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巧玲
农业农村问题关系国计民生,自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国便将解决好“三农”问题提上日程。2014年底,清远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承担着探索以农村社区、村民小组为单位的村民自治试点任务。2018年广东省委、省政府组织实施新一轮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旨在实现全省每个县域均有1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示范带动全县、全市、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及美丽乡村建设。
佛冈县是清远市两县之一,是清远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将其规划建设为高端产业成长区、宜居养生示范区以及广州北部卫星城。清远市作为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之一,探索出适合清远佛冈县新农村连片示范区建设,将加快推进和落实好党中央的乡村振兴战略及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任务,在全县、全市、全域营造“争做示范、争当最美”的浓厚氛围,发挥起典型示范作用。
通过全方位解读甲方提供相关一手资料材料、翻阅相关书籍、搜索网上相关研究动态等方式对上层规划及报告、论文期刊、成功案例文本进行研究,捕捉和挖掘其创新点,以提炼理论支撑及建设策略。
通过实地考察调研研究区域的现状条件及资源分布情况,采用观察、询问、拍照、笔录等方式获取现状资料,制定佛冈县新农村连片示范区建设策略。
佛冈县地处珠江三角洲边缘,北接清远英德市,南连广州市从化区,以京珠高速和106国道作为主要区域联系通道。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和大陆性季风气候,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其中土壤有赤红壤、红壤、黄壤3个土类,以水稻土为主;全县年均降雨量高达2206.8mm,具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较多,包括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黄花湖旅游度假区、崔清献公祠文物保护单位等。
在《佛冈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0-2030)》中,水头镇被定位为“生态保护区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地区基础公共服务中心,旅游休闲基础服务小镇”;在《佛冈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7-2025年)》中,水头镇既位于“三心三区两环两带”上的中部城市乐活区东部,又位于潖江水韵精品风情带;在《佛冈县绿道网建设总体规划(2013-2030年)》中,水头镇绿道位于佛冈县绿道网结构的“两环”上;在《佛冈生态控制线划定规划》中,水头镇拥有潖江部分流域、水头部分南部及东部的一级管制区,故选取佛冈县水头镇的9个行政村全域(包括莲瑶村、新坣村、新联村、桂元村、石潭村、西田村、铜溪村、桂田村、王田村)为研究对象,同时作为清远佛冈县新农村连片示范的代表。
1)示范区内生态格局尚未成型 水头镇素有潖江源头之意,但经现状考察发现:①河道中垃圾、农耕废物随处可见,村庄生活污水及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至河道;②河道两岸缺乏景观塑造,环境景观视觉效果差且滨水空间使用效率低。
2)示范区内资源特色挖掘不足 在自然资源方面,区内拥有优质的自然山水资源和农业耕地资源,是良好的生态屏障与主要的水源涵养地,深林竹海、水流清湍、生态田园等优美的自然景色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在人文资源方面,岭南传统风貌村落众多,广府文化气息浓郁,特色宗祠和广府围屋等一系列文物古迹并未得到合理保护及利用。
1)一“连” 依托县道373公路等交通设施及潖江等生态本底,形成交通联系带和旅游发展轴,建立各自然村的联系通廊。同时以各自然村作为旅游节点,策划若干条精品旅游路线,“以点成线,连线成片”,使各个自然村连片带状发展。
2)二“合” 以“一村一品”为核心,挖掘各村庄最大特色,实现优势互补及多元化、错位化发展。重点挖掘各个村庄在农产品、文化、民俗等方面的特色,突出发展优势,构建优势互补的产业体系。
3)三“提” 利用本土特色资源及村庄自身优势推进旅游服务业发展,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将本土特色农业、文化、风俗等与旅游产业融合,重点发展观光农业和现代农业,构建贯穿“吃住行游购”全链条,兼具一站式理念的全域旅游体系,为本地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并增加整体收入水平。
4)四“凝” 深挖岭南文化,塑造文化品牌并将其融入旅游产业,将本土文化转化为发展动力。打造围屋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五大文化品牌,突出“一村一品”特色,规划本土文化专题及个性化定制游览路线,逐步使文化成为旅游业的重要支撑。
通过农、文、旅联动发展,以农业为根基,以文化为魂,打好田园牌、生态牌、文化牌:①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产业,通过调整升级原有低效农业产业结构,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强调农业的创意创新,着重将生产要素融入新生态精品田园共同体的产品设计和产品服务中;②系统梳理当地农村资源禀赋和乡村传统文化,尤其是对村庄现有古民居、宗祠、庙宇等文化氛围浓郁的特色建筑予以合理的保护及改造利用;③推进农业、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深入融合,通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与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本土旅游产业,研发精品旅游项目,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打造凸显地域文化的旅游商品。
农业产业布局以“一村一品”为原则,针对各村现状特色,布局百香果、鹰嘴桃等农作物生产基地,强化各村农业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见图1);文化产业布局应结合和美、德孝、博雅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围屋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五大特色文化,以展示片区文化底蕴与特色(见图2);旅游产业布局以水为链,结合片区农业基础与核心风貌特色营造,构建“枝状”特色旅游产业空间体系(见图3)。
图1 农业产业布局结构
图2 文化产业布局结构
图3 旅游产业布局结构
根据对现状问题的总结和优化策略的提炼,推导出“潖源绿岸·农旅九韵”的总体定位。通过寻找宗族文化的历史印记、突出潖江源头的水乡特色、挖掘农耕文明的特色资源,以潖江为主线,串联各村形成旅游体验带,最大化地将文化融合农旅结合,最终将片区打造为“以农为本、以文为魂、以水为链”的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新农村改革示范片,展示绿逸潖水的自然之美、围屋古韵的乡村之美、优良家风的精神之美。将研究区域的岭南风、广府情、潖江源、优质农四大特色展现地淋漓尽致,致力于成为清远绿色农业发展的现代示范区、广清精准扶贫发展的先导深化区、佛冈农文旅联动发展的核心推广区。
总体形成“一带九组团”的空间格局。“一带”是指潖水农旅引导发展带,是以江为主要依托,沿现状潖江两岸打造一条展示生态农业、促进旅游发展和带动田园观光的农旅引导发展带。“九组团”是指根据研究区域内各村特色资源和发展优势规划的9个发展组团,分别为莲瑶莲凤村、新坣下周村、王田永兴村、铜溪上梅村、新联湴田村、桂元仓联村、石潭红星村、桂田新昌村、西田清和村。
规划方案依据总体定位和空间结构进行深化推导,因地制宜且最大化地突出各村的特色资源和发展优势(见图4)。
1)莲瑶莲凤村 主要打造“稻园晓烟·佛音莲瑶”的主题特色,重点推广有机种植技术,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产业,通过连片稻田和村内古屋,并结合龙牙寺佛教文化营造特色氛围。
2)新坣下周村 主要打造“古围新韵·四季丰实”的主题特色,重点发展规模化、多元化果蔬种植。结合现有的百香果、三华李、酥梨等多样化水果种植构成大型果蔬采摘体验园,既带动农家乐、古围体验、农业体验等产业发展,又打造“本土+创意”的民俗品牌村。
3)王田永兴村 主要打造“阡陌纵横·田园漫步”的主题特色,重点利用有机栽培技术种植本地蔬菜,扩大无公害蔬菜种植规模,开展田园观光、农业采摘、美食品尝、耕作体验等活动,联动第一、第三产业,营造出回归乡村慢生活的田园氛围。
4)铜溪上梅村 主要打造“桃蹊柳陌·桃李芬芳”的主题特色,重点从配套产业政策和完善技术体系入手,全方位多感官地为游客提供“种桃-赏桃-品桃”全周期及“桃文化-桃产品-桃活动”一系列的丰富体验,塑造及推广鹰嘴桃的本地特色品牌,营造出“桃色桃香”的世外“桃”源。
5)新联湴田村 主要打造“古桥倚水·美食湴田”的主题特色,重点依托断桥公园及潖江的良好景观氛围,通过置入美食餐厅、农家乐等功能对农田进行资源整合,营造出曲水流觞的诗画美景。
6)桂元仓联村 主要打造“野趣百香·活水仓联”的主题特色,重点依托现有的百香果种植基础,利用现代化种植技术扩大规模,适度植入农业体验旅游功能,规划自主采摘区、百香果饮品制作站、果干加工体验课堂等自然教育区域。
7)石潭红星村 主要打造“闪闪红星·碧水映日”的主题特色,重点结合村内红色文化底蕴,发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旅游,通过规模化荷花和莲藕种植,丰富村落田园景观,打造传承革命精神的爱国教育村。
8)桂田新昌村 主要打造“静以修身·修林密竹”的主题特色,重点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来规模化生产槟榔芋,再适当布置农家美食餐厅、生态农庄、农家客栈等旅游设施,在营造茂林修竹、恬淡自然氛围的同时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9)西田清和村 主要打造“虎啸激流·峻山越野”的主题特色,重点依托现有的大棚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入有机种植技术以扩大芦笋种植规模,同时规划户外运动主题餐厅、特色民宿等旅游设施,营造活力四射的“热血青年村”氛围。
通过深度解读上层规划及系统考察、调研分析,从资源禀赋与生态本底出发,选取水头镇9个行政村全域作为清远市佛冈县新农村连片示范区建设的研究区域,提出“一连二合三提四凝”的总体发展策略,遵循“一村一品”的优化发展理念,以实现“农、文、旅”联动融合发展,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布局,并依据总体发展策略、发展理念和产业布局研究推导出研究区域的空间结构和规划方案,为后续佛冈县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区总体实施规划提供策略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