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瑞 张舸 杨柳
国家数据局正式挂牌。摄影/樊瑞
10月25日上午10时许,在西城区月坛北街25号,国家数据局在京正式挂牌。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仪式并揭牌。
上午11时许,《财经》在现场看到,仍有不少工作人员在飘着红绸的崭新牌子前合影留念。这幢黄白相间的办公大楼门口,国家数据局与原有的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两块牌子,分立在绿色屋檐下的西、东两侧。
此前国家数据局已经公布两位负责人的任命。
7月28日,中国联通原董事长刘烈宏被任命为国家数据局局长。10月11日,国家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原司长沈竹林被任命为国家数据局副局长,他曾主导参与“数据二十条”“东数西算”等重要文件和项目。
一位知情人士此前向《财经》透露,国家数据局成立后,可能将围绕数据的供给、流通、开发利用等痛点问题展开工作。具体工作可能包括探索公共数据的授权运营,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培育统一数据交易生态,理顺各地分散的数据交易机构,并围绕数据进行相关试点。
受访专家表示,国家數据局聚焦数据利用,与聚焦数据安全的国家网信办,形成了中国数据领域的双峰管理机制。
据新华社报道,丁薛祥在出席揭牌仪式时强调,组建国家数据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要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数据局领导班子成员和筹备组全体人员,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揭牌仪式。
今年3月印发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显示,组建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国家数据局主要整合的是中央网信办和国家发改委的部分职能。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报道,国家数据局初期的组织架构按照综合、数据要素、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和公共数据等工作划分为五个组,目前在岗人员有数十人,未来将随着正式挂牌运行不断扩充队伍。
多位知情人士向确认上述消息基本属实。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表示,国家数据局的“三定方案”应该已经确定,只是尚未公布。
国家数据局此前已开始“招兵买马”。10月14日,《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招考简章》发布,其中涵盖国家数据局五个机关司局、七个职位,招聘12名人员,要求基层最低工作年限为3年。
五个司局涉及的工作任务分别为:(1)承担机关日常运转工作,从事数据治理和发展政策研究,参与数据领域、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工作;(2)参与数据基础制度和政策研究,参与数据相关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改革、重大活动等工作;(3)从事数据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推进相关工作;(4)参与研究拟定数字经济有关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承担有关综合管理工作;(5)参与数据领域技术应用推广示范、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等相关工作。
上述招聘岗位的专业要求集中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领域。
刘烈宏表示,结合国家数据局的职能定位,这次重点招录既懂专业又懂行业的融合型人才。
此前东吴证券发布研报表示,国家数据局揭牌后,预计将很快发布一系列激励政策和施行标准,各地也会推动数据基础设施加快部署。
10月25日,刘烈宏在接受央视专访时表示,中央赋予了国家数据局一些非常重要的职能,包括统筹推进数字中国的建设,统筹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数据要素的市场化、价值化,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动能。“所以我们在接下来要加快推进国家数据局的运行,切实履行好我们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数字中国建设的职责。”
数据工作千头万绪,国家数据局应从哪里入手?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认为,一是维护数据安全,建立由软硬件组成的数据安全体系,引导资金投向数据安全基础建设;二是加速数据要素市场化,打破数据垄断,推动公共数据的要素化、市场化、资源化;三是加速数据应用发展,牵头数据应用关键技术的研发,比如智造、AI、元宇宙、自动驾驶等,领衔数据应用,促进数据产业发展,推进数实融合。
除了未来的规划,市场普遍关心,国家数据局正式揭牌后,各地方的数据工作如何统筹?架构又如何设计?
实际上,在国家数据局成立前,北京、上海、广州、贵阳等主要城市,即已建立“大数据局”“大数据管理中心”“数据管理局”等数据管理部门,散落在地方发改、网信、工信部门或省委直属,此外还有更多基层数据管理机构。
一位县级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人士指出,地方数据主管单位负责的是数据的建、管、用,工作涉及大量跨部门协作,单凭基层力量,可能会出现号召力不足的情况。“想要让数据工作真正落地,地方数据局必须是政府组成部门,并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
据《财经》了解,当前国家数据局亦在加速研讨地方数据工作的架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主任许可分析说,国家数据局聚焦数据利用,与聚焦数据安全的国家网信办,形成了中国数据领域的双峰管理机制。未来,国家数据局将通过一系列体系性的数据基础制度设计,以公共数据、数据基础设施等为抓手,积极回应实践需求,推动统一、开放、高效、公平的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
许可也指出,如何妥善化解数据安全和利用的关系,弥合监管法规和鼓励政策的差距,还有待国家数据局和国家网信办密切联系和有效沟通,以及更高层面的统筹协调。
今年以来,数据要素市场频频迎来利好,数据要素产业的顶层设计逐步落地。图/视觉中国
华东政法大学数据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高富平表示,国家数据局面临的痛点是如何认知数据要素化、产品化和市场化,实现数据社会化配置与利用的路徑。数据要素市场面临最大的难题是,如何更好处理各数据上个人权益保护和发展应用,国内数据流通与出境管控的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支振锋认为,国家数据局的核心工作应该是推进数据流通利用,充分释放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活力,从政策上去创造空间。
在10月18日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数字经济高级别论坛上,刘烈宏首次以国家数据局局长身份公开亮相。
论坛期间,包括中国在内的十余个国家共同发起了《“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北京倡议》,提出加强数字互联互通、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支持数字创新创业、鼓励培育透明的数字经济政策等20项共识。
刘烈宏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促进融合发展”将是下一步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的重点之一,深化数字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数字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力度,协同推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让更多国家通过发展数字经济实现产业升级、释放发展动能。
中国有着海量的数据要素市场。根据网信办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GDP(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业内普遍认为,国家数据局正式挂牌后,数据领域将迎来更多重大改革,并提速推进。
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副主任王建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十四五”期末中国数据要素流通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元规模,是一个巨大蓝海。开启这一蓝海的“金钥匙”,就是建立起数据登记确权、评估计价和资产入表的政策“闭环”。“短期看,数据基础制度将催生3000亿元-5000亿元规模的数据交易市场,中长期看,数据资产相关市场潜在规模将在60万亿元以上。”王建冬表示。
今年以来,数据要素市场频频迎来利好,数据要素产业顶层设计逐步落地。
中央层面,3月,国家数据局正式获批成立;7月底,国家数据局迎来首位局长;10月,副局长到位、主要负责人就位完毕。地方层面,北京、上海、湖北、贵州、济南等地亦纷纷推出相应的“数据二十条”,积极落实数据要素市场的区域性探索。
此外,财政部8月还出台了《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随后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印发《数据资产评估指导意见》,数据资产入表走上台前。9月,国家网信办发布《规范和促进数据跨境流动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进一步促进数据流通。
当前数据评估计价和资产入表的探索已经开启,如何打开数据确权的大门?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大数据与区块链部副主任闫树告诉《财经》,当前的数据确权主要依靠地方试点,如北京、深圳、浙江等地已开启一些有益探索。但目前各地数据产权制度的模式各异,尚未形成一套标准化的确权制度。“总体而言,当前关于数据产权,业内仍未形成明确共识。”
突破口可能在政府持有的公共数据。闫树表示,不同类型的数据,涉及的产权主体也不同。与企业数据、个人信息数据相比,公共数据的权属结构相对清晰,同时数据规模较大,最有可能通过确权、授权及运营、经营实现流通。
中信证券预计,随着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加速推进,将会推动公共数据运营平台的相关建设,以及公共数据产品开发扩容。
一名熟悉数据产权政策的人士告诉《财经》,相关主管部门正积极研究数据确权问题,更细致、更系统及更具操作性的数据产权政策,有望在不久后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