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青
(河南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旅游业在纵深层次上的延伸,旅游资源也在不断拓展。我国的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乡村旅游资源约占我国旅游资源70%,有很大的发展空间[1]。近年来学术界对乡村旅游资源的研究方向广泛,方法也多种多样,但还存在研究广度不足、深度不够等问题。乡村旅游资源研究为中国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研究提供了学理与逻辑基础,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整理,从而探讨其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和趋势。研究是在对国内20年来乡村旅游资源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之上展开的,利用CiteSpace实现可视化的计量分析,并且着重分析文献梳理中呈现的研究历程和热点等,以获得有益的启发,以期对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及相关方面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采用陈超美教授开发的软件CiteSpace,利用Java和动态引文、数据可视化技术进行我国乡村旅游资源研究的可视化分析。这款软件在学术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评价,特别是能够更直观地总结和显示关键词的共现和突现,以及研究空间和时间的演变功能[2]。在本研究中使用CiteSpace 6.1.R3版关键词、作者和研究机构等的分析功能,绘制了2002—2022年的乡村旅游资源研究知识图谱,旨在概述该领域的热点主题、历程及趋势分析。
目前,中国学界对乡村旅游资源表述不一,尤其在前期的研究中常是穿插使用,所以搜索主题设置成“农村/农业/村落/乡村”和“旅游资源”。同时,CiteSpace对数据的广度和精度要求较高,因此本研究所有数据均来自中国知网。检索时间跨度设置为2002年1月—2022年10月,检索类型为中文期刊,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 988篇。检索发现文献以报刊宣传文章、行业指南和信息期刊为主,学术研究内容往往重复,虽然相关文献量较大,但高质量的文献比例较小,近10年来不到15%,见图1。
图1 2002—2022年我国乡村旅游资源文献数量Figure 1 Number of literature on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in China from 2002 to 2022
由图1可知,大量复杂的数据将很难反映学者们对乡村旅游资源的研究现状,因为研究的重点在图谱中表达不突出。因此,资料来源仅限于学术期刊以及硕士、博士论文。通过阅读和过滤每篇文章,与研究内容相关性低的检索项被剔除,最终有656篇文章被纳入本研究的有效样本。
文章的数量可以直接反映某一研究领域的热度。2002—2022年期间发表的有关乡村旅游资源的文献数量,见图2。
图2 乡村旅游资源研究载文量年度分布Figure 2 Annual distribution of articles in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research
由图2可知,2002—2003年发表文献数量较少,直到2004年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文献增多,数量达到30篇。2006年国家大力发展旅游活动,以利用乡村旅游资源和扩大农村地区的致富道路为目的,2007年发布《旅游资源保护暂行办法》,2011年全国19个省份将休闲纳入“十二五”发展规划。随着政策相继出台,2008—2011年的年均发文量在146篇左右,特别是2009年数量达到162篇的小高峰。2012—2014年文献数量有所回落,但并不意味着其热度的衰退,数量仍保持在120篇左右。2016年强调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提出,所有这些充分说明乡村旅游在推动乡村发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发展程度直接推动了乡村旅游资源研究的进展。2021年乡村振兴相关文献数量快速增长,发文量达到268篇,2022年提出的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知网的预测值显示272篇。综上可知,政策发布后,乡村旅游资源研究的相关文献数量也随之增加,说明乡村旅游资源研究文献数量受政策导向影响明显。
文献中的学科分布是确定研究工作集中程度的重要先决条件[3]。通过文献统计发现“乡村旅游资源”这一课题有大量的相关学科。由于CNKI数据库只能分析未被提取的文献数据,因此对未被提取数据的领域分类进行统计分析,以考察整体文献分布中的领域分类,见图3。
图3 我国乡村旅游资源研究涉及到的学科领域(2 988篇)Figure 3 Subject areas involved in the study of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in China (2 988 articles)
由图3可知,旅游领域的文献占比最大,为49.32%,而农业经济研究文献占比为24.16%,此后是资源科学类占比11.09%,文化类占比3.50%,排第5的是建筑科学与工程类,占比3.20%。又手工对656篇文献进行统计,得到其学科领域分布,见图4。
图4 我国乡村旅游资源研究学科领域(656篇)Figure 4 Subject areas of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research in China (656 articles)
由图4可知,旅游类占比达97%,数量最多,其次是资源科学类,占比89%,农业经济类占比64%,文化类和体育类分别占比10%和4%,建筑科学与工程领域占比2%。6类学科领域占比总数远远超过了100%,可知已发表的乡村旅游资源研究文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往往涉及多个学科,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重叠率达到165%,反映了旅游与其他行业的广泛融合。
2.3.1 作者分析 在CiteSpace属性和参数选项卡中,将“Node Type”设置为“Author”,将“Threshold”设置为“1”,即显示1篇或多篇文章的作者,运行后得到作者合作网络知识图谱,见图5。
图5 作者合作网络知识图谱Figure 5 Author collaboration network knowledge graphs
由图5可知,节点数为462说明文献共涉及462个作者。其中,75人发表2篇文章;18位作者发表了3篇文章;共有6位作者发表了4篇文章,他们之间没有太大的差距。连线数166说明作者之间的合作次数有166次;网络密度0.001 6说明作者们之间合作强度相对较低。图5中,有较多研究者关注着乡村旅游资源研究领域,研究态势良好,而且已经形成多个作者科研合作团队。从众多作者合作团队选出前6个,得到前6个作者合作团队图谱,见图6。
图6 前6个作者合作团队图谱Figure 6 Top 6 author collaborative taxa atlas
由图6可知,虽然作者合作团队较多,但也存在分散化和独立化的特征。这进一步说明,作为乡村旅游研究的一个小分支,学术界对乡村旅游资源的研究还不够重视,围绕乡村旅游资源开展高水平研究的主体较少,在科研合作趋势和学术交流上存在明显不足,进而预示着乡村旅游资源研究在强化学术交流合作、扩大研究群体、研究资源知识共享等方面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2.3.2 研究机构分析 在CiteSpace属性和参数选项卡中选择“Institution”,对文献发表的研究机构进行共现分析,得到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见图7。
图7 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Figure 7 Mapping of 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on networks
由图7可知,在机构分布上,乡村旅游资源的研究机构主要集中于高校。从研究机构的节点大小来看,最突出的前3个研究机构分别是华中师范大学、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他们的论文发表数量较多。从研究机构属性来看,乡村旅游资源研究机构主要是旅游管理、资源科学、农业经济管理与体育等方面的研究智库,佐证了图4我国乡村旅游资源研究的学科领域分布。图7中,机构之间连线较少即共现密度偏低,说明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很少,大多数研究都是由1个机构单独进行的,不能互补对方的优势,不利于创造新的研究方法和观点,这可能也是乡村旅游资源研究中优质文献较少的主要原因。未来,研究机构间可以加强互动与合作,引领我国乡村旅游资源研究走向更深更广的学术空间。
2.4.1 关键词共现分析 通过CiteSpace软件建立近20年的乡村旅游资源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设置时间切片为1年,以“Keyword”为节点类型,Pruning参数设置板块选择寻径算法(Pathfinder)生成我国乡村旅游资源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8。
图8 我国乡村旅游资源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Figure 8 Keyword co-occurrence mapping of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research in China
由图8可知,网络节点(N)为494个,连线(E)为647条,网络密度(Density)为0.005 3。一般来说,节点和字号越大,关键词的频率就越高,围绕它们建立的研究成果也越广泛。图8中,相对较少的孤立节点也表明关键词和焦点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丰富的关键词不断涌现,也充分说明了这个研究领域的活力和研究内容的多样化[4]。进一步通过CiteSpace的词频统计功能,对近20年来乡村旅游资源研究中出现频率在10次及以上的高频关键词进行汇总,见表1。
表1 我国乡村旅游资源研究高频关键词及其频次和中心性统计Table 1 High frequency keywords and their frequency and centrality statistics for the study of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in China
由表1可知,“乡村旅游”“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振兴”“开发”“资源开发”“层次分析法”“可持续发展”“古村落”和“乡村振兴战略”是乡村旅游资源研究中最高频的10个关键词,在乡村旅游资源研究领域中的研究热度最高,分析结果与图8高度吻合。
在CiteSpace中,中心性超过0.1的节点被认为是重要节点[5]。节点越高,研究热度就越强;重要节点的中心性越高,越能体现其重要地位。表1中,“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开发”“对策”“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层次分析法”“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保护”“资源开发”“乡村振兴战略”和“旅游开发”这12个节点的中心性都超过了0.1,表明他们在近20年乡村旅游资源研究中的核心地位。
去除主题词相关关键词,高频且中介中心性>0.1的关键词大致可以分为2类:一是“乡村振兴”这类词主要围绕着国内战略。“乡村振兴”在词义类型中属于政策术语,在词义内容上指向宏观,这类宏观的关键节点构成了整个乡村旅游资源研究的词义基础,不仅形成了乡村旅游资源研究的过程链,还是开展乡村旅游资源微观领域相关研究无法绕开的研究对象。二是“层次分析法”“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这类词属于经济领域常用词。从侧面可见,国家和学术界希望探清我国乡村旅游资源自身现状,应对问题的解决对策以及进行合理开发以达到未来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4.2 关键词突现分析 关键词突现度是衡量文献或关键词是否具有前沿性的一个指标[6]。为了清晰观察我国乡村旅游资源研究的新兴研究热点,使用CiteSpace软件对其文献进行突现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我国乡村旅游资源研究前20个突现词Table 2 Top 20 keywords emergence mapping for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research in China
由表2可知,前10位的突现词有“乡村振兴”“资源评价”“红色旅游资源”“旅游开发”“全域旅游”“层次分析法”“新农村建设”“定量评价”“开发路径”和“传统村落”。从时间序列来看,2014年以前的突现词为“开发利用”“保护”“文化生态”“农村旅游”“定量评价”“新农村建设”和“德尔菲法”;2014—2019年间的突现词为“整合”“旅游开发”和“农村经济”;2020年之后为“资源评价”“全域旅游”“层次分析法”“传统村落”“对策建议”“乡村振兴”“开发路径”“美丽乡村”“空间分布”和“红色旅游资源”。以上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的乡村旅游资源研究前沿存在一定的差异。
要确定1个研究课题是否是新兴的,必须满足2个条件:第1次出现的时间和距现在最近的时间。也就是说,在表2中中国乡村旅游资源的新兴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要从2018年开始。在这一时期的突现词有“层次分析法”“传统村落”“对策建议”“乡村振兴”“开发路径”“美丽乡村”“空间分布”和“红色旅游资源”。在这一时期学者们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服务国家重要需求,承担了不少重大科研项目。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乡村振兴成为了新的起点。乡村旅游作为富民的重要途经,其地位不容忽视。当前,正值构建“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新发展格局,乡村旅游资源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具有加强脱贫攻坚工作和拓展乡村振兴有效联系的牵动任务,发展红色旅游资源,拓宽我国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路径研究,或可成为未来研究趋势[7]。
仅使用CiteSpace进行文献搜索分析,无论在文献发掘和文献综合分析上都可能有疏漏,需要对重要文献进行人工阅读基础上的延伸分析,发现我国乡村旅游资源研究热点主要围绕以下几点:“乡村旅游资源的概念、特征和分类”“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乡村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和“基于价值取向与背景的乡村旅游资源”。
国内学者对乡村旅游资源概念的界定往往是从2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是乡村区域范围角度;二是乡村旅游资源内容角度[8]。孙波认为乡村性是乡村旅游资源最大的特性,也是区别于其他旅游资源的本质特点[9]。对乡村旅游资源分类的研究,普遍是在收集与调查特定地区的基础上,依据国家2003年颁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10]。但是,如果简单地按照国家标准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可能会出现资源分类不充分等问题。因此,研究过程中还出现“基于三生理念”“基于乡土景观识别”“基于自然和人文属性的二分法”以及其他基于地方实情和研究需要的乡村旅游资源分类标准[11-13]。
主要涉及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开发问题、原因分析和开发路径等方向。我国多数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还在初级阶段,存在不确定的情况,这样使得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研究中使用较多的有“以农为本”“核心特色”“生态优先”和“市场导向”等原则。同时,在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问题、原因分析及开发路径研究中,陈剑宇探讨了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和整合中的问题,提出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要走绿色与生态的道路[14]。陈志永等剖析了天龙屯堡乡村旅游资源开发阶段的演化,探讨因产权困境导致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困难的原因[15]。刘鑫峰等从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概况出发,分析了河北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深度开发乡村旅游资源的路径[16]。
乡村旅游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因此乡村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也受到了很多关注。它不仅丰富了乡村旅游资源研究的理论体系,而且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乡村旅游资源评价常用的方法研究主要有以下2种,即定性和定量,见表3。
表3 我国乡村旅游资源评价常用方法Table 3 Common methods used to evaluate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in China
近年来,层次分析法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张晶和刘舜青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评估贵州农村地区旅游资源的基本模型,并利用这个模型选择有潜力和适合开发的村庄[17]。何静依据国家标准对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构建分类体系,继而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做出评价[18]。为了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有学者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再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建立模型,用于对特定区域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19]。
研究过程中,我国学者大多采用“新型城镇化”“一带一路”“全域旅游”“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红色旅游”“传统村落”“田园综合体”和“体育旅游”等研究视角。王鹏等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衡阳荣桓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量化评估,以评选出旅游开发价值高的村寨[20]。阎丽从“一带一路”角度分析了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为“一带一路”沿线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提出了建议[21]。孟乐基于“全域旅游”背景分析山西乡村旅游资源,对其发展路径展开探讨[22]。吴金铃从“美丽乡村建设”背景出发,分析江苏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寻找更合理的开发办法[23]。钟金贵等在“红色旅游”的视角下指出,要促进遵义旅游业的全面发展,应整合遵义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资源[24]。杨瑜婷等在“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利用演化博弈论建立模型,探索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合作路径[25]。沈佳欢以“传统村落”视角出发,建立杭州低山丘陵型传统村落的资源评价体系,并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优化措施[26]。鱼小芸在“田园综合体”建设背景下,分析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对建设田园综合体的益处,并提出开发规划策略[27]。刘毅伟从“体育旅游”视角探讨开发乡村体育旅游资源的现实意义,并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探索更科学的规划和开发方式[28]。结果发现,乡村旅游资源的研究呈现明显的综合性特征,鲜有乡村旅游资源的专题研究[29]。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截止2022年10月的中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iteSpace软件对我国近20年乡村旅游资源领域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展现了2002至2022年这段时间里文献数量的演变、文献学科领域分布、作者与研究机构分布,以及关键词共现、突现分析。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 研究热度受政策导向影响明显。从载文量来说,我国乡村旅游资源研究发文量逐年增加,并经历了极速、稳定和攀升3个增长过程,特别是2016年之后,载文量一直持增长态势。分析历年文献的研究内容发现,相关政策出台后,乡村旅游资源研究文献数量随之增多,说明乡村旅游资源的研究受政策导向影响明显。
(2)研究内容和方法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特征。从文献学科领域分布来说,无论是未被提取数据的2 988篇文献领域分类统计,还是已筛选出的656篇文献领域分类统计,结果都显示我国乡村旅游资源文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往往涉及多个学科,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
(3)合作研究、资源与知识共享亟待加强。从作者方面来看,我国乡村旅游资源相关研究文献共涉及462个作者,研究态势良好,并且形成了多个作者科研合作团队。众多作者合作团队中,刘向阳、张蕾、何俊杰、周秉根与张静组成的合作团队是乡村旅游资源研究领域的核心团队。从作者合作知识图谱来看,各个团队存在分散化和独立化的特征,这预示着我国乡村旅游资源研究在强化学术交流合作、研究资源知识共享等方面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4)研究机构主要集中于高校,合作研究具有明显学缘特征。从研究机构方面来说,我国乡村旅游资源研究主要集中于高校。发表文献最多的前3个研究机构分别是华中师范大学、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和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同时,研究机构的属性也佐证了上述我国乡村旅游资源的学科领域分布。合作发文的研究机构数量偏少,多数由学缘结构主导。
(5)研究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从关键词共现分析来看,去除主题词相关关键词,高频且中介中心性>0.1的关键词大致可以分为2类:一是“乡村振兴”这类词,主要围绕着国内战略;二是“层次分析法”“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这类词,属于经济领域常用词。说明我国乡村旅游资源领域的学者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既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又紧盯乡村旅游中旅游者、村民和企业三者间的需求。真正体现了国家要求怎么做,乡村旅游资源如何利用,村民困难如何帮,做到研有所用。
(6)乡村振兴视角下红色资源与民族文化及开发路径拓展或为未来研究趋势。从关键词突现分析来说,使用CiteSpace软件梳理出近20年我国乡村旅游资源研究前20个突现词,分析其时间序列,可以看出不同时期我国乡村旅游资源研究前沿存在一定的差异。起始于2018年的突现词可以被认为是当前我国乡村旅游资源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分析这些突现词,得出当前正值构建“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新发展格局,我国乡村旅游资源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具有拓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牵动功能,发展红色旅游资源、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拓宽我国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路径研究,或可成为未来研究趋势。
(7)人工阅读延伸分析。本研究发现,仅使用CiteSpace进行文献搜索分析,无论在文献发掘和文献综合分析上都可能有疏漏,需要对重要文献进行人工阅读基础上的延伸分析。这一点对研究人员的文献梳理具有启发意义。结合样本文献人工阅读延伸分析发现,我国乡村旅游资源研究热点主要围绕以下几点:“乡村旅游资源的概念、特征和分类”“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乡村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和“基于价值取向与背景的乡村旅游资源”,但综合研究特征明显,鲜有乡村旅游资源的专题研究。
通过使用CiteSpace对国内近20年乡村旅游资源研究的载文量、文献学科领域分布、关键词进行分析,并对重要文献进行人工阅读基础上的延伸分析,对工具分析结论进行补充;研究发现乡村旅游资源专题研究不多,说明本研究在选题视角和研究内容上有创新价值。
本研究的不足主要源于对CiteSpace的使用造成数据库选取有限、少数文献遗漏和综合分析欠缺,虽进行了人工阅读基础上的延伸分析,文献仍有深度和广度方面的挖掘空间。期望随着软件进一步更新,文献范围的扩展,以及人工分析的深入,将来对该研究领域现状与趋势再进行更为精准全面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