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修“治心”之功

2023-11-20 04:20黄军昌
党员干部之友 2023年11期
关键词:私欲宁静领导者

□ 黄军昌

韩 潇/图

《孟子·告子上》有言:“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古往今来,大凡有见地、有作为的志士仁人,都十分重视自己的人生修为,并将修炼“治心”之功摆在生命实践的突出位置,打造“指挥高地”,唤醒内生动力,释放生命潜能,努力使自己的人生自备能量,自带光热,既温暖自己,也照亮他人。

那么,何谓“治心”?“治心”就是重视心理的管控和疏导,用积极而理性的态度去调节心理误差,克服人性弱点,弥补素质短板,使自己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一份清醒、一份淡定、一份执着、一份动能,通过实施积极的外力影响和干预,强化心理调节,管控个人心绪,规范社会行为,打造透明人生。

要治浮躁,涵养一颗“宁静之心”。在经济社会的转型变革期,思潮多元,挑战频仍,竞争加剧,使得一些社会成员的心理状态失去了往昔的平衡和宁静,代之而起的是一种“看不透”“跟不上”等模糊认知,导致浮躁之风在社会的多个层面蔓延与扩散。一些意志薄弱者,特别是某些领导干部观念扭曲,信仰变异,认知错位,心态失衡,呈现出作风漂浮、人性轻浮、工作悬浮的种种特征。这种浮躁之风,不仅浊化了社会道德,而且污染了社会风气,害人害己,误人误事。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诫子书》文中写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旨在告诫儿子要志存高远,涵养一颗宁静之心,保持一种人生定力,努力实现行稳致远。在社会生活的舞台上,作为新时期的领导者,承载千钧,任重道远,更应常怀淡泊之心,修炼“治心”之功,力戒浮躁之气,倡行务实之风,把自己的双脚踩在社会实践的土壤上,做到淡定从容,举重若轻,守心如磐,矢志不移。唯有如此,才能紧紧扭住个人命运的“牛鼻子”,牢牢把握人生奋斗的主动权。

要治私欲,涵养一颗“清明之心”。现实生活中,那些利欲熏心的“老虎”“苍蝇”们,私欲恶性膨胀,戴着“心灵的枷锁”,在道德人格的悬崖边上“跳舞”,不惜徇私枉法,不惜铤而走险,结果是“游鱼贪饵而成盘中食,猩猿嗜血而成笼中物”。桩桩件件,发人深省,教训是深刻而惨痛的,应当引为鉴戒。古人云:“君子言利,取之有道;君子求名,名正言顺。”作为新时代的领导者,应当常思“君子之道”,勤修方正之心,管理好自己的欲望,保持一种“不为虚名遮望眼,不为浮利乱心志”的清醒和自觉。要筑牢清正廉明的思想防线,走出名缰利锁的人生沼泽,准确地把握得失取舍的“界”与“度”,净化心田,祛除心魔,远离心贼,把贪婪的私欲关进修身自律的“笼子里”,使自己的政治生活过得方正而清明,使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坚实而通畅。

要治狭隘,涵养一颗“容众之心”。人在尘世间行走,任何人都不可能身悬“孤岛”,游离于群体和社会之外。作为社会大家庭的一分子,应该走出狭隘,告别孤傲,拓宽胸襟,提升雅量,陶冶情操,升华格局,自觉地融入生活的群体和生存的环境,主动与其他社会成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现实生活中,在一些领导者身上仍存在画地为牢、闭关自守现象。这种心理,不仅是构建和谐的负能量,也是推进合作的绊脚石。古语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人有了健康的容众意识,有了宽广的博爱情怀,就会善待自己,宽待他人,自觉地容众合群。常言道:“容人者自容。”一个人因为心胸豁达,性格开朗,格局开放,身边自会有更多的认同者和支持者。从这层意义上看,一个领导干部拥有一颗“容众之心”,就等于为自己的人生铺设了一条进入顺境的路,也等于为自己的事业架起了一座通向成功的桥。

猜你喜欢
私欲宁静领导者
宁静之宅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
回声
《巷口的宁静》
希腊神话的内在文化精神
闭目塞听,才是领导者的第一大忌
真诚是领导者的最高境界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那年夏天宁静的海
寻找属于自己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