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铭玉
新课标对中年级习作提出了如下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感动的内容。”所谓“新奇有趣”就是材料鲜活真实、富有童趣。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写作也是如此。写作的“粮草”就是“素材”。可對中年级的孩子来说,因为年龄较小和生活阅历较浅,写作成了令他们头疼的事。要么是写老掉牙的题材,要么是没有现实基础的胡编乱造。为什么很多孩子写不出有创意的作文?其实不是孩子懒惰,而是不会从生活中观察,不会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一切都是空话。那可否找到一个比较简单的、可以有效化解写作难度,培养学生语感的办法呢?
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带领学生们设置了一个“素材百宝箱”。本人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帮助中年级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一、观察——用一双慧眼找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一切外部信息都要通过观察才能进入大脑。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只有平时一点一滴注意积累,才有选择素材的机会。怎么观察?观察什么?我们不妨从“闲”字入手,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细致的观察,学会收集素材,同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增加写作的亮点,彰显个性风采。
1.起一点“闲心”
在平常生活中,要引导孩子做个有好奇心的人,对周围的世界充满热情。不要死读书,整天着眼于课本。要关注身边的热点事件和学校的各类活动,点点滴滴的小事都要关注一下,把真实而印象深刻的事甄选后作为材料进行积累。因此,我们鼓励孩子去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可以围绕着身边的焦点事件、突发事件及自己的兴趣点进行观察。综合实践活动、游戏、同学间的小冲突、练琴时的插曲……都是学生观察的方向。
2.管一点“闲事”
学校也好,家庭也好,都在按照自身的规律在运转,但也总有一些“插曲”。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引导孩子适当管管“闲事”,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如果特别有意思的,就可以细细观察。比如有孩子观察了“小虫子追黄衣服”“一年级小朋友剪树”“走廊上的拖车人”等等,特别有童趣。
3.当一回“闲人”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曾说:“世界是那样的广阔丰富,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我的全部诗都是应景即兴诗,来自现实生活中。”在这段话中,歌德明确指出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绚丽多彩的生活需要孩子有一颗“闲心”,周末、放学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去体验、捕捉有趣的、奇特的、快乐的、真实的生活。校园生活、路途见闻、动物轶事、课余事件、搞笑瞬间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观察的内容。只有发现了新颖的材料,才能使孩子有话可写,才能以文炼人。
二、积累——用一双巧手装素材
善于捕捉生活,不仅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还要善于看到生活表面之外更深、更多的东西。如果孩子有这样一双捕捉生活的眼睛,那么手中的笔就会轻松。因此,锻炼孩子的写作能力,不是先要他们仓促动笔去写,而是要他们时时处处多眨巴眨巴眼睛。“别人可以只是玩儿,玩过一阵爽朗的笑,你不行,你要看出点儿别人忽略掉或者忘记的东西。”这是肖复兴写给儿子肖铁的一段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多“眨巴眼”,收集新鲜的素材,并按照不同的类型分门别类充实自己的“素材百宝箱”。
1.收藏“真货”
真实的东西往往最打动人心。因为学生阅历所限,胡编乱造的作文往往漏洞百出。那真实从哪里来?从生活中来。其实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只有发现和寻找新颖的材料,才能使文章更贴近生活,更具有时代气息,才能够达到以文炼人的目的。比如:大风吹落的广告牌被拾起;爷爷的电瓶车开进机动车道时吓出一身冷汗等等。只要孩子将这些素材分门别类记录,写起作文就能得心应手。“收藏”既新颖又真实,写起来就可以挥洒自如。
2. 收藏“名牌”
古人说:“小处着眼,方显大才。”有时候,越是小细节,越能打动人心。有的家长会疑惑,为什么让孩子每天摘抄名家名篇,也积累了一些真实的素材,为什么孩子写出来的还是“假大空”呢?其实除了真实、新鲜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孩子观察一些细节。题材越小越好写,也能写得越细腻。荀子在《劝学》里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我在教学三年级时就是这样操作的:每天课前三分钟听写一段名家的文字,那都是一些活灵活现的描写和新鲜的语言。一方面积累了语言,另一方面告诉孩子这些素材、语言很美。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非常敏锐:这个材料可以积累,那个材料可以使用。写起作文时就会从习惯从“百宝箱”里寻找素材,既新鲜又真实,写起来难度小了,读起来也有趣多了。
三、评价——有一身本领登阶梯
形式多样的评价,也是帮助孩子充实“素材百宝箱”的一种基本途径。这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和写作意识,为学生的积累素材、培养写作兴趣提供外在的动力,让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进而内化成自身精神发展的需要。我尝试了几种充满童趣又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激励制度。
1.“星级诱惑”
每次批改学生写的片段时,我都会根据学生所写片段的素材以及描写给予一定的星数。只要肯练,就有5颗星,然后根据质量往上递加。特别好的给10+2颗星。满12颗星的片段可以拿出来全班共享,然后可以获得3枚红章,记入“行规”总分。有了这样的激励,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其中,片段也写得乐此不疲。
2.“糖衣炮弹”
每到周末我都会根据学生写片段的篇数与星数进行统计。超过3篇,每篇超过8颗星可以获得一个“小动物”。学生可以凭“小动物”领取喜欢的糖果、饼干等喜欢的小零食。有了这样“糖衣炮弹”的刺激,学生们写片段就更加充满热情了。
3.“阶梯晋级”
除了物质奖励之外,还可以在班内设立由学生组织的初级文学社。每个小组每周写片段成绩前三名的同学的片段可以在班里的学习园地展出,获得一个“小动物”奖励后可以晋级成为文学社“一段社员”。集满10个“小动物”可以晋级“二段社员”。“二段社员”如果连续三次获得10+2颗星,可以晋级“五段社员”,可以向班内小报、学校校报以及校外刊物投稿。另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竞赛,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定期举办展览,将写得好的学生作品和报刊杂志上的优秀作品放进学习园地,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写出更有情趣的作品。
只要长期坚持积累素材,做到言之有物,就可以拓展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提升文学素养。只有让每个孩子能积素材的“硅步”,才能致写作的“千里”,才能真正做到 “美文与灵气共舞,能力和快乐齐飞”,才能用文字的“笔马”驰骋在习作的天地。