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则
当新技术以势如破竹的方式来到我们身边,我们到底要以怎样的态度去看待它们?
18世纪60年代的一天,英国兰开夏郡的一名纺织工正和家人享受晚餐,一群暴徒突然闯进来,砸毁了家里的纺织机,喊道:“让你做的害人机器见鬼去吧!”这位纺织工叫哈格里夫斯,他发明的珍妮纺纱机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纺织机生产效率高,很快就在英国工厂普及开来。而新技术造就的生产繁荣之下,是一个个无力与机械生产抗衡的手工纺织者。工人们并没有享受到生产力提升带来的财富,于是他们向政府请愿抗议,试图回到那个尊重手工技术的时代。
然而,尝到机器生产甜头的工厂主不可能用回人工,再加上政府的福利保障并未跟上,一部分失业的工人走向了极端,纺织机和工厂成了他们泄愤的对象。1811年,这场摧毁纺织机械和工厂的运动在整个英国蔓延开来,由于参与者视卢德为精神领袖,史称“卢德运动”。
这场运动遭到了英国政府的镇压。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因同情失业工人的遭遇,曾在议会演说,并创作诗歌,想要保护因砸毁机器而被判重刑的工人们。然而,这些努力终究是杯水车薪,“卢德运动”在镇压下逐渐走向消亡。
智商167,16岁考上哈佛大学,25岁成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数学助理教授——卡辛斯基拥有“爽文”主角设定。他做研究是一把好手,但授课能力堪忧,只会照本宣科,不解答学生提问,整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1969年的一天,他突然辭职,消失在了大众视野之中。
1978年,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巴克利某天收到一个退回的包裹,寄件人写着他的名字,收件人是他不认识的另一个人。他很疑惑,于是叫来学校警察查看。包裹一打开,就发生了巨大的爆炸,打开包裹的警察被炸成重伤。
炸弹的邮寄者正是卡辛斯基,十余年间,他一共邮寄了16枚炸弹,对象包括大学教授、军队人员、电脑商店,甚至航空公司,造成3人死亡,23人受伤。
原来,卡辛斯基生活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身为数学天才的他真切感知到技术带给社会的变化,他偏执地认为,技术将会异化、控制甚至取代人类,这种认知逐渐转化为忧虑与反抗,并促使他走上了犯罪之路。因此他将推动科技发展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等高级技术人才作为袭击目标,企图以科技倒退的形式达成自己所谓的“人类自由的解放”。
2023年,ChatGPT、Midjourney等AI产品像炸弹一般“轰炸”我们的认知,人们在感叹其强大能力的同时,也不免担忧自己“要失业了”。从历史来看,技术浪潮永远具有两面性。技术会进步,也应该进步,技术进步带来的问题也值得重视,但倒退是不可能发生的。“卢德分子”和卡辛斯基的极端行为在如今看来,更是螳臂当车。
“卢德运动”结束后,拜伦受到政府排斥,不得不流落他国。1816年,和拜伦相处并不愉快的妻子安妮带着一个月大的女儿离开了他。安妮发现女儿有特别的数学天赋,于是她支持女儿学习数学。女儿的名字是阿达·洛芙莱斯——后来成为首款计算机程序的编写者。
拜伦在瑞士日内瓦结识了雪莱,在一场讲鬼故事的文学游戏中,他们的交谈影响了一位女士的创作。女士叫玛丽,她是雪莱不久之后的妻子,她在之后创作的“鬼故事”——《弗兰肯斯坦》,也是全世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