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施工企业经营风险与应对策略分析

2023-11-20 04:22:44李禹东
交通企业管理 2023年6期
关键词:业主客户信息

□ 李禹东

对于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其建设时间较长,建设过程中也往往存在着诸多无法预料的风险。随着建筑市场逐渐由增量化市场转为存量化市场,施工企业的利润往往也随之降低,抵抗风险的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加强交通施工企业在前期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管控,从项目源头上消除或减弱风险就变得极为重要,交通施工企业的经营风险管理也成为了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一环。

一、经营风险分析

交通施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往往分为前期经营信息收集过程中的风险、客户信用的风险、履约能力的风险以及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等几大类型。

1. 前期经营信息收集的风险

前期经营信息的收集就经营管理中的关键一环,若前期收集的信息有误,则会影响对整个项目的判断。在项目前期经营信息的收集过程中,要对项目的业主信息、资金来源、设计单位、目前进展和竞争对手有准确的了解,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只有获取第一手准确的信息,才有可能获取项目。同时,在跟踪项目的前期就要对项目的施工重难点、成本、付款条件进行分析,对于收益较低、风险较高使得企业难以承受的项目,就要果断放弃跟踪,避免投入过多、资源浪费。

2. 客户信用的风险

随着各种工程建设模式的涌现,交通施工企业的客户早已由单一的政府单位转变为政府单位、各类央企国企和部分民营企业等,加强客户管理已成为交通施工企业风险管理的重点之一。交通施工企业要对合作业主的合同履约行为、经济支付能力和市场信用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于可能存在风险的客户要重点关注,及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3. 履约能力的风险

履约能力风险指的是在前期经营信息收集之后、准备组织投标工作前期,组织公司专业部门、专业人员进行的对项目履约能力的综合评判,从施工技术、施工重难点、施工安全风险、内外部条件、施工工期、业主的资金能力和付款条件、合同法律风险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评判,确保若项目中标、企业具备与该项目匹配的履约能力,对于风险高、难以履约甚至无法履约的项目,应及时终止,按下“暂停键”。

4. 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

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指的是项目中标后、签订合同前根据合同效力、经济、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进行风险评估,对合同稿再次组织评审,根据专业部门所提出的评审意见及时与项目业主沟通反馈,对尚未明确的合同条款进行明确、对不合理的合同条款及时进行调整,在最后阶段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在签订合同后项目正式实施进场前,应组织有关专业部门结合合同条款对项目履约过程进行交底、提出要求,使项目一线人员充分理解业主意图和合同条款,在项目履约过程中最大程度避免风险。

二、经营风险的应对策略

1. 项目信息收集过程中的风险应对策略

(1)对于经营项目信息的收集,要加大重视程度与考核力度,定期进行项目信息报送,并经公司主要领导审阅,对于项目信息的变化也应常态化进行及时更新。

(2)在市场开发过程中,以项目为导向,对于重点项目定期进行汇报,对于前期已经意识到存在风险的项目,要及时放弃跟踪,避免资源浪费,从源头上避免经营风险。

2. 客户信用风险的应对策略

(1)经营过程。全体经营人员都应该有“签约能履约、履约有营收、营收有利润、收款有保障”的意识,尽最大程度地防范商业风险,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实现公司良性发展,要最大程度加强对客户信用风险的风险管控。对于客户管理,采用客观性原则与前瞻性原则并行的策略。客观性原则是指对有关联的业主信息应进行综合全面调查,对存疑信息采取多渠道方式进行核实,尽可能采用官方渠道进行核实,真实客观反应项目业主的信用状况。前瞻性原则是指在通过多种渠道反映业主过去与当前信用状况的基础上,同时侧重对业主未来的履约能力进行分析与判断,这也是对于新客户开发的重点。

(2)建立客户评价系统。借助第三方平台可获取客户的股权穿透信息、对外应诉信息等,掌握客户的上级单位信息。对于已有合作的客户,可从公司财务系统中对接正在履行合同的执行财务信息、既往合同金额、迄今欠款信息及欠款账龄等。

(3)客户评价。除了在市场开发过程中对客户进行不定期的信用评价之外,同时应定期(每半年或每年)对当前合作的所有客户进行评价,根据合作合同额、客户对外诉讼情况、欠款金额、欠款平均周期、履约信用评级等因素进行综合打分,根据打分结果进行评价,对客户进行分级,应避免或禁止与较低等级客户进行合作。对于有不同层级的大型企业,其母公司或子公司的信用情况也应一并特别进行考量,共同累计评价。

3. 履约能力的风险应对策略

(1)项目投标前。全部进行项目投标申请,结合公司现有条件,组织公司工程技术、成本采购、法律、财务等部门的专业人员对项目进行履约能力评价,避免为了中标而忽视后续风险,综合考虑特殊施工方法、大型设备需求、当地施工条件和当地相关法规、施工工期、当前人工、材料、机械价格,结合当地价格浮动水平、付款、材料调差、签证变更等因素对项目进行估算,同时考虑业主财务状况和合同违约条款、付款条件等因素对项目进行评估,对于风险大、难获利、收款慢的项目,要及时退出、规避风险。

(2)在经营过程中。施工企业应结合现有项目情况,从预付款、验收前付款比例和验收后付款比例等几个方面提出红线要求,低于要求的项目应一票否决,及时否定项目,避免企业后续财务风险。

4. 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应对策略

(1)项目中标后、签订合同前。作为项目经营的后期,同样要重视风险应对工作,仔细研读合同条款,根据合同条款中的效力、质量进度要求、付款情况、违约条件、签证与变更条件等再次开展风险评估,对于影响公司利益的条款应及时组织与业主谈判,对于合同中尚未明确的项目,应及时澄清补充;对于侵犯到施工单位权益的条款,应及时与业主反馈调整,最大程度降低风险、争取利益,对于各专业部门提出的合同调整意见,应组织专人进行跟进处理,确保提出的原则性意见全部修改、逐一核实,确保合同审查工作落在实处,规避风险。

(2)在合同签订后。项目正式实施之前,高度重视合同交底工作,一线施工人员对于合同的理解是项目良好履约的基础和保障。交底内容包括项目基本情况、对招标文件条款的响应、项目前期经营情况、业主要求和项目后续要求,要高度重视履约质量、降低经营风险,做好项目部的二次经营工作,为后续合作提供保障。

三、其他投资建设模式的风险应对分析

除传统施工现汇招标、投资+施工总承包等建设模式之外,PPP、“认购基金+施工总承包”等模式逐渐从高速公路开始向其他基建市场渗透,虽然部分交通施工企业对这些新型模式有一定的研究、获取了一些项目,但随着这些模式的创新,施工企业更加应该注重这些建设模式的风险识别与应对。

1. PPP 模式的风险识别与应对

交通施工企业在PPP 模式项目的风险主要分为国家政策、法律调整等方面的风险和施工过程中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引起的各类风险。交通施工企业特别是大型交通施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常年位居高位并逐年攀升,因此为提高企业利润、规避财务风险,虽然PPP 模式是市场需求,但应提高该类项目的风险应对能力,确保项目获利、并降低风险。在合作伙伴选择的过程中应当慎重确定,提高对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的重视程度,选择运营期利润稳定可控的项目,避免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

(1)外部政策性风险。交通施工企业要加强市场研究能力,及时关注政策变化与合作单位财政情况,根据相关法规、政策的变化情况和合作地方财政状况及时调整投资与施工计划,对常见风险建立风险预警体系,设定应急方案,实现对常见风险处理的迅速转换。

由于交通施工企业PPP 项目风险的不确定性,风险分担作为应对策略之一,不仅降低了风险发生后双方的损失,更是为了明确双方的权力与责任。在政府部门与交通施工企业的风险分配中,要用最低的成本、最优的管理模式、最佳的风险控制效果来分配风险,而不是单一地将风险全部转移至施工企业或政府部门。对于双方承担的风险,应采用风险与收益对等的原则,更高的风险、更高的风险管理成本会获得更高的收益,只有项目预期收益高于风险管理成本时,项目的风险分配才会真正落到实处。

(2)政府部门和交通施工企业双方都无法预测到的风险。将风险进行转移也是PPP 模式风险应对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双方无法承担和管理的风险,可由两部门共同设立风险处理基金,共同应对可能产生的无法预料到的风险,若风险未产生,项目结束后将按原比例退回至合作各方。此外,由于施工项目的长期性与危险性,由于意外导致的人员伤害和工程实体损坏在所难免、无法控制,因此通过购买工程一切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将这类风险转移至保险公司也是常见做法之一。对于发生概率较小且影响较小的风险,采用风险转移的策略往往会付出比处理风险更大的代价,此时更适合采用风险自留的策略。

2.“认购基金+施工总承包”模式的风险识别与应对

“认购基金+施工总承包”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出现普遍性、标准化、风险模糊等特点,该模式规避了禁止施工企业垫资施工的规定,但是交通施工企业在参与此类项目时,应谨慎选择项目、业主、投标地区,也要结合自身的资金状况、成本控制能力和施工管理水平慎重投标,严控企业风险。

对于准备参与开发的项目,应从股权退出风险、项目价差风险、基金退出风险、基金亏损风险和项目融资风险几个方面进行风险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1)股权退出风险,是指招标人(项目业主)能否按期回购股权,该风险主要要求我们对项目业主的财务能力和履约信用进行充分的考察,结合外部信用等级、银行授信等情况对业主履约能力进行综合考察,同时仔细研读招标文件有关要求,并增加约定条款等。

(2)项目价差风险,是指由于施工过程中的长期性、可变性与施工的复杂性,实现预期价差有一定的风险。此类风险的应对策略主要为前期调研、成本测算,并提前与项目设计单位沟通,确保价差风险可控,同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加大成本管控能力与成本优化力度,力争保证施工价差得以实现的同时获取更大利润。

(3)基金退出风险,是指基金能否按期退出,基金亏损风险指的是基金退出触发条款中达到业绩预期的情况下回购价格情况。此类风险主要通过确保基金触发条款和在基金协议中设置未按期回购的约束条款,同时加强对工可评估,分析达到业绩预期条件的可能性,合理预计该类风险与预期收益。

(4)项目融资风险,是指由于建设资金的大额性,项目融资资金可能无法按时到位,主要防范措施是要明确在招标文件、基金合作协议中明确融资方,确保交通施工企业不参与项目融资,不承担注册资本金和认购基金以外的融资责任,不进行任何担保等。同时要选择大型国有企业等优质企业作为合作方,确保项目牵头人融资能力较强,按期进行融资。

四、结语

交通施工企业在现汇招标模式中面对的风险主要有前期经营信息收集过程中的风险、客户信用的风险、履约能力的风险以及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等几类。应对这些风险,要加大对前期经营信息收集准确性、完整性与及时性的判断,对前期所发现的风险大、收益低的项目要及时放弃跟踪,避免资源浪费。对于PPP 项目,要慎重选择项目合作方;及时关注政策变化和合作方财务能力的变化;同时要公平公正、采用风险与收益对等的原则进行风险分配;善用风险转移策略,对于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影响都较小的项目,可适时采用风险自留的策略。对于“认购基金+施工总承包”模式的项目,要注意股权退出风险、项目价差风险、基金退出风险、基金亏损风险和项目融资风险等风险,对项目业主的履约能力、财务能力、信用状况进行充分的评估,确保项目业主能独立完成项目融资。

猜你喜欢
业主客户信息
花盆坠落伤人 业主负责赔偿
探究业主在工程建设各阶段的造价控制
江西建材(2018年2期)2018-04-14 08:00:58
为什么你总是被客户拒绝?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订阅信息
中华手工(2017年2期)2017-06-06 23:00:31
浅谈业主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做个不打扰客户的保镖
山东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 14:25:41
展会信息
中外会展(2014年4期)2014-11-27 07:46:46
23
业主社区的兴起及其自主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