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正湘
家父高济川,号守金、立煌,1900 年8 月出生,黄埔3期毕业,参加过北伐战争、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豫西会战,4 次负重伤,后要求解甲归田,途中旧伤复发,到家后3 天不幸病逝。
1938 年初,武汉大会战的外围战打响。黄石是武汉的重要门户,半壁山位于黄石市阳新县城东的长江南岸,与北岸的田家镇以及下游的富池口互为犄角,有楚江锁钥之称,形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国民政府把富池一带作为扼守长江的江防要地,富池防线从而成为抵抗日寇进犯华中的主要战场。高济川任193 师1 团副团长兼2 营营长,率领一个加强营奉命扼守长江江防要塞——半壁山阵地。
6 月,日寇增派的进攻部队由第11 军所属的第6、第9、第27、第101、第106 师团和波田支队组成。其作战目的是攻占沿长江各要塞和突破富池防线,并沿大幕山北麓进逼粤汉铁路,继而实现对武汉的合围。
/ 高济川。
9 月中旬,日军开始进攻,中国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电令第18 师师长李芳郴死守富池地区,以拱卫半壁山要塞。然而在日军海陆两线的夹击下,李芳郴贪生怕死,率少数官兵临阵脱逃。第18 师群龙无首,9 月23日晚退至半壁山。富池就此陷落,导致半壁山要塞直接暴露在日军炮火和步兵的攻击之下。
9 月29 日,江北田家渡镇要塞又被日军攻破,半壁山阵地完全失去了犄角,成为一个孤立无援的据点。接着,发了疯的日军军舰将成吨的炮弹倾泻在1852 年修建的湘军与太平天国作战的炮台要塞上。守卫炮台要塞的正是193 师副团长高济川率领的一个加强营和要塞炮兵。在这不足2 平方公里的地方,他们与日军展开了浴血拼杀,一连几天,半壁山阵地始终如钉子一样钉在长江南岸,扼守着日军图谋溯江而上的通道。
气急败坏的日军不但用舰炮和飞机对半壁山阵地狂轰滥炸,还投放了大量的毒气弹。高济川命令士兵们用湿毛巾罩住口鼻,然后站在一土坡上振臂高呼:“弟兄们,为国捐躯,以身报国的时候到了!我们决不能在倭寇面前屈膝投降!”大家听了高副团长的呼喊,士气大振,一个个摩拳擦掌,相互鼓励,冒着铺天盖地的炮火,拼死坚守着阵地。日寇飞机和舰炮的狂轰滥炸,让半壁山这个弹丸之地几乎成为一片焦土。在这次激烈的战斗中,2 营官兵伤亡惨重,高济川以杀身成仁的决心,准备与阵地共存亡。这时,第1 连连长、第2 连连长相继阵亡,更激起了他和所有士兵对日寇的仇恨,增强了他们杀敌的斗志。数日来,他们与敌展开了拉锯战,阵地几经易手。上级为了避免更严重的损失,下令部队转移阵地。高济川奉命带领后卫营,掩护全军撤退。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高济川率领整编后的官兵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战斗中杀声震天,血流成河。为掩护大部队转移,守军2 营的战士在高济川的带领下,冒着日军飞机、大炮、毒气的攻击,在一个星期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拼死抵抗,每个人都表现出与日寇血战到底的钢铁意志。战至10 月4 日,全营仅存10 余人,其余全部壮烈牺牲。
半壁山阵地虽然最终被日寇占领,但是,高济川和他的战友们有力地牵制和阻击日寇达一星期之久,掩护了大部队的战略转移,打乱了日寇闪电进攻华中地区的战略部署。
后来,高济川得到集团军总司令汤恩伯的器重,被称为“骁将”,予以嘉奖,并晋升为193师上校师附员兼第1 团团长。
接着,部队调防广西河池。此时,抗日战争已从相持阶段进入反攻阶段,高济川已晋升为少将副师长。其间,他率部在一天一夜间,将进犯的日寇击退100余公里,毙敌2000 余人,缴获了大量的枪支弹药,致使敌指挥官走投无路,剖腹自杀。此次战斗,当时的中央通讯社发了号外,称之为“河池大捷”。
抗日战争接近尾声时,高济川不满国民党内部倾轧和派系斗争,反对打内战,准备退役还乡。1945 年春天,他请长假回到家乡湖南宝庆(现邵阳市)。
1947 年春,高济川转调到南京国民党国防部任少将“高参”,他拒不到任,又请长假回家。途中鞍马劳顿,他旧伤复发,9 月8 日到 家,9 月11 日病故,享年47 岁。集团军总司令汤恩伯发来唁电云:“功扬半壁,芳流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