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子杰
左宗棠在世时未曾来过台湾,他也不曾担任台湾官职,但台湾的命运却是与他息息相关。
若不是左宗棠,台湾人早沦为亡国奴;若不是左宗棠,台湾早期的建设及发展,也将成为南柯一梦;若不是左宗棠和沈葆桢,台湾也可能不会建省,就算建省也不会如此早;若不是左宗棠和沈葆桢的眼光及推动,也没有台湾第一任巡抚刘铭传。
《寻找左宗棠》是美国人拍摄的一部电影,内容讲述一道中国菜——“左宗棠鸡”的由来,记录了这道中国菜的历史及文化。“左宗棠鸡”也是全美最受欢迎的外卖中国名菜之一,在全美约有5000 家中国餐馆,几乎每一家都有这道名菜。《寻找左宗棠》2015 年在台首映,“左宗棠鸡”的原创者彭长贵父子(湖南省长沙人)在首映当天也现身说法,叙述创作这道菜的故事及烹饪技巧。
/ 左宗棠。
左宗棠鸡这道源自台湾的中国名菜世界闻名;左宗棠这位清末湘军名臣关心台湾,照顾台湾这块土地及人民的历史同样值得人们记住。
1884 年,左宗棠已是73 岁的老人,为台湾土地及人民,他一肩扛起抗法大旗。作为主战派,他认为尊严是靠实力打下来的,乞讨是没用的。他在弥留之际,用尽剩下的最后一口气,完成给朝廷的遗折:
方今西域初安,东洋思逞,欧洲各国,环视眈眈。若不并力补牢,先期求艾,再有衅隙,愈弱愈甚,振奋愈难,虽欲求之今日而不可得。伏愿皇太后、皇上于诸臣中海军之议,速赐干断。凡铁路、矿务、船炮各政,及早举行,以策富强之效。然居心为万事之本,臣犹愿皇上益勤典学,无怠万机;日近正人,广纳谠论;移不急之费以充军食,节有用之财以济时艰;上下一心,实事求是。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左宗棠一生未曾到过台湾。台湾很少有人知道左宗棠,但他与台湾命运却有着密切关系。左宗棠晚期无论奉派到何处任职,都非常关注、重视台湾问题,多次提供朝廷治台观念及方法,对晚清保卫、建设台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左宗棠战功彪炳,被称为常胜将军。1884 年8 月中法战争,左宗棠以73 岁高龄临危授命,指挥杨岳斌及刘璈驻守台湾,勇挫法军。(《清法战争台湾外记》陈政三译)
左宗棠担任闽浙总督及福建船政大臣时,就非常关注台湾的发展及建设,更是巨细靡遗地勾勒出建设台湾的蓝图,并改“理番”为“抚番”的人道政策,“理”是管理,而“抚”是安抚,这一字之差,施政态度及方法差之千里。所以他提出台湾少数民族及汉人的族群融合政策,从人道及族群平等的基础切入,不同于以前以高压及管理的态度处理台湾少数民族问题。为提升台湾在军事上的地位,他多次上奏朝廷,对台湾的建设及军事提出多项建言,他的建议都极具前瞻性及开创性,日后沈葆桢、岑毓英、刘璈、刘铭传等都承袭左宗棠的治台理念及蓝图治理、建设及开发台湾。
然而,左宗棠一生未到过台湾或担任过任何台湾官职,他为何对台湾文化、舆情及核心问题如此了解呢?他在担任闽浙总督时,接触到许多台湾人,如林文察等人,因此了解到台湾的核心问题,他对台湾的关注可能远比当时许多负责台湾的官吏还深入,他的治台政策可能比现今台湾当局,更有远见、前瞻性及人性化。
1875 年(光绪元年),清政府内部发生“海防”和“塞防”的争论。当时,日本与美国“合作”侵略台湾东部,中国西北边塞和东南沿海防务均告急,李鸿章等主张海防重于边防,放弃塞防新疆。左宗棠认为如果失去新疆,西北边防洞开,且西北“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尤其列强野心勃勃,招致英、俄渗透,国家将暴露于不可预测的危险之中,所以主张须先顾西再防东。由于慈禧是西宫娘娘出身,情感上自然会偏向要“先顾好西后再顾东”。当时左宗棠的建议是否有此政治考量不得而知,最终左宗棠的主张确是被慈禧采纳及力挺。
回溯前文左、李的“东西之争”,读者可能会误以为左宗棠仅重视塞防而不重视海防,岂会重视台湾的问题呢。其实不然,左宗棠一直是力主“先塞防,后海防”,不是不重视海防及台湾,而是急迫性、先后次序的问题。事实上,左宗棠非常重视台湾的建设及其海洋战略地位。他出征新疆前及在往新疆路途上,还多次上奏,希望清廷能加强台湾及东南沿海之布局,以防日寇蠢动。由此可见,他当时与李鸿章之争绝非出于门户之见,更不是政治考量。
一般认为清末台湾建设,主要是沈葆桢、丁日昌、刘铭传等人的功绩,事实上,丁日昌、刘铭传等是受沈葆桢之影响,而沈葆桢的治台理念却是源自左宗棠。简而言之,沈葆桢是左宗棠治理台湾的推手、实践者,而丁日昌、刘铭传是沈葆桢治台理念的追随者。(《郭廷以先生百岁冥诞纪念史学论文集》《左宗棠与台湾》,李国祁,2007 年)
左宗棠何时开始关注台湾问题?
1862 年,台湾阿罩雾(台中雾峰)台籍将领林文察带领6000 名台勇协助左宗棠平定浙江太平军李世贤时,左宗棠从林文察那里开始接触及认识台湾。1863 年,他给福建巡抚徐宗干的一封信可以证实他对台湾的情况已很清楚,对台湾地形、乱贼势力、吏治腐败、官员情形、泉漳之争等关键问题都了若指掌。对台湾文武官员的庸碌怠惰、民风剽悍、少数民族习性、汉人间争斗等心中也已有定见,这些都成为左宗棠未来治台理念的基础。
为了治理及建设台湾,改革台湾官制,他挑选优秀嫡系湘军陆续派往台湾,有些还是平调任职。当时清朝官员多不愿到台湾任职,所以平调已是极委屈的选择。当时有刘明灯、吴大庭、吴光亮、夏献纶、张其光、刘璈、孙开华、曹志忠、罗大春等优秀湘军离乡背井渡海任职。其中刘明灯去台湾任总兵之前在福建已是总兵,福建生活条件远比台湾好,却因为左宗棠的关系,牺牲个人利益平调屈就。
1866 年9 月25 日,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临行前,他还亲自遴选最优秀的亲信福建盐法道吴大廷、原福宁镇总兵刘明灯,分任台湾道员和台湾镇总兵。吴大廷“守洁才长、兼通方略”,是一位廉洁而有魄力的人物;刘明灯“谋通兼资,廉干而善拊循,质朴而通方略”,长期追随左宗棠作战,吃苦耐劳,战功卓著,是一位出色的武将。在这两人的勠力治理下,台湾的军政环境一时大有起色。1867年,刘明灯等率湘军弁勇赴台为湘军赴台之开端,从此一直到刘铭传就任台湾巡抚之前,保卫台湾的重责一直就是以湘军为主力。在中法战争时,驻台湘军将近有40 营之多,约20000 人,加上滞留未返大陆者,也应有好几万人。
左宗棠与沈葆桢两人,为改善台湾吏治,共同建立一套惯例,先是将人调到福州船政局任职,对表现不错的,再派任到台湾,从台湾卸任后,再回任福州船政局。
1866 年,左宗棠原本想要东渡至台湾进行实地考察,只因调令已到,他只好遗憾作罢。离职临行前,他寄望于两位台湾官员“绸缪未雨,为东南奠此岩疆”(《左宗棠年谱》,罗正钧,岳麓书社,1983 年)这说明了左宗棠对台湾重要战略地位的高度重视。
左宗棠对无法去台湾深感遗憾,觉得有愧士民之期望,所以他一再为台湾的建设及改革提出箴言,以下就是他为解决台湾的问题开出的整合性药方:
1.恢复班兵制度。他认为台湾兵力应不再依靠当地招募的土勇,应恢复内地标营轮流戍台的旧制。
2.加强台湾道之职权,恢复道标,明确规定总兵受道员管制及监督。他认为这是为前项班兵制搭配的,以钳制握有兵权的总兵。
3.整顿水师,充实船械,使员弁能战。他认为台湾水师有师而无一艘军舰,如何能战,乃需重建水师。
4.杜绝贪污,整治政风,革除规费,樟脑、盐等课税应全数归公。他认为吏治败坏,主因是贪污私收规费,中饱私囊,如不杜绝,难以服民。并选派清廉干练的官员前往彻底整顿,要求官员以身作则,以消除民众对官府的对立情绪。
5.凡归化生番,比照汉人对待,一视同仁。他认为官员如能平等对待台湾少数民族,保护他们的利益,台湾少数民族自然会归顺。
6.宜松绑汉人来台禁令,以杜绝洋人觊觎。他认为禁止不如开放并规范;官府应以积极态度,强化治理;洋人虎视眈眈,我如弃之,将给外国侵略者以可乘之机。
7.台地产米,当广立社仓,蓄积米粮,以益民生。他认为稳定台湾社会,必要建立官仓义仓,多储粮食。
从他所提出的治台建议,不难发现他对台湾海洋地位的重要性、强权势力的觊觎、内政弊端及纷乱等已有非常清楚的掌握,而且是在“牡丹社事件”及沈葆桢、夏献纶等赴台之前就提出,所有建议一针见血,直指当时台湾军事、政治及社会问题之要害。
左宗棠为建设台湾,多次上奏朝廷重视台湾地位及军事。
1863年(同 治 二年)4月,左宗棠任闽浙总督时,在《复陈裁汰闽军并台湾等处军情片》(“片”指清朝臣子由下至上的谏言)中说:
台湾一郡为闽省外郛,譬犹锁钥,台郡为锁,澎湖、厦门为钥,而鹿耳门、鹿仔港则通钥之窍也。鹿耳、鹿港两处无事则有所恃以无恐。(《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五)
左宗棠指出,只有维持台湾的安全,才能让“省郡之气常通”。(《左宗棠与台湾》,张振文)
1875 年,左宗棠作为一位内地总督,在阐述塞防重要性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海防,他强调“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复陈海防塞防及关外剿抚粮运情形折》,《左文襄公全集》(奏稿),第6 册)
1863 年10 月5 日,左宗棠上奏《筹办台湾吏事请责成新调镇、道经理折》,这个奏折,全面陈述了当时台湾政治、军事、吏治等各方面情况,提出了整治的办法,为左宗棠治理台湾的蓝图。
1881年(光 绪 七 年)2月,他奏请清廷派任政声卓著、勇于任事、敢于革新的刘璈任台湾道,以开创台湾的新局面,获清廷的批准。同年7月,刘璈即率湘军岳营赴任。刘璈在任台湾道4年多时间,积极整顿营务,充实兵员,整饬政风,开山抚番,奖励教育,整理煤务,并开源节流,推进台湾各项建设,划定防区,制定防御战略,使台湾政治、军事、防务等皆突飞猛进。
中法战争,左宗棠临危受命,召集旧部保卫台湾。
首先派其旧部杨在元(湖南长沙人)赴厦门协助福建水师提督彭楚汉(湖南湘潭人)征调民船,组织兵员赴台。
征调旧部王诗正(湖南湘潭人)率恪靖亲军三营从厦门渡海赴台湾,令杨在元从厦门“驰往该处准备渔船多只,俟王诗正兵勇取齐,扮作渔人黑夜偷渡”。(《派员援台并会筹一切情形折》)
12 月底,王诗正统率恪靖亲军分批抵达台湾南部。恪靖亲军属左宗棠嫡系部队,为久经沙场、训练有素的湘军,恪靖亲军抵台后,加强了台湾的防御能力,台湾驻军士气大振。王诗正亲率恪靖亲军奋勇杀敌,在基隆月眉山与法军正面血战,痛击法军,阻挡法军于基隆。
在左宗棠运筹帷幄及指挥调度下,抗法清军士气大振,法军在台屡攻受挫,士气低落。最后只好放弃侵台计划,与清朝议和收场。
6 月,左宗棠病重,多次奏请退休。他仍连上两折,对加强台湾海防提出了极具远见的建议:
今日之事势,以海防为要地,而闽省之筹防,以台湾为重地。
台湾孤峙大洋,为七省门户,关系全域,请移福建巡抚驻台湾,以资震慑。(《左宗棠年谱》,罗正钧,岳麓书社,1983)
左宗棠在弥留之际,还不忘为台湾建省努力。1885 年7月,左宗棠上奏清廷,建议台湾建省。
1885 年9 月5 日,为 中 国东南海防耗尽心力的左宗棠病逝于福州。临终之前,他口授遗折:
此次越南和战,实中国强弱一大关键。臣督师南下,迄未伸挞伐,张我国威,遗恨平生,不能瞑目!
1885 年10 月12 日, 清 政府终于采纳左宗棠遗折意见,准台湾单独设立行省,命刘铭传为首任巡抚。同一天,朝廷下令设立海军事务衙门。左宗棠生前的两个遗愿终于实现。
左宗棠在生命的最后20 多年中,尽自己所能为保卫台湾和建设台湾做出了卓越贡献,应为台湾人民所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