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大学学了不喜欢的专业

2023-11-20 23:09丽丽
青年文摘(彩版) 2023年18期
关键词:文学史大学专业

最近有个学妹问我:“现在摆在我面前最大的问题是怎么学好中文专业,对我这个理科生来说,一直还没找到方法……”

你是否也有这个困惑:大学学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该怎么办呢?

不可预期的快乐

记得高中毕业填志愿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要怎么选专业。我来自小县城,虽然大学之前也去过上海、广州这种大城市,其实一丁点儿不了解大学,不了解工作是什么样的。

我的中学教育并没有培养我对社会和真实的生活的认识,我对生活的认识都来自父母和周围的人。大部分时间,老师在引领我们背各种史地政和解答痛苦的数学题,考个好大学,将来肯定能出人头地,有一番大作为。

我是一个比较好高骛远,不脚踏实地的人。高中时,我叫嚣着要考中国人民大学,但都忘了为什么考人大。总之,后来在“军训式”的高中,我考上了重点院校。

那个时候背历史、地理、政治,纯粹是为了考试。同学们总是问老师:“我们背这些有什么用?”

前些天去南丫岛,有个朋友学国际船商法专业,在英国和中国香港都读了硕士研究生。目前,他在中国香港的外国船公司上班,给我们讲他的工作到底是干什么的。比如,有些船太大,走不了巴拿马运河,只能走南美的麦哲伦海峡;哪条船在哪个海域出了事,该谁来负法律责任……他讲得眉飞色舞,我们这些船运法小白听得津津有味。

我想到,高中不停地背各个国家的地名、气候、人文的时候,是不会想到数十年后,它会给我带来这样的快乐,能听得懂一个学国际船商法的专业人士,给我们讲他有趣的工作。你看快乐是那么地延长和不可预期。总不知道之前做的事情,日后有什么用。

大学学了这个专业,日后就做专业相关的事情吗?这真的很难说。

我读的中文师范类,大多数同学毕业后成了中文老师。我做了几年老师,改行做金融销售。

在一线城市,跨专业、跨界的现象很普遍。香港非中文、非法律出身的人会从事律师行业,同时是很不错的作家;还有些中文专业的人转做公关,做得风生水起。

归根结底,我觉得还是要把自己放到工作、生活和社会中,去发现自己到底喜欢什么,适合什么。在此之前,在学校里,喜欢什么,就去学,没准日后能用得上。

读书,随遇而安

我作为一个小城镇渴望大城市的女孩,选中文是因为家里亲戚是师大中文系毕业的,在亲戚的推荐下,我选择了这个专业。

大学时候,我轰轰烈烈地表白过,写过情书,跋山涉水地恋爱,可惜这些都没有成功。

在余下的时间里,我开始依照外国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西方哲学史,在图书馆里百无聊赖地看书。

那些文学史很枯燥,但是它们給我种的草就是——我买了很多书,比如,一套中华书局出版的《史记》,只要100元左右,很划算。

当年给喜欢的人,也是送书,比如,送《平凡的世界》。只是因为大二暑假,在燥热的宿舍,我一边往身上泼水降温解暑,一边复习托福单词,实在太无聊了,顺手翻开这本书,感动得稀里糊涂。那时我就希望自己喜欢的人,看到书后也能有自己的这种感动。

那时候,我认为各种文学史和哲学史里提到的书,即使看不完,也先给自己种好草,等到日后有时间的时候,肯定是要看的。虽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看。

去年,我在香港安家,陆陆续续把湖南老家的书往香港搬。比如,《说文解字》中甲骨文、金文、篆体、隶书、行书、楷书,这样的演变过程,太有意思了。文字演变的过程就是象形字体里人的一个思维演变过程,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从图像到表意的过程。

总之,对于读书和专业这件事情,我可能比较随遇而安,书塞给我,我就读了,总有一天,会发现它的用处。

发现喜欢的专业

回想18岁的时候,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要选什么专业。其实,当初我的英语成绩要好过中文成绩,不过无奈没上英语专业的分数线,只好选了中文。然后,我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毕了业,总觉得也是好的。

我高中时,也是郭敬明最红的时候,《梦里花落知多少》是必须放在课桌下的大腿上看完,然后被班主任没收的书。大部分时间,我们是不被鼓励阅读,只鼓励背书和考试的。所以在大学我完成了基础阅读和见识、思考的某一部分。

我一脚深一脚浅地终于走完了迷茫的20多岁。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人会发现自己真的不喜欢一个专业,经过自己和家人的努力换了专业,也有可能相见恨晚地学完了四年,再继续读个研究生。也可能过几年,那个专业所对口的工作都消失了,必须改行。这谁又知道呢?

这个世界是变化的,工作是变化的,我们的心和身体都是变化的。只能一步一步去发现自己,发现喜欢的专业,跟社会相处,跟自己相处。

张张包//摘自丽丽在香港微信公众号,本刊有删节

猜你喜欢
文学史大学专业
“留白”是个大学问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当代诗词怎样才能写入文学史
作品选评是写好文学史的前提——谈20世纪诗词写入文学史问题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