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群
大家或许都知道《小马过河》的故事吧,故事是这样的:一匹老马让小马去磨坊磨面,小马高兴地向磨坊跑去。然而,一条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面对这条宽阔且不知深浅的河流,小马很困惑,有担心也有害怕。他不禁问自己:“这下可怎么办呢?”正在这时,树上的小松鼠告诉他:“小马,千万不要过河,昨天我的同伴就是掉进这条河淹死的。”树下的老牛却对小马说:“小马,这条河很浅,连我的膝盖都没有淹没呢!”这时,小马更加困惑了。于是,他决定回家去问妈妈。妈妈告诉他:“孩子,你应该自己去试试,我相信……”有了母亲的教诲,小马再次来到河边。这一次,他不再相信松鼠的话,也不再相信老牛的话,他只相信自己的选择。他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最终顺利地到达了的彼岸。之后,小马高兴地跑向磨坊。这个故事中的小马,不就像我们的学生吗?那条让小马困惑的河流,不就像学生面临的难题——作文吗?那个温和、循循善诱的老马,不就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教师吗?小学生面对作文,特别是刚接触作文的小学生,不就像小马遇到的宽阔且不知深浅的小河吗?他们面对写作感到困惑,不知怎样去写,更不知怎样能写好,于是就产生害怕的心理,不敢面对作文,更谈不上大胆去尝试,这与故事中的小马何其相似。面对这种情况,作为老师要循循善诱,慢慢引导,给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教授他们解决难题的有效方法,鼓励他们勇于尝试。最终,让他们品尝到成功写作的快乐。
读过这个故事,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进行作文教学的反思。我们的学生有的怕写作文,或者觉得写不好作文。我们是否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自我反思呢?我们能责怪学生吗?就像小马面对河流不敢跨越一样,这是小马的过错吗?并非如此。对小马来说,那条河是他从未见过的新问题,他怎能不感到恐惧呢?同样,作文不也是小学生面对的新问题吗?他们的写作技巧不够娴熟,这不也很合理吗?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是否给予了他们解决作文难题的信心和方法。如果我们引导恰当,肯定就会出现“小马”大胆蹚过河流,成功到达胜利彼岸的良好局面。
结合我自己的作文教學经验,我的“小马”也经历过“不敢下河”到“大胆下河”,再到到达“成功彼岸”的过程。现在,我就作文教学来谈谈自己的点滴看法。
一、随时做好读书笔记,做好写作储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的含义是:只有广泛阅读,才能让你在写作时如有神助。这句话中的“破万卷”并不是指盲目地非把书弄破弄皱,而是告诉你要多读书、多品书。读的书多了,就能储备大量有益的信息。这样,写作起来才会得心应手。这深刻地揭示了读与写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写得好必须读得多。仅仅靠课本上的文章显然难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的,为了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我采用了许多办法。比如,在班级里开设图书角,鼓励学生从家里带健康有益的书籍放在图书角共享,从而丰富他们的阅读量。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有大量的词语、语言表达、知识等方面的储备。这些储备需要学生主动去积累,怎样才能让学生拥有这些有益储备呢?我是这样做的,鼓励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然后让学生把一切有益信息,随时记录在笔记本上。为了让学生获取大量的有益信息,我提供了各种获取信息的途径,例如,可以把你从电视、电影、电脑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信息,及时记录在读书笔记本上;可以把你从课本、课外书籍上获得的知识记录在读书笔记本上;可以把你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流中获取的经验和体会随时记录下来。
为了督促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刚开始一定要多加扶持和引导。我定期对全班同学的读书笔记进行认真检查,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让他们明白什么样的读书笔记是有价值的,并让他们养成长期坚持写高质量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我还鼓励他们交换读书笔记,欣赏彼此的读书笔记,从别人的读书笔记里汲取有益的信息。实践证明,学生经过多渠道获取了大量的有益信息,能力得到了提高,词汇量也得到了丰富,并能准确运用词汇,其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也有所增强。不仅如此,学生的思路变得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精神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二、利用课内外素材,开展写作训练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进行写作训练
许多教师认为写作教学特别难,不知从何处入手,更不知怎样进行写作教学。我认为写作教学的突破口就是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因为教材按单元组织,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主题,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该单元主题进行编排的,而相应的写作训练也主要以此主题为基础展开。为了能让学生顺利地写作,并取得写作的成功,教师必须把握好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每篇课文的思想内容,而且还要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并能够把好的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例如,我在五年级语文的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中就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研究报告的写法,尤其是在教学《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这篇课文时,我鼓励学生发现探索研究报告的写作方法,并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让他们自己总结研究报告的写作。待他们发现研究报告的写作规律时,我趁热打铁,让他们立即进行关于“本班作业完成情况”“阅读课外书籍”“看电视利与弊”等专题的调查和研究。学生们访问、查阅作业,并及时记录,然后把记录和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类。然后,他们按照调查报告的四个部分写作。通过整理材料和及时编写调查报告,学生完成的调查报告非常中规中矩,且不乏出行之处。
除了结合单元课文进行单元写作训练之外,我还充分利用每一篇课文进行小练笔训练,以锻炼学生的理解课文、语言表达和写作的能力。比如,我在教学《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为了加强学生对这首词的理解,以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我让他们把这首词改写成一篇非常生动的短文,并当堂完成,以训练他们的构思和表达能力。有的同学写道:“这一家人关系非常和谐。他们虽然年龄不同,但是各自尽职尽责。有一天……”还有的同学写道:“这家人性情温和,家庭成员能够和睦而又和谐相处。这一天……”他们所写内容不但能够展现这首词所描绘的画面,而且还有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尽管每个人想象的内容不同,效果却很好。再如进行《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教学,为了深入挖掘课文思想内容,同时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我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写一件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并且要把事情经过写得具体生动。为了能够写好这一次小练笔,学生再次深入阅读和理解课文,发挥想象力,写下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学生完成后,我让学生相互交流彼此的习作,并进行全班交流,师生共评共议,其乐融融。
2.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充分进行写作训练
生活处处皆语文,从广义上来说,语文就是生活。只要你留心观察生活,你就会发现许多语文要素,尤其是写作要素。
比如,教师经常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周边的环境并提出问题——你的身边有哪些环境优美的地方?那么,学生就可以以导游的身份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大量的修辞去描绘最美的风景,以吸引众多游客去参观、游览。除此之外,还可以提出——你肯定看见过或听说过许多不公平的现象,你心中不免会愤愤不平,那么你就拿起笔把这不公平的现象描述出来,针对这样的现象发表你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这就是一篇非常完美的议论文了;亲人外出打工,你非常思念他们,有时在电话里难以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么你就可以通过书信的方式,尽情书写你的思念和牵挂,这就是一篇典型的应用文了;家里新买了一台智能洗衣机,但家长不知道怎样使用,你认真阅读说明书,然后用自己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述洗衣机的使用方法,这就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了。这就是生活,这就是写作。
为了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大胆写作。我鼓励孩子们每天都要写日记,让他们把生活的百态,用细腻的文字表现出来。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充分挖掘写作素材,进行写作训练可提高孩子们的写作能力。
三、及时做好作文讲评,发现优点及时表扬
作文讲评非常重要,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我尤其注重作文讲评。“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这句话就告诉我们,作文完成之后,要反复修改。由此可见,作文的修改是多么重要。叶圣陶先生在《写作常谈》这部著作中也提到了作文修改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强调写完一篇稿子后,念几遍对修改大有好处,这是老先生的经验之谈。写完一篇稿子,至少要念一遍。念给谁听?给自己听,或者默读一遍也可以。为什么要念呢?叶先生讲,如果念不下去了就说明这儿有“疙瘩”:一是语言上的问题,表达不畅;二是思想上的问题,可能是你没有想清楚。这就告诉我们,作文完成之后,进行修改和讲评是至关重要的。在日常的写作教学中,我要求每一篇作文当堂完成,并鼓励学生自改自评,然后小组互改互评,最后全班汇报交流,师生共改共评,针对作文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及时纠正。比如:用词不恰当、表达不连贯、错别字、标点使用不当等,并告诉他们下次如何避免这些错误。针对作文中的亮点也会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以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比如,在一次写作练习中,我班的孙泽红同学在《美丽的校园》这篇习作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对此,我多次表扬,并让他本人朗读,让学生們给予最热烈的掌声。正是由于这次的“兴师动众”,学生们在写景的作文里无形中就学会了运用大量的、恰当的修辞,使习作内容特别生动、形象,极富感染力。
除了做好誊写前的互改互评工作之外,我还注重作文本上的评语。每一位同学的作文我都用心去读,文章中的优缺点,都加以标明,尤其是遇到写得较好的语句,我会用红笔标示出来,并写上“语句优美”“用词准确”“表达恰当”“富有哲理性”等评语。在作文的评语上,我更强调激励作用,针对每位同学习作中的亮点,我都给予积极的评价,让他们体验到作文成功的快乐。同时,针对他们的不足,我也会委婉地指出,“如能注意标点使用,就更好了”“如能注意字的书写,就更好了”这些富有鼓励性的评价。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评语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为下次写作增加了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同时他们也能从教师的评语中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感觉到老师在关注他们的进步,他们会自觉纠正自己的错误。总之,教师富有鼓励、期待、善良的评语,能时刻激励着学生的进步,更能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在今后的写作教学中,我会一如既往地努力付出。但愿我这个“老马”能让更多的“小马”勇于、乐于淌过“成功作文”这条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