生展开深度阅读。

(一)关注整体把握,走向深度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缺乏对文本的整体把握,那么就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为此,教师要注重学生整体把握课文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引领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一是紧扣文章题目进行把握。如教学《将相和》一课,教师可以紧扣题目中的“和”字,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将’指的是谁?‘相’指的是谁?他们是因为什么不和?又是因为什么和好的?”学生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分析,很快就能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把握。二是紧扣主要人物与主要事件进行概括。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猎人海力布》一文时,教师就可以采用“人物+事件”的方式,引导学生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三是引导学生,根据文章脉络进行概括。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落花生》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紧扣文本线索“种花生—收花生—议花生”进行概括,从而理解文章内容。

(二)明晰文本主题,走向深度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领学生对文本主题进行把握,以避免学生由于主题不明而误读句段内容现象的产生。教师依据不同文章的特点引领学生把握文本主题,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匆匆》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结合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来理解课文大意,提炼出“感叹时光易逝,内心找不到出路的迷茫苦闷,但又不甘心沉沦”这一主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从作者的写作目的来提炼主题。在学生思考问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文本主题展开分析、探究,这样能促进学生主题意识的形成,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赏析重点句子,走向深度阅读

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理解、赏析重点句子是重难点之一。要想提升学生理解、赏析重点句子的能力,就要着眼于重点段落,引领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以帮助学生把握句子的深刻含义,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慈母情深》一课,“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的上方……”这段话是理解的重点,也是理解的难点。教学时,教师引领学生对这段话进行理解、赏析,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教师让学生把“我的母亲”分别放在句子的前面与后面进行比较阅读,说说两者的区别。这样,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与对母亲深深的爱。经过赏析,学生知道了这是一个倒装句,目的是强调“我的母亲”。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注重引领学生品析关键词句,能帮助学生习得阅读方法,让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入。

(四)注重读写结合,走向深度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善于发现与挖掘文本中的读写结合点,引领学生赏析、感悟文本的精美语言、精妙写法、精巧结构等,并迁移运用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从而走进文本的深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有这样的描写:“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教学时,教师以“饱经风霜”一词的理解与运用作为读写结合训练点,引领学生进行练笔:请同学们想一想,那位拉车人“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怎样的脸?同时,为学生搭建这样的读写支架:“那位拉车人才30 多岁__________”在支架的帮助下,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那位拉车人才30 多岁,可是看起来就像是60 多岁的老人一样……”五年级学生对“饱经风霜”一词并不陌生,但饱经风霜的脸到底是一张怎样的脸?学生的感受并不深刻。教师适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人物外貌进行描写,使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不再是平面的、干瘪的,而是立体的、丰富的。这样,“饱经风霜”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就形成一幅鲜活的画面,有形象、有声音、有温度,促进了学生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关注阅读广度,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具有一定的语言积累,眼界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得到提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的延伸拓展,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一)围绕同一主题拓展阅读

统编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着同一主题进行编排的。在阅读教学中,要想深化学生对单元人文主题的认知,就要拓展学生的阅读。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呢?教师可以选择与文本人文主题相关的文章,让学生迁移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展开阅读,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时,教师可引领学生拓展阅读跟毛泽东有关的其他文章,体裁不限、内容不限,以促进学生对毛泽东的了解与认识,使学生对毛泽东主席伟大的一生有更深刻的理解与感受。在阅读教学中,拓展阅读,不仅能扩大学生的阅读视域,丰富学生的认知,而且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设计开放性问题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从开放的角度出发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某一知识点上,而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不同的出发点展开思考,这样能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少年闰土》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少年闰土的?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课文的题目是‘少年闰土’,可为什么作者要用大量的笔墨来描写‘我’的内心活动呢?这些内心活动描写可以省去吗?”又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在学完课文以后,教师提出问题:“只有一个地球,作为少年儿童的我们该如何保护地球呢?说说你的想法与建议。”这个问题,使学生的阅读思考不再局限于文本内容,而要从自身出发,想想自己可以为保护地球做哪些贡献。这样,不仅使学生觉得保护地球不只是大人的事情,自己也可以为保护地球做贡献,而且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凸显出文本的教育价值,使课堂教学得到升华。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的阅读思维不再局限在教材内,而是跳出教材来展开思考,把阅读教学引向深入。

(三)统整运用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既是统编语文教材的亮点,也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语文要素的落实进行统筹规划,体现出语文实践的系统性与发展性,帮助学生把知识、方法、策略等转化为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教学其中的长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时,教师就可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阅读课文,如采取默读、带问题读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运用学过的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感悟李大钊的内心。这样把学过的语文要素进行联结,不仅可以使学生真正走近李大钊,了解李大钊的思想品质,而且还能促进学生活学活用语文知识,凸显出语文要素的序列性与发展性等特点。

综上所述,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为使这一目标在课堂中得到落实,教师要从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教材文本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展开深度阅读,这样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文本课文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