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与田间管理技术

2023-11-19 19:56谢玉梅
种子科技 2023年18期
关键词:田间管理种植技术水稻

谢玉梅

摘 要:水稻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受水稻种植技术的影响,为满足消费者对稻米的需求,应选择科学的水稻种植技术。重视水稻种植过程中各项环节的管理工作,尤其是田间管理工作,为保证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奠定基础。文章主要论述了水稻种植技术以及田间管理技术,以期为水稻种植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田间管理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18-0042-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育和种植水稻的国家,栽培范围广泛。稻米也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食物之一,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不仅要选择高产栽培技术,同时要加强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为水稻营造健康的生长环境。

1 水稻种植技术

1.1 选择优良品种和种子处理

1.1.1 选择优良品种

选择优良品种是确保水稻高产和稳产的关键。选种前要全面了解当地的气候特征、土壤环境和种植地环境等,选择发芽率高和生长健康的水稻品种,保证水稻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和丰产。去除质量不佳的种子,提高水稻发芽率[1]。

1.1.2 种子处理

选好品种后要做好种子晾晒、消毒和包衣处理工作。将种子放置阳光下均匀摊铺在地面上晾晒,定期翻动,能起到灭菌的作用。同时,对种子进行消毒,将种子放在多菌灵100倍液中1~2 d,再用清水冲洗后催芽处理,催芽的温度控制在28~32 ℃,时间为24~36 h,水稻新芽长到1 mm左右时可以播种。此外,为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可以对水稻种子进行包衣处理[2]。

1.2 播种之前的准备工作

1.2.1 选择稻田

在水稻种植前,选择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和排灌方便的地区,了解稻田的土壤、光照和温度等条件,做好土壤中重金属残留的检测工作,保证水稻种植地附近的水源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确保水稻品质。此外,还应检测土壤中的养分分布情况,确定整地过程是否需要施肥。

1.2.2 整地

通过科学的土壤管理工作,能够为后续的栽培营造健康的环境。翻耕的深度控制在20 cm左右,保证土质松软。此外,通过翻耕的方式还能够清除土壤中的杂草,优化土壤环境。

1.2.3 制作苗床

育苗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准备苗床,可以选择土壤肥沃的菜园土或者土壤肥力好的冬闲田。在没有降水和空气干燥的天气做好耕地工作,避免因为空气湿润和土壤湿润对制作苗床造成影响。发现大块土及时破碎,为制作苗床做准备。结合苗床的位置设置排水沟,避免造成苗床积水,否则会影响水稻幼苗的正常生长。可以覆盖保护膜,以便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确保温度和湿度适合幼苗的生长。

在播种前30 d左右均匀地撒施厩肥,满足幼苗生长的养分需求,合理搭配肥料。在施肥完成后使用塑料薄膜覆盖,5~7 d内不能揭膜,当秧苗出土后可以将薄膜从苗床上揭开,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一旦遇到寒潮天气,需要对苗床进行盖拱膜处理,避免幼苗受到低温影响[3]。

1.3 播种技术

1.3.1 播种

在水稻播种的环节,应结合种植地区的環境状况科学播种。在播种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好温度,维持在6 ℃以上,大棚内温度应该控制在10~12 ℃。在播种完成后覆土0.7~1 cm,覆土后1 h内可以使用喷壶喷湿土壤,为种子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在插秧的过程中,要考察当地的空气湿度和自然环境等,在插秧过程中做好水稻根部的保护工作,避免对水稻的根部造成伤害,因为水稻的根部比较脆弱,而且根部也直接影响水稻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根部破坏之后会导致水稻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4]。

1.3.2 移栽

在移栽过程中要控制好水稻的种植密度,根据水稻种植地的土壤状况决定定植的密度。针对不同肥力的田块,应将定植密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合理控制定植密度能够为水稻营造良好的生长空间,满足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养分和水分需求。

1.4 田间管理

1.4.1 光照管理

科学的光照管理有利于水稻的健康生长,保证水稻接受充足的光照,促进水稻的光合作用,为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奠定基础。水稻幼苗期和分蘖期对光照的需求量较大,做好该时期的光照管理工作,促进光合作用,避免水稻出现早衰的现象。在抽穗阶段,充足的光照条件有利于水稻有机物质的积累。

1.4.2 温度管理

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温度的要求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水稻品种对温度的需求也不同。在插秧前3 d 要做好大棚的温度控制工作,让大棚内的温度和室外的温度接近,保证秧苗更好地适应外界温度,大棚温度过低要及时采取保温措施。

水稻秧苗在分蘖时期的生长速度较快,在32~34 ℃的环境下会促进秧苗的快速分蘖。在水稻抽穗时期,吸收大量的有机物能够促进籽粒饱满,要严格控制好温度环境,避免出现高温而影响水稻的花粉授粉。

1.4.3 灌溉管理

我国的水稻种植范围广泛,南北方降水量存在明显差异,南方地区的降水量高过北方地区。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量比较大,尤其在我国北方地区,一旦出现干旱情况要及时灌溉。灌溉方式包括喷灌、沟灌和畦灌,其中喷灌是最常见的灌溉方式。

在水稻移栽过程中,水层深度控制在3 cm左右能够保护幼苗,满足秧苗生长过程中的水分需求。在水稻分蘖期,水层应低于3.5 cm,避免对根部造成影响。在水稻分蘖末期,要通过晒田的方式合理控制水分,如果种植区是碳酸盐土地,可以选择10~13 cm深水控制无效分蘖。在水稻孕穗期,水层的深度控制在5~7 cm。通常情况下,在水稻生长阶段以浅水为主,采取干湿交替的灌溉方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5]。

1.4.4 施肥管理

在水稻插秧完成后,要做好田间的施肥管理工作。水稻的施肥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肥。在水稻移栽前,应做好土壤中的基肥管理工作,保证土壤肥力满足水稻生长后期阶段的需求。定期观察水稻的生长情况,发现肥力不足要及时补充有机肥料,满足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养分需求。

二是分蘖肥。合理施入分蘖肥是保证水稻高产和稳产的关键,在插秧后5~10 d要做好施肥工作。该时期水稻可以适应土壤环境,根部的生长态势良好,可以施入尿素90~112.5 kg/hm2,促进水稻分蘖。

三是穗肥。抽穗期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要做好氮肥和钾肥的补充工作,也可以配合施用少量磷酸二氢钾,结合水稻的生长情况搭配使用磷肥。也可以适当增施磷肥和钾肥,但要严格控制好氮肥量,如果氮肥过多会导致水稻徒长,直接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

四是粒肥。不能盲目使用粒肥,会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要抓住最佳施粒肥时期,选择在齐穗期使用,以施用氮肥为主,施用量约占整个生育周期总施肥量的5%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抽穗前期或者生长后期出现水稻早衰的现象,要及时施入粒肥,满足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养分需求。

1.4.5 除草管理

科学的除草技术能够为水稻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满足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养分需求,为水稻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水稻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出现多种类型的杂草,直接和水稻争夺养分,造成水稻减产。当前常见的除草方式包括人工除草和除草剂除草,人工除草的效率低,但是不会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除草剂除草效果好,但是使用除草剂要严格控制好剂量,否则会对水稻产生不利影响。选择安全和高效的化学药剂除草,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选择10%吡嘧磺隆3 375 g/hm2或60%丁草胺乳油14 250 g/hm2。也可以选择双草醚悬浮剂20 250 mL/hm2,兑水5 625 kg/hm2后均匀喷洒,在用药后1~2 d再注水,深度控制在3 cm左右,可以提高除草效果。

1.4.6 科学晒田

在水稻分蘖期至幼穗分化前期,应将稻田内的积水全部排干净,并做好晒田处理工作,为水稻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更好地促进水稻分蘖,晒田的时间应控制在4~7 d。种植户要结合当地的土壤肥力情况和天气情况科学晒田,不能盲目操作,尤其对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的地块要进行重点关注和处理,一旦操作不当会严重影响秧苗的正常生长。

1.4.7 做好田埂的检查工作

为了确保水稻的产量和质量,灌溉能够满足水稻生长过程中的水分供给,及时检查水稻的生长情况,发现缺水之后合理灌溉,防止因为水分供应不足影响水稻的生长。通过定期检查还能了解杂草的生长情况,及时堵塞田埂漏洞,避免造成水稻田内的环境失去平衡及大量养分流失,不利于水稻的高产和稳定。

1.4.8 水稻的收获管理

准确把握水稻播种和收获时间,能够保障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收获太早容易出现空扁粒,导致千粒重下降,造成水稻减产和品质降低;收获太晚会导致穗粒老化并且脱落,籽粒中的含水量下降,造成商品品质降低。

同时,控制好水稻的最佳收获时期,选择在稻谷的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收获。该时期水稻中的稻谷含量适中、籽粒饱满充足,水稻大多数部位由绿变黄。在水稻收获后,检测含水量符合标准后及时入库,否则会造成谷粒的霉变,产生黄曲霉毒素。若含水量超标,可在收获之后将稻谷晾晒2~3 d,保证含水量降低之后才能入库。

2 病虫害防治

2.1 农业防治技术

2.1.1 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

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是当前水稻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手段之一,结合当地的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优质的水稻品种,选种之前做好种子纯度、净度和含水量的检查工作。播种之前做好种子的处理,选择晾晒和浸泡的方式消灭种子表面的病菌,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提高发芽率。

2.1.2 深翻耕作

在水稻收获完成之后做好秋季的土壤管理工作,深翻土壤能够增强土壤的透气性,为水稻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也能够破坏一些病菌和虫卵的生长环境,减少病菌的传播,破坏土壤中害虫的生长环境。

2.1.3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的轮作方式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可以将水稻和其他农作物品种轮作,应用和推广宽窄行栽培技术,提高水稻田间的通风透光性。此外,做好水稻秧苗的培育工作,结合当地的条件选择水稻播种时间和培育时间,避开多雨天气和害虫高发时期。

田间管理中科学的施肥管理和灌溉管理至关重要,控制好有机肥的施用量,合理施用氮肥,搭配磷肥和钾肥。在水稻分蘖末期要做好排水晒田工作,提高水稻植株的抗病能力,减少病虫为害。通过深翻土壤可以减少越冬虫源的数量,及时清理田间杂草,破坏虫卵的生长环境。

2.2 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技术应用应选择低毒和低残留的化学药剂,并且要合理把控化学药剂的用量和使用方法,确保将药物的残留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严格遵守用药周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一是交替轮换多种药剂,防止害虫出现耐药性。

二是选择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农药,禁止使用高毒和高残留的农药,应使用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在灭杀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方面发挥着重要效果;阿维菌素对卷叶螟的防治效果较好;戊唑醇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较好;三环唑能够有效预防稻瘟病的发生。

三是在了解病虫害发生规律的基础上,坚持合理用药原则,提高防治效果。

3 结束语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重视管理技术,能够为水稻营造健康的生长环境。在水稻播种工作完成后,要做好水稻的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引导种植户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并且加大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力度,减少水稻生长过程中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保证水稻高产稳产,推动水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贺秀文.新时期水稻种植与管理技术要点[J].种子科技,2022,40(24):42-44.

[2]薛占国.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与病虫害有效防治[J].農业与技术,2018,38(20):99.

[3]王小丹.水稻种植与田间管理技术[J].基层农技推广,2023,11(1):92-95.

[4]宋石.水稻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探究[J].广东蚕业,2021,55(10):80-81.

[5]刘超平,陈田贵,刘秀英.水稻种植技术与中后期田间管理措施探析[J].智慧农业导刊,2021,1(17):39-41.

(编辑:郭志阳)

猜你喜欢
田间管理种植技术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无花果田间管理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一季水稻
水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