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武
755年,唐朝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反唐叛乱,后人称之为“安史之乱”。在取得最初的胜利后,叛将史思明遇到了他真正的对手——大唐名将李光弼。连吃了几次败仗后,史思明发现李光弼非常善于坚守营寨,以逸待劳,这一招让史思明又气又恨,却又无计可施。
这天,史思明得到探子报告,知道了李光弼运送粮草的必经之路在野水渡。他当即动起脑筋来:如果断了唐军的粮草,他们必然难以坚守,只能主动出击,这样就給了自己一个大大的机会。于是史思明立刻率将士赶去,准备阻断唐军的粮草运送之路。
史思明有探子,李光弼当然也有。史思明的命令刚传下来,李光弼就得到了消息。当晚,李光弼召集手下众将领,谈论此事,众将领一致认为,唐军最擅长的便是坚守城内作战,既然叛军要打野水渡的主意,野水渡那里没有城池,最好的办法是在周围的山上屯兵,一旦叛军来抢粮草,唐军便可以从山上直杀下去,这样胜算比较大。
听完众人的话后,李光弼却笑着摇摇头,说:“大家说的都很好,不过,这次我们不在山上屯兵,我们偏要在平地安营扎寨……”然后,他命令大将雍希颢率领一千多名士兵扎寨于平地上,防守野水渡,确保粮食运送安全畅通。
对李光弼这个不寻常的决定,众将领都感觉十分吃惊,李光弼看出大家的顾虑,笑着对雍希颢说:“你听我的,贼将如果前来挑战,你就每过一个时辰出去迎战一次。打完就撤回,依旧坚守营寨,不论对方怎么叫骂,就说我不在,但如果他们要想投降的话,可以带他们来见我。”
在平地扎寨,这简直毫无胜算,怎么可能会有人来投降?众将领感到这番话简直不可思议。
第二天一早,史思明手下的大将李日越果然带着骑兵来到了野水渡,他大叫着:“李光弼快出来受死!”雍希颢出寨应战,答道:“李大人昨晚已离营回城去了。”听完此言,李日越立刻挥刀向雍希颢杀去,打了几个回合,雍希颢掉头回营,然后紧闭寨门。李日越破口大骂,从早骂到晚,雍希颢严格按照李光弼的命令,每过一个时辰出来迎战一下,但稍一交锋,就立刻回营。
被人骂了一天,雍希颢也很生气,就在他气呼呼地坐在椅子上生闷气时,手下人来报:“李日越让人把自己绑了,跪在地上,声称愿投降。”雍希颢先是怀疑他诈降,后来想起李光弼的话,不敢耽搁,急忙打开寨门,将他迎了进来,带他一同去见了李光弼。
李光弼待李日越极好,如心腹一样,给了他比在史思明那里更高的官职。李光弼还特意关照雍希颢小心守寨,把代表李日越的将旗升起来,说照此来做,还会有惊喜。
惊喜随后即至,两天后,史思明的另一员猛将高晖也率部来投降了。
这下弄得雍希颢晕头转向,十分不解。在庆功宴上,他问李光弼为何料事如神,对战事判断得如此准确。李光弼说:“打仗除了硬拼之外,更重要的是打心理战。史思明知道我善于守城,常埋怨没有与我正面交战的机会,听说我移师郊野,心想凭自己将士的能征善战,终于等到可以生擒我的机会。可即使在平地,我军依然善于防守,他们依然捉不住我。我让你打一阵子歇一阵子,生性多疑的史思明一定会摸不着头脑,就会怀疑手下人办事不力,有异心。他这一怀疑,往往就动了杀心,自然而然地就把将领逼到我这儿来了。”
李日越和高晖听了连连点头称是。李日越说:“史思明对我说,现在抓住李光弼易如反掌,如果抓不到,就提我自己的人头去见他。我无法完成任务,回去也是个死,所以只能投降了。”高晖也接过话头说:“我和李日越是好朋友,他弃暗投明,归顺李大人后,史思明便更加怀疑我了。我和李日越的才能在伯仲之间,我看到他的将旗升在唐军寨前,知道他受到了重用,那我当然也要投奔明主了。”
李光弼用兵的谋略在一个“奇”字,往往能以周密的分析和突破常规的思维来取得战争的胜利。可以说,在安史之乱这段历史中,如果没有李光弼,大唐会变得怎样,还真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