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同学们在观看“天宫课堂”时,是否发现在地面指控大厅的屏幕上,有一处被标记为“天链”的字样。而这个标志代表着“天链”系列中继卫星系统正在与航天器进行数据双向传输。
那“天链”是什么?它能发挥什么作用?
空间站上的数据要传输到地面,就要建立一条通信链路。而我们的“天宫”位于距地面400公里的近地轨道上,绕地球一圈的时间大约90分钟。在这90分钟里,一个地面站只有2%~3%左右的时间能观测到“天宫”并和它对话。
2003年神舟五号进入太空时,由于技术限制,太空与地面通话时间较短。
如果想实现更长时间的通话,那就要使用许多不同位置的观测站、探测船。而且,随着飞船运行位置的变化,还需要这些地面站不断地进行动态捕获,操作起来也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中继卫星应运而生。中继卫星在距离赤道上空三万多公里的地球静止轨道上运行。这个轨道的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等,对地面观测者来说,就像一座固定的“烽火台”。而且,与地面测控站相比,中继卫星“站得更高”,自然“看得更遠”,一颗卫星能覆盖约40%的地球面积,那三颗便可实现全球覆盖,有效解决航天器与地面、航天器与航天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