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技术与提升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探讨

2023-11-19 20:45堵荣伟
种子科技 2023年18期
关键词:种植效益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堵荣伟

摘 要:文章介绍了水稻种植栽培现状,研究了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流程,包括规范育苗技术,挑选播种时间、地点、品种、秧田,稻田施肥,灌溉与病虫害防治等,然后根据栽培技术的运用状态,探索了提升水稻种植效益的有效措施,全面改善水稻生长质量,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种植效益;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水稻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18-0067-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当前水稻产业存在产量不高、米质不优等问题,在生产栽培中出现肥水药浪费、秧苗素质较差的现象,要选择合适的栽培技术。为提高区域水稻种植效益,要打破传统种植方式,利用精准的栽培手段扩大种植规模,稳步提高水稻产量。

1 水稻种植栽培现状

在技术和社会持续进步的发展过程中,传统耕种方式已难以适应当前的农业发展需求。农业机械化发展与科学技术充分结合后,劳动者耕种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为此后水稻种植培育创造出更好的条件。粮食生产受市场、技术、气候、资源的影响较大,若没能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会对作物的产量、质量形成较大影响。水稻在耕种与培育的过程中,水文环境与种植密度都会制约其种植效果,再加上其对机械化技术的依赖性较强,使种植时间与晒田方式都出现不规范现象,无形中降低了水稻种植的整体产量。

当前,部分水稻在种植生长时产生穗数不足情况,而引发该问题的核心原因为穴苗数较少、栽插密度控制不佳、秧苗素质较低等,且部分除草剂的使用方式不规范,在农作物出现病虫害时才开展防治工作,缺乏针对性举措。在了解当前部分区域的水稻种植栽培现状后,要合理规范栽培技术,将提高水稻效益的措施与栽培技术运用到区域水稻种植中,提升其整体的产量与质量[1]。

2 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流程

2.1 规范育苗技术

2.1.1 旱田育苗

选择水稻栽培技术时,要结合水稻种植的实际情况。比如,当育苗区域水分较少时,可选择旱田育苗法。使用旱田育苗法前,要恰当观察育苗地的土壤水分,确保其始终保持湿润状态。旱田育苗土壤疏松、肥沃,水稻秧苗在生长过程中不会受降水影响,增加了育苗插秧的便利性。应用旱田育苗技术期间,要合理使用地膜,在秧苗高度为15 cm时要揭掉地膜,并在后期重新移植秧苗,完成该项工作后,使得秧苗生长更为顺利。

2.1.2 水田插秧

当水稻种植区域处在水田中时,要利用播种达成水田插秧育苗目标。借助春季翻地做好种植前的准备工作,翻整该区域的全部土壤,使土壤始终保持松弛状态。要使秧田内部拥有大量水分顺利完成插秧工作。实行水田插秧育苗技术时,除要合理选择种子外,还要在播种时适当开展催芽工作,在完成该项工作后,将种子直接播种在秧田中,当秧苗生长至15 cm时,可将其全部拔出,栽种到对应的稻田内,在该项举措的影响下,有效改善其种植品质。

2.2 挑选播种时间与栽培地址

在水稻播种前,要合理选择栽培地址与播种时间。若想提高水稻种植效益,应恰当选择栽培地址,明确土壤内部性能指标。从环境角度考量,栽培地址需远离污染物排放源,如化工厂等,还要合理规划周围环境,保证种植栽培区域降水量充足、水资源丰富。选择种植田后,要针对性检测土壤内部质量和营养元素的成分值,只有该类成分值满足水稻各个生长阶段的需求,才能将其种植在该区域中[2]。

同时,要将水稻品种与栽培地相联系,幼苗在栽培前要适当考察其生长品质。影响生长品质的主要因素包括生物灾害、土壤资源、种植水准、降水情况与区域温度等,要从多个层面考量水稻品种,增强该类品种在栽培区域中的适应性,促进其健康生长。水稻分为早稻、中稻、晚稻,早稻播种时间在春季(3月底至4月初);中稻播种时间稍晚(4月底至5月初);晚稻播种时间在夏季(6月中下旬)。

2.3 稻田施肥

正式开展水稻播种前,要利用机器翻耕土地,使土壤排水性与孔隙度达到最佳状态。稻田施肥期间,要合理规划施用基肥,尽量将优质有机肥投放到种植区域中。优质有机肥养分丰富、肥效长,其内部存在大量适合水稻生长的营养物质,可将其运用到对应土壤中。

为增强区域土壤与有机肥料的适应性,要在施肥期间增施土壤改良剂,适时改善土壤各项营养物质,为水稻提供更为充足的养分。比如,可施加优质有机肥0.75万~1.50万kg/hm2、复合肥300~450 kg/hm2。施用大田基肥时,可用有机肥3.0万~4.5萬kg/hm2、复合肥450~600 kg/hm2。在复合肥中适当加入硅肥,有效补充水稻所需的营养物质。水稻抽穗期至成熟期,要增施肥料来提高结实率,除要施加固定的有机肥料外,还要根据其生长状态适当追肥,并适当施用磷酸二氢钾溶液。观察水稻生长状态,若在抽穗前发现水稻叶片褪绿发黄,要适当增施高氮复合肥,并持续施用粒肥来增强叶片功能。

2.4 稻田灌溉

在稻田施肥的过程中,要根据水稻生长状态开展稻田灌溉工作。当前水稻种植的主要方式为人工或机械耕种,播种时间的选择受多重因素影响,极易出现偏差,降水量、温度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水稻生长态势。种植人员在掌握稻田内部的干湿状况后,要严格管理种植区域的用水量,精准把控灌溉时间与次数,提高稻田灌溉的有效性。

当前种植人员采用的灌溉方式是让水稻田始终留有水分,要利用间歇性灌溉代替此前的一次性灌溉,使种植区域的土壤始终呈现湿润状态,确保水层厚度与水稻生长标准的匹配性。无论是返青期、抽穗开花期还是灌浆期,水稻都会对水分提出较高要求,要在不同阶段综合性管理灌溉稻田,明确不同阶段稻田对水分的具体需求,结合气候变化与水稻生长状态,全面增强水稻灌溉的整体效果。在开展水稻灌溉的过程中,要观察其生长环境,并在田间管理中应用除草技术。

鉴于不同阶段水稻对水分需求量存在较大区别,要合理规范不同阶段的用水情况、灌溉状态,而田间杂草在生长过程中会快速汲取水分,降低水稻对水分的汲取程度,因而要科学处理田间杂草。比如,种植人员要规范施用药剂,既能增强除草效果,又能切实改善水稻汲取水分的状态。

2.5 病虫害防治

水稻主要病虫害包括稻纵卷叶螟、黑条矮缩病与条纹叶枯病等。黑条矮缩病与条纹叶枯病是由灰稻虱传播引起,该病虫害多发生在水稻分叶初期与秧田期,会给水稻生长质量带来较大影响,使叶片、叶秆出现较大质量问题,严重缩减水稻中的各类营养物质[3]。

出现黑条矮缩病与条纹叶枯病后,相关人员可采用化学防治法与农业防治法来全面防治病虫害,改善水稻生长环境;运用化学防治法要选择适宜的农药,将农药喷洒在叶片表面,在使用该方法时要规范农药施用量与控制喷洒范围。当水稻遭受稻纵卷叶螟虫为害时,要适时觀察水稻生长状态,借助物理防治技术与生物防治技术防治稻纵卷叶螟虫,促进水稻健康生长。

3 提升水稻种植效益的有效措施

3.1 完善育苗选种管理

若想全面提高水稻种植质量与效益,要适当规范水稻种植过程、合理选择水稻种子、加强育苗与选种的针对性管理。种植人员在正式开展水稻种植前,要科学选择水稻种子,了解种植区域的环境特征。完成选种工作后,要主动学习区域育苗知识,掌握育苗栽培技术,培育与种植环境相适应的水稻品种,针对性管理水稻种植生长过程,全面提高水稻生长效果。

良好的育苗管理措施应拥有适宜的育苗环境。种植人员在开展种植工作时,要全面了解水稻的生长环境,根据其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光照、温度的具体需求,为其挑选出合适的种植区域,利用对该区域各项系数指标的合理规划,高效改善水稻生长状态,强化育苗管理的科学性。

3.2 培育水稻新品种

选择水稻品种时,要培育高产量、高质量新品种,以改善水稻生长状态。比如,农业相关部门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大对水稻的培育力度,将水稻种子放置到不同生长条件中。受多重因素影响,不同的种子其生长状态不同,若某类水稻植株的生长状态较佳,可适时查看对应种植地区的各项营养物质,重新规划该类成分,并检查相关种子与生长环境的匹配度。

培育新品种时,相关人员采用全新的种植栽培技术,精准调整不同品种的种植环境,降低外部环境要素对种植效果的影响,为此后水稻高质量生长提供新途径。完成新品种的培育工作后,要定期检查水稻生长的具体状态,严格控制该类品种的生长过程指标,解决其生长中可能出现的灌溉、病虫害问题。

为扩大水稻新品种的影响力,要适当宣传该品种,让更多种植人员了解新品种的种植优势与效益,在开发新品种时提高种植人员对环境的关注度。只有更多区域种植新品种,推广该栽培技术才会变得更加有效,从而提升种植管理效果。

3.3 加大田间管理力度

田间管理包括水稻灌溉、田间除草与水稻施肥。从水稻灌溉的整体状态上看,要将种植区域的土壤水分与不同水稻品种的水分需求相结合,全面增强水稻灌溉的针对性。种植人员在开展灌溉工作时,要全面掌握水稻品种的内在特性与生长过程特征,探寻出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量,增强种植人员对水分的整体控制效果。开展田间除草时,要观察杂草生长数量与水稻生长状态,定期开展除草工作,针对性控制水稻中各类营养物质,使水稻内部营养物质始终保持充足状态,促进其生长发育。

要选择合适的除草方法,除采用不同类型的除草剂外,还要利用人工方式科学开展除草工作,在控制杂草数量的基础上,保障水稻生长效果。田间管理还包括施肥、追肥工作。水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其需要的营养物质也各不相同,要观察和满足不同水稻品种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响应当前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将新型化肥与生物化肥当作主要原料,降低传统化肥的施用量,有效保障水稻内部营养物质的完整性,在改善水稻产量与质量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更安全健康的食品,保障水稻的综合效益。

3.4 优化机械种植手段

当前农业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为机械化程度高,农业相关部门应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推广与优化机械种植手段,使农业栽培技术的整体发展更具科学性。开展区域水稻栽培时,要恰当采用机械一体化操作手段,将与水稻种植栽培相关的各项步骤都融合在机械设备内,全面提高水稻栽培中的灌溉、施肥、插秧与收割质量,及时解决栽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减轻水稻栽培操作压力。

同时,应用全新的机械设备时,要关注技术购置成本,相关部门需在机械技术、机械设备的使用上提供资金、政策支持,租赁大型机械设备时给予适当优惠,并制定与机械产品有关的财政补贴政策,在相关优惠政策的影响下,种植人员将更为主动地购置机械设备,扩大机械化技术的应用范围。在推广机械一体化操作技术的过程中,种植人员要合理学习操作方法,规范使用不同种类的机械设备,及时更新机械设备,实现机械生产设备的使用与推广目标。

3.5 规范病虫害防治方法

种植人员在水稻选种环节要适当预防病虫害,如选择抗病虫害的种子,在具体的种植区域内科学培育,适当剔除高秆品种水稻。在种植水稻前,要科学处理种子,合理完成拌药与晾晒工作。定期监测水稻种植区域,及时掌握水稻不同阶段的生长情况,充分预防不同类型的病虫害,将经济损失与水稻产量损失把控在可控范围中。在水稻种植田内合理应用生态建设性技术,及时清除水稻周围的杂草,使种植环境始终适合水稻生长。在水稻栽培地区附近种植芝麻、大豆类显花性植物,以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

合理控制药物使用范围,科学选择防治水稻病虫害的药剂,施用适宜的药物防治稻纵卷叶螟、黑条矮缩病与条纹叶枯病。选择病虫害防治手段时,要将生态环境保护与防治方式相结合,尽量缩小药物的使用范围,在确保水稻产量与质量的前提下,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因此,种植人员要合理利用水稻栽培技术与规范的操作方法,规范应用水稻栽培技术。

4 结束语

若想增强水稻种植效果,就要合理运用栽培技术,明确影响水稻栽培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指标,及时拓展水稻种植管理思路,以便更好地推广水稻栽培技术,使其达到产量增加、质量提升的基础培育目标,全面提高水稻种植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陈静雨.优质水稻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2(4):150-151,154.

[2]王平艳.水稻栽培技术要点及农业技术推广方案[J].南方农业,2021,15(18):69-70.

[3]董卫东,苏建功.水稻栽培存在的问题及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J].农业灾害研究,2021,11(3):168-169.

(编辑:申媛媛)

猜你喜欢
种植效益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 提高种植效益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对策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益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水稻优化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种植中提高效益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