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津
缺血缺氧性脑病有轻度、中度和重度之分。
轻度患儿主要会表现出异常的兴奋,很容易被激怒,但是肌张力正常,拥抱反射活跃,吮吸反射正常,呼吸比较平稳,不会发生惊厥的症状,一般在3天左右会逐渐消失,预后情况理想。
中度患儿主要表现出嗜睡,肌张力降低,吮吸反射以及拥抱反射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大多数的新生儿会出现惊厥的现象。满月的婴儿会出现上肢张力降低,相比較下肢来说更为严重;若是早产儿则会表现出下肢的肌张力降低,严重于上肢。若这类症状持续7~10天以上,会产生严重的后遗症。
重度患儿此时会处于昏迷状态,肌张力极度的下降,肌肉松软,拥抱反射以及腱反射都会消失,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能力也较弱,前囟门微微隆起,频繁的出现惊厥的现象,呼吸不规则,甚至出现呼吸暂停,呼吸衰竭的症状,严重的还会影响患儿的生命健康。
母亲在怀孕过程中出现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心肺功能疾病、严重的贫血或者出现休克现象,怀孕期间出现胎盘早剥、胎盘功能发育不良、前置胎盘或者胎盘结构异常,胎儿在宫内发育相对迟缓、先天畸形、早产儿或过期生产,若脐带压迫、打结、脱垂或者绕颈也会由于血液阻断而造成缺氧的现象,以及在产妇分娩的过程当中,胎位的异常、滞产、手术或者麻醉药物等,都有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出现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在出生之后,由于肺透明膜病、反复呼吸暂停、重症心力衰竭、心动过缓、红细胞增多、休克等,也会引发缺氧缺血性脑病。
临床上针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往往是根据不同患儿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首先是去除病因,纠正缺血缺氧状态,保证呼吸通畅、吸氧、升血压等;
其次,药物治疗方面,目前尚不存在特效药,应根据患儿情况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常见药物有氧自由基清除剂、促神经细胞代谢药、糖皮质激素、神经节苷脂等对神经系统具有营养和保护作用的药物;
另外,可采用高压氧治疗,通过专业仪器改善组织供养,增强脑细胞代谢,促进损伤修复;
如患儿发生长期昏迷,可采取深部脑刺激、脊髓电刺激等治疗方法。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家长对这类疾病产生重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同时做好科学的日常护理。
第一,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积极预防肺炎发生。
第二,注意为患儿保暖,若是过热会导致患儿体内水分流失,出现脱水热(系因新生儿体内水分不足引起的发热)的现象;而过冷会导致体温不升,而产生新生儿硬肿症(长时间处于低体温状态下,宝宝身体内的皮下脂肪会硬化和水肿)。在冬天时,室内的温度保持在18~22℃,使患儿的体温能够维持在36~37℃,并保持适当的空气湿度。
第三,要科学喂养,可以用1∶1、2∶1、3∶1的牛奶与水的比例,添加5%左右的糖水喂养患儿,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渐增加牛奶的比例,以少量多次喂养为主,不能一次喂得太饱,避免患儿出现误吸、呕吐等现象,而产生吸入性肺炎,增加窒息的风险。同时还需要为其补充钙剂或者鱼肝油。
第四,要防止感染,在新生儿患病期间需要注意皮肤护理,若是有传染病或者皮肤病的家属应该避免与患儿接触,同时要加强对患儿臀部、肚脐、口腔的护理,保证患儿能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